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史者,国史、方志与宗谱也。宗谱者,载氏族血脉渊源支分、志先贤忠孝仁义故事、收族众荣耀嘉业文章之史也。北宋以往,惟帝王家与世家大族存谱,百姓家不获为之抑或无能为也;宋初,活字印刷术启,且朝廷崇士,更有欧苏二公表率谱制,谱之兴,实由此发轫矣。故谱载之确凿者,当以宋始,之前,国史未及者,姑存之待考,望后世阅谱者察之。
太史公位吴世家第一,皆因我始祖泰伯公三让之至德,延陵季子仁心慕义无穷之故耳。夫差失国,吴氏子孙星散宇内,代有贤孝者,国史方志志之者众,吴氏诸谱亦有纪。是皆我后辈当奋而效之者。此乃历修宗谱主旨之一端也。
江右始祖宣公,系唐太史兢公七世孙,五季末,不膺蜀主孟昶王爵,举家自西蜀阆中南迁,先卜居临川石井,后肇基南丰金斗窠,其所行义效泰伯季子,名称乡里,泽被后世,遂成望族。赣之抚建吴族,多宣公裔,其后徙闽粤台川湘鄂豫陕桂黔等亦众,举族之巨,罕有其匹者。宣公以降,代毓贤秀,仅临川、宜黄、南丰、南城、崇仁、乐安、广昌、金溪诸县,历朝登科仕宦者不胜枚举,其尤者,若崇仁与弼公(号康斋)以义理名当世,若金溪伯宗公制举业登科魁,若宜黄余庆公以文声入阁院,先贤之隆,载诸谱牒,垂范后世焉。
明万历丁亥,经公支下十八族会修于抚州望台楼,其况也盛,其贤也聚,其族也睦,于今犹羡矣。它日若现经公乃至宣公十八孙诸族会修盛况,则吾辈不让先贤也,此余之夙愿耳。
支祖宽公者,乃宣公七世孙也,族中贤者素以修谱为念,故昭穆井然,自明初初修宽公族谱,至公元一九九四年,已历十修。今者有罗观、中洲、大雷、石塘、格山、莲塘坑、彩源及叶芳桥等八族聚首会修,则十一修矣,余得再览家乘,粗检校其错讹,因稻粱谋仅得月余间暇,时迫不能尽矫,实憾且愧焉。数读八修大雷渐逵公序,余感公于末世国危之际,古稀且罹目疾之时,竟凭孤掌而竣八修之功,每泪盈睫矣,其序末冀后人“订讹删谬”语,是直刺我欤?我心实有惶惶焉。他日得宽余,必当践公言,以慰列祖列宗之灵。是为序。
时公元2015年乙未仲夏
宣公三十五世裔孙格山新国顿首拜撰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