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丰顺吴氏世系(文谱)
(2013年修订版 吴克环修)
一、远古世系
始 世 黄帝 黄帝轩辕,华夏始祖,祖配西陵国之女嫘祖为妻,生子二:长玄嚣;
次不祥。立四妃共生25子,得姓者14人。黄陵在甯州罗川县(今陝西西安中部县)东80里子午山,享年130岁。
黃帝 2 世 玄嚣 为泰伯房祖,号少昊,黄帝长子,为泰伯房祖,生子峤极。
黄帝 3 世 峤极 为泰伯房祖,玄嚣之子,生子帝喾。
黄帝 4 世 帝喾 为泰伯房祖, 峤极之子,名浚,<<史记>>作仞颛顼帝受封於辛水德王代颛顼帝高阳氏,而为天子称曰帝喾,以其肇极於辛故号高辛。生子四:后稷.契.帝尧.帝挚。
黄帝 5 世【1】后稷 为泰伯房祖, 原名弃, 帝喾长子,母姜源所生,生子厘玺。
【事迹】佐尧为农师教稼穑有功,封於邵官后稷别为姬姓。
【2】契(商人始祖)
【3】帝尧
【4】帝挚
黄帝 6 世 里玺, 为泰伯房祖,后稷之子,生子叔望。
黄帝 7 世 叔望, 为泰伯房祖,里玺之子,生子不窟。
黄帝 8 世 不窟, 为泰伯房祖,叔望之子,失其官守,自窜于戎狄之间(陝西庆阳府)的不窟城,生子鞠陶。
黄帝 9 世 鞠陶, 为泰伯房祖,不窟之子,生子公刘。
黄帝 10 世 公刘, 为泰伯房祖,鞠陶之子,生子庆节。
【事迹】复修后稷之业,百姓怀之,立国於豳(陝西分州府地)
黄帝 11 世 庆节, 为泰伯房祖,公刘之子,生子皇仆。
黄帝 12 世 皇仆, 为泰伯房祖,庆节之子,生子差弗。
黄帝 13 世 差弗, 为泰伯房祖,皇仆之子,生子毁逾。
黄帝 14 世 毁逾, 为泰伯房祖,差弗之子,生子公非,
黄帝 15 世 公非, 为泰伯房祖,毁逾之子,生子辟方
黄帝 16 世 辟方, 为泰伯房祖,公非之子,生子高圉。
黄帝 17 世 高圉, 为泰伯房祖,辟方之子,生子候牟。
黄帝 18 世 候牟, 为泰伯房祖,高圉之子,生子亚圉。
黄帝 19 世 亚圉, 为泰伯房祖,候牟之子,生子云都。
黄帝 20 世 云都, 为泰伯房祖,亚圉之子,生子太公。
黄帝 21 世 太公 ,为泰伯房祖,云都之子,生子组绀。
黄帝 22 世 组绀, 为泰伯房祖 , 太公之子,生子诸周。
黄帝 23 世 诸周, 为泰伯房祖 , 组绀之子,生子公叔锄。
黄帝 24 世 公叔锄,为泰伯房祖,诸周之子,生子古公亶父。
黄帝 25 世 古公亶父(-说黃帝12世,待考证)为泰伯本房祖,公叔锄之子,生子三:泰伯.仲雍.季历。
【事迹】克缵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深受国人爱戴,,岐周周民归如市。武王克商后追封古亶父为周太王。
二、古世系
泰伯1世
【1】泰伯(开氏始祖)吴氏始祖泰伯,又太伯(古泰通太),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殷高宗武丁四十年(公元前1210年)丙申正月初九生,立国“勾吴”,以国为氏,在位49年,卒于殷帝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享年91岁,娶卜氏,葬今江苏无锡鸿山。
【古迹】泰伯墓:墓用青色大理石砌成,高2米,直径3米,墓顶填黄土,墓碑四方形,正面刻“泰伯墓”,墓前矗立两根高大华表,华表上雕威武雄狮,墓前建有供祭祀的享堂,建于1818年,享堂门旁石上镂有齐彦槐书的对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同天辟一杯万古江南”;泰伯庙:又名至德寺,为纪念在梅里的居所改为祠庙,大殿前有明代石牌坊,上书“至德名邦”,唐代诗人陆龟蒙《和泰伯庙》一诗“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事迹】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建立吴国。
【考证】《诗经·皇矣》曰:“帝帮作对,自泰伯、王季”。孔子:“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下天让,民无得而称焉。”刘昭云:“无锡县东皇山有太伯冢,去墓十界上坪有旧宅,其井犹存。
【2】 仲雍(传代始祖)
一世仲雍,吴氏传代始祖,周太王古公亶父次子。生于殷宗武丁四十四年(前1206年)庚子,与兄泰伯同奔吴,在位5年,卒于殷小乙九年辛未,享寿92岁,娶万氏,葬虞山。子二:季简、居简
【古迹】仲雍墓:在江苏常熟西北的虞山,墓前原有三道石牌坊,第一道是清乾隆年间建,上书“敕建先贤仲雍墓门”,第二道正面是江南督学使曹先题的四字牌“南国恭友”,第三道正面有“先贤虞仲墓”。两侧石柱上刻一楹联“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牌坊之后,墓上有四块墓碑,正间一块是明代江南巡按御史路振飞题字“商逸民虞仲周公墓”。
【事迹】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易服毁容,完全改从吴人文身断发习俗,以江苏无锡东南梅里(今梅村镇)为都城,建立吴国。
【3】季历 季历嗣父太王之位为王,传国於周,修古公遗道,子孙而有天下。子:姬昌(周文王)。
泰伯 2 世【1】季简 为丰顺汤田德广公本房祖,仲雍长子,太伯嗣子(过继给太伯为子) 为第三位君主, 生于殷祖甲十五年(前1176年)丁丑,在位十年,卒葬江苏常熟,娶高氏。子二:叔达、叔夏。
【2】居简 居简,传代始祖仲雍次子。后裔不详。
【3】姬昌 季历子(周文王,享年九十九岁。子一:姬发(周武王)。
泰伯 3 世【1】叔达 为本房祖,季简长子,周武王追封为吴伯,为第四位君主。生于殷庚
丁十三年甲寅(公元前1134年),在位十八年,娶黄氏。子二:周章、仲
【2】叔夏 叔夏,季简次子。后裔不详
泰伯4 世【1】周章 为本房祖,叔达长子,袭封吴伯,为第五位君主。生于殷商帝乙二
十二年辛卯(前1079),在位22年,娶林氏。子一:熊遂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时,周章已继承父位,担任荆蛮句吴的首领,武王正式封周章为句 吴国 君。
【2】虞仲 仲,叔达次子, 居西吴,改虞姓。传十二世,至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仲为虞氏、樊氏始祖。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于周原之北夏墟,仲以国得姓,是为虞仲。虞仲所封之国因在周北,称北吴或北虞。虞国介于晋国和虢国之间,晋人借道虞国攻打虢国,虞国忠臣宫之奇 向虞 君进谏:唇亡齿寒。 虞 君不听,这年十二月,虞被晋灭。
【考证】《史记·吴太伯世家》曰:“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春秋》:“僖人执虞公”
