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综合 >> 正文
2011年10月16日深圳南园村4000人祭祖聚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22           ★★★

 

南园村4000人祭祖聚餐

 

来源:蛇口消息报

 

20111016上午,广东深圳南山街道南园村像过年一样热闹:南园村吴氏宗祠彩旗飘舞、乐曲飞扬。南园村的乡亲们聚集在吴氏宗祠前广场,开始了传统的祭祖仪式。随着仪式的进行,乡亲们先后入内参拜、祭祀祖先。包括从香港、广州等地赶来的南园村4000多位乡亲聚集在南园村吴氏宗祠,举行了盛大的2011南园吴氏宗祠祭祖大典。

 

当日傍晚,400余围大盆菜宴席,摆满了吴氏宗祠前的广场。祭祖仪式结束后,南园村乡亲们围坐在广场,一边品尝传统、美味的大盆菜,一边相互拉起家常,并共同欣赏传统的粤剧演出,体现出浓浓乡情。

 

 

 

南园村原名“吴屋村”,村民大多姓吴。宋末元初之际,吴氏家族的先祖迁到南山脚下建村定居。到了明朝,村里修建了吴氏宗祠,自此开始祭祖活动,其祭祖仪式至今已流传600年。如今,不仅祭祖仪式的举办场所——南园吴氏宗祠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园吴式祭祖仪式也是南山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祭祖活动不仅是为了祭祀祖先,如今也成为了乡邻聚会的载体,为旅居港澳及国外的乡亲提供一个聚会的机会。祭祖活动被列为南山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这项活动的传承更加名正言顺,弘扬了根脉文化。

 

---------------------------------------

 

南头半岛的旧村主要有3个——南山村、南园村和向南村。南山村又称陈屋村,南园村又称吴屋村。其他的北头、大冲、丁头、一甲、湾厦都是夹杂在这3个村的小村。南头半岛的3个主要旧村,有三大姓——陈、吴、郑。其中姓郑的人最多。

 

改革开放前,深圳主要有以下几个村落:下沙村、皇岗、福田、向西、湖贝、罗湖、上步、梅林等。据深圳市《关于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目前深圳共有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城中村241个,其中特区内城中村91个,特区外城中村150个。以自然村落为单位的城中村和旧村则更多,共计2000余个。总土地面积43.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15万,其中原住民35.8万人。

 

以前,南头半岛的几个村的村民以养蚝为生,大冲、湾厦、南山几个村除了养蚝,还要种水稻、种荔枝、花生等。

 

根据族谱,南园村的建村历史已经上千年。以前,南园村一面面海,其他三面都是围起来的,墙上有枪眼,墙头厚有七八十公分。他小的时候就在墙头顶上滚过铁环。南园村南北各有一个大闸门,门宽近10。有好几个碉楼看守着闸门。

 

南山区南园村原名“吴屋村”,村民大多姓吴。宋末元初之际,吴氏家族就迁到南山脚下。到了明朝时,村里修建了吴氏宗祠。这里的围墙、民居、当铺、宗祠、古树等,构成了一个富有特色的广府围村。

 

以前的南园村是全部由围墙围起来的,在围墙中间设置了8个闸门。南园村一面临海,因此围墙到西面的前海就断了。南园村现保存较完整的闸门有两个,一个与北头村交接,一个和南山村交接。与北头村交接的闸门位于南园西街道。闸门约5高,3宽,厚60厘米,现仍可见顶端处两个支撑门的圆孔。闸门后面已用红砖堵住,七八条榕树根须从闸门顶一直扎在地面。闸门右边石柱已被古榕树根须死死缠绕,有的根须从石柱缝隙扎进延伸,造成石柱向外变形。闸门左侧仍保留长宽不到一米的围墙,墙面长满青苔。

 

另一个闸门位于东街113号附近。目前这个闸门保留部分比南园西街的小一点。闸门上的门框土石已长满野花,有一二尺高,两边围墙长满青苔,一些榕树根须扎在里面。围墙很严实,有七八十厘米宽。

 

2005年,南园村的围墙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坍塌了。今天,现代的高楼大厦掩盖着尚存的近百间老屋和近10棵古树,800年的古村落遗韵流淌在其间。

 

南园村以前有两个当铺——日安押和日昌押,两者前身都是炮楼。祠堂也有两个,一个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宗祠,一个是因省试中了解元的解元祠,其实它也是南园吴氏其中一房的宗祠。

 

日安当铺现位于南园村正一坊街。街道狭窄,不到两米宽,两边都盖起了五六层高的居民楼,偶尔有小贩在街边叫卖。日安押被淹没在居民楼里。这是一座炮楼结构式的当铺,约五六层楼高,呈规则的长方体。此建筑分为两层,底层做店面,二层作为炮台。炮台每侧都有上下两排炮眼。炮楼没有楼梯,到现在也没人知道怎样上去

 

