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统谱 >> 湖南 >> 正文
通道县大高坪吴氏渊源考
作者:心生向往    文章来源:草苗之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24         ★★★★★

    贵州远口在宋朝以前没有记载,大概在吴盛公开发以后才逐渐扬名的。宋时隶荆湖北路靖州会同县,元朝时隶湖广靖州路总管府,明朝洪武25年(公元1392年——下同)设会同县镇远巡检司,司治设鸬鹚,以后迁远口。明朝万历25年(1597)建天柱县,属湖南省。辖3乡9围1厢3里,远口为兴文里,管29个村。清朝雍正4年(1726)拨天柱县归贵州省。

    远口位于会同至天柱、会同至锦屏公路的三叉路口上,距会同35公里,距天柱28公里,距锦屏30公里。清水江从锦屏流下来在远口这里折一个弯,向北流去,至湖南黔城注入沅水。远口镇辖20个行政村和一个居民委员会6018户、27098人,其中苗族23341人,占总人口的86.13%,侗族2729人,占10.07%,吴姓人口占绝大多数。

以前远口为西入黔滇,东出湘鄂的重要水道,乘清水江木船,机动船,上可通锦屏、剑河、施洞口、下司;下可达洪江、常德、武汉、南京等处。明朝洪武30年(1347),明廷为了****锦屏林宽起义,派兵由沅州(今芷江)经远口,伐木开道二百里抵天柱,始发现清水江一带森林茂密,荫天蔽日,于是从明至清,皇家常派官员到此征集“皇木”,由清水江水运经湖南洪江、常德等地运往京城,工商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从清朝至民国前期,远口已成清水江的重要农贸市场,各路商人云集。20世纪70至80年代,修筑了天会、天靖两条公路和远口中街大桥,1993年一座长213.68米、宽9米的大桥横跨清水江上,将老街和南北两岸的新街连成一体。天靖、锦靖柏油公路也相继修好,远口的经贸活动也就更为繁荣了。

    七百多年前,我始祖吴盛公在南宋王朝任大理寺丞。当时贾似道因姊姊是理宗的贵妃,恃宠不检,日纵诸妓家,夜即燕游湖上不返。吴盛看不顺眼,因言事忤似道,处境恶劣,逐弃官回江西吉安原籍。淳佑年间(1241—1252),吴盛为避贾似道寻衅迫害,携妻彭氏、子八朗等举家西迁,进入苗疆,在荆湖北路靖州会同县远口(今隶属贵州省天柱县)安家落户。披荆斩棘、艰辛经营,置田200余顷(3000亩),年交税粮600余石,开辟了远口地区,通称“吴半州”。尔后,子孙繁衍,人丁兴旺。我吴氏以远口为中心,或个人,或全家,或多家由远口迁往四周,向外发展,迄今已30余代,人口达20余万,主要分布于湘黔桂边区20余个县市,还有零星分散于广东、四川、云南、重庆等全国各地,远口便成了盛公后裔的发祥地。

    吴盛公只有一子名吴八郎,八郎公有三子,长子为大制,次子为监正,三子为权县,权县公有吴明(六五公)、吴亮(六六公)、吴昼(六七公)三个儿子,吴昼公有世清、世禄、世德、世铭、世雄五子。世雄公曾任广西桂林府县主簿。当时反元农民纷纷起义,世雄公遂解印返里,耕读教子。世雄公后继超出,多子多孙,有12子,25孙,是远口吴氏子孙最多、人口分布地区最广的一个分支。

    经考证,我们大高坪吴氏老家即靖州县三锹乡菜地村万财组,宗亲系世雄公子孙。其依据是《远口吴氏通谱》第七卷之14页写:“尚圳,世雄第五子居远口老黄田,到11代道满,明代始迁靖州三锹乡地笋开基,道彪与妻罗氏外出下落不明”。第15页:“尚硅,世雄六子,由远口徙远洞开基祖。子六:应浩、应淳、应湘、应涧、应满、应清,各分支迁徙如下:应满公,后裔廷豪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由老黄田回迁………,兴诗迁靖州三锹乡凤冲,纯高迁靖州横江桥,纯祥迁三锹地笋,芝所迁靖州三锹乡南山”。其它地方没有登记,而三锹乡几个吴姓村基本都是世雄公的后裔,而且都与菜地村万财相隔不远。因此,我们考证:我大高坪吴姓一家是世雄公的后裔,又是世雄公儿子尚硅,孙子应满的后裔。

 

CM60PS:

关于黎平草苗部分吴氏渊源的说法:吴仕禄、吴仕德、吴仕明、吴仕雄等兄弟向皇上进谏,讨教字法,每次只问一个字如何写,皇上尽然如愿以偿地赐字,这些字样:"江" "西" "免" "税".正当江西闹灾,其弟兄把这四个字进谏给皇上,皇家们认为吴仕禄、吴仕德等人欲抗税,然而把他们定罪,欲抄其家灭其族,他们终究要注定怀着羞愧和罪名,不声不响地逃避.他们从江西吉安沿途逃到黎平境内,又深怕官兵围剿,躲到黎平的地西,后来迁至黎平佳所.其弟兄最小是吴仕雄,黎平草苗部分吴氏便是他的后裔.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