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吴应祥家族江西起籍
话说晚唐播州司
杨端封侯获世袭
七余世纪应龙反
八路荡扫两府立
肇起明朝政府为了将思播田杨土司变成内地,以稳定对西南狄民的统治, 借田琛、田鼎争地盘纠纷之机逼思南、思州改土归流,断了播州杨氏土司的右臂,成了孤家寡人。万历二十六年,播州宣慰使、第29世土司大首领杨应龙刚愎而叛明,贵州巡抚江东之,都司杨国柱,指挥李廷栋受命进剿失利,国柱等皆死,廷栋罢之;次年,杨应龙益结九股生苗及黑脚苗为助,五道并出,掠兴隆,黄平,龙泉,镇远,梗楚黔道,破綦江,出綦库犒师,尽杀城中人,投尸蔽江,水为赤;二十八年(庚子)明政府集结蜀、湘、黔、秦、宁、陇、豫、鲁、浙、桂及播州周边3土司共13省之兵,费数百万金钱、帝赐化龙剑,贵州巡抚郭子章代为命四川总督李化龙重庆誓师讨杨。24万大军奉李化龙“关外且战且招降,多不可胜诛也;关内疾战勿受降,师不可久老,贼诈不可信
也” 之令,分八路(总兵刘綎统第一路自綦江;总兵马孔英统第二路自南川;总兵吴广统第三路自合江;副总兵曹希彬统第四路自永宁;总兵童一元统第五路自乌江;参将朱鹤龄统第六路自沙溪;总兵李应祥统第七路自兴隆;陈琳、陈良玭统第八路分两翼自偏桥由白泥、龙泉) 左持金、右持剑扑向手掌大的播州, 计出师至灭杨(2·13—6·4)百十有四日,播民仅存十之一二。以其地置平越、遵义两军民府,平越隶贵州,遵义拨四川(1727年划川东南属黔北)管理。
改土归流川东南
应祥随波遣离赣
水旱兼程至高坪
领诏绥阳赵竹园
二十九(1601)年辛丑,明政府在川遵义、黔平越两府掀起轰轰烈烈的‘改土归流’ 运动,即废除土司世袭,派流官管理。从江西等地遣送大批汉民补籍(民间俗称追苗遣汉),开拓被战争毁坏的西南播邑,昔日狄域成汉乡。
众多延陵、渤海郡吴裔移民中,吾丹鼒守巢应、天明纯扬景、治正大光敬、荣茂世代兴之宗德泽流芳于吉安,声名洋溢于泰和;江西安居多辈,丰功伟列,不胜枚举。
五世祖(延陵季子第72世,泰伯、仲雍第90世)吴应祥、王氏在此大移民浪潮中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由政府统一调度:经赣江、鄱阳湖入長江至重庆江津码头改旱路到高坪,
领诏四川省遵义军民府绥阳县赵里三甲竹园坝南竹湾(现绥阳县宽阔镇柏杨村吴家湾,即下图中“★”处)定居。
现绥阳县全境图
插标东起郎峰沟(即小湾沟,当坝河);南至猪穿河(现廖家河);西到羊毛窝;北抵悬吊石(石窖岩显灵山)。耕种为业,为吾派领诏遵义府绥阳县的开山始祖。故始迁来基也。正是:
山路行来水渡来
山送人丁水注财
山送人丁出贤人
水注财源户安泰
吴应祥传两房,长房吴天乾生吴明义传四子、七孙(不含出姓者戴鑑仙继子戴玿),长期经营领诏疆域,房房兴盛。景、治辈衰落于清咸丰年间,农民起义军失败受诛而绝迹;次房吴天培生明代四房,因对当朝政府腐败、税赋频征(增)、
九月皇粮十月租规定不满,纷纷向境外拓展,长房明先迁磨
厂,次房明仲移凤湾,三房明远居河坎,四房明智(彩)短暂留居楒栗树不久带地名搬杉木台,一分为四,各房兴旺发祥。清乾隆(1774—80)年间纯字辈自捐修建吴家桥。
树欲静而风不止
山雨欲来风满楼
八方争雄择明主
人祸天灾无日休
咸丰六年(公元1856)丙申,清政府各地方官‘严派军需,逼捐加赋······至使百姓人人切齿,黎民个个寒心。宗裔们积极投身赵应举(冒鼎)三义团农民军反清复明,分水岭安营扎寨,杀劣绅、诛贪官、灭总甲李茂松,败县把总吴文海,退知县江先烺,反清形势节节攀升。八年(1858)戊戌,仁怀知县江炳琳率仁怀兵练镇压,两次请调遵义镇援兵助剿,逐步缩小包围圈,攻破蛮王洞告败而受诛遭戳,受难于败逃途中磨厂屋基一役,尸体无人掩埋,日久尸骨不能辨认而以多张竹质晒蓆掩之作古,现故名大坟坝。此难宗裔人丁骤减,多房绝迹,吴明义一支后裔尤其惨重。磨厂明先一支吴景清因独子治京阵亡,宗人受诛而弃家携孙正才、正明潜逃楠木林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开辟楠木林新家园。