【3】仲奕 仲奕,未详。阎氏开氏始祖。
【事迹】周武王寻找仲雍后裔后,封仲雍曾孙仲奕至阎乡(今江苏苏州言桥下塘),其后代以阎为姓氏。
泰伯 5 世 熊遂 伯为本房祖,周章之子袭封吴。西周时为吴国第六位 国 君。生于商纣王二十年戊辰(前1055),在位48年,配公冶氏五代文福配苏氏。子一:柯相
泰伯 6 世 柯相 为本房祖,熊遂之子,袭封吴伯,为吴国笫七位 国 君。生于周成
己(前1036),在位30年,娶端木氏(统谱朱氏)。子一:彊鸠夷
泰伯 7 世 彊鸠夷 为本房祖,柯相之子袭,封吴伯,为吴国第八位 国 君。生于周康王壬午年(前1002),在位51年,娶公羊氏(统谱杜氏)。子一:余桥疑吾
泰伯 8 世 余桥疑吾 为本房祖,彊鸠夷之子,为吴国第九位 国 君。生于周昭王己未年(前962),在位38年,娶公孙氏(统谱颜氏)。子二:柏庐、柯庐
泰伯 9 世【2】柯卢 为本房祖,余桥疑吾次子,为吴国第十位 国 君。生于周穆王丙申年(前
925),在位59年,娶姚氏(-作梅氏)。生子:周繇。-作生子二:周繇.次仲
【1】柏庐 柏卢,余桥疑吾长子。
泰伯 10 世 周繇 为本房祖,柯卢长子,袭封吴伯,为吴国第十-位 国 君。生于周懿王壬戌年(前899),在位32年,娶李氏(五代文福谱载配汪氏,统谱江氏)。子一:屈羽
泰伯 11 世 屈羽 为本房祖,周繇之子,为吴国第十二位 国 君。生于周懿王庚戌年(前851),在位34年,娶林氏(五代文福谱载配张氏)。子一:夷吾。
泰伯 12 世 夷吾 为本房祖,屈羽之子,为吴国第十三位 国 君。生于周共和甲戌年(前827),在位33年,娶邱氏(五代文福谱载配邓氏)。子一:禽处(-作禽虔)。
泰伯 13 世 禽处 为本房祖,夷吾之子,袭封吴伯,为吴国第十四位 国 君。生于周二相周宣王庚子年(前801),在位39年,娶黄氏(统谱彭氏)。子一:君转
泰伯 14 世 君转 为本房祖,禽处之子,袭封吴伯,为吴国第十五位 国 君。名转,字柯转,生于周平王辛未年(前770年),在位41年,娶轩辕氏(统谱董氏)。子一:颇高
泰伯 15 世 颇高 为本房祖,君转之子,袭封吴伯为吴国第十六位 国 君。生于周平王二十二年(公元前749年),在位9年,娶殷氏(五代文福谱配梅氏)。生子二:勾卑;勾馀。
泰伯 16 世【1】勾卑 为本房祖,颇高之长子,袭封吴伯为吴国第十七位 国 君。又名毕轸(-作旬一作句),生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2年),娶梅氏,在位51年,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生子二:长去齐;次去良。
【2】勾馀 不详。
泰伯 17 世 【1】 去齐 为本房祖,勾卑之长子,袭封吴伯为吴国第十八位 国 君。春秋 吴国国 君,生于周惠王二十年甲子(公元前656年),卒于周定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86年),在位35年,娶邱氏(文福谱配刘氏)。子三:寿可,寿昌,寿梦
泰伯 18 世【3】寿梦 为本房祖,去齐之三子。又名乘,字熟姑,袭封吴伯, 为吴国第十九位 国 君。又称攻卢王,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年)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前561年)庚子九月,享寿60岁。在位25年,葬于赢博(今山东泰安),娶文氏。子四(统谱五子.<<史记>>也载四子):诸樊、余祭、余味、季札. 厥由。【事迹】吴王寿梦有雄心壮志,即位初,做好破楚服越争霸中原的打算。这时,申公巫臣逃到吴国,申公巫臣原为楚国著名贵族将军,因与楚王争美貌倾城的夏姬而带夏姬逃出晋国投奔吴国。寿梦得此良臣,开始与中原交流。引进中原文化。经过数十年,吴国成为拥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泱泱大国,并开始进攻亲楚的小邦巢、徐。
【1】寿可 【2】寿昌
泰伯 19 世【4】季札 为本房祖,寿梦四子。生于周简王丙子(前576年)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前485年),享寿92岁,葬于江苏武进县七十里申浦之西,娶高.颜氏。子四(统谱五):吴常. 征生(暘) .重道(霁). 子玉. 木熹。今日吴氏延氏延陵氏的开氏始祖。
【事迹】季札是吴王寿梦最小儿子贤而聪明,寿梦十分喜爱,临终前想把王位传给他,而季札愿效泰伯三让王位之德,也让王于兄弟于是寿梦乃立长子渚樊为王,攝政当国。诸樊死季札不授,传余祭。余祭死,季札仍不受,传夷昧。夷昧死,当传季札,而季札仍不肯为王,遂逃归延陵(常州古称)。吴国大夫遂立夷昧之子僚为王,史称王僚。
季札辟逃延陵,深为世人敬仰传颂,史称:”后三让
【1】诸樊 , 寿梦长子,又名遏,为吴国第二十位 国 君。殁于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在位13年。子二:光(阖闾)、夫概。
【事迹】公元前561年寿梦去世,诸樊以长子身份临时摄政,他与兄弟商量决定废长立少,将王位让给季札,并受到王室的一致拥护。但季札像当年泰伯一样逃到乡下,诸樊继位。并确定吴国王位的继承,由父终子继改为兄终弟及制。公元前548年,在攻楚的盟国巢国时,亲自上阵,中箭身亡。
【2】余祭。号戴吴,寿梦次子,为吴国第二十一位 国 君,袭兄位称王,在位四年,卒于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后传位於弟夷昧。其子不详。
【事迹】在位4年,金戈铁马,南攻越国,西入强楚,接纳齐国流亡者庆封,并将公主嫁给庆封,因此结仇强齐。攻打越国时,俘越人,加以阉刑,派其守船。公元前531年,余祭在视察船队时,被看船的越国阉奴刺亡。
【3】余昧,寿梦三子,为吴国第二十二位 国 君。在位17年,《左传》云“夷昧”,殁于周景十八年(公元前527)。子三:僚、盖余、烛庸
【5】厥由 寿梦五子。公元前537年,吴楚交战时往楚侦察敌情被抓,以后流亡楚国娶妻生子,后代以名为姓形成吴姓的分支(厥由氏)。
泰伯 20 世)【2】暘(音楊)字征生,又名禾熹。为本房祖,季札长子。生于周灵王二+二年(公元前550年)。吴国亡后,孤身一人逃到齐国,被齐平公接纳,并娶公主姜氏,客死他乡,葬于齐国蔡丘。子:启蕃
【1】吴常 季札长子。早逝葬于山东,娶顾氏,生子:濮婪。
【3】重道 季札三子。吴忘后,仕周敬王为将, 以后发展相当兴旺,成为后来江西抚州.福建邵武重要一支生子:利坚。孙二:成铿.成镳。
【4】子玉 季札四子,坚守家园,奉祀延陵季子的庙祀。子二:忠.恕
【5】木熹 不详。
【6】光(阖闾) 诸樊长子,字阖闾,为吴国笫二十四位 国 君。殁于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在位19年,山于江苏苏州西北虎丘山。子三:终累(太子波)、夫差、子山
