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吴党始从湖州迁至淳安,历九世。南宋宝佑年间,先祖吴文仪(延陵季扎后裔),时行何、王之学,访道于金华,路径社峰,乐山水之秀,遂由淳安青溪杜塘迁居社峰, 始形成村落。历经
750 余年,居住至今。现聚居的社峰吴氏是吴泰伯、仲庸第 102 至 109 代世孙,延陵季扎第 83 至 90 代世孙。
南宋宝佑年间,社峰村始建村,隶属兰溪县瑞山乡太平里。
元、明同;
清宣统年间,改瑞山乡为永昌自治区,社峰村隶属金华府兰溪县永昌自治区。
民国
3 年(1914)废府设金华道,道尹驻兰溪。社峰村直属金华道永昌自治区。
民国 17
年(1928)改永昌自治区为永昌区,社峰村直属金华道永昌区。
民国 22 年(1933)9
月,置兰溪实验县。社峰村隶属金华道兰溪实验县永昌区。
民国 26
年(1937)撤实验县复为普通县,兰溪区改称第四专区,驻地迁金华。社峰 村隶属金华道第四专区第九区。
民国 27
年(1938)将永昌镇、瑞山乡、社塘乡合并为永昌乡。
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金华、兰溪,社峰村隶属金华地区兰溪县永昌乡。
1958
年,建立政社合一的永昌公社,改社峰为社丰,隶属金华地区兰溪县永昌公社。
1985
年,撤销金华地区改金华市,撤兰溪县建兰溪市,建永昌镇,社丰村隶属金华市兰溪市永昌镇。
2004
年,原永昌镇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改由兰溪市政府直辖,设立永昌街道办事
处。社丰复名社峰,隶属金华市兰溪市永昌街道。
社峰村自建村以来 750 余年,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社峰村是正统堪舆风水建村的典范,依照“枕山,环水,面屏”的模式,形成最胜之宅兆。并在建村之初便建成合理、完整、科学的排水系统。村内通过天然形成、人工开凿等形式,保留有
18
口水塘,合理分布村中。天井水池、地下暗道、各种小池塘,与全村明沟暗渠有序排布,互相连通,承担雨水和居户污水排放任务,经若干口水塘集聚,沉淀净化后,流入赤溪,确保溪流不受污沾。
南宋末期,村民于村南高地上建三进三间两天井式古庙“隆兴殿”。
主殿供奉偃王塑像。因偃王治理教化东方有功,且爱民如子,被中华民族尊奉为神,徐姓也以偃王为祖。吴姓本出泰伯、仲庸,建国勾吴,即为吴国,因偃王“泽被勾吴”,“仁沛於越”,故勾吴后裔,越国故土的社峰吴氏建庙祭祀。
元朝时期,社峰村修建明雅书楼,藏书千万,学者会集,授业解惑,并在附近设有私塾,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凡贫困,无钱交费者,原上学者皆可上学。并在文魁堂附近设有下学。由村民集资建设社麓学堂。就此,社峰村桃李满园,人才辈出。
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 年)振雅公(行文 120)倡始筹资建祠堂,
明崇祯十七年(1644 年)
新建积庆堂,其堂号考其典故来自易经坤卦,原文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包含深刻思想内涵,激励吴氏后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存好心,
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厚德善行,吉祥相伴。
后社峰吴姓繁衍生息,民居建设规模逐渐扩大。相传鼎盛时期建有十八座大厅,120座小廊厅。建筑布局:以积庆堂为中心,以十八座大厅(分房派)为团块,120
座小廊厅为血缘相近而聚居一块,寄托着人们对家族凝聚、团结、和睦的向往。村坊依地势呈“坐西朝向”向,长弄巷石板路,青砖灰瓦马头墙,牌坊式门楼雕工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