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视频 >> 活动 >> 正文
广西兴安游 (附文字介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7         ★★★★★

广西兴安游

 

 

     周末(33)乘大巴车去广西,车到贺州八步的时候,下了一些乘客,车再开三四个小时,在黎明前(四五点钟)到达桂林,下车后,买张桂林地图,再找个旅馆睡下,上午七点多钟起床搭班车到兴安,准备参观灵渠。兴安这个地名,与上次去的福建永定这个地名,很相配的,两个地名合起来是“永兴安定”,与现在的“长久和谐”的主旋律倒很般配。呵呵。

 

    我对号称甲天下的桂林阳朔山水一直提不起兴趣,可能是因为很久以前,我从湖南进入广西后,沿途看到的山,与画片中的桂林漓江山水中的山相类似,都是拔地而起山体陡峭的那种,既然己经亲眼看过这种山了,在不在漓江的水面上看这山,也就无所谓了,而漓江的水,倒没听说过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据我亲耳听到的由衷赞叹的风景,一是黄山的山美,一是九寨沟的水清,其它的风景,对游客来说,是到此一游,对旅行社来说,是自卖自夸。

 

    到了兴安的时候,那里正在下大雨,虽然兴安的纬度比深圳高不了几度,但兴安气温很低,街上的人都穿着棉衣。从深圳出发时,我穿的是单衣,现在下车第一件事是在街上买把雨伞撑着,第二件事是买件厚衣服穿上,那个买衣服的店是冬季结束大削价买一送一,所以只好买了两件厚衣服穿上,这样一来,御寒问题就彻底解决了。然后去灵渠。

 

    在桂林时就注意到桂林人说话口音与湖南话差不多,兴安当地人的口音也是,与南宁话差远了,就象以前我去湖北襄樊,那里人说话与河南话差不多,与武汉话差远了。

 

    到了灵渠风景点,可能是因为下大雨,游客稀少,卖门票的小亭子也关了门,虽然小亭子旁写着不买门票进灵渠风景区抓到了要罚款二到三倍的门票的钱,但这次是没有人卖门票,这样没买门票就不关我的事了,省了六十块的门票钱,就象上次去永定看客家土楼,也是卖门票的地方关了门,也没买门票。

 

    先是去灵渠的大小天平,也就是人字形水坝(人字的一撇一捺即大天平与小天平,后来听介绍。这大小天平所在地方叫美潭,这天平名称的来历是天然地平衡水量,所以叫天平,我估计是这大小天平的上表面的水平面比较一致,所以叫天平),其实我到灵渠,首先想看的是灵渠的宽度,因为之前网上查资料,都没有介绍灵渠的宽度。而且,无论是文字还是地图,都介绍灵渠的长度是二十多公里三十公里 --- 从湘江到漓江的上游溶江的距离。到小天平旁的南渠第一个陡门(古代的船闸)附近一看,灵渠是几米宽。而且后来注意到,真正人工开凿的人工运河部分,是几公里,不是从湘江到溶江,而是从湘江到一条叫始安水的小河,这部分是人工开凿的,到了始安水之后,基本上是天然河道了,所以人工开凿的运河,包括北渠在内,也就是十公里左右。而比灵渠早二百多年的连通江淮的邗沟(吴王夫差下令开凿,京杭大运河的前期工程),其人工运河的部分,应该远远大于十公里

 

    这一点,我是在下午到了兴安县的溶江镇之后,才注意到的。下午回桂林经过溶江镇的时候,特意下车去看了看,发现溶江镇的灵渠很宽,水量很大,比小天平旁的南渠的水要多得多,我想这二十公里长的河道,一下子哪能收集到这么多水,而且当地人称这条河叫灵河,不叫灵渠,当地人只称兴安县城里的那条小河为灵渠。这样才在头脑中一改以前在媒介中介绍的根深蒂固的观念---秦始皇开凿了从湘江到漓江的人工运河,其实秦国人是开凿了从湘江到始安水的人工运河再加四公里长的北渠。并且,后来也注意到,在百度地图里,兴安县根本没有灵渠,在谷歌地图里,灵渠的位置也画得不准确。