以前,日昌押炮楼是南园村最高的建筑,现位于南园正街拐角,尽管经历了风雨侵蚀,却坚固如初。炮楼约三十米高,四面均开有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炮眼。炮眼设计巧妙,外窄内宽,呈锥体。有利于土枪上下移动对外射击,又便于保护自己。炮楼有五层,原来是木质楼梯,只能上到四层;现换成水泥楼梯连接至顶层。

 

正街11号、12号是两座连在一起的二层小楼,为连排的客家围屋结构。每间宽约5,一楼较高,约有4高,二楼则只有2多高。屋顶是斜式的,铺着泥瓦。与正街1112号相似,南园正二坊66号之一和之二也是挨在一起的二层小楼,只不过之一大门朝西,之二大门朝东。这两座小楼装饰讲究,连给屋顶和二楼阳台的排水的水管也做成竹子的形状。

 

窗户配有对联是南园老屋的一大特色。在吴氏宗祠东面,现标B51号的老屋有一副特别的对联。这副对联让吴伟锋记忆终生。上联是“万里云山情与恨”,下联是“一楼风月我君”。房子主人是谁已经无从考查,但从对联上看,楼主人应该是一名女子。

 

南园村东街、西街还保留有近十棵古榕树,在东街9号楼边的广场上,有两棵树龄208年的榕树。市政府于200510月为其立了碑,注明是国家三级古树。位于南面的榕树有6层多楼高,树冠长达15,主干直径有1多,须四五个成人合抱才能抱得过来。位于东面的为小叶榕树,比南面的那棵更大,有7层多楼高。

 

两棵树的树荫把整个广场都盖住了,树下阴凉清爽,常有人在这里乘凉聊天。

 

西街北尽头原老闸门即南园村和北头村交界处,有一棵编号02040125的榕树,树龄608年,树高近8层楼,树冠长达四五十米,为深圳最老的树。主干直径将近两米,须十来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枝叶繁茂,树身虬满榕须,整棵树有如一把巨伞,又像一位留着长须的老人家。

 

在南园东街经过吴氏宗祠前的晒谷场前,也有一棵608年树龄的古榕树,编号为02040124。树高只有两层多楼高,现存有两个分杈,其他分杈均已被锯去。

 

南园村具有浓厚音乐气息。南园村以前有很多玩乐器的村民,组建成乐队。萨克斯风、钢琴、笛子、二胡、锣鼓样样具备,其中属吴发权二胡最出色。吴发权具有音乐天赋,从小学拉二胡,后来广州粤剧团请他做琴师。文革后,剧团解散,他又回到南园村,以种地为生。只有在生产队有文艺活动请他伴奏的时候,才肯拉二胡。由于他拉得一手好音乐,吸引很多女生青睐。但清高的他,一个都看不上,唯独喜欢住在后海村的一位漂亮姑娘。那姑娘却对他没意思,随后去香港生活。吴发权对外宣称,除了她谁都不娶。以后也有人给他介绍女朋友,但总是推推拖拖,到最后都不了了之。

 

吴氏宗祠古建筑群文物保护区大部分建筑完好。吴氏宗祠面宽13.8,进深52,为三开间,三进深带牌坊的建筑结构,约创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现为老年人活动中心。祠堂正门两边石柱上写有“起家同炎宋自延陵肇基东粤,聚族分卅里由石滩流派南园”的对联。

 

解元祠靠近南山村。明万历七年,南园村孤儿吴国光以诗经中解元,历任广西、浙江等县知县,告老还乡后参与篡修《新安县志》。解元祠是南园乡邻为纪念这位乡贤所建。解元祠不大,也没吴氏宗祠华丽,由于没有很好的保护,祠堂前一片碎石烂瓦,仅存的左面围墙也与祠堂断开。

 

南园村现存的老屋有近百间,主人去香港发展或出国了,致使房子和主人分离是这些老屋得以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这近百间老屋大多是斜顶的一层瓦房,也有两层的楼房,现存的两层小楼差不多有十座。

 

现在的南园村正一坊13号,是斜顶的一层瓦房。屋顶的红泥瓦都还在,墙是青砖砌成的,上面大部分已经发黑。在西面墙沿着屋檐,都塑有浮雕。从北到南,刻的是汹涌的海浪,在海浪的尽头处塑有一条大鱼。

 

据了解,过去住这种房子的人是家境一般的村民,而大地主、华侨多是住在两层的小楼里。

 

吴氏祠堂历史悠久,记载了古老的吴氏家族的许多故事,每到节日,散居世界各地的吴氏后裔会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缅怀祖先。村里原来有两口古井,和村子的历史一样悠久,都是村里人自己凿的,井中还养着两三条福寿鱼。据说这井底之鱼可以清除水中的污垢,同时也能检测水质。只要鱼安安生生地活着,井水便可放心饮用。过去,井台边是村民们的聚集地,除了去打水,很多人养成了习惯,在井边一边洗衣洗菜,一边聊家常。每逢酷暑,孩子们就在水边洗澡嬉戏,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出于现代化建设和社区发展的需要,两口井都填掉了。但井的故事却深深留在了居民们的记忆中。

 

