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统谱 >> 湖南 >> 正文
沩宁吴氏远祖世系考
作者:吴文超    文章来源:《沩宁吴氏族谱》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30         ★★★★★

沩宁吴氏远祖世系表

延陵堂

(三让堂)

吴姓来源

    吴姓起源于黄帝,出自姬姓,始自太伯、虞仲。《史记·五帝本纪》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因而成为后世姬姓和所有从姬姓分衍出来姓氏的祖先。黄帝正妃嫘祖,生二子,长子玄嚣,次子昌意。《国语·晋语》载:“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其中只有黄帝与正妃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继承了黄帝本姓姬。吴姓即从玄嚣这一支发派传递而来。玄嚣生子 极。 极生子帝喾,帝喾娶有邰氏女姜嫄为妃,生子后稷,史书上称之为周之先祖。从后稷传至二十一世古公亶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周室体系,称为周王国,古公亶父也被尊为周太王。古公亶父有子三,长太伯,次虞仲,三季历。太伯的儿子由豳地迁居周原时留在西北戎。虞仲虽有儿子,但不如季历的儿子姬昌那么聪明才智。古公亶父认为:“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可是按周族长子继承制,根本不可能传位季历及昌。为遂父志,太伯、虞仲托辞衡山采药,前后三次谦让王位,辗转迁徙,终于到达太湖之滨的荆蛮吴地梅里,并纹身断发,示不继承王位。太伯定居荆蛮,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农耕技术,荆蛮义之,从而归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建立起氏族国家,号称勾吴。自此,以国启姓,称吴氏,尊太伯为吴姓始祖。传至四世周章,适武王克商,寻太伯、虞仲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周章为吴子。传至十九世寿梦,于周灵王九年(公元前585年)正式称王,成为鲁、晋、宋、卫等12国盟主。传至二十一世吴王阖闾时,任用伍子胥为相、孙武为将,于公元前506年,曾一度攻破楚国。传至二十二世吴王夫差,又战胜越国,逼使越王勾践屈服求和,并北上与晋争霸。后因夫差骄傲自大,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贻误战机,吴国反而被越王勾践打败,于公元前473年国亡,吴王夫差自杀。失国的吴人,为避祸乱,“东渡扶桑,南下百越,北上齐鲁,流放皖赣,隐姓埋名”,四处迁移,流落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此外,传说中几个称为吴人的人物:吴枢,传说中称为黄帝之母。东晋王嘉在《拾遗记》中载:“轩辕黄帝出自有熊之君,母曰吴枢。”吴权,《路史·国名记》载:吴权是炎帝之臣。吴回,是颛顼帝的曾孙,在帝喾时代因迁居吴人之地而叫吴回,是个火神,又叫祝融氏。吴将军,相传帝喾时,为犬戎部落首领,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杰出军事将领,屡败高辛氏。吴贺,《帝王世纪》载:吴贺臂力绝伦,善于射箭。相传夏代少康时,他曾与羿比射。以上吴氏均属传说,因年代久远,缺乏更确切资料记载其后裔,除少数可能融合于今吴姓之中,多数经历变迁,在中华大地上早已消失,亦无从查考。

在历史上,吴姓也为许多少数民族所使用。宋代西夏人、金时的女真人、清朝的满洲人中均有吴姓。现代的鄂伦春、蒙古、朝鲜、布依、哈尼、佤、苗等二十多个民族中也都有吴姓。漳州目前有回族、苗族、畲族、满族、土家族等17个少数民族使用吴姓。日据台湾期间,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日本姓高尾,1945年光复时,改用汉姓吴。多数姓氏书都把出自太伯以国为氏的吴姓作为吴姓的主要来源,吴氏族谱更是如此。

至隋唐时期,已有渤海、延陵、濮阳、陈留、汝南、吴兴、长沙、武昌等郡望。吴姓分布很广,主要分布于苏、浙、皖、赣、闽、粤、台及蜀、黔、桂、湘、豫、鄂、鲁等省,其中以福建为多。

郡望:

延陵县,濮阳郡,陈留郡,渤海郡,吴兴郡,汝南郡,长沙郡,武昌郡,

总堂号:延陵堂

分堂号: 至德堂,源远堂,思敬堂,怡德堂,有秩堂,三让堂,崇礼堂,让德堂,思让堂,均安堂,履成堂,敦厚堂,德让堂,源德堂,树德堂,仁泽堂,世享堂,世德堂,世笃堂,世让堂,永思堂,永怀堂,至德祠,自求堂,孝言堂,孝敬堂,吴诒堂,奉先堂,尚德堂,金陵堂,怡清堂,治平堂,承先堂,思源堂,泉源堂,徐伦堂,振宜堂,伦叙堂,纯修堂,报本堂,敬思堂,敦行堂,敦叙堂,敦伦堂,道生堂,渤海堂,瑞本堂,槐庆堂,饴远堂,雍睦堂,义顺堂,源一堂,经远堂,聚庆堂,德礼堂,澄澜堂,笃叙堂,泽远堂,济美堂,识春堂,怀仁堂,宝诰堂,继述堂,观止堂,观乐堂(共66个)