 

    从桂林到兴安的时候,我注意到先要经过灵川县,然后又看到有商家标有灵江的牌子,最后当地人说与溶江交汇的河是灵河,这样一来,从灵渠,到灵河,到灵江,再到灵川,使人觉得从兴安美潭一路而来的水,一路带着“灵”字流到桂林的漓江,桂林应该称为“桂灵”才是,但“桂灵”二字很容易使人想到“鬼灵精怪”这个词,所以改称桂林(呵呵,开半个玩笑)。

 

    在景区里的景区地图上,看到灵渠的最开始部分(铧嘴)附近有个龙王庙,于是去看看,原来是个新修的佛寺---佛音寺。这个寺庙里贴的标语强调的是“止语”---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似乎佛音寺其实意思是“弗音”---别发音,少说话。

 

    从小天平顺着灵渠的水流方向走,是四贤祠,里面有历代修渠的官员,可见在古代,科技人员的地位很低,修了渠也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即使是秦朝的修渠主管官员,也没人知道他的姓,只知道他叫“禄”,而且这可能还是官职的名称。其实,在专制制度下,别说科技人员与主管官员,就是封疆大吏与王侯将相,也只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粒棋子,秦朝大将王翦(领兵灭楚国)知道这个道理,清朝重臣曾国藩(兴兵灭太平天国)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即使在他们权势显要的时候,对帝王也是卑躬居膝自作自贱,否则哪回专制帝王肠胃不舒服,就一不小心捏死他,如同捏死一只臭虫,与杀掉一个种田缴税的农民没任何两样。

 

    四贤祠里还展览了一大块“水泡千年松”的松木,据说是从灵渠大小天平底部挖出来的,四贤祠的院子里还有一棵古树,树体内包着半块石碑,据别的游客请来的导游说,这树还在长,在吞着这块石碑,估计二三百年后,可以把这石碑全吞进树里面去。

 

    在四贤祠旁的美龄桥的一边,是秦文化广场,我去的时候,兴安的雨还在下,在秦文化广场的百龙路旁听到打雷的声音,这是今年我第一次听到雷声 --- 第一声春雷是在这里听到的。再顺着水流走,是飞来石,看了飞来石的介绍,注意到这脚下的土,是叫做“秦堤”,而且也才注意到秦堤两边的水的落差确实有好几米。然后再往前走,看到的是泄洪堤坝---泄水天平,然后是马嘶桥与马嘶桥的泄水天平。

 

    原来想象的是,从理论上讲,要是有人在灵渠的最开始的地方,把一张纸撕成两半,揉成两个纸团,分别扔到两边,一边扔进湘江,一边扔进灵渠,那么,一个纸团就会从湘江到长江到上海流到东海,另一个纸团就会从灵渠到漓江到珠江到广州流到南海,然后不知何年哪月,这两个纸团在太平洋的某个地方相遇并擦肩而过再各奔东西。现在看来,在灵渠水量很大的时候,这种情况只有在马嘶桥泄水天平的东北角扔纸团时,才会一定发生,而在灵渠最开始的地方与第一个泄水天平那里,在灵渠水量大的时候,还不一定发生。只有要灵渠水量小的情况下才一定发生。因为,在这两个地方扔纸团,扔进灵渠的纸团还有可能从泄水天平那里流到湘江故道进入长江。

 

    最后是到了水街,过了水街再想沿着灵渠走,就没有路了,是居民住宅区。水街上有秦王宫商业区,里面有两个展览的广告,一是吴三桂的龙椅,一个是猫儿山美军战机残骸。但是展览馆都没开放。

 

    据说灵渠是因为秦始皇派五十万人(三十万打仗的军队加二十万运粮食的刑徒,由一个叫屠睢的将军率领)进攻岭南而不成(秦军首领屠睢阵亡),才下令开凿运河,用来运送粮草。想来也是,每人每天吃一斤粮食,这五十万大军每天就要吃掉二百五十吨粮食,十天就要二千五百吨,还不包括马匹需要的草料,而且当时岭南地区没有开发,无法生产这么多粮食,粮食只能从秦国本土或者从刚刚被秦国征服的楚国那里征集调运(估计楚国军队那时也有几十万人,秦始皇打败楚国之后,楚国年年生产的原来供给楚国军队的粮食,刚好被秦国进攻岭南的五十万军队从湖南湖北征用过来享受)。

