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查阅谱序可知,濡湏吴氏源于泰伯。明朝洪武年代初,约在1368后几年,本吴氏由徽州婺源(现属江西管辖)迁入濡湏(指无为)之南马厂枣林(又称姥山枣林 )居住生活。直到繁衍12代后,清朝康熙53年,即1714年,由正峰作序,开始创修了家谱。
本家谱已经过四次编修:(一)创修家谱。修于清朝康熙53年,即1714年。当时分5支12世派,老派行是:永润守,道正元,都学光友嘉。立新派行28个字:荣华富贵同春茂,福寿康祥与日齐;让国之宗称至德,世家可绍念崇基。此后三次修谱都没有立派行。(二)续修家谱。修于清朝嘉庆24年,即1819年。当时综合各支情况,分为13派:⑴马厂枣林派;⑵院祠派;⑶栗树柯派;⑷张三渡派;⑸坵城圩派;⑹陆家渡派;⑺泥汊派;⑻涧头派;⑼晏公庙派;⑽鹗子柯派;⑾土桥派;⑿铜陵县老观嘴派;⒀安庆怀宁派。(三)三修家谱。修于清朝光绪5年,即1879年。(四)四修家谱。修于民国8年,即1919年。此时记载有15派:⑴院子派;⑵栗树柯派;⑶观音菴派;⑷胡家桥派;⑸坵城圩派;⑹陆家渡派;⑺泥汊派;⑻泾县派;⑼怀宁县派;⑽水淋沟派;⑾涧头派;⑿晏公庙派;⒀土桥派;⒁鹗子柯派;⒂庐江县汪家冲吴家渡派等。
据卷首记载,整个家谱共12卷16本,具体的目录如下:
第一本:卷首
1、新序 2、旧序 3、目录 4、原始 5、奉天敕命 6、上谕十六条 7、圣谕六条 8、统宗谱说 9、谱略 10、作谱五难 11、谱例七款 12、六不书 13、宗说 14、族说 15、大宗小宗 16、派行 17、首事名目
第二本:卷上
1、艺文集 2、官示 3、议字 4、家规5、家训 6、家训附泰 7、九仪九戒 8、凡例附泰 9、祠堂图 10、家礼图 11、祠事款目 12、领谱字号 13、鱼龙字号
第三本:卷中
1、张九成序 2、遗像 3、赞 4、传 5、序
第四本:卷下
1、阴阳基图 2、世系引
第五本:卷一
1、老世系 2、正钰公世系 3、正进公世系 4、正鐏公世系5、正鈚公世系 6、正锋公世系 7、正贤公世系8、正茀公世系 9、正祖公世系 10、正高公世系 11、正寿公世系 12、正先公世系 13、正钰公下光字派系
第六本:卷二
1、正进公下光字派系 2、正鐏公下光字派系
第七本:卷三
1、正鐏公下光字派系 2、正鈚公下光字派系3、正贤公下光字派系
封面保存较好的四本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