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章,原名永珊,字树人。1878年出生于四川荣县双石乡蔡家堰。繁衍至今的吴氏家族后人,大多属于周代于东南建吴的太伯、仲雍的后裔。所以,早期的吴姓家族多在东南。两汉以后,宗支广蔓,子姓蛰繁。吴姓后人开始由东南向四方辐射。南到广东,北到山东,西到江西、湖南,海外则北到日本、南到越南。
在秦汉复兴的基础上,吴姓在魏晋隋唐时期步人了宗族发展的兴盛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吴姓南强北弱的局面。而吴姓向安徽、湖北、浙江、江苏、福建、四川等地区的迅速发展,则构成了吴姓此期发展的新篇章。所以,吴姓向四川的延展,应该始于魏晋南北朝。
据《南雄吴氏联谱》记载,四川的吴姓,早在汉末陈留吴氏在河南呈衰落之时,吴懿兄妹便由河南迁居四川成都。其妹吴苋嫁给刘备,册封为穆皇后,吴懿既为国舅,又是著名的将军,封为高阳侯。另外,四川的吴姓,大部分是清初随着"湖广填四川"的风潮迁来的。先后有,清康熙六十年(1772)由广东惠州府和平县迁入的吴斯先和由福建连城迁入的吴应亮、吴应丙两兄弟,他们先居成都华阳,后迁居荣县雷家坝;清雍正年间由广东嘉应州兴宁县迁入的吴应通四弟兄;清康熙时由福建龙岩州迁入吴兴甫的等等。荣县双石乡的吴氏家族是否就是清初由福建迁入居于荣县雷家坝的一支,由于材料不足,已不可靠。但至吴玉章的父亲吴世敏时,这支吴姓一直以恪守祖德,勤勉苦读的吴氏家风教育子女,吴玉章家的门枋上方刻的木对联还是;"百年丕振延陵绪,三让犹存泰伯心;荆树有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谦让"是吴姓精神的标志。从古公直父"让"西戎而迁周原,到太伯、仲雍"让"而建吴,再到季札"让"而至延陵。"让"是吴姓祖先代代相沿的"至德",通过一代一代的传递,植根于每一个吴姓子孙的血液中,成为吴氏家族的文化规范;而对读书的重视,则是吴氏家族的族规。在吴氏家族内部,劝诫读书不仅是为了博取功名,更是提高家族素质的重要手段。所以,礼让与苦读,成为吴氏家族的精神风范,代代相沿不辍,流传至今。吴玉章对父亲的对联牢记终生,既表明了吴氏家范族规的流衍不辍,也表明了四川荣县吴氏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