【事迹】季札出逃,余昧的儿子僚继位,引起公子光(阖庐)的忌妒和不满,扬言“我父亲兄弟五人,王位应当传给季子,季子若不肯受,我是长兄之子,应由我接位”,公子光暗结党羽,图他日篡位。后找到专诸刺弑吴王僚,阖庐立为王。他为王后,求才若渴,使吴国声威赫赫,季子言“苟先君祭祀不废,人民主位不空,社稷有供奉,国家能昌盛,就是我的君王,我敢怨恨谁呢?”国力强盛后,阖庐以伍子胥和孙武为军师,亲自统帅大军对楚作战,公元前506年,吴国与唐、蔡两国联军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楚国求兵秦,吴国失利,阖庐之弟公子夫概自立为王,未果后逃楚。公元前496年,阖庐攻姑苏伤脚趾而殁。
【7】夫概 反本楚 .封棠溪,诸樊次子。堂溪氏、既氏、夫余氏的开氏始祖
【8】僚 余昧长子,为吴国第二十三位国君。在位于12年,《左传》云“州于”。周敬王五年(前515年)卒,在位12年。子:庆忌
【9】盖余 余昧次子。盖余氏的开氏始祖。后裔不详。
【10】烛庸 余昧三子。烛庸氏的开氏始祖。后裔不详。
泰伯 21 世【1】启蕃 征生之子,为本房祖,生于周敬王庚寅年(前511),妻叔孙氏。子:翊
【事迹】吴征生去世后,启蕃投奔鲁国,官任鲁相国,娶鲁国贵族叔孙氏女为妻,再迁山东曲阜。
【2】利坚 重道之子,生于周敬王九年庚寅,生子二:成铿、成镳(成焦)
【3】濮婪 ,常之子,季札长孙,妻仇氏。子:濮午;女:濮
【事迹】吴国灭亡后,濮婪携母顾氏,妻仇氏逃到五湖,初到包山销夏湾,不久迁于东洞廷武峰山之南,隐名埋姓,改姓濮氏,至南宋恢复吴氏,乃洞庭吴氏。
【4】终累 阖闾长子, 又叫波、太子波,早夭。后裔不详。
【5】夫差 阖闾次子,为吴国笫二十五位(最后-位) 国 君,在位23年。殁于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在位23年。子四(一作三子):太子友、王子姑蔑、王子地,王子鸿。
【事迹】阖庐殁,夫差继位,致力于富国强兵。3年后大败越国于夫椒,越王勾践忍辱求和。夫差听信奸相太宰,与越言和。越王卧薪尝胆,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远离本土北上黄池主持诸侯大盟会时,越王5000精兵攻下吴国,俘太子友。
【6】子山 阖闾三子。后裔不详。
【7】庆忌 僚之子。庆忌氏的开氏始祖。后裔不详。
泰伯 22 世【1】翊 启蕃之子,-作翌,为本房祖,生于周敬王辛酉年(前480),弃政从文,在孔子弟子颜高门下习儒家学说,葬于山东胶地琅邪台西北,妻田氏。子二:暨、售
【2】成铿 重道长子, 生于周敬王四十年辛酉,生子二:若水、起。
【3】成镳 重道长子, 后裔不详。
【4】濮午 濮婪之子。子:后裔不详。
【5】友 夫差长子,又称太子友,被越所俘 后奔楚。后裔不详。
【6】姑蔑 夫差次子,王子。生子:弥庸。
【7】地 夫差三子,又称王子地。据传东渡日本成为日本皇族的一部, 和日本吴人的始祖。据<<梅县谱>>东逃日本登陆地点得名今天的“吴市”。
【8】鸿 夫差四子,吴人亡国后,流落婺源。成为江西吴氏的鼻祖。
泰伯 23 世【1】售 翊次子,生于周威烈王壬戌年(前419),为本房祖,娶卓氏。葬山东曲泽。生子三:卢.弥庸. 裔。
【2】暨 诩长子。后代散居齐鲁之间。其余不详。
【3】若水 成铿长子,重道长孙,生于周贞定王十九年庚寅,生子:玉。
【4】起 成铿次子,重道次孙,后裔不详。
【5】弥庸 姑蔑之子,名简,字大中, 吴亡后为越所俘, 其余不详。
【考析】此弥庸(售次子),.非彼弥庸(姑蔑之子,夫差之孙)。
泰伯 24 世【2】弥庸. 售次子,生于周安王辛卯(前389)为本祖房,因卷入鲁国政争,后失败逃到晋国,葬于山西翼城,这样,吴征生一支又自山东迁山西。庸娶颜氏,生子二:勾余,裔余(统谱勾覃)。
【1】卢 售长子,其余不详。
【3】裔 售三子,又名启 ,居吴江县东吴村, 其余不详。
【4】玉 若水之子,生于周威烈王七年壬戌,生子二:梓、枫。
泰伯 25 世 【1】勾余 庸之长子,生于周显王癸亥(前358),为本房祖,又名句余,又名纬,字伟绩,娶知氏,葬绛邑,今山西翼城东。生子:直(厥由)
【2】裔余 庸之次子。不详
【3】梓 玉之长子,生于周安王十二年辛卯,生子二:烜、焱
【4】枫
泰伯 26 世 【1】蹶由 又名直、涉、子山。生于周显王壬辰年(前329),为本房祖,配公西氏,生子:申。
【考证】94丰顺谱141页误載生子:涉,涉生平。也有他谱載:生子:彰、穆、平。)。(据<<山东鄄城县鄄城鎮信义村吴氏支谱>>载):“26世蹶由 ,句余之子,先名涉,字道深,楚襄王时同黄歇使秦昭王留为白起食客,卒于秦。……..今考饶州谱无彰、穆、平,实蹶由弟也。今改正入为同世。子一:申。”
【2】烜 梓公长子,生于周显王十一年癸亥,生子二:圭、剡。
【3】焱 梓公长子,其余不详。
泰伯 27 世 【1】申 厥由之子, 生于周报王己未年(前309),在楚为司马 , 与信陵君不合,从楚迁江西,居五彩山。娶蘧氏。子二:芮、莚。
【事迹】吴申在楚国官任大司马,当时战国诸侯争霸山接近尾声,秦统一天下已成定局。与信陵君不合眼见楚国必亡,携母带妻自楚国南渡长江,隐居江西庐山
【4】圭 烜公长子,生于周显王四十年壬辰,生子二:镐、铨。
【5】剡 烜公长子, 其余不详。
第伯 28 世 【1】芮 封长沙王 申长子,生于周郝王癸己(前268),为本房祖,殁于公元前201年,享寿67岁,长沙王。娶商氏。生子四(统谱子六):臣、郢、浅、阳、元、质;女:嫁黥布为妻。
【事迹】吴芮在秦朝时,才能出众,当上番阳县令,百姓尊称“番君”秦末农民起义,吴芮知秦必亡,遂率领当地越人起兵响应,佐汉高祖入关破秦有功,汉一统天下后,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食邑三千。葬于临湘,谥号“文王”(班固《后汉书》卷三十四载)。后孙权大破长沙,有人挖毁吴芮墓,取棺木用作孙坚庙,开棺一看,芮衣服容貌鲜艳如新。后伐墓者在富春见到南蛮校卫吴纲,与吴芮一模一样。一问,吴纲为吴芮的第16代孙。(《世说新语》、《搜神记》、《水经注》都有记载)
【2】莚 申次子。生子:其余不详。
【3】镐 圭公长子,生于周赧王十三年己未,生子:沭。
【4】诠 圭公次子, 其余不详。
泰伯 29 世【1】臣 芮长子,世袭第2代长沙王,居临湘,在位八年,公元前193年殁,葬于临湘,谥号“成王”。子-(统谱子四):回、正、平、重。
【2】郢 芮次子,封义陵侯,殁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子:重嗣 【事迹】吴郢初任长沙国柱国,后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封为义陵侯、食邑1500户。
【3】浅 芮三子,生于秦始皇庚申年(前241),为本房祖,封便顷侯,殁于公元前157年,享寿84岁。子:信.
