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统谱 >> 湖南 >> 正文
湖南平江吴氏族谱
作者:吴古凉    文章来源: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7-28           ★★★★★

宋徽宗御制平江吴氏族谱序

 

 

 

      连云天岳之灵,幕阜黄龙之秀,厥惟蕴涵钟毓,故有吴氏族聚。其间瓜瓞绵绵,巍科洪伐,炳烺方策,奕叶重光。朕居藩邸,久知为忠孝望族也。登极后,诏徵天下诸名家志铭序传各种文集暨旧勋家乘事迹,用备参稽核编国史。

 

    秉义郎干办经畧公事吴革,捧其宗谱进呈,朕万几余暇,披览一通,嘉其膴仕,历泰山、濮阳、西河、太原、渤海诸郡,由汉唐迄今,清流美谱犹存。廼其远祖吴隐之,当晋世放达怙侈波扬风煽之会,独忠孝廉谨,高其操行以矫俗而启后,尤堪风尚。宜其演为千百载世胄而甲第簪缨,蝉联歙奕,弥久弥光乎。呜呼,可谓盛也已!可谓远也已!

 

    朕惟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天伦也,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天性也。于是乎,相戴相爱,相事相使,其生生之无穷也。曰大宗,曰小宗,曰高祖,曰曾祖,曰父,曰子,曰孙,曾元更引,而远之,而敬焉爱焉传焉守焉,不知几千万年矣,夫人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此天伦天性也,明乎此,尽乎此,则谓之人。须臾不明,毫厘不尽,则禽兽矣。家之兴衰,国之治乱,道之隆潜胥由之。呜乎!天生时,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并重焉。必使饱食而暖衣,仰事而俯畜,知有礼,知有义,知有忠孝廉耻,始堪为天地祖宗生生报也。尤有说焉。

 

    昔苏洵谱,苏氏其曰:一人身分而至于亲尽,则视如途人,此谱之所由作也,朕尝感于斯语,以为尽人情之变亲,近相视如途人,薄矣,人不谱安知有亲未尽,而已疾视如仇者乎,谱岂可不作,亦岂可徒作,谱官爵之盛,不如谱诗书之泽,谱族党之富,不如谱礼逊之风,房杜门户非不辛苦,而为不肖子败之,崔卢地望非不显荣,及其衰冷,仅足为卖偿樗蒲之用耳,皆不免后世之笑,看来皆不如诗书之泽长,礼逊之风懿也。须各训儿孙,世敦诗书,恪守忠孝,此乃人心千百年不可磨灭之谱也,诚聚族而溥稽。倘有憯言僻行,共群起而创艾之,则吴氏远流勲旧永偕,生生于勿替,与国咸休矣。吴氏族姓,尚其钦哉。

 

 

                                                                                  北宋宣和六年二月初三日

 

                  宋徽宗(赵佶)赐撰

 

 ——————————————————————————————————————————————

 

  附注:

 

  1,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北宋第八位皇帝。

 

  2,连云、天岳、幕阜、黄龙皆平江境内之名山。

 

  3,平江,秦属罗县,汉朝置汉昌县,三国时属吴,为吴昌县,唐时改昌江县,后唐始名平江。

 

  4,吴革,字仕达,号义夫,平江吴氏第十世,官历统制官,宣赞舍人,殿前司都指挥使,殁于北宋靖康国难。

 

第一世

大唐天佑五年,公元908年,太原吴氏璋公南迁平江。

 

迁平始祖 吴璋    德配 李氏 颜氏

唐故银青荣禄大夫 赠齐国公

璋,字本光,山西并州太原岢岚县金鸡坪人。

 

璋公之祖讳 湛,赠太子太保,祖母郝氏,追封莒国太夫人;

璋公之父讳 实,赠太子太傅邢国公,母张氏,追封晋国太夫人。

宋初,以子廷祚为贵,追荣三世,赠封璋公太子太师齐国公。

 璋公约845年至945年在世。

 配李氏,追封秦国太夫人。

 

子五:廷斌(不仕),廷诲(成德军马步军指挥使),廷祚(本房祖),

廷人(赞善大夫),廷赞(龙捷指挥使)。

 

