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渠吴氏内纪世系图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瓯渠吴氏内纪世系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2 ★★★ |
|
|
瓯渠吴氏内纪世系图
素有“武术之乡”称誉的瓯渠地处永嘉县西溪乡境内。这里山环水绕,钟灵毓秀,风光旖旎,历代名家辈出,簪缨不绝,素为藏龙卧虎之地。 瓯渠村初建于南宋淳佑二年(1242),为吴姓人聚居之地。其吴氏始祖金明(1194—1269),幼年好学,文武兼修,弱冠时有悲于朝廷苟安,弃家遨游东瓯,遍访名流,从仙居徒居永嘉瓯渠龙井窟。据《吴氏宗谱》记载,吴金明“慕东嘉多嘉山水,于宋淳佑壬寅岁(1242年)来游于瓯时,吾乡陈填先生善性理之学,公见之,即受业焉。先生览其经义,文章卓然,为士林范,语诸生曰:肇鉴他日所就未可量也。后以所遂不合。逐卜筑西溪瓯渠地,营菟裘焉。龙(指同邑、秘书郎林一龙)景仰高风,敬为之赞曰:维石有璞,维沙有金,于人钟灵蔚为德善;维金需,维玉需砺,维人有学于古乃逮有斐。 吴公学懋行方,其学其行,其天无刻,克宽克仁,亦和亦肃,春风与清,冬日与暖,柱峰峨峨,渠水盈盈,是则是效,君子之贞。”吴金明定居瓯渠后,过着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意在山水之间,耕读传家,习武自娱,成为瓯渠的武术始祖,也使瓯渠成为名闻遐迩的中国南拳发源地之一。 由于瓯渠地偏路险,谷深林密,出于健身自卫的需要,建村750余年来,习武成风,世袭相传,历史上涌现出不少武术世家。据《吴氏宗谱》记载,瓯渠吴氏第十九世祖吴明光,于1706年参加大岚山僧人张念一抗清起义失败后,遁入少林寺为烧火僧,学得少林齐眉棍法,后将少林寺齐眉棍法传入瓯渠,与原有的拳术相融合,创立了梅花柴、乌风柴、四门柴等,从而使瓯渠武术趋向成熟,自成一体。 瓯渠以武科功名崛起于闾里的自清乾隆年间武秀才吴锡瑶始,连续三代皆出武秀才。清道光年间,吴通辉在瓯渠创办“武术院”,成绩斐然,共培养出了武进士一名、武举人三名、武秀才五名。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通辉之子、人称“球相”的吴承球。 吴承球(1843~1910)自幼习练武技,善琴棋书画,兼擅伤骨医道,为人果断,颇有胆识,平生擅长梅花柴、七虎拳、八卦掌与太极拳,尤擅内功,身轻如燕,动作敏捷,伸手能捕鼠雀,即所谓“猫儿擂”绝招。承球晚年著有《拳术图说》、《伤骨小儿科》与《外科》等书。他经常告诫子侄儿孙,“祖宗用心良苦,所授武技,以传子孙贤者,不许乱来……”,“入世须才更须武,传家积德还积书”。其子善卿与其胞弟吴承轩皆精骑射技,在光绪年间双双考取举人,奖赐来两把重达120斤的青龙偃月刀,至今仍然保存着。自古武术名家往往就是医术高手,瓯渠以老五为代表的祖传中医伤骨科,至今仍代代相传,蔚然成风。 瓯渠村内石器古物众多,有雕花石箱、雕花石鼓、石脚盂、石水缸、练武端石、石锁、槽盆石磨、蛟龙石磉……漫步村内小巷,处处可感受到浓厚的石头文化,“石头栋柱石头梁,石头洞桥石头墙。满山满眼皆怪石,一路石头万里长。” 瓯渠人崇文习武的历史传统为该村培养出不胜枚举的人才,有全国高校首位女校长吴启迪、武汉空军工程部部长吴昭文、高级工程师吴昭钅舌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2011年农历元月初九,适逢瓯渠延陵吴氏宗族圆谱(续修)与吴氏大宗竣工(原址新修)。
|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