馆藏堂号:源远堂,思敬堂,崇礼堂,树德堂,世德堂,报本堂,敦伦堂

 

延陵堂的来源

"延陵堂":季扎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让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寿梦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哥哥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给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时人称其为"延陵季子"。其后人大部分采用延陵郡来纪念祖先,此为延陵郡的来历。

吴氏郡望分【郡望】 延陵县:西晋时分曲阿县置县。 濮阳郡:晋代时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改为郡,此支吴氏,其开基始祖为广平侯吴汉的裔孙吴遵。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吴氏是季扎的后裔,为东汉吴恢之族所在。 长沙郡:秦时置郡,此支吴氏系季扎之后,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王吴芮。 渤海堂,为吴氏第二大郡望,今福建吴氏后裔大多为渤海堂。 

三让堂来源

三让堂来源于历时故事:周太王生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周太王见季历贤能,加之儿子昌有圣王之兆,欲立季历以传昌。我始祖太伯、仲雍知道父亲的意思后,借口采药逃到句吴(今江苏芜锡一带),创业建国。孔子对此赞曰:“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后世吴人就以孔子的“至德”、“三让”作为宗祠的堂名,以示纪念。当然,后世也有把太伯、仲雍、季札(季札也是躲到延陵而出让王位)加在一起,称为“三让”的。

 

 

《吴氏百孝家训》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为人须当孝父母,孝顺父母如敬天。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儿照样还。

自古贤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

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福禄皆因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孝子贫穷终能好,不孝虽富难平安。

诸事不顺因不孝,回心复孝天理还。

孝贵心诚无它妙,孝字不分女共男。

男儿尽孝须和悦,妇女尽孝多耐烦。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男儿。

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和睦兄弟就为孝,这孝叫做顺气丸。

和睦娌妯就是孝,这孝家中大小欢。

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

女的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为先。

孝字传家孝是宝,孝字门高孝路宽。

能孝何在贫和富,量力尽心孝不难。

富孝鼎烹能致孝,贫孝菽水可承欢。

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心不容一时宽。

赶紧孝来孝孝孝,亲由我孝寿由天。

亲在当孝不知孝,孝殁知孝孝难全。

生前尽孝亲心悦,死后尽孝子心酸。

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

为人能把祖先孝,这孝能使子孙贤。

贤孝子孙钱难买,这孝买来不用钱。

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

孝字齐家家能好,孝字治国国能安。

天下儿孙尽学孝,一孝就是太平年。

戒淫戒赌都是孝,孝子成才亲心欢。

戒杀放生都是孝,能积亲寿孝通天。

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积亲福孝非凡。

真心为善是真孝,万善都在孝里边。

孝子行孝吉福护,为人不孝祸无边。

孝子在世声价重,孝子去世万古传。

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难周全。

念的十遍千个孝,消灾免难百孝篇。

摘沩宁吴氏七修谱序文

受姓以来

吴原姬姓,案史记,周太王子三:曰泰伯、曰仲雍、曰季历。历子昌,生有圣德,太王欲传及之。泰与雍相率而逃荆蛮,时称勾吾,乃泰之别号,或以为勾吴之地误矣。迨迁梅里,始至勾吴,逐家焉。泰卒无子,雍继之。武王克商,得雍之曾孙周章袭爵,子追袭泰爵为伯。就勾吴国,吴之有国笔基于此,传十七世至寿梦,始称王。寿梦季子扎,让位于兄,曰诸樊。历五世至夫差,吴乃不国。由是以国为姓,夫差之裔多归渤海,是为渤海吴氏。而吴族本延陵,汉初长沙王苪延陵裔也,由苪而下历年七百,历世三十。唐初史臣竞至五季时。主簿皙。皙之后曰炤(照),承务郎。照之后日惠,承议郎。惠之后日伉,青州刺史。伉之后曰应,赠通议大夫。应之后曰瓘,通议大夫。瓘之后曰蒨,承务郎(蒨、瓘实为兄弟)。蒨(应该为瓘)之后日祈(应该是斿,读作游)、朝散郎。祈(斿)之后曰甄、字致和,宣教郎。甄之后日千龄、字昌举,承务郎。千之后曰元老、字方叔,宣教郎。元之后曰霖、字士贵,号竹塘,朝奉郎。霖之后曰天桂、字定宇,咸淳闲湖南漕使。桂之后曰蛟、字茭渊,是为荆湘吴氏远祖。

