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综合 >> 正文
宋高宗皇后吴氏宪圣慈烈皇后:天生拥有皇后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未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8-4           ★★★

    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开封人,14岁被选入宫侍奉高宗赵构。1143年吴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55年,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1197年,吴太后病死,终年83岁。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葬永思陵。南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大概天生就是当皇后的命。据说她当皇后,出生前便已经由“上天”安排好了。《宋史》上说她的父亲吴近曾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他看到一个小亭,匾额上书“侍康”二字,亭旁边有一株芍药,“独放一花”,花下还有一头白羊。吴近醒来感觉很是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乙未岁(羊年)生下了“妍丽可爱”的吴氏。吴氏十四岁的时候被选入宫,侍奉当时的康王赵构。吴近这才恍然大悟,认为这是上天的征兆。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也可能是他父亲在女儿发达后的一种刻意附会。古人总是迷信这一套的。吴氏日后被赵构宠爱,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这些“迷信”。譬如有一次,皇帝君臣在海上航行,突然“有鱼跃入御舟”,这时吴氏不失时机地说道:“此周人白鱼之祥也。”要知当时北宋刚灭亡,金兵大举南下,恐慌无助的高宗君臣只好“入海避敌”,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前有恶浪,后有追兵,其窘迫之状可想而知。赵构此时听了这样的吉利话,心里自然非常高兴,马上封她为和义郡夫人。到达目的地,又进封为才人。

    当然,吴氏讨得赵构的欢心,可不单是只凭伶牙俐齿。《宋史》说在赵构即位初期,她“常以戎服侍左右”。有一次,宫廷卫士因不满宦官的胡作非为,突然包围行宫,诛杀宦官,发生兵变。闯进宫内的士兵“问帝所在”,吴氏不惊不慌,用智慧和胆略哄骗过去,帮赵构躲过一险。除却英姿俏丽、胆略过人外,吴氏还“益博习书史,又善翰墨”。这一点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宋朝皇帝的文人气息都很浓郁,赵构也不例外,因此对“能文能武”的吴氏另眼相待,“宠遇日至”,很快就将她进封为“婉仪”,旋又晋升为“贵妃”。

    吴氏还擅长搞好婆媳关系。高宗的母亲韦太后从金国还朝后,由吴贵妃侍奉起居。吴氏体贴周到,“顺适其意”,饱受惊吓之苦的婆婆非常受用,对这个知冷知热的媳妇也非常满意。史书上还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说吴氏曾经“绘《古烈女图》,置坐中为鉴”,同时,“取《诗序》之义”,在自己后宫的居所挂了一块“贤志”的牌匾。这两件事看似普通,其实寓有深意。要知韦太后曾以“亡国之妃”遭金人掳掠,受过不少“非人之苦”,心里也有许多难言之隐。挂上“烈女图”以明志,“忍辱偷生”的韦太后心里自然欣慰许多。因此,宪节皇后去世后,朝臣请“累表请立中宫”,吴贵妃便成了热门人选,韦太后“亦为言”,力挺吴贵妃。于是,绍兴十三年(1143年),吴贵妃正式被册立为皇后。此后,“追王三代,亲属由后官者三十五人”。

吴氏不但有做皇后的好命,而且她还是做皇后的“好料”。高宗赵构大概是在亡国的兵乱中遭受太多的惊吓,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渐渐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他唯一的儿子病死后,便再无子嗣。无奈,只好召宗室赵伯琮入宫,收为养子,命张贤妃育之。当时还是才人的吴氏,为替皇帝分忧,也积极申请“育一子”,于是收宗室赵伯玖为养子。后来,张贤妃不幸病逝,吴皇后便将赵伯琮一并收养。吴皇后对两个养子并没有“亲疏有别”,而是“视之无间”。因为伯琮恭俭勤敏,聪慧好学,堪当大任,所以吴皇后积极说服高宗将其立为皇太子,改名为赵慎。值得一提的是,赵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而高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因此,赵慎即位,皇权便又由太宗一系转入太祖一系。