【事迹】吴浅在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九月,因其父长沙王的功德被封为便侯,食邑2000户,在位37年,谥号“顷侯”。
【4】阳 芮四子,《江阴吴氏统宗源流考》作“吴汤”,沅陵侯,殁于公元前177年。子:福
【事迹】吴阳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七月,被封为沅陵侯,在位25年,谥号“顷侯”。
【5】元 芮五子,其后不详
【6】质 芮六子,其后不详
【7】沭 镐公子,生于周赧王四十七年癸已,生子:霍
泰伯 30 世【1】回 一作明, 臣之长子,第3代长沙王,殁于公元前186年葬临湘。娶楚天王之姊,生子-(统谱子二):右、陟。
【事迹】吴回于公元前193年继第三代长沙王。居临湘,在位7年,葬于临湘,谥号“哀王”。
【2】 信 浅之子,生于秦始皇戊子(前213),为本房祖,第2代便侯,在位6年,殁于孝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享寿62岁。子:广志
【3】正 臣之次子, 其后不详
【4】平 臣之三子, 其后不详
【5】重 臣之四子,其后不详
【6】重嗣 郢之子,第2代义陵侯,在位10年,殁于高后七年(公元前181年)。止
【7】福 阳之子,第2代沅陵侯,在位17年,谥号“顷侯”。子:周
【8】霍 沭之子,生于秦始皇六年庚申,生子:庄。
泰伯 31 世【1】右 回之长子,第4代长沙王,在位8年,公元前178年殁,葬临湘。配陈氏,生子一(统谱生子二):著 (差)、传。
【事迹】吴右,《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又作“吴若”,公元前186年世袭第4代长沙王,在位8年,葬于临湘,谥号“共王”。
【2】广志 信之子,生于吕雉丙辰年(前185),为本房祖,世袭第3代便侯。子:千秋。
【3】陟 回之次子。子:不详
【4】周 福之子,世袭第3代沅陵侯,谥号“哀侯”。
【5】庄 霍之子,官为河南太守治平为天下第-,汉文帝时徵为廷尉,世称吴公,生子:森。
泰伯 32 世【1】著 又名差(羗), 右之长子,第5代长沙王,在位21年 无子国除,殁于汉孝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葬于临湘。卒后无子,千秋公长子衍陵继著为嗣。
【考证】据锡谱载羌(著)生子长陵(衍陵),但是椐<<史记>>.<<汉书>>记载:著(差.羗)无后,长陵是千秋之子。经2005年11月统谱常委会执行小组扩大会议研究决定统谱按<<史记>>.<<汉书>>记载入编。所以,94丰顺谱141页载芮公传臣公名义上为本房祖,而实际上应以芮公传浅公为本房祖更为合理(即28芮…29浅..30信…31广志…32千秋…33衍陵…34全)。
【事迹】吴差,《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又作“吴产”,公元前176年世袭第5代长沙王,在位22年,谥号“靖王”。无子,长沙国被废除。
【2】千秋 广志之子,生于汉文帝甲申(前157)为本房祖,世袭第4代便侯。生子:衍陵, 允(胤)陵
【事迹】吴千秋,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实行削蕃政策,加上吴千秋“坐酎金罪”,侯国被废除,迁居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至此,从湖南永兴一带向北远迁山西,后裔散居中原各地。
【3】传 右之次子。配张氏, 其余不详。
【4】森 庄之子,任河清令,生于汉吕后三年丙辰,生子二:永、钊
泰伯 33 世【1】衍陵 千秋长子,生于汉武帝元光丁未年(前134),为本房祖, 妻刘氏。子二:全、介。
【2】允(胤)陵 千秋次子,其余不详。
【3】永 森长子生于汉文帝二十三年甲申,生子:敬。
【4】钊 森次,子,其后不详。
【考证】94丰顺谱142页载允陵公生全.介可能有误。而<<统谱>>及多数谱载衍陵(长陵)公生全.介。
泰伯 34 世【1】全 衍陵长子,生于汉武帝元鼎丁卯年前(前113),为本房祖,官为城门尉,妻冉氏,自山西迁毫(今河南商丘西南)。生子:隆。
【2】介 衍陵次子。其余不详
【3】敬 永之子,生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壬子,生子:封。
【4】员 封长子,隐居南阳,生于汉武帝本始元年戊申,生子:葳。
【5】弧 封次子, 其余不祥。
泰伯 35 世【1】隆 全之子,生于汉武帝征和庚寅(前93),为本房祖,妻端木氏。从山西迁河南商丘。子二:复兴、复奇。
【2】封 敬之子,生于汉武帝太初四年庚辰,生子二:员、弧。
第 36 世【1】复兴 隆长子,生于汉宣帝戊申(前73),为本房祖,自毫(今河南商丘西南)迁南阳,葬于宛(今南阳)。娶章氏。子:章
【2】复奇 隆次子。子:不详
【3】员(篑) 封长子,隐居南阳,生于汉宣帝本始元年戊申,生子:葳。
【4】弧 封长子,其余不详。
泰伯37世【1】章 复兴之子。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丙子(前45),为本房祖,配李氏,生子三:尉、汉、治。
【事迹】吴章,西汉末年著名学者,《尚书》学教授,这人刚正不阿,被王莽,葬于宛。
【2】葳 员之子,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丙子(前45), 生子:尉、汉、洽。
泰伯 38 世【2】汉 本房祖, 章次子,字子颜,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三,<<统谱﹒文谱>>84页载:生于汉成帝甲辰(前17), 殁于公元44年5月,享寿60岁(也有谱载为88岁,若按此倒推其生年应是公元前45年,而其父章公也是生于公元前45年,显然不合常理,耍不,除非不是亲生),葬于枣阳(今湖北枣阳),谥号“忠侯”。子二:长成、次国。
【事迹】王莽末年,父亲吴章被害,吴汉逃到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初以贩马为生,结交地方豪杰,被任为安乐县令(今北京义顺),刘秀起义,慕名率兵投奔,封为偏将军,邯郸战役中,吴汉建立奇功,加封为建策侯。公元25年,东汉建立,刘秀任命其为大司马,中兴伐蜀,与公孙述战於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更封舞阳侯(今河南舞阳),第二年,改封为广平侯(今河南鸡泽),收食广平、斥漳(今河北曲周)、广年(今河北永年)四个县的租税。
【1】尉 章长子,原名演,光武帝刘秀的一员猛将,战死沙场。子:彤
【3】洽 章三子,字子翕,封褒亲侯。子:字国
【考析】关于【2】、【4】两个“汉公”素有争议,一说是同为一人;一说是两个人,
根据全国大多数谱谍所载及我94丰顺谱记,本人认为同为一人可能性比较大。究其原:或许是征生袓之后章公无子,立重道祖之后葳公之孑汉公为嗣;反之,或许是重道祖之后葳公无子,立征生祖之后章公之子汉公为嗣,而本人认为属后者可能性较大。正如94丰顺谱142、143页所载,既尊征生祖之后为我丰顺本房祖又称重道祖之后为本房祖,粗看似乎不合常理,仔细琢磨深有内在联系。历史真实如何还有待考证。
泰伯 39 世【1】成 为本房祖,又名贾,字式振,汉公之长子,生于新莽壬申年(公元12) ,袭广平侯。鎮守西蜀封哀侯,配刘氏汉宗室东海恭王之女,生子三:旦(又名亘)、昕、旴(音xu须),94丰顺谱作旰,<<锡谱>>作盱(音xu须),旰、盱均可能是旴的笔误。
. 【考析】按字意:
旰---晚上的意思,用作名字不大合适;
盱---眼睛向上看的意思,用作名字也不大合适;
旴---太阳刚出来的样子,用作名字最为合适。
【2】国 汉公次子,封新蔡侯, 其余不祥。
【3】彤 尉公之子, 其余不祥。
【4】字国 洽公之子, 其余不祥。