妾颜氏生子二:廷确,廷超(字庆偲,任刺史)。

 

璋公后裔遍布湘鄂赣黔浙闽川,俱成巨族,平江吴氏人丁近五万,为平江第二大望族。前贤饮水思源,曾于宋代建祠于嘉义,亦建祠于长寿桑园元扆公驸马府旧址,因时俱废。近年,集诸族之力,重建新祠于长寿雅港,名曰:平江吴氏纪念祠;土龙族裔孙合力建新祠于文祠旧址,名曰:吴璋公祠。

 

1,今有璋公墓、璋公世第(老宅)在长寿沙联村黄家仑。

璋公世第在前清咸丰年间曾较大规模改建,光绪十三年由长寿族十房集资再次修缮,上世纪八十年代未被改建为民宅。

2,璋公传载平江县志岳州府志楚志流寓纪内。

3,四川武胜岳池万民寨吴氏世系表载:璋,字本光,秀琳之子,常公之孙。

4,本谱所载璋公之世系表来源于《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之吴廷祚、吴元载、吴元吉、吴昭明墓志铭。

5,下乡族:汉璞下之八十三,江淮两公,汉琳下孟贵下之海浙两公嗣裔,人丁 约六千。

6,长寿族:汉琳下维善嗣裔分为十房,汉埕下六九公后编八九房,人丁约七千。

7,土龙族:汉琳下楷善下土龙渔潭两地嗣裔,人丁约万余。

8,恩溪族:汉琳下孟善至善两公嗣裔,人丁约七千。

9,五门族:汉琳下涣公嗣裔又汝汉下卓公嗣裔合入,人丁约一千。。

10,澄公,字元青,谱载为璋公之弟,博通经史,唐长兴四年以布衣召对奉旨嘉奖特授光州节度判官,迁居平江田岩,平江吴氏五角族始迁祖(嗣裔为金木水火土五公)。

 

第二世 吴廷祚。

吴延祚(917971),字庆之,改名廷祚,璋公长子。

延祚公出身行武,初为后周重臣,继而为北宋开国元勋,赠封燕王。

廷祚公后周时历宣徽南院使,左骁卫将军,检校太尉,枢密使,封庆国公;

北宋初建隆元年二月,加封同中书门下二品;

公元962-963年出任雄武军节度使(长安);

公元963-971年出任永兴军节度使(洛阳)。

延祚公于北宋开宝5年(972223日归葬西京洛阳县平乐乡张阳村北邙山(今孟津县朝阳镇张阳村)。配郭氏,追封燕国太夫人,生子六:元辅、元载、元范、元扆、元吉、元庆。

 

六子原名为光辅,光范,光载,光扆,光吉,光庆。为避宋太宗讳,改光为元。

 

元辅 字正臣,颇好学,善笔札,周广顺中,以父任补供奉官,宋初,授左骁卫将军,澶州巡检,累官至定州钤辖,左神武大将军,平州刺史,卒年四十八。子昭德、昭逊、昭普,并阁门祗候;

 

元载 字咸熙(9481000),初授通事舍人,淳化二年,知成都府,累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左卫将军,御史大夫,上柱国南陽郡开国侯,食邑一千. 咸平三年十一月三日薨於东京景宁坊私第,卒年五十三,咸平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002年)葬西京洛阳县平乐乡张阳村,附先王之旧茔;配太原郡郭氏,故郭中令之女,先公而殁,封太原县君;继娶清河张氏,故张待中之女,封清河县君;后娶郭氏,是先县君之妹也,封太原郡夫人。

     子五:长曰昭睿,不仕早亡;次曰昭明,官历左班殿直,銀青光祿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御史大夫,汝州兵馬都監,1032年葬洛阳;次曰昭矩, 太子中舍;次曰昭用,未仕;次曰天水哥;女一,适寄班右侍禁刘承渥。

 

元扆 字君华,驸马都尉,尚宋太宗第四女蔡国公主。子四:字礼,守严,守良,守让。

元范 礼宾副使,内殿崇班;动皆成礼,言必中规,宛有士风,不凋令德;

