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统谱 >> 四川 >> 正文
四川荣县吴玉章根源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2-13           ★★★

吴玉章,原名永珊,字树人。1878年出生于四川荣县双石乡蔡家堰。繁衍至今的吴氏家族后人,大多属于周代于东南建吴的太伯、仲雍的后裔。所以,早期的吴姓家族多在东南。两汉以后,宗支广蔓,子姓蛰繁。吴姓后人开始由东南向四方辐射。南到广东,北到山东,西到江西、湖南,海外则北到日本、南到越南。

在秦汉复兴的基础上,吴姓在魏晋隋唐时期步人了宗族发展的兴盛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吴姓南强北弱的局面。而吴姓向安徽、湖北、浙江、江苏、福建、四川等地区的迅速发展,则构成了吴姓此期发展的新篇章。所以,吴姓向四川的延展,应该始于魏晋南北朝。

据《南雄吴氏联谱》记载,四川的吴姓,早在汉末陈留吴氏在河南呈衰落之时,吴懿兄妹便由河南迁居四川成都。其妹吴苋嫁给刘备,册封为穆皇后,吴懿既为国舅,又是著名的将军,封为高阳侯。另外,四川的吴姓,大部分是清初随着"湖广填四川"的风潮迁来的。先后有,清康熙六十年(1772)由广东惠州府和平县迁入的吴斯先和由福建连城迁入的吴应亮、吴应丙两兄弟,他们先居成都华阳,后迁居荣县雷家坝;清雍正年间由广东嘉应州兴宁县迁入的吴应通四弟兄;清康熙时由福建龙岩州迁入吴兴甫的等等。荣县双石乡的吴氏家族是否就是清初由福建迁入居于荣县雷家坝的一支,由于材料不足,已不可靠。但至吴玉章的父亲吴世敏时,这支吴姓一直以恪守祖德,勤勉苦读的吴氏家风教育子女,吴玉章家的门枋上方刻的木对联还是;"百年丕振延陵绪,三让犹存泰伯心;荆树有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谦让"是吴姓精神的标志。从古公直父"让"西戎而迁周原,到太伯、仲雍"让"而建吴,再到季札"让"而至延陵。"让"是吴姓祖先代代相沿的"至德",通过一代一代的传递,植根于每一个吴姓子孙的血液中,成为吴氏家族的文化规范;而对读书的重视,则是吴氏家族的族规。在吴氏家族内部,劝诫读书不仅是为了博取功名,更是提高家族素质的重要手段。所以,礼让与苦读,成为吴氏家族的精神风范,代代相沿不辍,流传至今。吴玉章对父亲的对联牢记终生,既表明了吴氏家范族规的流衍不辍,也表明了四川荣县吴氏的根源。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