泰伯 40 世【3】旴 成公三子,为本房祖,、晰, 又名蒸, 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3),封筑阳侯(今湖北谷城), 因长兄吴旦无子,公元83年更封平春侯(今河南信阳西北), 生於汉光武建武+六年庚子(公元40)。生子:胜 。
【1】旦 成公长子,原名亘,改封号吴旦,为灌阳侯(今河南遂平),<<水经.瞿水注>>作吴“且” ,建武二+八年广平侯废除后,殁于建初八年(公元83年)。无子,以三弟旴之子胜为嗣
【2】昕 成公次子。其余不详。
【考证】.据锡谱载:胜是旦之子。据<<后汉书>载:旦无后,胜是旴之子。2005年11月统谱常委会执行小组决定:统谱按<<后汉书>>记载入编。
泰伯 41 世 胜 旴 (音须)之子,又名朴, 为本房祖, 生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戊辰(公元68年),又称吴如胜”。荫平春侯。子二:铄(允佐) 、允承 (恢)。
【事迹】创修吴氏族谱,这是历史上最早修创的吴氏族谱。永兴二年(公元153年),吴郡太守糜豹在郡城(今苏州)建立吴太伯庙,奏请朝廷寻访吴氏正宗后裔主持庙祀,吴胜以家传《吴氏世系》进呈,汉桓帝审阅后拍案叫绝,命太尉黄琼待议以吴胜次子吴允承封为奉祀侯,迁往吴郡主持吴氏始祖太伯庙祀。季札后裔吴征生一支,经过600多年的辗转迁徙,又回归到吴氏的故土—江苏吴郡。
泰伯 42 世【1】允承 (恢) 胜之次子,原名镬,又名恢、珪。为本房祖,官为南阳太守,徙陈留,生于东汉和帝永元七年乙未(公元96年)。子:偳 (祐)。
【2】铄(允佐) 胜长子,其余不详
泰伯43 世【1】偳 (祐) 本房祖,恢之子,原名字祐,字季英,又名偳(音duan端) ,以光祿四行官胶东相.河间相.复迁齐相,生於东汉安帝延光三年甲子(公元124年),生子二:凤, 恺。生女嫁孙坚为武烈皇后。
泰伯44世【1】熊庆 (凤) 祐(偳)公长子,本房祖,原名瑚,又名凤,官为乐浪太守,生於汉桓帝元嘉二年壬辰(公元152年),自幼聪明,8岁能通经史,时人誉为神童。奉祀侯,主持苏州泰伯庙祀,孙权追封为太傅吴郡公,殁魏齐王乙丑(245),享寿93岁,葬于苏州五城山。生子:驾(康年)。
【2】恺 原名珂, 祐公次子,官为新息令。后裔不详。
【3】吴国太 偳次女,嫁豫州刺史孙坚,生子:三囯吴主孙权,权封母为武烈皇后。
泰伯45世【1】康年 (驾) 凤(熊庆)之子,本房祖,原名驾,又名康年、冯, 字子高。生於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庚申(公元180年) , 任孙氏吴国丞相中书令、太子傅之职,后封为“奉祀侯”,葬于五城山,谥号“恭敏”。娶廉氏,生子二:英延 (库)、幽女一,嫁蜀郡太守张康。
泰伯 46 世【1】英延 (库) 驾长子,原名库,又名英延、厚英,字邦俊。本房祖 ,生於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208年) ,任三国孙吴中书令兼太子太师,封奉祖侯,改封嗣贤侯,葬五城山。娶光禄大夫张国明之女为妻,生子二:之则 (圻)、猛
【2】幽 驾次子。 其余不详。
泰伯47 世【1】之则 (圻) 库公长子,原名圻,又名之则,字廷法。本房祖, ,生於三国后汉主建兴四年丙辰(公元227年), 孙吴政权任丞相中书令,嗣封“嗣贤侯”,娶右丞相傅虞之女为妻,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遇害。葬道山吴英延墓侧。生子:式。
【2】猛 库公次子,字世云,《江西通志稿·氏族志》载他祖籍河南濮阳,三国东吴时,以孝闻名,任西安令(江西),迁江西休宁。入晋后,官至散骑常侍。
【事迹】吴猛,十四孝中那位以血膏蚊的孝子,三国仕吴为西安令。四十岁方遇异人,授以道术。后谒大仙湛母获仙术,曾经在南昌渡江,以白羽画水而渡,江水断流,惊世骇俗。又记:太宗四十九世,猛公,字世云,库公之子。公列二十四孝,排行第六。性孝,扇枕恣蚊。曾遇异人授仙方,回豫章,江涛风急,以白羽挥渡之。迨许逊飞升,公驾鹿车随云而去。女彩鸾,亦得道,遇文萧贻诗云:“若能相位涉仙坛,愿得文萧跨彩鸾,自在乡襦并甲帐,琼台一见雪霜寒”。因而同归钟陵,名跨虎陡山乘云去。 宋封逊真 君,时徽宗亦追封猛公为神烈火真人,为传世之宝。《搜神记》记:“吴猛,濮阳人,生二子,长神宵、次冲玄。孙吴柳迁居休宁;第6代孙吴玄得,迁居旌州;第7代
孙,唐初人吴良,迁居歙州(安徽休宁),吴良的后裔形成歙州吴氏,又称休宁吴氏、新安吴氏;(吴良迁歙州,生二子:吴义永、吴义方……)
泰伯 48 世【1】式 圻之子, 本房祖, 据<<贵州远口吴氏>>谱载:生于三国魏齐王嘉平年间(公元248年)。生子:璧。
【2】神霄,猛长子,字安诚,号廉。子一:柳
【3】冲玄,猛次子,字立诚,号章。子二:平。孙;欢。其后不详
泰伯49 世【1】皋孟 (璧) 本房祖,式公之子,原名璧又名皋孟、皋益,生于后汉炎兴元年甲申(公元266年), 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追尊上古圣贤后裔,封皋益为“昭衍公”,谥号“宣懿”。葬吴郡树里山。 生子二:佶 (钜),锐(儇)。
【2】柳 神霄之子,吴猛之孙,又名均、莹,号 宗源 先生。子:钦、后裔形成安徽休宁吴氏。
泰伯 50 世【1】佶 (钜) 本房祖,又名钜, 生于晋惠帝元康七年丁巳(公元297年), 世袭昭衍公的爵位,娶晋成帝母亲明穆皇后的妹妹庾氏,被任为中书令,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封为“渤国公”,逝世后赠为太师,谥号“显肃”。子七:始泰(涿)、始华(壮)、始衡、始恒、始嵩、始淮、始济。
【2】鋭(儇) 璧(皋益)公次子,生子:正己
【3】钦 柳之子,号玄得,又季怀, 吴猛曾孙。子二:授.摘
泰伯 51 世【1】始泰 (涿) 本房祖,原名忠,又名涿,钜(佶)公长子, 世袭爵位,才德出众,被简文帝任为御史中丞,官为骁骑大将军, 赠“延陵开国公”。生于晉元帝四年辛己(公元321年), 生子二:符雋 (隐之)、符佑。
【事迹】世居濮阳,博学清操,以孝廉举历官晋陵太守.广州刺史寻迁龙骧将军,后晋升中书侍郎,度支尚书,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褥,其安贫素若是
【2】始华(壮).始衡.始恒,始嵩,始淮,始济,六子皆不详。
【3】正己,儇之子。子一:定
【4】授 钦之长子,吴猛玄孙, 又名绍。生子三:文崇、文蔚、文得
【5】摘 钦之次子,吴猛玄孙, 生子四:文富 文贵 文达 文通
泰伯 52 世【1】符雋 (隐之) 本房祖,原名集,又名隐之,字国瑞,号处默,涿(始泰)公之子, 晋孝武帝时封为燕国公,任尚书左仆射,葬京口(今江苏镇江)。生于东晉永和四年戊申(公元348年) , 配剑氏,生子二:豫 (煜).荦 。
【2】符佑 始泰次子。其余不详。
【3】定 正己之子。子一:先
泰伯 53 世【1】豫 (煜) 隐之(符雋)长子,本房祖,又名煜、兴,字旷之、德章,号烈。生于晋烈宗孝武帝太元年戊寅(公元375年),晋安帝义熙间官任镇北将军,有将才,勇猛善战, 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在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战斗中阵亡,赠“宁国公”、谥号“烈”,妻刘氏。生子:戢 (鄂)。
0。 【2】荦 隐之(符雋)次子,官为鄱阳令, 其余不详。
【3】先 又名坦、定之子。子一:延。迁襄阳
泰伯 54 世【1】戢 (鄂) 煜(豫)公之子,原名鄂,本房祖,为南北朝宋文帝元嘉时荆州刺史, 6岁时,正值宋武帝起兵,刘氏携迁暨阳(今江苏江阴)。生于晋安帝元兴三年甲辰(公元404年),生子:荟 (齐)、齑(荃)。
【2】先 定之子
