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家史
——泰伯家风 江南派别
吴人之先,据谓出于后稷,别姓姬氏。其后公刘,始迁于豳(今陕西彬县)务耕种,行地宜,九传至古公但父。古公生泰伯、虞仲及少子季历。季历生子昌,有奇能。古公欲传历及昌,泰伯虞仲以让贤之见,乃逃江南吴地,建号勾吴,以国名为姓。泰伯无子,传位虞仲,于公元前473年亡国,子孙避难四散,国外有日本、朝鲜、安南、南洋诸国,国内遍布各省,后成为中国十大姓氏之一。
家庙
广饶吴氏主要有两支,均为旧端智乡民,一支位于广北(万家、南堤),一支位于广东北(纪家疃、东流桥),均为明初移民,然非共祖。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山东疫病流行,人民寡少,诏拨他省乡民以实之。先祖遵命从(直隶)枣强县迁于(山东乐安县)纪家疃、杨王庄。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海水朝淹,肥沃之地悉为斥卤,东湖公通达决计,尽弃房屋田产,胥宇于淄河北岸东流桥,以居以育,志在兴复。朝夕辛劳,家门渐有起色,加之鳞趾振振,螽斯绳绳,繁衍昌盛,人丁兴旺。
【乐安笑笑生注:康熙十九年前,东湖公在河南南雷埠村郊外吴家湾子有田产,故曾居于此,后长眠此,故此为太祖龙兴之地;
河北东流桥原为壬氏庄园,八世祖迁此后,取代了任仕主导地位】
泰伯
八世祖东湖公生二子:德(东流桥支)、登(纪家疃支)。德生四子:永常、永安、永吉、永刚。登生三子:士俊、士富、士信。永常生二子:鸿印、鸿诚。永安生二子:鸿乐、鸿儒。永吉生一子:鸿祥。永刚无子。人口繁衍,家门兴旺。凡遇战乱或饥馑年,便四处谋生,闯关东,不回者为数不少。民国初年,鸿儒六世孙保忠落户于吉林省柳河县圣水镇东韩家,现有五世二十余户七十五人,男三十五人,女四十人。保生落户央上村(寿光县)。鸿乐七世孙承先落户央上村。清末鸿儒四世孙连珠落户北辛村(东流桥北,任仕村属)。其他不一一列举。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东湖公之曾孙鸿诚字贞子(十一世祖)建立谱书。道光十四年(1837年)泮林公为首重修。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保佑公为首重修。公元1954年子端公为首重修。族人共三大支六分支。文革时上交于县。现有人口一千三百五十人,男六百四十八人,女七百零二人,已传绪二十四世,现成为东流桥八姓之首。
吴氏家族秉承至德先贤,泰伯先祖之遗风,春秋战国至明清,孕育出于多著名人物,举不胜举。仅举迁东流桥之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左右十二世宗颜公,官至山东省运粮总督,被乡民誉为“德、孝、慈、全”之美名;清光绪年间十七世宗观澜(约1861-1925),见勤持家,为旧乐安县端智乡首富;民国初年十八世宗同堂(约1890-1956,),善书,称为旧端智乡(今广饶大码头镇、丁庄镇、稻庄镇部分地区,东营区六户镇、永安镇、黄河口镇部分地区)书法第一。
滋养广饶吴氏的古淄河
据东流桥吴氏族谱1954年版,乐安笑笑生改动,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