 

    而在这之前,秦国灭楚国的时候,动用了六十万大军(由王翦率领),当时秦国人口总数,能有多少,派出六十万人,可以说秦国的少壮男丁几乎是倾巢而出,决死一战,秦国不是成功,就是亡国。而且,当时楚国人口总数,能有多少,秦国成功了,要杀几十万楚国军队, 简直近似于一场种族灭绝。

 

    想来,这中国西北角的秦国最旺盛时期的秦始皇,与中国东南角的吴国最旺盛时期的吴王阖闾,用兵方式正好相反。

 

    在秦国进攻楚国的二百多年前,吴国进攻楚国,吴王阖闾动用的军队是三万人,加上唐蔡两国军队三万人,共六万人,估计这对吴国唐国蔡国而言,是倾巢出动,而楚国拿出二十万军队,也可谓是倾巢出动,决不轻敌,最后,楚军战败,几近亡国,只是因为楚王侥幸没被捕杀而楚国存留下来。后来,越国出兵进攻吴国,吴国又发生内斗,秦国派出四万军队,联合楚国残军,才把这支由孙武子伍子胥率领的离开本土有大半年的几万吴国军队赶回吴国,似乎吴国军队的损失并不大,出去三万人,经过近一年的远征,回来后也差不多没怎么少。

 

    吴王阖闾用兵征服庞大的楚国,其风格似乎类似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庞大的波斯,小部队击败大部队,只是亚历山大运气好,波斯国王战败后死去,波斯帝国灭亡,从而,亚历山大得以横扫欧亚,一直打到印度。(吴王阖闾的远征比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远征要早约一百五十年)

 

    而秦国进攻楚国,动用六十万人(估计秦国努力奖励生产生育,秦国女人产下的男丁都要被秦始皇拿去做炮灰,而且后来也确实被项羽活埋了二十万人),是志在必得,而且不仗奇巧,拚的是国力是消耗,看谁能耗得起熬得起,谁能熬到最后谁就是赢。风格与吴国国王阖闾以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正好相反,前者拼的是物力,后者拼的天力与智力。

 

    本来,到兴安来,一是要看看灵渠,二是要看看中央红军湘江之战的地方---离兴安县城不远的光华铺和脚山铺。但是在灵渠转了一圈后,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而且桂林的地图上介绍兴安有个湘江突围纪念园,就正好可以去这个纪念园看看,不用去光华铺和脚山铺了。

 

    到了湘江之战纪念碑林,看了介绍才知道这是根据十大元帅中最后去世的一位元帅---聂荣臻的生前建议而修建的,其它九个元帅生前似乎都不想纪念这个战役。这个纪念园是离湘桂铁路线不远的一座山,这山也是桂林地区常见的“拔地而起山体陡峭”的那种山,以前我只是看过这种山,这回是走着陡峭的石阶,登上了这种山。山顶上是一座高高的塔,据介绍是三支步枪拼在一起的造型,从来来往往的火车上可以轻易看到这个塔,宣传效果显著。

 

    据纪念园里的介绍,湘江之战,红军被三十万国军围追,而网上资料里极少全面介绍湘江之战当中的政府军的兵力,只大概知道在广西的湘江两岸进攻红军的有湘军桂军中央军,湘军两个师,桂军比湘军人数多,中央军的人数比湘军少。估计在湘江之战中,国共两党的军队人数相差不大。不过火力应该是有差别的。据介绍,红军开始长征时,是八万人,四万枝枪,八十万发子弹,平均每支枪二十粒子弹,到湘江之前,己经经过三道封锁线,湘江是第四道封锁线,在前三道封锁线上,应该也消耗了一些子弹,而且没有多少缴获与补充,在湘江应该是枪与弹都减少了。而政府军方面,枪支子弹炮弹应该都不缺,而且还有几架飞机可以扔扔炸弹。

 

