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吳氏文化交流群 18716812】&廷陵七甲-康生(286468388)分享:
在泱泱中华,吴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中国姓氏通史·吴姓》、《中国吴氏通书》等书记载:吴氏出自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传至商代周人部落长古公亶父,部落强大后建立的诸侯国得到商王朝的认可,国曰周王国,古公亶父称周太王。周太王生三子:长子太伯,是吴氏的开氏始祖;次子仲雍,是吴氏的传世始祖;三子季历,是周文王的父亲。自黄帝传至太伯、仲雍、季历,其直系世系为:
(1)黄帝__(2)玄嚣__(3)蟜极__(4)帝喾__(5)后稷__(6)婺玺__(7)叔望__(8)不窋__(9)鞠陶__(10)公刘__(11)庆节__(12)皇仆__(13)差弗__(14)毁隃__(15)公非__(16)辟芳__(17)高圉__(18)侯牟__(19)亚圉__(20)云都__(21)太公__(22)祖绀__(23)诸盩__(24)公叔祖类__(25)古公亶父__(26)太伯、仲雍、季历。
季历之子名昌,有圣瑞,周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以传昌(后来的周文王)。太伯知父之意,三次让避王位,偕弟仲雍逃往荆蛮。太伯、仲雍迁徙荆蛮之后,把周人的先进生产技术带到南方,对开发中国南方起了很大作用,深受当地人民的拥戴。于是,太伯就在荆蛮建立了“句吴国”,就这样,太伯吴氏诞生了。
太伯是吴国的第一位君主,他去世后,无子,由弟仲雍继位。传18世(19主)至寿梦。自太伯传至寿梦,其直系世系为:
(1)太伯、仲雍__(2)季简__(3)叔达__(4)周章__(5)熊遂__(6)柯相__(7)疆鸠__(8)余桥疑吾__(9)柯庐__(10)周繇__(11)屈羽__(12)夷吾__(13)禽处__(14)吴转__(15)颇高__(16)句卑__(17)去齐__(18)寿梦__(19)诸樊、余祭、余昧、季札。
吴国强大后,寿梦于公元前585年称王,建都江平(今苏州)。寿梦有四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吴王寿梦见四子季札贤,欲立。季札不接受,三以天下让受封延陵,称延陵季子。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中论述了太伯和季札。太史公曰: “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孔子题季札墓十字碑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吴太伯创建的句吴国,传25主至吴王夫差,为越王勾践所灭。
吴国灭亡后,为了纪念吴国,吴国的宗室成员以国为姓。
吴国灭亡后,吴氏分为两大支:一支是夫差后代,一支是延陵季札后代。
据《中国吴氏通书》记载,广东吴氏大部分都是季札之后裔,且以入闽始祖吴祭为主。茂名《吴氏族典》编委会认为,吴祭是由季札之第三子吴重道衍传而来。从吴重道传至吴祭,其直系世系为:
(19)季札__(20)重道__(21)利坚__(22)成铿__(23)若水__(24)吴玉__(25)吴梓__(26)吴烜__(27)吴珪__(28)吴镐(长沙太守)__(29)吴沐__(30)吴霍__(31)吴庄__(32)吴森__(33)吴永__(34)吴敬__(35)吴封__(36)吴筼__(37)吴葳__(38)吴汉(广平侯)__(39)吴成__(40)吴旦__(41)如胜__(42)允承__(43)吴尊__(44)吴弘__(45)吴质__(46)吴应__(47)吴康__(48)吴挺__(49)宗献__(50)吴威__(51)愉之(晋代吏部尚书,居光州固始北隅,名吴墩,开吴墩世系)__(52)吴条__(53) 吴譍__(54)吴亩__(55)象贤__(56)吴伦_(57)吴黔__(58)公傅__(59)吴宁(南齐,中银台学士,入闽六祖之一始居建州)__(60)德芳__(61)邵甫__(62)燕卿__(63)元章__(64)吴冰__(65)泰童__(66)吴铎__(67)吴祭
《中国吴氏通书》记载,吴祭7世(太伯祖之73世)吴保金、吴保玉、吴保琛三兄弟于公元1085年迁入电白莲山开基。从吴祭传至吴保金、吴保玉、吴保琛其直系世系为:
(67)吴祭__(68)吴育__(69)吴从__(70)光绘__(71)吴滔__(72)吴煜__(73)保金、保玉、保琛
吴保金、吴保玉、吴保琛三兄弟均为宋朝进士,吴保金任高凉尉史;吴保玉任命下粤巡按;吴保琛受皇恩辞官归故里,随二兄上任高凉。三载官期满,三人重游电白。观莲山美景秀丽,遂携眷宅居莲山(今爵山莲头山)开基创业。后裔分布湛江、徐闻、海康、钦州、化州、吴川、茂名、阳江、信宜和电白的电城、爵山、岭门、马踏、树仔、博贺、水东、陈村等地。
