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综合 >> 正文
祠堂不应该消失
作者:吴振达    文章来源:小茶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8-24           ★★★

    祠堂不应该消失


        祠堂是族人后裔祭奠缅怀先贤的地方,是一个家属的纪念馆,也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走进祠堂,仿佛能感知先人的一切。在祠堂,最重要的是让后辈子孙缅怀先贤,寻找我们的根,看到自己的胎记。历史文化是需要传承的,祠堂就是意味着传承。
      记得一个伟人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历史传承的民族是不会走的久远的。纵观世界文明史,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文明,前三个古代文明早已经泯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唯独中国的文明却流传了下来。在这里,我们不得不称赞,我们古代中国文明传承相比于其他三个文明,古代中国文明是保存最完善的,这主要得益于古代中国对入侵者的抵抗及自身对于文化历史的留存和传承要远远高于其他文明古国。
      自夏、商、周时期出现华夏文明后,虽然一直进行着朝代更迭,但古代史官和史书的出现,极大程度保存了华夏文明的传承,注重传承也是华夏民族之一大特色。正如古代中国注重家族传承,注重子承父业,传宗接代,香火传递的传承思想,为五千年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基础。因此,家族之中的祠堂、家谱也是不可或缺的历史传承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国家,特别是经历这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建设得以迅猛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极大的提高。而这一切,又反过来促进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道德精神文化信仰方面的追求。而修缮祠堂、续修家谱正是这一需求的民意所在。老百姓有这方面的需要呀。所以可以不夸张的说,每一座祠堂背后,都有一批虔诚、执着、守望的老人。每一条通往祠堂的路上,都有一双双注视的眼睛。所以祠堂不应该消失,不但不应该消失,而在改革开放,共圆中国梦的今天,祠堂作为历史传统文化的纪念馆,更有它存在的重大意义。
      在现在修缮管理得比较好的祠堂里,在新的历史时期,也赋予了祠堂新的历史功能。很多祠堂里,‘’族规‘’、‘’家训‘’堂堂正正上墙,多有劝诫,为后人遵循。同时也渐渐恢复了祠堂的众多功能:聚会、议事、倡学、教化等等。有的作为本村组的老年活动室,并订有书报,供大家学习。总之祠堂文化日渐发扬光大,实属可喜。
      然而在可喜的背后,还有许多老祠堂情况不太乐观。其一、在中国许多乡村,祠堂已年久失修,或剩下断墙残垣、或已成遗址,而在城市中更难找到几个正规像样的祠堂;其二、在城镇建设,平田整地的建设中,由于对历史的遗存重视不够,好多有价值的祠堂都毁于一旦,实属可惜。而有些地方政府在拆迁过程中,口头答应另外择址安排重建的祠堂,在有关方面相互推诿之中,迟迟落实不到位。总之,我们需要改革开放,需要抓经济建设,但是否在这一进程中,也把这祠堂作为历史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好好的保护、保存下来,作为我们子孙后人,进行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基地,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文化景点,这些都在考验着我们有关政府部门的智慧。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同时我们也需要传统道德文化传承的场所。            祠堂不应该消失 ,我们不仅要对时代负责,也应对后人负责, 还应对逝去的先辈负责,我们应该是继承人,有守护的职责。 珍重祖先,尊重家乡,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中国人必须有根。
      通过祠堂,先人之灵得以安身,后辈小生能借此缅怀瞻仰,后而奋进。
      世世代代的荣辱与共不能忘,祖祖辈辈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秉承中华文化传统,尽自己微弱的力量,让祠堂传给子子孙孙。
      祠堂,是我们大家的祠堂。
      愿每一个回得去的故乡都有一座祠堂。
      祠堂若在,家族必兴!
      有关政府部门必须贴近民意,关注民生,把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存工作,落实到实处,造福人类,造福人民!让老百姓有尊严的有质量的生活。这是一个回归理性的举措,谁人没有祖先,谁人都应该对祖先有敬畏之心!


      祠堂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一小部分,必须随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小气候受大气候的控制和影响。不可能逆大气候而动。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迎合社会改革开放的发展,没有改革开放,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祠堂文化。不能落后倒退,不能搞封建迷信。有祠堂就要有活动,要有人气,不能造了祠堂关门大吉,阴气重重,杂草丛生,成为蛇鼠之窠。所以,要做到“三防六要四坚持”:

       “三防”是:
     (一)防止祠堂宗教化,成为念佛烧香的场所;
     (二)防止祠堂低俗化,成为茶馆赌博、乌烟瘴气的场所;
     (三)防止祠堂荒废化,成为杂草丛生、无人管理的场所。
      “六要”是:
     (一)要成为尊祖敬宗,祭祀祖先,学习和纪念祖先的场所,要学习和发扬祖先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要成为寻根问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成为宗亲联谊会的活动场所,发扬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要设立登记簿,登记来客姓名、联系方式。
     (三)要成为道德教育和文明教育的基地,要布置道德教育内容宗训、族规、家训之类的书画,发扬高尚道德、奉献精神。
     (四)要成为农村文化活动、老年活动的场所,阅览书报,喝茶聊天,增进知识,联络感情,增进邻里团结。
     (五)要成为农村民俗收藏陈列的场所,把旧宗谱、旧碑刻、旧石器、旧家具、旧农具、以及古旧用品收藏陈列,成为新旧历史对比教育的场所。
     (六)要加强管理,订立管理制度,轮流值班,随时接待参观和寻根问祖。特别是文保单位,接受文管会的指导,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四坚持”是:
     (一)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二)坚持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三)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四)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力量源泉。
      我们要把常州祠堂文化推上一个更新更高的平台,为打造常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强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家族有家风,民族才会有传统,民族有传统,国家才会有国魂。而祠堂恰恰具备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这一载体功能。祠堂不应该消失!

     常州市名人研究会吴氏名贤研究中心、常吴会
2018年8月22日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平河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