在密密麻麻的建筑背后,吴氏宗祠像一个都市大隐悄然潜伏,向一代代后人讲述流传千余年的宗室故事。

 

吴氏宗祠的大门是朝西的,吴氏宗祠比一般的宗祠要大些,有三间宽大、整洁的房屋,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20多位老人聚集在里面下棋、打牌,在宗祠的西面,是一个足有3个篮球场大的广场,有老人在健身,有小孩在吹泡泡水,打陀螺

 

公元976年宋朝时期,一位吴氏后裔带着他的儿子迁居广东。后来在孝宗年间,居住在广东增城的吴洪渊进入朝廷翰林院,当他讲学到南头半岛时,为这里的优美环境所吸引,就在这里安家了。

 

吴应雷是一位受后代尊崇的前辈,据说是宋代战将,宗祠里有他的画像。村里人讲述说,记不清是哪一年,吴姓曾经遭受四邻诸姓的排挤,有一次形势险恶,差点面临灭顶之灾。南园村吴氏只好派人到雅瑶吴氏求救。当初,号称“镇国将军”的吴应雷武艺高超,立即前往支援,挽救了南园吴氏。这些传奇故事代代演绎,为子孙后代所景仰。

 

一位商人说,在深圳,最有人情味的,不是高楼大厦,不是股票,不是蛇口,不是中英街。“我想了想,最具深圳气息的应该是城中村。很多人的深圳生活,首先是从城中村开始,无论是本地的原住民还是后来者,城中村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发生过或者发生着或痛或痒的关系。”

 

 

---------------------------------------------------

 

南园小学 登良路 深圳地铁蛇口线登良站

 

1921年南园村旧私塾同源书室开办新学,由此走上现代学校办学之路。1929年,荷兰华侨吴梓清回乡发动一批南园华侨捐资,在南园村西街同源书室的南侧修建了一座三层西式洋房,作为学校的校舍。同年校舍落成典礼上,宝安县内众学校道贺,学校正式改名为南园小学校。时任民国教育部长为校题写校名。后来,英国华侨吴福富出资,在南园小学校东侧扩建了一栋两层洋楼,捐赠学校。南园小学校建成后,缺乏学生活动场地,当时旅居荷兰的南园华侨吴登良,将毕生积蓄捐赠给南园小学校购置大片土地做操场,即南园“登良花园”的土地,现在的登良路一段。登良花园是为纪念先贤吴登良而命名。后人立碑以纪念之。

 

扩建于民国十八年的南园小学校,当时是宝安县唯一的洋房小学。除了本村弟子就读外,周边各村子弟亦不少来求学,曾为社会培养不少人才。

 

南园小学的门口有条登良路。出资修建学校的老人就是吴登良,登良路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吴登良生于清朝末年的南园村人(今南园社区),年少时失去双亲,也没有任何兄弟姐妹,境况贫寒凄清。在动荡不安的民国初年,他漂泊到了遥远的荷兰。吴登良是个聪明且刻苦的人。在荷兰虽然吃过许多苦头,后来做起了生意,是一家餐馆的老板。吴登良经营的餐馆生意红火,积赞了一笔资金。上世纪20年代,他从荷兰回到了家乡南园村。听闻乡亲要修建一所小学,吴登良慷慨解囊,掏出一笔资金来修建小学。为了给南园小学增设体育场地,他还出资买了10亩地作为学校的操场。20世纪30年代吴登良在荷兰终老,没有后人。一直都是孤身一人

 

为了纪念吴登良修建南园小学的事迹,南园人特地在村中立起一座“登良碑”,碑文介绍了他的生平和事迹。在登良路即将竣工时,曾有领导视察工程。他们发现南园村中的路段刚好经过具有历史意义的“登良碑”,便欣然将这条横穿东西的长路命名为“登良路”。深圳修建地铁之后,地铁蛇口线穿过登良路,此地的地铁站为“登良”

 

  ●1921年,同源书室开办新学,此为南山小学之起源。

  ●1929年,一批南园华侨回乡捐资创办“南园小学校”。

  ●1939年,日本人将南园小学校改为“第三小学”。

  ●1945年,校名改回“南园小学校”。

  ●1949年,校名改为“新南小学”。

  ●1972年,学校迁址北头村东街,改名为“南山小学”。

 

 

------------------------- 

 关于南园村

华夏吴氏网以前的报道

 

珠三角億元富貴村--深圳南頭南園村/Article/news/new/200910/4663.html

深圳南头南园吴氏宗祠景观 /Article/news/new/200910/4664.html

 

深圳南头南园吴氏祖坟/Article/news/new/200910/4670.html

深圳南头南园吴氏德馨堂/Article/news/new/200910/4671.html

 

深圳南头南园吴氏功名(一)/Article/news/new/200910/4672.html

深圳南头南园吴氏功名(二)/Article/news/new/200910/4673.html


深圳南头南园吴氏始祖神祗/Article/news/new/200910/4675.html

 

深圳南头南园吴氏(活动篇)/Article/news/new/200910/4674.html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