《中国吴氏通书》载:吴祭9世(太伯祖之75世)吴廷瑜,于宋朝迁入茂名上村开基创业。从吴祭传至吴廷瑜,其直系世系为:
(67)吴祭__(68)吴烈__(69)吴缘__(70)吴绩__(71)吴实__(72)吴寿__(73)至盛__(74)吴恭__(75)廷瑜
吴廷瑜是宋朝宝元间(1038年)之进士,官任枢密使。为失议事,降调交趾四州知政职事。皇佑四年(1052年)广源州(今越南广平省广渊)侬智高反,诸州遭乱,廷瑜休官不归里(闽),卜居今茂名上村开基创业。其后裔分布在海南、广西、湖南、雷州、恩平、阳江和茂名市各县。
据茂名上村《吴氏族谱》1997年版本记载,吴廷瑜后裔迁入电白开基的有:
吴廷瑜长房,吴以仁派下,19世(太伯85世)吴丕,迁霞洞化普大窝村开基。26世(太伯92世)一支吴子珍迁霞洞木底村开基;一支吴子璋迁霞洞荣夏村开基;一支吴子秀迁霞洞官河村开基;一支子吴卿迁旦场担伞岭村开基。29世(太伯95世)吴郁国,迁旦场担伞岭村开基。
吴廷瑜次房吴以定,配林氏,生子道清。道清配张氏,生四子:长子吴稳、次子吴毓、三子吴文、四子吴进。
吴廷瑜4世(太伯78世)吴稳,居鳌头北鉴村,配方氏,生五子:长子吴彬、次子吴珩,字泰章、三子吴琼、四子吴瑶、五子孙吴琳。
吴廷瑜5世(太伯79世)吴稳之次子吴珩,号由灿,居果子山。28世(太伯102世)吴寿尧、吴三尧迁居旦场墟边开基。
吴廷瑜5世,吴稳之五子(太伯79世)吴琳,号玉山,由北鉴村迁居林头亭梓村开基,从廷瑜传至吴琳其直系世系为:
(75)廷瑜__(76)以定__(77)道清__(78)吴稳__(79)吴琳
吴琳后裔分布在林头、观珠、沙瑯、霞洞、羊角等地。
吴廷瑜5世,吴稳之三子吴琼(太伯祖之79世孙),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7年前后)迁入高州东门开基创业(南宋时高州治今高州长坡旧城)。从吴廷瑜传至吴琼其直系世系为:
(75)廷瑜__(76)以定__(77)道清__(78)吴稳__(79)吴琼
吴琼之后,一连9代祖名失记。吴廷瑜15世,吴琼之10世(太伯89世)吴叔告生三子:长子吴才美、次子吴才德、三子吴才高。长子吴才美,居高州龙头、谢鸡等地;次子吴才德,失考;三子吴才高仍居高州东门。
吴廷瑜16世(太伯89世)吴叔告之三子吴才高,字福基,号三苟,明驰赠武略尉。生
三子:长子吴旺进、次子吴旺通、三子吴旺达。长子吴旺进迁居茂北大坡、曹江大坡等地。 《中国吴氏通书》记载,吴旺进之后裔有迁入电白那霍石湾村、铁炉铳村、深塘村、中树坡村、白石岗村等地开基;次子吴旺通迁居高州曹江白坡村。《中国吴氏通书》记载,吴旺通有一子吴念,由高州曹江白坡村迁电白沙琅大历开基。吴念之孙吴玉铭,由沙琅大历迁那霍东山大窝村开基,越5世一支吴镳,后六世分出一支迁电白霞洞浮山岭丁心塘村开基;一支吴国选,迁电白望夫贝南村开基;一支吴宗根,迁电白霞洞荣夏村开基;吴旺达之三子吴旺达生六子:次子泰二郎迁海康迈港村开基;三子泰三郎、四子泰四郎、五子泰五郎失考。长子吴宗义、六子吴宗亮二兄弟于明朝约成化年间,随母田氏由高州迁入电白望夫;从吴廷瑜传至吴宗义、吴宗亮,其直系世系为:
(75)廷瑜__(76)以定__(77)道清__(78)吴稳__(79)吴琼__(80)考__(81)考__(82)考__(83)考—(84)考__(85)考__(86)考__(87)考__(88)考__(89) 叔告__(90)才高__(91)旺达__(92)宗义、宗亮(凡祖名遗失的,均以“考”字代替)
吴宗义在望夫田面风梢林村(即今东头村)开基,其后裔分布望夫田面、塘肚、芳塘和
阳西县等地。
吴宗亮结发望夫,创业那霍茶山,开居沙琅堂砥。其后裔分布在沙瑯堂砥、观青、大塘、渡头磨刀坑、霞洞下中、下岭、黄岭石陂、水西、那霍茶山、甶子垌、河瑯坝、木头瑯、观珠红光、新华、大榕、严坑、望夫花山、丰垌、罗坑大车田、华兰、窝子、高州云谭平垌、阳春石碧、信宜白石鱼龙滩、乐义、翁源县梨坡村、怀集堂砥村、广西博白县、陆川县等地。
另外,一支原居罗坑水库尾的万坑吴氏,其源流是沙琅堂砥祖吴宗亮之三子万三郎于明朝迁居阳春石碧,其后裔回迁电白罗坑万坑。1958年因建设水库,这支吴氏分散迁居罗坑福地岭村、岭门新丰等地居住。另外一支观珠木师对门塘坳村吴氏,其源流是沙琅堂砥祖吴宗亮之次子万二郎于明朝迁居翁源县梨坡村前二埠。生三个孙:仲斌、仲英迁广西博白县,仲清留居翁源。仲斌生四子,三子吴聪于明朝回迁电白县得善乡对门塘坳村开基创业。吴仲斌晚年由吴聪接来安度晚年,寿终于对门塘坳村,卒后葬电白县得善乡赤竹山右边山塘尾。后来吴仲斌被广西博白立为开基始祖,但吴聪后裔仍在观珠木师的对门、塘坳等村周边繁衍。
吴廷瑜三房,吴以政派下,5世(太伯79世)一支吴桂,迁茂名彭村开基。21世(太伯95世)一支吴登云,于公元1528年由茂名彭村迁电白水东彭村开基,其后裔分布在水东、陈村等地;32世(太伯106世)一支吴亚茂,迁电白望夫圩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