论曰:疑以传疑,信以传信,史家之例也。吴族自姬周伯仲至于宋季茭渊君,世之相距甚远,屡经浩劫,版籍无存。世系相传不无缺憾,今谱受姓之源,以大史公吴越世家为断。茭渊君以前以山甫君写谱为断。虽其中闲有所略,罔敢故为其详。史例宜然,是以待后之作者。

茭渊君以下

茭渊君名蛟,案旧谱为宋衡州团练使。理宗开庆元年十二月,会向士壁,大败兀良哈反于南岳市,解潭州之围,乘胜逐北。兀良哈反兴张杰俱遁,逐复鄂州。又会夏贵,杀其殿卒于新生矶,有功衡民,且衡山四牌楼吴氏皆其宗族故家焉,捐馆曰:山河风景如故,城郭人民已非。伤心于元代之鼎革有力,为君王固首阳之心。因嘱子孙不得事元,故元兴茭渊君子胜虎,胜虎君子良乡,良乡君子用忠,其生平事迹皆不可考。迄用忠君子天佑君起于明初,是为荆湘吴氏始祖。

论曰:华夷之变,至元有天下极矣。虽陆秀夫之忠,文天祥之义,莫可挽回,天实为之也。茭渊君讵不知天哉?盖春秋大义万古不磨,见之既真,守之必笃。故不但及身耻食元粟,并嘱其后不为元臣。一传胜虎君,再传良乡君,以及用忠君。何莫非栋家干国之材,而寂寂于元兴九十年间,大抵匿迹韬光,不忘遗训。因祖宗之忠,可见子孙之孝也。今天下亦多故矣,倘凡为祖父者,各嘱其后人,不臣夷狄;凡为人后者各法其祖父,不坠典型;则春秋大义,可复明于天下。而忠孝之心尚有存者惜乎?时务之变迁不可测也。九京可作何慨如之。

始祖天佑君以下

天佑君字圣一,配王恭人,合葬醴陵西乡洲站青云山。嘉骥传云:祖元时人,先世自宋时由江南无锡梅里村徙江西,复徙长郡攸县,祖生长于攸。明洪武年,从军授长沙卫右营总旗,升指挥使,永乐年落屯醴陵东港营。醴陵县志云:吴天佑醴陵人,隶长沙卫,明洪武闲以武勇授右营总旗,由军功升指挥使,赐世袭归第。子三:思文、思醴、思仁。文字焕章,世袭交职,生长攸邑,随父落屯醴陵,配杨,合葬二十二都高桥下石湾扶椅形,子三:显、震、荣,震、荣不续。礼字仪则配萧,子一:兴,传三世而绝。仁字克复,明赠明威将军,卒葬醴陵西乡东港营望东桥凤形下,窆时雷雨大作,筑墓未竟,而止往视,上有石板掩盖,今呼天葬山。嫡配文,攸县人,卒葬醴陵西乡二十二都昭陵后港大茅坪,子三:英、高、厚,庶配李,长沙人。卒葬湘潭上三门,柏树觜庙边,子一:广,广迁宁乡,是为宁乡一世祖。

论曰文,文山睦族十条,首曰省墓,盖以莫者祖宗体魄之所归也。虽百世之远,一临祖墓想见遗徽,感动孝思,决由于此;不然踪销迹灭,凭吊欷歔,谱牒虽存,无因考实。若祖若宗卤莽尊之,非所以敬祖也。文山谱法:由祖你而上以及十世之外,坟墓不存者,为远祖。凡远祖另述一册,所以阙疑也。吾始祖天佑君籍于醴、墓于醴,迄今丰碑屹屹,故址如新。而溯天佑君以前,若用忠君至于茭渊君,皆不详其墓所。故吾先正作谱断自天佑君始,盖不独放眉山之例,纪近不纪远也,其于文山谱法隐相合焉。由是观之,坟墓之所击,顾不重哉!为吴氏子孙者,虽当天下乱离之际,其不弃祖宗之坟墓,乃可谓务本矣。

 

 

万明支瑞连子孙在宁乡县坝塘、南田坪等地,已立支谱,

谱名延陵吴氏沩山宁万明公第七派(瑞连支下)生没世系;

万明--绍恒--宗学--廷绎--定昇--启祥--瑞连--

炳煌 、德礼、 向阳、文仕为主修

迪贵、迪冰、望标、月洪、正华、胜清、迪泉、朝美、正麟为协修

 

万明支瑞政子孙在宁乡县停钟乡宜坪、坝塘等地,已立支谱,

谱名延陵吴氏沩山宁万明公第七派(瑞政支下)生没世系;

万明--绍恒--宗学--廷绎--定昇--启祥--瑞政--

吴兴佑、字梦桃,吴兴端,吴兴柏、字其正,吴兴起、字起生,吴兴芳、字梦寅,吴兴杰,吴兴长,吴朝恢、字先绪为倡修,

吴朝文印制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