泰伯 55 世【1】荟 (齐) 鄂(戢)公长子,本房祖,原名齐,又名班,官为浙东节度使, 生于南北朝宋文帝元嘉+一年甲戊(公元434), 葬今江苏武进县橫山。生子二:竺(琨)、铸
【2】齑(荃) 鄂(戢))公次子。其余不详。
【3】荟,戢长子。居吴郡横山,葬横山(今江苏武进县东芳茂山)。子二:琨、铸
【4】荃,戢次子。其余不祥。
泰伯 56 世【1】琨 (竺) 齐(荟)长子,原名竺,官为将军,生于南北朝宋武帝大明五年辛丑(公元461年), 葬横 山先 君墓侧。生子:襄 (祯)、广。
【2】铸, 齐(荟)次子。生子:元
泰伯 57 世【1】襄 (祯) 竺(琨)公长子,本房祖,原名尚,又名祯、襄,字世南。官为南谯太守,淮西都统制,生于南北朝齐武帝永明六年戊辰(公元488年), 南朝齐时战死。生子二:洵文 (标)、 罕。。
【2】广 竺(琨)次子, 生子:洵武。
泰伯 58 世【1】洵文 (标) 祯(襄)公长子, 本房祖,原名堂,又名标、洵文, 生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五年丙戊(公元506年),官为湖南太守右军知军, 齐高帝起兵灭宋中阵亡,葬龙冈山,赠开国侯,谥“贞忠”。生子:鬷 (明彻)。
【2】罕 祯(襄)公次子, 其余不详。
【3】洵武 其余不详。
泰伯 59 世【1】鬷 (明彻) 本房祖,标(洵文)公之子,原名訇,又名鬷(音zong宗),字通昭,陈文帝天嘉时为豫州刺史.持节大将军,封怀德郡开国公,目父为刘宋捐躯,便由南阳迁居汉阳山(湖北武昌),隐居不仕,功绩详见<<南史传中并庚子山集>>。生于梁武帝大同九年癸亥(公元534年)。生子二:盾 (逵)、垕(厚)。
泰伯 60 世【1】盾 (逵) 本房祖,明彻(鬷)公长子,原名盾。生于南北朝陈宣帝大建五年癸己(公元573年)。官为河南节度使, 宁朔将军,历任司马、侍中、左长史。陈霸先灭梁时战亡,赠左翊将军,诏令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建祠祭祀,谥号“义烈”。生子:奎 (靖)。
【2】垕(厚) 明彻(鬷)次子。其余不详。
泰伯 61世【1】奎 (靖) 本房祖,逵(盾)公之子,原名靖, 字文耀。仕唐官民部尚书, 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甲寅(公元595年)。卒葬江陵,娶竺氏。生子二:承休 (莅)、承烈 (烈)。
第 62 世【1】承休 (莅) 本房祖,靖公之子,又名莅, 吴臧,官为四川道御史,博涉经史,尤以治《春秋》见长,是当时有名的隋文帝时任中都令、学者。,生于唐高祖武德三年庚辰(公元620年), 卒葬江陵, 娶左氏。生子二:若远 (秀)、若征。
【2】承烈 靖(奎)次子, 其余不详。
泰伯 63 世【1】若远 (秀) 莅(承休)长子,又名秀, 字伯高,生于唐太宗贞观+四年庚子(公元640年),官为苏州吴县令, 唐太宗时进士,任中书舍人,升户部侍郎驸。历任山南防御观察使,户部侍郎,累进银青光禄大夫,封赞皇县开国男,在先祖吴胜纂修的“吴氏世系”基础上,新纂完整的正宗吴氏族谱,为吴家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卒后谥“文惠”,葬骊山。生子:世伟(稠)。
【2】若征 莅(承休)次子,其余不详。
泰伯64 世【1】世伟(稠) 原名稠,本房祖。
, 【考证】清乾隆四十二年版<<江西宜黄棠阴吴氏族谱>).<<贵州远口吴氏(由江西吉水迁出)>>记載 :秀公之子。生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生子:兢(同競、竞)。1994版<<丰顺吴氏族谱>>记載: 莅公次子。官为河南汴州刺史,因家於浚仪(祥符县),生子:竞(同兢、競)。
<<统谱>>记載:世伟,若远之子。<<江阴吴氏统宗源流考>>记載:又名吴稠,极有才学,名振于时,娶唐太宗第十二女平乐公主,官拜驸马都尉,封“新丰侯”,卒后赠晋国公,谥号““恭敏”,葬永宁县东八里(今湖北广济县)。生子二:佐、兢(-些谱记载为:竞)
泰伯 65 世【2】競 (兢、竞) 本房祖,稠(世伟)公次子,字公超,季札47代孙,唐玄宗时官居谏垣历国史馆,撰<<贞观政要>>.<<则天实录>>,为谏为史两职兼尽,生(),于唐高宗宏道年癸未(公元683年)闰七月十二日,寅时,配林氏生子二:秦(伯太)泰 (伯芮)。
【1】佐 稠(世伟)公长子,世袭新丰侯’武则天当政时,因直言而被罢爵,生子:可博、可久。
泰伯 66 世【1】泰(伯芮) 本房祖,竞(兢)公次子,原名泰,又名伯芮,生于唐中宗复位神龙元年乙己(公元705年)八月初四日,卒于德宗贞元三年丁卯(公元787年),享寿83,居河南开封府,配李氏.王氏,生子三:通明 ,通微 ,通元。
【2】秦(伯太) 竞公长子,原名秦,又名伯太,于唐中宗嗣圣十六年己亥+月+二日,官为御史,历中丞观察使,配赵氏,生子二:烈 .耿。生孙不详
泰伯 67 世【1】通明 名徊,本房祖,伯芮长子,唐宪宗元和时由水漕入翰林,自延陵迁濮阳,生于唐玄宗开元二+七年己卯(公元739年)+月+五日,卒于宪宗元和+二年丁酉(公元817年),享年79岁,配李氏,生子三:琲 (徘). 业. 襄。
【2】通微、通元 伯芮次子、三子不祥。
泰伯 68 世【1】琲 (徘) 名琲(音bei辈),一作徘(可能是琲的笔误,因为“徘”字不大合适用作名字),字武陵, 本房祖,通明公长子, 生于唐代宗大历+年乙卯年(公元772年), ,唐宪宗时为学士,任韶州刺史,文宗时为礼部尚书,配成氏,生子:初(初云)。
【2】业 通明公次子
【3】襄 通明公三子。
泰伯 69 世【1】初云 本房祖,琲公之子,官为度州刺史,生于唐宪宗元和六年辛卯(公元811年)九月初八日,,卒于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享寿82岁。配丁氏,生子三:端. 常 .简。
泰伯 70 世【3】简 初公三子, 本房祖, 生于唐武宗会昌三年癸亥(公元843年)正月初一日,官为四川节度使,因家焉居阆州之巫
锡山(四川阆县),配李氏,生子三:宣 .宜 .完。
【1】端 初公长子,原名哲,生于唐文宗太和六年。
【2】常 初公次子又名篪,官九江府德化令,因家卢山遂号卢山,元配龙氏继配周氏生子五:熹、秀琳、简、照、皙。
泰伯 71 世【1】宣 本房祖,简公长子, 字守德,五代时取蜀主(孟知祥)公主孟氏,受封附马官,当年七月孟知祥逝世, 其三子孟昶继位后又欲封宣公为蜀王,因宣公忠于唐朝(时值南唐),淡泊名利,故义辞不受,夫妇有深远之虑,毅然与孟氏携纶.经.绍三子和宏.宥.华.福等孙举家于晋高祖天福元年丙申合家渡江而南居江西抚州府临川之石井,后又徙居竹家山金斗巢地(称:将军出洞形)立籍,重回长江以南开基祖。宣公生于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四月十五日未时,卒于五代后汉隐帝乾佑三年庚戌,享年77岁,次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辛亥九月与妣孟氏合葬于江西南丰县世贤乡,坐东朝西(翠鸟下潭形),左妣孟氏,右妣刘氏,生子三:纶 .经 .绍。生孙十八.曾孙七十七(统谱新编为七十九).元孙三百六十人。
【2】宜 简公次子
【3】完 简公三子
泰伯72 世 【1】纶 本房祖,宣公长子,字伯宗,宋初状元,生于唐昭帝天祐元年甲子(公元904年)正月十四日未时,娶妻刘氏.朱氏.曾氏三室。卒于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8年)丁酉,享寿94岁,与刘妣合葬于江西建昌府南丰县金斗窠。朱.曾二妣合葬于天井湖。三室共生子十:长宏.次宥.三华.四.福.五诊.六万.七兴.八宝.九仪.十景。
【2】经 宣公次子字伯克,生于唐昭宗天祐四年丁卯二月初一日亥时,宋初状元时居江西抚州临川石井,享寿90岁。葬石井塘,配汤氏生子三:和. 仁. 礼。