    吴皇后的大度和大气赢得了子孙(虽然非亲生骨肉)的尊重。1162年,高宗禅位于赵慎,是为孝宗。当了皇帝的赵慎,对非亲生的吴皇后非常尊敬,不但上尊号为“寿圣太上皇后”,而且平时也是毕恭毕敬,拜见“如宫中仪”,对吴皇后的亲属也“推恩有差”。到了她孙子辈光宗即位,对这位重量级的“祖母”更是敬重有加。而她的曾孙辈宁宗赵扩,也时时要聆听她的教导。吴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这些南宋皇帝,虽然心肠都还不错,可就是软弱无主见,好在有她这么一位坚强的女人替他们撑腰。譬如当年光宗向奶奶讨教用人之道,吴太后深知政权交替平稳的重要性,也知道这个孙子很是平庸,所以意味深长地告诫他“宜崇尚旧臣”。再如她过八十大寿时,对侍奉身边的嘉王赵扩“勉以读书辨邪正、立纲常为先”,为这位未来皇位继承人传授君王之道。

    吴太后辅佐的这几个皇帝很有意思,个个都不爱当皇帝,而是愿做太上皇。吴太后的夫君高宗赵构就当了足足25年太上皇。孝宗效法高宗,也做了5年。而随后的光宗,因为和孝宗一直不和,又天天受老婆的气(其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当了5年皇帝便厌烦了。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驾崩,光宗心神俱疲,颓然病倒,觉得“历事岁久,念欲退闲”,也想做个太上皇。甚至他亲爹的“祭奠之礼”,他也以病推托。这时朝廷已乱成一锅粥。群臣此时能信赖的,也只有这位白发苍苍、年逾八旬的吴老太后了。于是,宰臣奏请吴太后“垂帘主丧事”。太后开始不许,她并不愿参与政事。但国不可一日无主,以江山社稷计,她只得再次“出马”,在“梓宫前垂帘”,然后宣光宗手诏,立皇子嘉王为帝。第二天,她又按程序册封嘉王夫人韩氏为皇后,然后马上撤帘,从而干脆利落地化解了这场宫廷危机。想来赵家的子孙也真是没出息,剩下的半拉江山都不好好爱惜、认真护理,还要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受累操心。三年后,吴太后病逝,时年83岁,走时还不放心,特地留下遗诰,告诫她的孙子和曾孙“宜于宫中承重”,服哀五月,以日易月(也就是仅仅五天)。言外之意,是告诫她的“孝子贤孙”少来些虚的,多干些正事。

    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开封人,14岁被选入宫侍奉高宗赵构。1143年吴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55年,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1197年,吴太后病死,终年83岁。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葬永思陵。南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大概天生就是当皇后的命。据说她当皇后,出生前便已经由“上天”安排好了。《宋史》上说她的父亲吴近曾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他看到一个小亭,匾额上书“侍康”二字,亭旁边有一株芍药,“独放一花”,花下还有一头白羊。吴近醒来感觉很是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乙未岁(羊年)生下了“妍丽可爱”的吴氏。吴氏十四岁的时候被选入宫,侍奉当时的康王赵构。吴近这才恍然大悟,认为这是上天的征兆。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也可能是他父亲在女儿发达后的一种刻意附会。古人总是迷信这一套的。吴氏日后被赵构宠爱,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这些“迷信”。譬如有一次,皇帝君臣在海上航行,突然“有鱼跃入御舟”,这时吴氏不失时机地说道:“此周人白鱼之祥也。”要知当时北宋刚灭亡,金兵大举南下,恐慌无助的高宗君臣只好“入海避敌”,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前有恶浪,后有追兵,其窘迫之状可想而知。赵构此时听了这样的吉利话,心里自然非常高兴,马上封她为和义郡夫人。到达目的地,又进封为才人。当然,吴氏讨得赵构的欢心,可不单是只凭伶牙俐齿。《宋史》说在赵构即位初期,她“常以戎服侍左右”。有一次,宫廷卫士因不满宦官的胡作非为,突然包围行宫,诛杀宦官,发生兵变。闯进宫内的士兵“问帝所在”,吴氏不惊不慌,用智慧和胆略哄骗过去,帮赵构躲过一险。除却英姿俏丽、胆略过人外,吴氏还“益博习书史,又善翰墨”。这一点非常重要。众所周知,宋朝皇帝的文人气息都很浓郁,赵构也不例外,因此对“能文能武”的吴氏另眼相待,“宠遇日至”,很快就将她进封为“婉仪”,旋又晋升为“贵妃”。