清末,吾族已恢复兴盛。楠木林吴大荣官任千家长、新房子吴大富当百户长,已发展成为当代一方望族。
宗人经漫长的几十年复苏,才开始恢复元气,又遭遇民国初年(1924、25)甲子乙丑大饥荒。是年匪乱频仍,绥阳连换杨志儒、毛月秋、侯树清三任县长仍动荡骚然。冬季冰冻40余天,气候寒冷为近世所罕见。腊月,匪寇曹天全率军六千余众突袭宽阔一带,30里内米谷、牲畜蹂躏一空,人民立曰绝粮。次年无种为耕,4—6月大旱,斗米(20公斤)五元大洋,全县大饥荒,饿殍盈野无人拖埋,甚至连村倒毙几无孑遗者。因而连年不能耕获,并旱涝迭见,死者接踵,兵燹之后,犹复遭此,实恒古未有之洁劫也。族众四处逃亡,人丁、房户骤降,凤湾明仲裔最为突出,正字辈八弟兄死七个(家)。楠木林年幼的吴敬春因父光宗逝世而随母陈氏越境拓展,由于母亲亡故征程,历尽艰辛路遇双龙桥杨氏收养,形势好转后归宗,人丁兴旺;河坎一支吴大孝扶母黎氏越境拓展至县城北门外务工维持生计,后来就地安家并迅速崛起,传四房,其中光前、光荣、光贵三弟兄在共和国时期仕宦厅处级,人兴财发。其他逃亡失散族裔暂未联系上。
共和国(1949年)建立后半个多世纪来宗族人丁巨增,达到最兴望时期之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北一支的光贵、敬强、敬涛叔侄因工作迁贵阳定居;楠木林荣开、荣榜婚迁桐梓新桥。进入21世纪,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族人与时俱进争先恐后由农民向市民、农村向城市转移,楠木林的茂华、茂康、茂强、茂学、茂乾、茂魁、茂辉、荣才、
荣金、荣刚、荣权、荣伟等率先购房、荣潘结婚定居遵义、桐梓、贵阳。茂念、敬曦、隽永、茂钊、茂琴、成栋、茂群、荣旭、世昊、世敏攻读博、硕、学士闪耀名邦。新房子吴森茂婚迁云南景洪市大渡港。真谓:
四个世纪乾坤转
遵义贵阳并云南
弟兄显宦厅处级
博硕学士耀其间
戴玿嗣裔宗缘情节——吴应祥长房天乾、昊氏葬马脑山、滴水岩,土坟。传吴明义,葬曹田后头两重生基,所传纯文、纯嗣、纯清、纯洪四子七孙:吴瓖、吴瑨、吴玲、吴珒、吴现、吴璁、吴理均斜玉旁。推考,此房兴盛,约在景、治辈于清咸丰年间随赵应举农民军反清失败而遭灭顶之灾,故失传。
邻姓戴氏仓坪玿裔相传出自这一脉,王字辈的戴玿由此房承嗣戴鑑先膝下,祥情缺少记载。推论:第一,玿,斜玉旁,字根应与瓖、瑨、玲、珒、现、璁、理有缘,又同是戴、吴二姓填播后的第五代传人;第二,据1933年吴大彬为父吴正润祭祀时的经懺簿记载,戴月贵称吴正润族叔曾祖。照此部份玿裔存异议。故玿裔如何归宗之事,留后世们进一步考证。
比邻同姓独户因历史原因与祖族失联,共和国初期,吴宗奎之子应贵经吾族吴光福一人同意:其后裔从《荣》字起依序提名,故其长子荣宽、次子荣坤、三子荣亮嗣裔就宜从顺。
溯源1吴氏起源自黄帝第33世泰伯
溯源2远古吴国650年兴衰史
溯源3唐前季札子玉系鼒支脉络
《遵义谱》溯源4宋元明代季札鼒系至应祥支族
《遵义谱》溯源6开山鼻祖吴应祥至耳孙(大代)明清时期发祥图
《遵义谱》溯源7大荣房发祥图(大光敬,荣茂等于98—102世)
《遵义谱》溯源8大陞房发祥图(大光敬,荣茂世为98—103世)
《遵义谱》溯源9大臣房发祥图(大光敬,荣茂世代为98—104世)
《遵义谱》溯源10大富房发祥图(大光敬、荣茂世为98—103世)
《遵义谱》溯源11大孝房发祥图
《遵义谱》溯源12大斌房发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