【3】绍 宣公三子,字伯初,生于唐昭宗天祐七年庚午七月初三日未时,宋封三鞭总制,配邱氏.林氏.官氏三室。与兄移居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卒与妣合葬金斗窠, 享寿80岁。生子五:权.安.政.洪.永。
泰伯73 世【2】宥 本房祖,纶公次子,生于五代纪后梁均王龙德二年(公元923年)壬午,宋进士,任文林郎官吏部,原居江西南丰嘉禾驿梓口李庄,昆季十八袭父纶公分授产业,因宋仁天圣五年(公元1027)八月二日发生火灾,乃迁居竹家山拆山塘,由于昔日父有逢塘逢井逢源之誓而居之,后隐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璧村教子耕读,不乐仕进,又隐居福建箭滩,今福建永定词以公为始祖。配邹氏.彭氏.据兴宁刊谱又配陈氏黄氏。卒后与妣邹氏合葬于漳州龙岩县笔架山(虎形)座昆向艮。邹.彭氏生子四:坎一郎.坤二郎.震三郎.巽四郎。陈.黄氏生子四:不祥。
【1】宏 纶公长子,宋进士,生于五代纪后梁均王贞明六年庚辰,配王氏,生子五:怀,伟.信.免.俊。迁居龙田石井。
【3】华 纶公三子,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乙酉三月二+一日,配周氏,生子四:待.侯.侍.伯。迁琚江西南塘凤凰塘都白莲塘。
【4】福 纶公四子,又名文福,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十月十-日,宋探花,以博学鸿词荐赐同进士仕至观文殿大学士。配王氏.邓氏.汪氏生子六:忠毓.忠良.忠庆.四五六未详。迁居江西南城东坑坪。
【5】珍 纶公五子,生于唐明宗天成四年己丑,配汤氏.万氏生子四:未。祥迁居赣州府宁都县安福塘。
【6】万 纶公六子,生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配李氏,生子四:知.祥.弼.仁。迁居江西广昌三角塘。
【7】兴 纶公七子,生于后唐潞王清泰元甲午,配侯氏.晏氏,生子六:未详。迁居南丰县古塘石坪。
【8】宝 纶公八子,生于后晋高祖天福2年丁酉,宋翰林,配邓氏.邹氏,生子四:钊.钦.铎.铠。迁居福建邵武府建宁县石塘。
【9】仪 纶公九子, 生于后晋高祖天福4年已亥,宋举人,仕至参政,配平氏,生子五:珑.珍.璞.璨.璋。迁居江西南塘寨下塘。
【10】景 纶公十子, 生于后晋高祖天福8年癸卯,宋进士,配晏氏,生子四:瑾.圭.童.达。迁居南丰县石井塘。
泰伯74 世 【2】坤二郎 本房祖,宥公次子, 宋敕赠文林郎钦擢御史奉正大夫,随父由宁化迁龙岩,卒于大埔县湖寮乡,即葬是乡之五虎山麓,清宣统元年重修,并于山麓下建承坤词-座,配彭氏,兴宁刊谱又配王氏,王氏妣葬永定县溪南里(绣针落槽形,彭氏与 第三子吉甫公赴任惠州府博罗县令,卒于任所,运柩回龙岩,途遇大雨诅于永定之金丰里瑤上,雨止封域隨起,乃号为天葬,其地名为巽山(铺毡玉枕形)。生子三:泰甫.兴甫.吉甫。
【1】坎-郎 宥公长子,派行五,传派福建漳州龙岩石牌前等处。
【3】震三郎 宥公三子派行七,由福建宁化石壁乡迁居上杭胜运里上寨头官庄坪立籍后,传程乡(梅县古称)松口墩下等处,裔孙吴拟由甲第官至按察御史。
【4】巽四郎 宥公四子派行八,生子三:镇.遂.锡。居江西,迁江南。
泰伯75 世【1】泰甫 本房祖 坤二郎公长子,官拜执事郎中,传汤湖永地杭籍,族盛於明又分传派程乡(梅县)安货丰顺汤田(丰良古称),配马氏。卒后墓葬何地,旧谱不详,一说葬永定汤湖。妣马氏葬处也未详。据兴宁刊谱载公葬兴宁县北厢张坡沥土名橫岗上(望江狮形)己山亥向,并附记生子二:四五郎.四六郎
【2】兴甫 坤二郎公二子敕授文林郎,配赖氏,按兴宁刊谱载配陈氏传派福建龙岩州大池小池及江南丹徒县.广东增城南雄龙川等处,公葬龙岩州小坑(西湖形),妣葬表政里(孩儿坐栏形),生子:鴻飞。^
【3】吉甫 坤二郎公三子宋进士,原任广东博罗县知县,忠信廉明邑人载德,名载邑志。生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戍,卒于宋孝宗隆兴元年癸未,享寿82岁,配林氏传派福建永定.广东大埔等处,公葬福建永定丰田里湖雷乡莲塘岗(绣针落槽形)庚山甲向,妣葬大埔县长治地方藍树校向狗社坪,戌山辰向。生子二:五四郎.五五郎。
泰伯 76 世【1】四五郎 本房祖,公与弟四六郎元时自宁化石壁移居上杭
县汤湖村,卒葬于汤湖之岐坑(风吹罗带形)。配杨氏,生子:名三,。
【2】四六郎 泰甫公次子 , 配曾氏生子二:四九郎.五十郎。传派福建永定.广东兴宁.江西等处,父子俱葬余信岭
泰伯 77 世 三公 本房祖,号畏庵,四五郎之子,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公与妣赖大孺人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汤湖村迁居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县)大立保黄泥塘鲤子湖,为今梅县大始祖,配赖氏,生子二:德庆.德广。又据兴宁.五华谱考证:三公曾娶冯氏生子三:廷鴛. 廷凤 .廷.蛟。
三、銜接世系
泰伯 78 世. 丰顺吴氏开基始祖
【2】德广 本房祖,三公次子,据旧谱载:前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十二世裔孙正峰吴桓序略记三公既逝,家道沧桑,赖妣携二男來丰顺汤田(丰良古称)椹社桐凤寨立籍,从此德广公驻足此地传子传孙,分居分派遂为丰顺之始祖,又据丰顺汤田吴氏敦伦堂族谱载:妣名十-娘公始居大椹社桐凤寨,故今有上吴之名至四世移居莘陂村,公妣生卒俱矢考,公葬大椹社李畲塘巽山乾向,呼为饱虎掌肉形,穴仍土坟,穴顶稍左,有碑志,妣葬大椹社坑子里蕉头背石子岌地,名飞鹰赶兔形,亦呼妒形癸山丁局兼子午穴,左有碑志大宗祠敦伦堂辰山乙分金,在县城东厢凹上瓜子塘,初建于清康熙戊午十七年,生子三:师瑶 .阿觉. 阿滿。(详见族谱P149)
【1】德庆 三公长子,配刁氏,传派丰顺茜坑.梅县.安货等处,卒于丰顺旱溪。
附一:
丰 顺 吴 氏 世 系(线谱)
(94谱修正版 吴克环修)
1泰伯—18寿梦—19季札—20征生(旸)—21启蕃—22翊—23售—24弥庸—25勾余--26厥由—27申—28芮-------------------------------------------
------29臣—-30回—31右-------------32著(无后,立衍陵为嗣)止。
29浅--30信--31广志--32千秋---33衍陵-------------------------
——34全—35隆—36复兴—37章—38汉(字子颜)—39成—40旴—41如胜—42恢(允承)—43祐(偳)—44凤(熊庆)—45驾(康年)—46库(英延)—47圻(之则)—48式—49璧(皋孟)—50钜(佶)—51涿(始泰)—52隐之(符隽)—53煜(豫)—54鄂(戢)—55齐(荟)—56竺(琨)—57祯(襄)—58标(洵文)—59明彻(鬷)—60逵(盾)—61靖(奎)—62莅(承休)—63秀(若远)—64稠(世伟)—65竞(兢)—66伯芮(泰)—67通明—68琲(武陵、徘)—69初云—70简—71宣—72纶—73宥—74坤二郎—75泰甫—76四五郎—77三公—78德广公(丰顺始祖)……
附二: 三 谱 对 照 表
丰顺吴氏族谱
(1994年续修版 续编委编) |
丰顺吴氏族谱
(2013年修正版 吴克环修) |
世界吴氏
总 谱 |
世祖名 |
生 年 |
世祖名 |
生 年 |
世祖名 |
1泰伯 |
殷武丁四十年丙申 |
1泰伯 |
殷武丁四十年(前1210) |
1泰伯 |
仲雍 |
殷武丁四十四年庚子 |
仲雍 |
殷武丁四十四(前1206) |
仲雍 |
2季简 |
殷祖甲十五丁丑 |
2季简 |
殷祖甲十五(前1176) |
2季简 |
3叔达 |
殷庚丁十三甲寅 |
3叔达 |
殷庚丁十三(前1134) |
3叔达 |
4周章 |
殷帝乙二十二辛卯 |
4周章 |
殷帝乙二十二(前1079) |
4周章 |
5熊遂 |
商纣王二十戊辰 |
5熊遂 |