元吉 字利贞,西頭供奉官,阁门祗候,监西京都监院, 殁于景德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年四十三,景德四年元月二十三日(1007)归葬于西京洛阳县平乐乡张阳村先茔之次;子三,长曰昭允, 太子中舍,宣德郎,守将作监主簿;次曰昭绪,邓州中军使;幼曰昭华,未仕。女二。

元庆  礼宾副使,东头供奉官, 阁门祗候,许州驻泊兵马都监;子守仁,内殿崇班,左藏库使。赞曰:一门称虎,集贾氏之威名;诸弟连龙,胜荀家之美号.

 

   延祚公之死,史载颇简,难知其详,后人颇有疑议。但正史、野史,均无疑载。是赵氏借问病,命以“ 艾灸其腹”而治死?还是久病沉疴、积劳成疾而死?不得而知。

 

墓志铭:大宋故推誠奉義同德翊戴功臣永興軍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二品行京兆尹上柱國濮陽郡開國公食邑三千七百戶食實封壹阡貳伯戶贈侍中吳公墓誌銘並序。《全宋文.卷五十一》宋璫撰。

 

第三世 吴元扆。

吴元扆(9621011),字君华,宋太宗驸马。延祚公第四子。

累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傅,赠中书令。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正月十五日元扆公夫妇归葬平江嘉义献冲。

 

元扆公驸马府在平江长寿桑园,后改为祠堂。

 

配赵氏徐国大长公主,宋太宗次女。太平兴国八年,封蔡国公主,下嫁左卫将军吴元扆。淳化元年,改魏国公主。逝世,谥英惠。至道三年,追封燕国长公主。景祐三年,进燕国大长公主。元符改徐国大长公主。政和改英惠大长帝姬。

 

生子四:守礼,守严,守良,守让。(史载四子,谱载三子。)

 

守礼,字汉璞,居阳坪金坑,嗣裔为下乡族;

 

官至六宅使、澄州刺史,以帝甥特赠和州防御使;

 

守严,字汉埕,居道田板口;

 

官至内殿崇班,天禧中,录守严子承嗣、承绪并为殿直;

 

守良,字汉琳,居谢江,内殿崇班;

 

守让,阁门祗候。

 

*汉璞,娶王氏生子名惟新。惟新子二应,巩。应,贡士,子东之;巩迁江西靖安车田,嗣裔复迁湖北通城等处。东之,宋太学生.子茂安。茂安,真阳知县,子兴隆。兴隆,御史中丞、朝议大夫,子二,长革,次失考。革子十,,,余从父殉难。

 

荣子一,龙;显,陜西统制,子二虎,彪。

 

龙,子二,八十三,迁濯港,裔属长寿族八房;万七,迁通城;

 

虎,吉安军教授,子一,雄,居阳坪重塘,雄子振道,宝佑四年进士,雄长孙念二迁居南江大坪,裔属长寿族八房;

 

彪,迁居修水上源洞,子三,孟晦,后裔散居通城蒲圻安阳等地;仲晦,后裔散居通城蒲圻等地;季晦,后裔散居通城崇阳咸宁等地。

 

 

 

   吴革,字仕达,号义夫,汉璞公裔,璋公下第十世。

 

官历武功大夫,统制官,宣赞舍人,殿前司都指挥使,殁于北宋靖康国难。

*宋史载吴革为华阳人,华阳即岳阳军之改名。

 

*建炎三年,宋高宗责以范琼于靖康国难时擅杀吴革,迎立张邦昌事,赐死范琼。

 

*吴雄,字伯英,宋朝平江九君子之一,吴革后裔,晚年创办阳坪书院,人称阳坪先生。吴雄早年客居临安,与学者蔡元定为友。蔡元定将吴雄引见朱熹,吴雄便受业于朱熹。清秀才余廷瑚有诗赞:一代吴夫子,阳坪辟讲堂;传经闻妙论,负笈至殊方;患难真能久,交游信不忘;迄今言往事,千载尚流芳。

 

