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恩江 未载
(2)、江口 未载
(3)、潭城 未载
(4)、鹿冈 未载
(5)、坑田 未载
(6)、佐龙 未载
(7)、富溪 路田 上路田 39户 240人 明隆庆年间 由本地大吴迁入
富裕 大吴 46户261人 吴氏 元至元年间 吴寅应兄弟二人由吉水县蟾溪分别在十八 十九两都立基 后有钟 李两姓入 为纪念开基者吴寅应(大吴)而名
沙田 吴村 恩江西岸田垄边 原由吴姓建村 名吴村 后高姓入 沿原名
(8)、七都 未载
(9)、遇源 未载
(10)、八江 茶口 上车田 25户 156人 吴氏 明崇祯年间由邑内田心吴家迁入
(11)、古县 原系阳丰县治所在地 未载
(12)、瑶田 三龙 杨家 27户 146人 吴氏 清乾隆年间 吴安祯由邑内中沙陂迁入
(13)、藤田 田心 田心 504户 2629人 吴氏 吴秉东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由吉水县折桂莲坑迁入
岭南 岭南 471户 2731人 以王姓为主 周 陈 曾 宁 吴等姓聚居
秋江 下刘 98户 601人 以刘姓为主 吴 林 曾 阙 宁等姓聚居
温坊 温坊 366户 1857人 以杨姓为主 刘 李 吴等姓聚居
城上 力水圳 45户 255人 清道光年间 乐安招携迁入 后刘 钟迁入聚居
下邹 16户 112人 邹姓开基 明末邹姓衰 由中沙陂(洲上村)迁入
(14)、陶唐 下屋 下屋 135户 674人 吴氏 北宋淳化年间 由邑内石马牛古岽迁入
石仓下 小石下 23户 127人 以刘姓为主 吴 王 张等姓聚居
上屋 上屋 180户 949人 吴氏 北宋淳化年间 由石马牛古岽迁入
龙上 龙上 92户 449人 同上
磨下 43户 205人 同上
中洲 中洲 153户 804人 同上
邱坊 缠江 81户 430人 有李 曾 吴 饶等姓聚居
胡坊 45户 261人 以胡姓为主 吴姓继入
园内 乡政府驻地 560户 2876人 北宋淳化年间由邑内石马牛古岽迁入
(15)、南坑 南坑 舍簷下 5户 33人 清雍正年间 由广东省枫子树竹山排迁入
(16)、石马 石马 店下 14户 70人 辽清宁年间 由陶唐中沙陂迁入
中林 中林 72户 368人 吴氏 北宋庆历年间 由邑内梅田白茅窝迁入
新街 10户 50人 同上
月形 6户 37人 北宋天圣年间 由同上迁入
石龙塘 26户 155人 明万历年间 由同上迁入
梅田 梅田 86户 496人 现居吴 王 张三姓 北宋天圣年间由中沙陂迁入
白门楼 13户 73人 清嘉庆年间 由梅田迁入
棠阁 棠阁 55户 360人 吴氏 清康熙35年(1696)由中沙陂移入
层山 油麻 15户 75人 清雍正年间由近村石塅上迁入
东湖 石背 48户 251人 清同治年间 由福建甑子塘迁入
严辉 严源 104户 516人 清康熙年间由梅田迁入 后徐 李 张 郑 郭聚居
(17)、中村 未载
(18)、水桨 未载
(19)、上溪 未载
(20)、沙溪 长坑 缾缸排 19户 112人 清乾隆年间 由兴国县迁入
(21)、罗坊 罗坊 十八石 9户 59人 明天顺年间迁入
(22)、潭头 未载
(23)、上固 上固 杨家坑 2户 7人 清乾隆年间由兴国县古龙风迁入
大西坑 7户 42人 清乾隆年间由兴国县迁入 后赵 李 陈姓继入
(24)、龙冈 表湖 黄泥偶 5户 28人 清嘉庆年间 吴巧合由桂察迁入
(25)、君埠 君田 马埠 4户 20人 清道光年间 由广东省迁入
大安 11户 64人 吴 李 许聚居 (注:军事家吴法宪出生地)
说明:1、摘自永丰县地名志(1985年版 主编温剑 副主编邓志发 龚雅阁);
2、人口、户数均为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
3、废地名、古区划未录;
4、历史沿革(略) 东汉献帝初年置庐陵郡 领县十 分置阳城 兴平属之 该两县为今永丰县地 仁宗至和二年(1055)分吉水报恩镇及云盖 龙云 兴平 永丰 明德五乡建立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