商纣王二十(前1055) |
5熊遂 |
6柯相 |
周成王二+年乙己 |
6柯相 |
周成王二+(前1036) |
6柯相 |
7疆鳩夷 |
周康王壬子年 |
7疆鳩夷 |
周康王壬午年(前1002) |
7疆鳩夷 |
8余桥疑吾 |
周昭王乙未年 |
8余桥疑吾 |
周昭王己未年(前962) |
8余桥疑吾 |
9柯卢 |
周穆王丙申年 |
9柯卢 |
周穆王丙申年(前925) |
9柯卢 |
10周繇 |
周穆王癸酉年 |
10周繇 |
周懿王壬戌年(前899) |
10周繇 |
11屈羽 |
周懿王庚戌年 |
11屈羽 |
周懿王庚戌年(前851) |
11屈羽 |
12夷吾 |
周厉王丁亥年 |
12夷吾 |
周共和甲戌年(前827) |
12夷吾 |
13禽处 |
周共和甲子年 |
13禽处 |
周宣王庚子年(前801) |
13禽处 |
14君转 |
周宣王庚子年 |
14君转 |
周平王辛未年(前770) |
14转 |
15颇高 |
周平王二十二年壬辰 |
15颇高 |
周平王二十二(前749) |
15颇高 |
16勾卑 |
周庄王四年戊子年 |
16勾卑 |
周庄王四年 (前692) |
16勾卑 |
17去齐 |
周惠王二十年甲子 |
17去齐 |
周惠王二十年(前656) |
17去齐 |
18寿梦 |
周襄王三+二年辛丑 |
18寿梦 |
周襄王三+二(前619) |
18寿梦 |
19季札 |
周简王+年乙酉4月 |
19季札 |
周简王丙子 (前585) |
19季札 |
20旸(征生) |
周灵王二十二年 |
20征生(旸) |
周灵王二十二(前550) |
20征生 |
21启蕃 |
|
21启蕃. |
周敬王庚寅年(前511) |
21启蕃 |
22翊 |
|
22翊 |
周敬王辛酉年(前480) |
22翊 |
23售 |
|
23售. |
周威烈王壬戌(前419) |
23售 |
24弥庸 |
|
24庸 |
周安王辛卯年(前389) |
24庸 |
25勾余 |
|
25勾余 |
周显王癸亥年(前358) |
25勾余 |
26直(厥由) |
|
26厥由(直.涉 |
周显王壬辰年(前329) |
26厥由 |
27涉 |
|
27申 |
周报王己未年(前309) |
27申 |
28平 |
|
28芮 |
周郝王癸己年(前268) |
28芮 |
29申 |
|
29臣 |
秦始皇庚申年(前241) |
29浅 |
30芮 |
|
30回 |
秦始皇戊子年(前213) |
30信 |
31臣 |
|
31右 |
吕雉丙辰年(前185) |
31广志 |
32回 |
|
32著 |
汉文帝甲申年(前157) |
32千秋 |
33右 |
|
33衍陵 |
汉武帝元光丁未(前134 |
33衍陵 |
34著 |
|
34全 |
汉武帝元鼎丁卯(前113 |
34全 |
35允陵 |
|
35隆 |
汉武帝征和庚寅(前93 |
35隆 |
36全 |
|
36复兴 |
汉宣帝戊申年(前73) |
36复兴 |
37隆 |
|
37章 |
汉元帝丙子年(前45) |
37章 |
38复兴 |
|
38汉 |
汉成帝鸿嘉四年甲辰(前17) |
38汉 |
39章 |
|
39成 |
新莽壬申年(公元12) |
39成 |
40汉 |
|
40旴(亘) |
汉光武帝十六(公元40) |
40旴 |
41成 |
|
41胜 |
汉明帝永平十一(69) |
41胜 |
42旰 |
汉光武帝十六年庚子 |
42允承 (恢) |
汉和帝永元七年(96) |
42允承 |
43胜 |
汉明帝永平十一年 |
43偳(祐) |
汉安帝延光三年(124) |
.43偳 |
44恢 |
汉和帝永元七年乙未 |
44熊庆(凤) |
汉桓帝元嘉二年(152) |
44熊庆 |
45祐 |
汉安帝延光三年甲子 |
45康年 (駕) |
汉灵帝光和三年(180) |
45康年 |
46凤 |
汉桓帝元嘉二年壬辰 |
46英延 (库) |
汉献帝建安+三(208) |
46英延 |
47駕 |
汉灵帝光和三年庚申 |
47之则 (圻) |
后汉建兴四年(227) |
47之则 |
48库 |
汉献帝建安+三戊子 |
48式. |
三国魏齐王嘉平(248) |
48式 |
49圻 |
后汉建兴十四年丙辰 |
49皋孟 (璧) |
三国魏元帝二年(266) |
49皋益 |
50璧 |
后汉炎兴元年 |
50佶 (钜) |
晋惠帝元康七年(297) |
50佶 |
51钜 |
晋惠帝元康七年丁已 |
51始泰(涿) |
晋元帝大兴四年(321) |
51.始泰 |
52涿 |
晋元帝大兴四年辛已 |
52符雋(隐之) |
晋永和戊申年(348) |
52符雋 |
53隐之 |
晋永和戊申年 |
53豫(煜) |
晋孝武帝太元三(375) |
53豫 |
54煜 |
晋孝武帝太元三 |
54戢 (鄂) |
晋安帝元兴三年(404) |
54戢 |
55鄂 |
晋安帝元兴三年甲辰 |
55荟 (齐) |
南北文帝元嘉11(434) |
55荟 |
56齐 |
南北宋文帝元嘉+一 |
56琨 (竺) |
宋武帝大明五年(461) |
56.琨 |
57竺 |
南北宋武帝大明五年 |
57襄(祯) |
齐武帝永明六年(488) |
57.襄 |
58祯 |
南北齐武帝永明六年 |
58洵文 (标) |
梁武帝天监五年(506) |
58洵文 |
59标 |
南北梁武帝天监五年 |
59鬷 (明彻) |
染武帝大通甲寅(534) |
59鬷 |
60明彻 |
南北染武帝大通年间 |
60盾 (逵) |
陈宣帝大建五年(573) |
60盾 |
61逵 |
南北陈宣帝大建五年 |
61奎 (靖) |
隨文帝开皇十四(595) |
61奎 |
62)靖 |
隨文帝开皇十四甲寅 |
62承休 (莅) |
唐高宗武德三年(620) |
62承休 |
63莅 |
唐高宗武德三年庚辰 |
63若远 (秀) |
唐太宗庚子 (640) |
63若远 |
64稠 |
唐太宗贞观十七癸卯 |
64世伟(稠) |
唐高宗龙朔三年(663) |
64世伟 |
65竞 |
唐高宗宏道元年癸未 |
65競(兢、竞) |
唐高宗宏道元年(683) |
65兢 |
66伯芮 |
唐中宗复位神龙元年 |
66泰 (伯芮) |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 |
66泰 |
67通明 |
唐玄宗开元廿七已卯 |
67通明 |
唐玄宗开元廿七(739) |
67通明 |
68琲(徘) |
唐代宗大历壬子年 |
68琲(徘) |
唐代宗大历壬子(772) |
68徘 |
69初云 |
唐宪宗元和六年辛卯 |
69初云 |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 |
69初云 |
70简 |
唐武宗会昌三年癸亥 |
70简 |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 |
70简 |
71宣 |
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 |
71宣 |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 |
71宣 |
注 :-.查<<山东鄄城县信义吴氏世系>>及多谱记载:直(厥由)先名涉,考<<饶州谱>>也无彰.穆.平。确认直(厥由)传子申。直(厥由)与涉为同一人并非父子。
二.94丰顺谱142页全公留有存疑,据<<史记>>.<<汉书>>.<<信义谱>>载:著公无子,所以衍陵公应是千秋之子,全公名为臣公五世孙,实为浅公五世孙。
三.查<<贵州远口吴氏>>.清版<<江西宜黄棠阴吴氏族谱>>.<<江西吉水富田世系>>均载:一是圻公生式,式生璧;二是莅公生秀,秀生稠。秀与稠应为父子并非兄弟。
四.“红色”-----表示重点世祖;“蓝色”-----表示存疑有误,尚须修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