    吴氏还擅长搞好婆媳关系。高宗的母亲韦太后从金国还朝后,由吴贵妃侍奉起居。吴氏体贴周到,“顺适其意”,饱受惊吓之苦的婆婆非常受用,对这个知冷知热的媳妇也非常满意。史书上还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说吴氏曾经“绘《古烈女图》,置坐中为鉴”,同时,“取《诗序》之义”,在自己后宫的居所挂了一块“贤志”的牌匾。这两件事看似普通,其实寓有深意。要知韦太后曾以“亡国之妃”遭金人掳掠,受过不少“非人之苦”,心里也有许多难言之隐。挂上“烈女图”以明志,“忍辱偷生”的韦太后心里自然欣慰许多。因此,宪节皇后去世后,朝臣请“累表请立中宫”,吴贵妃便成了热门人选,韦太后“亦为言”,力挺吴贵妃。于是,绍兴十三年(1143年),吴贵妃正式被册立为皇后。此后,“追王三代,亲属由后官者三十五人”。

    吴氏不但有做皇后的好命,而且她还是做皇后的“好料”。高宗赵构大概是在亡国的兵乱中遭受太多的惊吓,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渐渐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他唯一的儿子病死后,便再无子嗣。无奈,只好召宗室赵伯琮入宫,收为养子,命张贤妃育之。当时还是才人的吴氏,为替皇帝分忧,也积极申请“育一子”,于是收宗室赵伯玖为养子。后来,张贤妃不幸病逝,吴皇后便将赵伯琮一并收养。吴皇后对两个养子并没有“亲疏有别”,而是“视之无间”。因为伯琮恭俭勤敏,聪慧好学,堪当大任,所以吴皇后积极说服高宗将其立为皇太子,改名为赵慎。值得一提的是,赵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而高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因此,赵慎即位,皇权便又由太宗一系转入太祖一系。

    吴皇后的大度和大气赢得了子孙(虽然非亲生骨肉)的尊重。1162年,高宗禅位于赵慎,是为孝宗。当了皇帝的赵慎,对非亲生的吴皇后非常尊敬,不但上尊号为“寿圣太上皇后”,而且平时也是毕恭毕敬,拜见“如宫中仪”,对吴皇后的亲属也“推恩有差”。到了她孙子辈光宗即位,对这位重量级的“祖母”更是敬重有加。而她的曾孙辈宁宗赵扩,也时时要聆听她的教导。吴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这些南宋皇帝,虽然心肠都还不错,可就是软弱无主见,好在有她这么一位坚强的女人替他们撑腰。譬如当年光宗向奶奶讨教用人之道,吴太后深知政权交替平稳的重要性,也知道这个孙子很是平庸,所以意味深长地告诫他“宜崇尚旧臣”。再如她过八十大寿时,对侍奉身边的嘉王赵扩“勉以读书辨邪正、立纲常为先”,为这位未来皇位继承人传授君王之道。

    吴太后辅佐的这几个皇帝很有意思,个个都不爱当皇帝,而是愿做太上皇。吴太后的夫君高宗赵构就当了足足25年太上皇。孝宗效法高宗,也做了5年。而随后的光宗,因为和孝宗一直不和,又天天受老婆的气(其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当了5年皇帝便厌烦了。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驾崩,光宗心神俱疲,颓然病倒,觉得“历事岁久,念欲退闲”,也想做个太上皇。甚至他亲爹的“祭奠之礼”,他也以病推托。这时朝廷已乱成一锅粥。群臣此时能信赖的,也只有这位白发苍苍、年逾八旬的吴老太后了。于是,宰臣奏请吴太后“垂帘主丧事”。太后开始不许,她并不愿参与政事。但国不可一日无主,以江山社稷计,她只得再次“出马”,在“梓宫前垂帘”,然后宣光宗手诏,立皇子嘉王为帝。第二天,她又按程序册封嘉王夫人韩氏为皇后,然后马上撤帘,从而干脆利落地化解了这场宫廷危机。想来赵家的子孙也真是没出息,剩下的半拉江山都不好好爱惜、认真护理,还要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受累操心。三年后,吴太后病逝,时年83岁,走时还不放心,特地留下遗诰,告诫她的孙子和曾孙“宜于宫中承重”,服哀五月,以日易月(也就是仅仅五天)。言外之意,是告诫她的“孝子贤孙”少来些虚的,多干些正事。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