*据《义门吴氏谱》载:吴革有一子佑。吴佑生子吴玖,字江卿。吴玖生子吴提,字伯纶。吴提生子吴璺,字公高。至吴璺子吴衢时,家族徙居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又迅速兴盛起来,出现了吴柔胜、吴渊、吴潜父子三进士,兄弟二宰相,成为显赫一时的吴姓名门望族。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吴革后裔,元朝四大画家之一,终生拒不仕元。

 

*挥麈前录,宋王明清著,载:近有吴铸者,乃国初功臣吴廷祚之后,祖元扆,复尚主,而失节于刘豫,仕伪庭至枢密使,为其用事。

 

 

 

 

第四世吴汉琳。

吴守良,字汉琳,元扆公第三子。官内殿崇班。后世居平江嘉义谢江,配李氏,合葬谢江板陂金盆。子一:保安。

 

第五世吴  飞。

吴保安,讳飞,汉琳公子。葬谢江。娶金氏,生子二:孟荣、孟贵。

 

第六世吴孟荣。

吴孟荣,保安公长子。娶喻氏,生子三:仕忠、仕恭、仕应。

 

仕忠、仕恭皆宋治平年间进士,载平江县志。

仕恭公官政事府,迁中书舍人,赠太保。仕恭子二,处先,处平。处先迁长沙;处平嗣裔居通城七甲段,修水上源洞。

仕应子一,处甯,居坑口。

 

[吴璟,字灏然,仕恭曾孙,宋高宗幕下钤辖,奉表入金,金主逼降,拒不从,率兵归宋,金兵追及,自刎死。]

[吴玟,字湙恒,一字泺,仕恭曾孙,十六岁中进士,宋高宗称之,赐名吴曜,后擢为右丞相,建炎三年,死于“苗刘兵变”,玟长子汝云,迁修水上源洞,今朱溪厂张坊等处皆其裔,已另开族。]

 [吴琬,字子志,太学上舍,政和二年中进士,累官秘书省著作郎入通志。]

 

第七世 吴仕忠。

吴仕忠,孟荣公长子,宋治平年间进士。知平阳府,迁枢密院使。

 

仕忠仕恭因仕迁福建崇安北乡吴屯里,后裔复迁崇安东乡五夫里白水。

大宋至和二年(1055年),领骁骑上将军兼行营使,平叛有功,封平西侯。

嘉佑六年(1061年)奉宋仁宗御葬太原祖墓苛凤山金鸡坪。

 

子一:处厚。(与史不符,与玠公墓志不符,此处存疑。)

*八闽通志载:崇安北乡吴屯里七星桥为里人吴仕恭建。

 

第八世 吴处厚。

吴处厚,仕忠公子。宋政和四年(1112年),封金紫荣禄大夫太师江国公兼察院。寿九十二。配王氏,生子五:寿、康、甯、福、全。

(与史不符,与玠公墓志不符,此处存疑。)

 

[吴康,字兴漋,宋哲宗元佑年间进士。][吴甯,字妙漋,宋,十九岁中探花。迁广东归善县,嗣裔一迁湘潭一迁杨州。][全嗣迁临安。]

 

第九世吴 寿。

寿,字福漋。处厚公长子。配李氏,生子二,玠、璘。(与史不符,与玠公墓志不符,此处存疑。)

 

玠(10931139),字晋卿。南宋抗金名将。封武安涪王。寿公长子

玠公配金氏封夫人,生子三:汝霖、汝霈、汝霄(以宦留楚雄府)。

 

第十一世 拱。

汝霖,字拱,武安涪王玠公长子。

早年随父从军。南宋重要将领之一。复回居潭湾章莆。

配黄氏,生子四:庚、序、庠、广。

庚裔为长寿土龙两族;序子仕楚以宦留汉阳;庠,淳佑年进士,庠裔为恩溪族;广裔为五门族。

 

思源纪事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零九年的某天,突然在想,我从哪里来?我的祖先是谁?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历史?

