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人口统计,磐安吴氏为2797人,居磐安各姓氏的第21位。进入磐安最早的吴氏要数吴全智后裔,为磐安吴氏的第一大支系。该支又分为4个支系,即永康厚唐吴氏、东阳南岑吴氏、仙居湖山派和仙居东宅吴氏4个分支,占全县吴氏人口的一半以上。
一、仙居吴全智后裔
(一)东阳南岑吴氏支系
1.岭溪吴氏 东阳南岑吴氏尊吴芾为始祖,传12世至吴原积(1374—?)迁义乌密溪隐居,南岑吴氏十四世孙吴瑄(1427—?)于明正统年间由东阳湖溪迁磐安窈川乡岭溪(谱作崙溪)村定居,已传16世。全村吴氏人口374人。
2.黄岩前村吴氏 岭溪始迁祖吴瑄的七世孙吴学荣(1625—1685)于清顺治十八年迁磐安县尚湖镇黄岩前村。全村吴氏人口156人。外迁35人(其中迁安文镇上章村6人,双溪乡下潘村12人,木棉塔村6人)。
3.潘界村吴氏 清光绪年间,岭溪吴有恩做木工至万苍乡潘界村开基,已传5世。全村吴氏人口28人。
4.依山下村吴氏 民国年间,岭溪吴汝球入赘到窈川乡依山下村开基。全村吴氏人口9人。
5.里光洋村吴氏 东阳南岑吴氏贞房伯誉(1334—1387)之裔于清光绪年间由东阳县清木溪(原三单乡)迁磐安县尖山镇里光洋村开基。全村吴氏人口71人。
6.麻车下村吴氏 清光绪年间,南岑28代吴兆青公之子洵兰、洵尧由外婆带大,定居磐安县新渥镇麻车下村,今已4代,7户25人。
7.元里村吴氏 清顺治年间,南岑吴氏廿一世孙吴希明经商到磐安县万苍乡溪头村,娶陈氏女为妻,一年后再迁到玉山镇元里村开基,已传11世,全村吴氏人口80人。
8.岩里村吴氏 南岑吴氏十五世孙吴天嵩于明正德年间从东阳良渡迁居新城村,传8世至吴应福,因家遭火灾,由东阳新城村迁磐安县安文镇岩里村开基,今已7传,全村吴氏人口45人。
(二)仙居吴氏湖山派支系
与东阳南岑吴氏同宗,均为吴芾次子吴洪之裔。吴芾十九世孙后里吴人吴佳年(1738-1806)于清乾隆中期迁磐安县高二乡大湖山村种植靛青。
1.大湖山吴氏 吴佳年之孙吴熙科迁栗树坑村,现该村吴氏人口32人;吴熙英迁大柘坑村,全村吴氏人口31人;吴熙彪迁风厂村白化岩开基,全村吴氏人口13人。吴汉坤住大湖山,后裔吴氏人口177人。另外,高二乡西坑村吴氏人口8人,牛娘丘村吴氏人口3人,樟村吴氏人口4人。
2.大庄村吴氏 清道光时,吴芾廿二世孙吴汉园由仙居后里吴村迁磐安县高二乡大庄村开基。全村吴氏人口45人。
3.山前村吴氏 吴汉园第五子,名老五,迁高二乡山前村开基。全村吴氏人口20人。
4.金竹头村吴氏 清末有淡宁寮(该村已被山体滑坡所掩埋)人吴小天(树字辈)入继半岭曹姓,后迁高二乡金竹头,复为吴姓。全村吴氏人口32人。
5.柴狗巷村吴氏 清同治年间,吴芾二十世孙,后里吴村吴佳因避难来到高二乡,初住金竹头村,抗战后其孙吴喜悦迁柴狗巷村。全村吴氏12人。
6.一保村吴氏 吴芾廿五世孙吴永亮(1655—1723)于康熙年间从后里吴迁东阳卅六都大盘——现在磐安县大盘镇光明一保村开基。全村吴氏人口44人。
(三)仙居吴氏东宅支系
三角园吴氏 吴全智十世孙吴渭(1129—1187),长子吴栝(1151-1219),住东宅(今仙居厚仁);幼子吴椿,住西宅(今仙居高迁)。从此仙居吴氏就有东宅、西宅之分。吴栝被后裔子孙尊为东宅始祖,其孙吴坚(1206—1279)官拜左相赠太傅。吴栝十八世孙吴光明迁仙居九都上扬,其孙吴熙祝(1838—1913)于光绪初迁磐安县双峰乡三角园全村村开基,全村吴氏人口85人。祖训、排行、辈分与湖山派同。
(四)永康厚唐吴氏支系
1.荣坑口吴氏 吴全智十世孙吴浚迁永康市厚吴,传四世至吴威(1235—1303)始迁厚唐,被尊为厚唐吴氏始祖。吴威九世孙吴荣(1425—1495)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7)迁东阳章岩下定居,后裔大部迁东阳横店镇建新村,另一部迁磐安县仁川荣坑口村开基。全村吴氏人口32人。
2.西湖村吴氏 清道光年间荣坑口吴瑞隆次子崇兔(1843—1902)入赘新渥镇西湖村开基,全村吴氏人口40人。
3.金山村吴氏 清道光年间,荣坑口吴崇福(1848—?)家遭火灾,投靠新渥镇金山村外公家开基,全村吴氏人口36人。
此外,新渥村有吴氏人口5人。仁川镇人口20人,其中半坑村14人,方山村6人。
二、其他支系吴氏
1.东吴吴氏 吴世盛(1507—1573),迁居东阳29都尚湖黄潭岭脚,今称东吴。
2.赵界吴氏 始祖吴瑜,清初由天台塘里南溪迁居万苍赵界。
3.联桥吴氏 由义乌吴大元十世祖迁桥头,今名联桥。
4.鸡峰吴氏 吴邦龙于清代康熙年间由东阳鸡鸣峰西麓黄坑赘尚湖山环之栗树山王氏,为栗树山吴氏始祖。同治庚午(1870)建栗树山吴氏宗祠。
(据“华夏吴氏网”、1993版和2009版《磐安县志》、陈新希《磐安姓氏总录》、吴德皎《仙居吴氏始祖吴全智近祖世系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