    纪念塔下面有两块石碑,刻有在湘江之战中阵亡的师级干部和团级干部名单,师级干部七人,团级干部十六人(其中有两个人没有名字)。在竖有纪念塔的山的下面的纪念馆里,有一个湘江之战的红军部队战斗序列表,我大致数了一下,红军的团长大概有三十多人,按理说,八万红军应该有八十个团长。不知道为何只有三十多个团长。但是可见湘江之战,红军的团长阵亡近一半。

 

    在这个战斗序列表里,我还注意到红军中有个叫吴亮平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部长,当时做官就做到了这个位置,在建国后,其名声绝对应该不下于十大元帅,但是我怎么一点也没听说这个人呢。回来后在网上一查,才知道这位还真不简单,当时二十几岁,就被当时三四十岁的毛泽东称兄道弟,因为他懂俄文与德文,从德文版与俄文版的原著中翻译了《反杜林论》,是中国第一个翻译这篇重要著作的人,而不懂外语的毛泽东又特别喜欢这本书,后来美国记者斯诺走访延安,又是他担任翻译,沟通毛泽东与斯诺的交谈,使得毛泽东能够通过斯诺的《西行漫记》向全世界展现他毛泽东最好的一面。所以毛泽东称吴亮平是功不下大禹---把德国人的作品《反杜林论》输入中国,把毛泽东形象输到世界。但是这位浙江文人(蒋介石的同乡)的性情只与张闻天气味相投,和毛泽东陈绍禹(王明)这类人玩不到一起,结果自然是官越做越小,声名越来越小,直到没人知道他。好在他一直活到一九八六年才去世。

 

    在纪念馆里,有一系列红军高官的照片,只有一个叫黄甦的师长没有照片,连一张从合照中截取的照片也没有,湘江之战的当时,他这个师长也只有二十几岁。

 

    由于灵渠是连接湘江漓江的,而湘江能从广西流到湖南,湘江两岸的海拔不会太高。沿湘江而去,从广西到湖南的公路,称为湘桂通道,湘江之战准确地说是湘桂通道之战。因为国军很容易沿着公路集结兵力。

 

    史料上说红军“湘江之战,伤亡过半”,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湘江之战,减员过半”。八万红军过了湘江脱离战斗之后,没有掉队的,只剩三万多人,其余的四万人,被国军俘虏的红军,有万人左右。还有三万人,按一般的战斗伤亡比例(三比一),即使这三万人都发生伤亡,阵亡的应该是一万人左右。何况这三万人,并非都有伤亡,而是离队。

 

    据说,在红军长征之初,出于保密的需要,只有团级干部以上的,才知道这是长征,是战略大转移,是抛弃中央苏区根据地,当然即使是团级以上的干部,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长征的目标是哪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那帮三四十岁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稀里糊涂不知道目标是哪里,只知道这江西苏区的根据地是没法呆下去了。后来邓小平的儿女问邓小平当时邓小平是怎么个情况,邓小平也只是说“跟着走”,除了知道不掉队之外,也是啥也不知道。可见,当时的红军士兵们班排长们营连长们,更不知道这是长征,不知道这是战略大转移,只以为是一般的行军打仗,而且这些江西籍闽西籍的红军士兵(据说百分之八十是客家子弟),其中能识字的肯定不多,他们从江西出发,走走打打,到了湖南,才觉得不对劲 --- 怎么离家远来远越了,到底去哪里,问连长班长,连长班长自然也不知道,到了广西,他们应该更不爽了,稀里糊涂地到了广西,啥也不跟你说,告诉你的也不是真相,这种情况下,遇到敌军火力凶猛的战斗,当官的死的死伤的伤管不了许多了,这些蒙在鼓里的红军士兵们,想到的自然是开溜 --- 即然稀里糊涂,那就不干了,把步枪和打剩下的几粒子弹一扔,一路往东,奔着江西闽西,回家去了。可见,湘江之战,减员过半,其中掉队的离队的有很多。


