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统谱 >> 山东 >> 正文
吴氏在无棣落户生息
作者:鹰翔棣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21           ★★★

吴氏在无棣落户生息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吴士安携妻张氏、带子高治从直隶省永平府迁安县(今河北省迁安市)南门里千里迢迢来到山东省济南府海丰县(今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东南关村,盖起了几间草房,开垦了几亩薄田,从此定居下来,子孙繁衍。吴士安是谁?他就是“海丰吴氏”的始祖。俗话说得好,故土难离。那么,吴士安为什么要背井离乡跑到人生地疏的海丰来过日子呢?

    吴士安是东汉大司马、广成侯吴汉的后裔。元朝元统三年(1335年),吴士安的祖父吴传从安徽省休宁县璜源村迁居元朝大都(今北京),任翰林院宣使。后来,官至户部员外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攻克大都城,元朝灭亡。吴传脱去元朝官服,换上百姓衣服,携带着吴士安的父亲吴汪社和吴士安兄弟六人逃到迁安南门里,过起了隐姓埋名的日子。

    明朝建文帝二年(1400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对皇太孙朱允文继承皇位不满,便以“诛奸臣,清君侧”为借口,发动了“靖难之变”,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燕王扫北”。“靖难之变”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惨遭杀掠,逃亡殆尽。北方大地,人烟荒芜,十室九空。于是,明成祖朱棣在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下旨移民,补充畿南地区(今海河以南、沿南运河两岸的河北省东南部,以及山东省德州市东部地区)人口。当时,吴汪社一家也在移民范围之内。圣旨如山,除了吴汪社的四子吴士义被允许留在迁安南门里原籍以外,吴汪社的长子吴士安、三子吴士爱、五子吴士智和正在文安(今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建筑城池的次子吴士豹先后奉旨举家迁往山东海丰,六子吴士旺南迁河北盐山。从此,吴氏五兄弟分散齐燕之界、渤海之滨,各自立村。再以后,留在迁安南门里原籍的吴士义之子吴高崇和吴高仁在吴士义亡故后,又迁入盐山立村,形成了“海丰吴氏”的六大支脉。其中,吴士安一支居东南关村、吴士义一支居大吴庄、吴士豹一支居大吴家码头、吴士爱一支居大梁王村、吴士智一支居南王曼村、吴士旺一支居吴褚村。因为长门吴士安居海丰县东南关村,历史上就将吴士安一支俗称“海丰吴氏”了。

    据说,解放前,无棣古城附近有九座吴氏大墓,均神道亭坊,石人石兽,苍松翠柏,春秋祭祀。解放后,吴氏祖坟逐渐被毁。2003年,东南关吴氏又捐资重修了始祖吴士安墓,建了碑亭。  

    岁月如流,白驹过隙。六百多年过去了,自从“海丰吴氏”始祖吴士安在海丰扎根落户后,世代以耕读为业,凭孝悌传家,已下传了二十五世,人口约八万人,涌现出吴志远、吴永孕、吴自肃、吴自治、吴绍诗、吴垣、吴坛、吴式芬、吴重熹、吴峋等科贡仕官达百人之多,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之称,并以“一方望族”著称齐鲁。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