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口吴氏通谱序
《远口吴氏通谱》 编委会主任:吴定发
《远口吴氏通谱》 主 编:吴展明
经过一年半的辛勤耕耘,黔湘边区《远口吴氏通谱》与众宗新见面了。这部数百万字《通谱》的出版,是我盛公及其后裔七百多年来庞大的吴氏家族“秘史”第一次向社会披露。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还是一部宏大的民族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家庭是社会组织的细胞,家庭或氏族则是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秦汉以来,便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时的湘黔边区部族众多,纷纷籍籍,统称为“黔中蛮”、“武陵蛮”或“五溪蛮”,魏晋以后则多泛称为“僚”、“南蛮”,直到唐宋时期逐渐形成今天的苗、瑶、土家、侗、水、壮等单一民族族称。南宋理宗时我盛公在朝任大理寺丞,直言敢谏,为权贵所不容,遂弃官由江西卢陵安塘三里避居湖广会同远口(即今天柱县远口)这块苗、侗等民族杂居地区。盛公及后裔继承与弘扬了始祖吴泰伯“奔荆蛮”的遗风,与当地民族融为一体,为开发这块宝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康熙三十一年,吴天缙在《远口绩修族谱序》中感慨地说:天柱建县“不几年间,易椎髻而冠裳,易刀剑而牛犊,雕蹄凿齿之风翕然丕变,孰非吾祖居三里之留(恩)泽也哉!”换句话说,天柱在万历二十五年建县后的生产方式、服饰及生活习俗的迅速变化与进步,与当年盛公及后裔的辛勤开发和艰苦创业是分不开的。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辈及其子孙更要继承和弘扬泰伯“至德”精神,谦让仁义,开拓进取,把湘黔桂边区开发好,把祖国建设好。这就是我们本届编纂《通谱》的意图。
纂修谱牒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按远口吴氏习惯来说,《吴氏族谱》是皙祖第十三世孙光祖在江西始修于南宋嘉定壬申年。随后从宋元至明清康熙戊戍年的506年,先后仍在江西修过二——十二修族谱,其中明成化癸卯年盛公第九代孙吴舆礼、舆琮和朝顺叔侄等人不畏千里跋涉,赴江西吉安安塘三里祭扫祖茔和参加九修《吴氏族谱》,以后远口相继派人参加江西的十——十二修。清乾隆已巳年早春,江西永新中院吴逸之来黔“倡义合修族谱”。当时远口已具备单独修族谱的条件,不再去江西,自己完成第十三修乾隆已卯谱,即远口第一修族谱。后来所修的道光丁亥谱、同治壬申谱、民国乙卯谱和丁亥谱是瑞、玉、禄、德、铭、雄六公后裔又合又分的十四——十七修(远口二——五修)族谱。因地域或其他原因,世莹、世全、世元、世万、世清等后裔也分别修过几届族谱。八十年代中后期,民间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我盛公各房几乎都修了族谱,被称为十八修(即远口六修)。概括起来,本届修谱结束之日,即下届修谱之始;上届修谱均为下一届创造了条件,代代相传,绵绵数千年不断。中国这种特有的民间谱牒文化,堪称世界文化的伟大奇迹。
当前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在加强两个文明建设中,清理、发掘及弘扬祖国谱牒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和新修族谱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这一代的人的肩上。这是时代的召唤,是众宗亲的期望。1999年4月在江苏锡山《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筹委会的感召下,同年5月14日,湘黔边区各县代表欢聚远口,庄严地宣靠远口吴氏通谱编纂委员会的成立,从而翻开了我吴氏修谱事业的新篇章。
谱牒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像其他著作一样,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千人千面,万物万样,各个族谱应各具个性。那种千年因袭、毫无特色的族谱是缺乏生命力的。本届新编《通谱》的最大特色是进行了大胆的多方面的改革。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在篇目上,将宋代欧氏“五世一提而横列者”和苏氏“一名一行而直注者”模式改造成篇章结构,横排纵写。把过去比较单一的世系改造成门类比较齐全、内容比较丰富的族谱。以血缘世系为主干,以人物和文化等篇章为红花绿叶,按照“要素齐备,上下相衔,长幼有序,搞好纪年”的要求,写好我族的历史来源、演变、分支、迁徙、繁衍、兴衰起伏、悲欢离合,以及与其他姓氏或民族友好往来,团结互助,开拓一方的艰难历程。第二,本届修谱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崇尚科学,弃其谱稿中“皇恩浩荡”、“恩赐”和迷信等封建糟粕,将旧谱“衣冠图”改造为“人物传”、“人物录”、“人物表”,不加评论,直书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既载反袁(世凯)义士吴慕尧、护国战争勇将吴传声、抗日骁将吴绍周,又录贵州创办近代纺织工业的先驱吴会贤、治校有方的吴恒章、白手起家的“玉屏酒曲大王”吴泽卿等人,还请在历史上被诬蔑为“叛逆”的农民起义领袖吴天保(元代)、吴勉、吴国佐(明代)等人进入谱坛,真可谓破天荒之事。第三,本谱将体现“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思想,凡是带有侮辱少数民族的词语一律删去,重视民族特色的记述,将子父连名制、古老的(民)族内婚制及其独特的习俗有机地载入谱中。第四,去掉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按男女平等的原则,在族谱中直书妇女姓名,记好子女,重视历史人口记述的系统性(如团河阿演世系从清顺治五年(1648)至今,均记载了女儿人口)。对那些有女无子的招婿户,其子女随母姓,可以上谱,本族人不得歧视。第五,改革以往修谱的种种禁锢,规定本届订谱不受限制,使《通谱》能更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还可以推荐给江苏锡山《中华吴氏大统宗谱》、南宁《中国吴氏通书》、国家图书馆、档案馆和有关单位,让族谱冲出封闭的山寨,走向全国和世界,并为开展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姓氏史、婚姻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等学科的研究和编写地方史志提供资料。第六,这部族谱是列祖列宗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当代宗亲辛勤采酿的丰硕成果,因此我们提倡要十分爱惜族谱,珍藏族谱,读好族谱,用好族谱,利用族谱提供的丰富资料,组成各种专题,于晒谱或其他节日期间,向族众进进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刻苦攻读、科教兴国、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爱国爱乡等内容的宣传教育,让族谱从“闭藏”的“密室”中解放出来,真正起到光宗耀祖、开拓未来、受益当代、惠及后世的作用。
本届修谱范围大,工程浩繁,任务艰巨,时间仓促,多数稿件要索齐备,记述脉络清楚,但也有少数稿件质量太粗糙,难以编辑,请族人谅解,加之我们学习差,知识浅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不高,特别是对族谱的改革前无借鉴,今后参考,摸着石头过河,策划不周,顾此失彼,难免有遗漏和错讹之处,祈盼宗亲和朋友们阅读后批评指正。
编纂远口地区吴氏第一部《通谱》的历史使命顺利完成了,深感欣慰。借此机会,我们向所有为《通谱》出过力、流过汗、捐过资,以及支持和关心修谱事业的宗亲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礼和诚挚的感谢!
2000年12月于远口吴氏通谱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