    据介绍,中央红军鼎盛时期有30万人,长征时有8万人,这少了的22万人,不可能都是阵亡,否则历史就不会记载是湘江之战伤亡最惨重了,其中应该有不少是溜号的。这也许是出自客家人善于迁徒有关(客家人从中原迁到江西再迁到福建再迁到广东再迁到南洋海外,如水一般的善于流动,可谓上善若水),而红军司令朱德其实也是客家人(最近有新闻说朱德的孙子朱和平还去了广东乳源去寻根),而且他还是天地会成员。并且据称,著名的十六字游击方针(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这如水一般的灵活,其原创也是属客家人的红军士兵,由朱德总结,最后由毛泽东形成文字放在文章中,成为毛泽东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权(版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朱德说,他的战法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客家人的做法是---部队胜了就跟队,部队败了就离队。现代人的状态是---公司赢利则干活,公司亏损降工资则辞工,这些可谓异曲同工。


 

    在网上查资料,长征之中,年龄最大的是徐特立,五十多岁,其次是朱德毛泽东,四十多岁,再次是周恩来彭德怀等等三十多岁,之后的都是二十几岁甚至二十出头的人(包括林彪),这些人是军团长,师长,团长。这些人与一九捌玖年的北京高自联的领袖与成员们(大三大四的大学生们)的年龄相仿,按道理,这些人的战斗经验,也和这些高自联们差不了多少,他们的德智水平也相差不了多少。谁说只有战斗经验的人们才可以打仗?孙武子与诸葛亮在第一次指挥作战之前,都没有打过仗!把事情办成,靠的是智慧,不是名头。而士兵们,应该很多是二十岁不到的男女少年(大部分是客家孩子)。这从兴安的湘江之战纪念塔下面的雕塑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四个巨大的人面雕塑中有一张少年儿童的脸和一张少女的脸,他们和邓小平一样,长征时啥也不知道,只知道跟着走,以及执行战斗任务,或许他们被告知是北上抗日 --- 告知的人与被告知的人都不相信。

 

    在湘江之战的纪念馆里的沙盘上与军事地图上,可以看到,红军在湖南道县(这是一九六七年发生著名的道县大屠杀的地方)集结过湘江之后,经过华南地区的最高峰---猫儿山(也就是与灵渠的下游灵河交汇的漓江上游的溶江的发源地),不打一个弯,直扑湖南的通道县,离开广西脱离桂军(据说,解放初期,报告称广西有土匪一万人,而最后新政权杀五十万土匪,不知道这下令杀五十万广西人的人,是出于那次湘江之战的恨,还是出于湘江之战的怕,因为湘江之战当中,作战最得力的是广西桂军,他们活捉的驱散的击伤的击毙的红军指战员是最多的)。那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座红军落荒而逃的时候所经过的华南最高山(因为山越高,人越少,地越荒,红军专挑人少的荒地行走,可谓落荒而逃。山高地荒,可以从原来的北京新东方外语学校的老师罗永浩在课堂闲聊的话题里知道,老师在课堂上说当年汉族人进入台湾,对当地人烧杀抢夺,台湾当地人被赶到荒凉的高山上去了,于是汉族人给这些人起个美丽的名字叫高山族,后来才改称为台湾原住民),在十年后的一九四四年,一架参加中国抗日战争的美国飞虎队的轰炸机在这里失事。当时美军只知道这架飞机失踪了。飞机残骸和机组成员的尸体,到一九九六年才被当地农民发现。

 

    从湘江之战纪念园出来后,再去秦王宫商业区想看看那个猫儿山美军轰炸机残骸展览,不过那个展览馆仍然没开门,只好搭车回桂林,中途到溶江镇看看灵渠下游灵河的入江口,在这里,灵渠的湘江水是到了漓江流域了。

 

     从兴安回桂林后,在上车回深圳前上网时,碰巧卫东也在线,就和他聊了几句,告知他,我现在是在桂林,刚才还可以上华夏吴氏网发了两个贴子,现在就上不了了。以前国庆节在广西东兴(中越边境)上华夏吴氏网发贴子时,也有这种情况。但是没聊几句,卫东那边就掉线了。看来这网是被土狗子盯上了,它们想切断就切断,他们想接上就接上。

 

 

灵渠介绍

 

 

唱灵渠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