饮水思源,问祖寻根。起了念头,便付诸行动。

其时,我只有一本平江县志。

还有,从族老口中听到的一些关于祖先的只言片语。

县志载:平江吴氏,始迁祖吴璋,官居吏部尚书,唐未文德元年(公元888年)自山西太原南迁平江长寿。

来龙去脉,尽在于此。

 

自古乡村,多聚族而居,老家亦然,以吴姓为主,其他小姓几乎都是解放前后,因逃兵避难土改安插等原因迁居于此。

附近村落,亦是吴姓为大宗,本镇,甚至于平江东乡,多以吴姓为主。

县志载,吴姓为平江望族,有5万之众,居平江第二。

 

从村里族老珍藏的近代谱上,罗列了迁平第二十九代至第四十三代近支纪录,却没有老谱。

从网上找到浏阳仙都段吴氏简单世系,载:始祖吴璋,璋公之子吴廷祚系第二世。

 

宋史载:吴廷祚,北宋开国元勋,官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二品。

宋史载:吴廷祚有六子:元辅、元载、元范、元扆、元吉、元庆。

在村里另一本近代谱上,有历代先贤官宦记录。

吴延祚第四子吴元扆系本支第三世。

百度知道显示,吴元扆系宋太宗驸马,太平兴国八年,选尚太宗第四女蔡国公主。

公主生有四子:守礼,守严,守良,守让。

本支是第三子守良(字汉琳)后裔。

 

某天,在网易博客发布了近支的家族纪录。

有湖北,四川的宗亲联系我。

他们都是璋公后嗣,属吴元扆长子守礼(字汉璞)房裔,古时迁徙鄂川。

 

公元1000年左右,我们的祖先是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

 

又某天晚上,在网上居然找到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平江吴氏重修家谱》 ,雍正7(1729)长寿吴觉亭主持纂修。

共有八卷,是老谱,记载了自吴氏始祖泰伯开始,至迁平第二十七代左右的纪录。

至此,整个平江吴氏宗族的脉络基本呈现。

 

平江吴氏,鼎盛于两宋,并与两宋共存。

 

吴廷祚以后周重臣参与陈桥兵变,继而为北宋开国元勋。其六子皆为武将,孙辈亦多为武职。

 

北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东京,掳徽钦两帝并太子而去,北宋亡。

 

第十世吴革,帐前都指挥使,不肯屈节异姓,密结内亲事官数百人,谋诛张邦昌,夺还二帝,事败,与麾下百人皆同死。

 

第十世吴玠、吴璘,皆为南宋抗金名将,吴家将治蜀八十余年,“夫吴氏当中兴危难之时,能百战以保蜀,传之四世,恩威益张,根本益固,蜀人知有吴氏而不知有朝廷。”

 

第十世吴玟,十六岁中进士,官右丞相,殁于苗刘兵变;

 

第十世吴璟,宋高宗幕下钤辖,殁于抗金。

 

诸如此类,会有很多。

 

另外,参考了大量的史书和地方文献,充实了家谱记载。

甚至,居然在网上找到了近代出土的北宋先人的墓志铭全文。

这些纪录,是族谱中没有的,有些历史,史书中也没有记载。

陆续的,也发现了史书中部分记录可能有误,特别是元朝脱脱修的《宋史》,其中两宋未年的纪录缺漏较多。

 

也有存疑,特别是第十代吴玠(10931139),字晋卿。南宋抗金名将。封武安涪王。

和史书上记载不一致,纵观全谱,自吴玠上溯,又似乎有些牵强。

宋时的老谱,均毁于元明战火,明清重修新谱时,关于宋时的家族记录便有些缺省了。

 

再努力些,也许某天,真象会大白,也许,宗族史会改写。

 

 

 

也曾,实地考察先人墓茔;也曾,挨家挨户拜访族人。并一一做了详细的记录。

汇集起来,有6万多字了,也许,可以编成一本小册子。

 

本镇有近年家族合修的吴璋公祠,仲夏的某天,我第一次儋仰,感受颇深。

延陵堂平江吴氏共分六族:下乡族、长寿族、土龙族、恩溪族、五门族、五角族。

本支属土龙族。土龙族又分二十四房,本支属西门房嗣裔。

 

问祖者,不在祈福于祖先,而是饮水思源,在明白我们的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

 

文章录入:吴桐雨    责任编辑:wty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