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族吴氏 |
|
作者:gohwu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7 热 ★★★ |
|
|
有四子,其子孙分居漳浦、云霄、莆田、崇安、连城、诏安、泉州、厦门等市县。至南宋理宗年间,有吴养行,号千十郎者,乃吴祭之十三代裔孙,由福建来潮州府潮阳县任武官之职。任满之后,不回莆田老家,而偕家眷居于潮地。这吴养行便是吴氏入潮始祖。稍后,又有吴冲一,从福建诏安迁来饶平高堂定居。这吴冲一乃吴祭之十八代。吴冲一是为饶平高堂吴氏始祖。这一支又有人分居南澳等地。 总的来说,今日居住潮汕的吴氏,基本上是这两派迁居者的后代。但溯本追源,皆是入闽始祖吴祭派下。正如南澳吴氏族谱的编纂者在序言中所说:“虽则来回不同,迟早有异,然则三江殊流,会出于九河,终归苍海。”皆属开闽始祖吴祭之后。就是潮安的部分吴姓人家,系由宁化石壁村迁来,由客家吴氏而渐同化为潮人吴氏,也是同出一祖。 初居潮阳之吴养行后代,于南宋末年有一支移居揭阳龙砂(谱中称砂洲),又有一支于元初移居澄海的东陇。 吴氏入潮虽缺少了一点戏剧性和传奇色彩,但这个在总人口数量居显要地位的姓氏,在历史上却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最早也最著名者首推与苏轼同时代的吴复古。他是北宋时代人物,早于潮州公推的入潮始祖吴养行,名气也比他大得多。吴复古及其先人何时由何处迁徙入潮,后代世系也无从排列,故不敢把他定为吴氏入潮始祖。但他是苏轼的好朋友,潮州八贤之一,这是人所共知的。他操行高洁,蔑视功名,终生悠游归隐,民间曾流传着不少他的佳话。他是潮汕吴氏的光荣。至南宋,又有皇宫教授吴厝。《海阳县志》有关于他的记载,吴厝墓在新津溪与梅溪之间的渔洲上,是一处对研究韩江三角洲形成历史和人文发展史有价值的文物。 1989年8月间,澄海信访办来了3位宝岛同胞,自称是县对台办的同志让他们来这里的。原来,这3位宝岛同胞是回大陆寻根访祖的。据他们自己介绍,他们3人皆姓吴。先祖是郑成功部下。郑成功收复宝岛后,他们在宜兰县定居。至今已传了十几代,人口有200多人,还建有吴氏宗祠,修有家谱。先祖曾告诉子孙,咱们的老家在广东省潮州澄海县吴厝乡,乡边有一条河,村口有丛破布树(乌桕)。世代为农,农闲下海挨楫(一种古老的捕鱼方式)。现在生活较为安定,族人拟重修族谱。为此事特回大陆寻访宗亲,接续源流。他们介绍完情况,还取出携带来的手抄族谱,真的在第一页第一行上写云:“硕祖(他们祖先名字)云,祖籍澄海,随郑国姓爷渡海来潮。”另有一行小字注明祖籍乡里特征。信访办的同志很热心,赶忙打电话到各个镇询问,但终无回音,宝岛同胞只得怏怏而回。 清初,为隔离郑成功与县民的联系,防止有人投向郑成功,澄海实行裁地政策,滨海人民一律内迁,连澄海县建制也撤消了。不少村落沦为废墟,复县后模样已大变,澄海已不再有吴厝村,更不用提破布树了。近400年沧海桑田,世事巨变,谁还记得当年村中有人随郑成功去宝岛呢。但既然同胞言之凿凿,郑成功曾来澄海招兵一事史籍上又曾记载,用心查找,或许有个满意结果,使台胞了却多年心愿。 三千多年前诞生于江苏的吴氏,其枝叶的很快蔓延于长江以南各地,是理所当然的事。 著名的姓氏学者罗香林教授,曾经写了一篇「吴氏源流考略」,文中对于吴氏自江苏扩展到闽、粤地区,乃至进一步分衍到其他各地的情形,都有极为精湛的考证结论,是每一位吴姓中国人都必须一读的重要文献,该文的全文如下: 「吴氏受姓,始于周初泰伯至德公。当其让位,居荆蛮(即今江苏无锡县界梅里乡),荆蛮人慕其高风.立为勾吴长,其弟仲雍继之。厥后周章封吴,子孙以国为氏。吴之得名,实始于此,其由来远矣。 春秋时,吴王寿梦立,周封吴为子爵,由是称霸中原,而吴益大(见吴越春秋)。先是寿梦公,欲传位季札,札让不受,遂封于延陵,故曰延陵季子,后又封于州来(即今安徽凤台县),又曰延州来季子,则季札之让,与泰伯殆有后先媲美者焉。 自周末以及秦汉,其子孙散居于长江流域等省:后汉时有吴汉,为大司马大将军;吴恢为南海太守,吴佑为胶东相;东晋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后升晋尚书。又隐之公曾孙吴猛,为二十四孝之一,亦犹是泰伯公之支派也。 迄自唐代则有唐太史兢公,为江南始祖,其来孙简公,因仕蜀而居闽州。简公之子宣公,字机蔡,于后晋天福元年,由蜀地携眷渡江而南,乃江西临川、南丰、祝家山等处居焉。 按宣公之孙文福,编有实录,云:「吾祖宣公,随父任居蜀阆州(今四川阆县)兰台谷巫锡山,娶盂知祥嫡妻何氏女。五代后,唐潞王清泰元年甲午(民国前九七八年),外祖知祥即蜀主位,不一年而殂,太子孟昶即位,封宣公为驸马宣成公,祖母为孟氏夫人。吾祖夫妇,有深远之虑,携卷回籍,于后晋高祖天福元年丙申(民国前九七六年),时吾年四岁,吾祖年六十有三,偕祖母与父纶公,叔经公、绍公,合家渡江,徙今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之石井,留二叔经公居此,又与父纶公、三叔绍公,易居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嘉禾驿梓口李家庄,后又徙居祝家山金斗窠将军出洞形居焉。时后汉乾佑元年戊申(民国前九六四年)九月……按纶公次子宥公,居祝家山,迁山塘隐居,即今福建汀州宁化。宥公次子坤二公,由宁化迁永定。 坤二长子泰甫公,为宋执事郎中,生子二:长四五郎,传梅县、大埔、丰顺等处;次四六郎,传广东、江西等处。坤二公第三子吉甫,宋进士,任广东博罗县知县。长子五四郎,传下九子:长千一郎,传永定大坪里、石门、冈下等处,次千二郎,传永定大坪里、
|
|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
我要投稿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