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
老城东南卫星视图
南街东侧从北到南
南街
老市府正对之街道,老城“丄”形主街之一竖。南北向,北起老市府,南迄吴宁东西路与双岘路的交结点,长500米,原宽6米,后拓宽至12米。
南街的得名与东街西街一样,是依据街道在城区的所处方位。就其商业地位而言,千百年来,堪称东阳第一街。
拆迁中的南街,左边空地原为“一百”,右边空地原为新华书店
南街北端县署前原有照壁,有“麒麟吐书”壁画。照壁之南、仪门之前有“恺悌坊”,旧称“忠恕坊”。“恺悌”之义,为官员亲民,和乐平易;而“忠恕”一词,盖出《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在《四书集注》释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南宋绍兴末年,担任婺州知州的吴芾到东阳巡视,爱东阳文献之邦,民风淳厚,山水秀丽,更为随侍身边的次子吴洪求学(于吕祖谦主师席的友成书院)所需,遂在恺悌坊边营建居室。1173年,令吴洪定居于此,族衍为南岑吴氏,城内后裔分布于南街为中心的红椿巷拆迁区域,人称“南街吴”。
恺悌坊两端北侧,各有井,合称双井。唐代建县治时开凿,已历千余年,为东城历史最久远之水井。俗云“浚此两泉以杀火势,如龙之有眼。”东边之井上世纪中叶被填埋,西边之井近年尚使用。
南街两侧,不同时代集中了大量的单位、机构和商店。上世纪30年代,南街两旁的店铺有百余家。上世纪80年代拆迁后,南街东侧自北至南:一百、食品公司、副食品公司、冷饮店、电影院(其址原为南岑吴氏元房小宗祠等,1956年至1959年为县府机关大食堂。电影院1964年1月启用,时为金华地区一流影院,1990年3月拆除,地块出让给广厦建房地产公司大楼)、和平旅馆(上世纪90年代初黉门广场拓建时拆除,建金华商业银行东阳支行)、农行、工行、吴宁供销社、吴宁信用社、影剧院、南洋大酒楼、百货大楼;南街西侧从北到南依次为新华书店、理发馆、醉和春楼、协作办大楼、五交化大楼、医药大楼、二楼供销公司、竹编厂门市部、城中饭店、副食商店、百货商店、副食品公司、二轻大楼、新华书店、明珠楼、南门大楼、土产公司大楼,南端为东风旅馆——后名“百合楼”。
长祥弄
长祥弄之西口
位于原“百货公司第一门市部”之南。东西向,东至民居,西连南街,曲尺形,总长70米。“祥弄”系“墙弄”之雅称,两者在东阳方言中读音无差别。居民以南岑吴氏为多。享有盛名的五芳馆抗战前设此弄口北侧不远处。
周宅巷
位于南街北段东侧。东西向,西连南街,东向经数拐后南通黉门前,宽2.5米,总长百余米。其地早年为周姓人聚居,原称“周家巷”。《东阳周氏宗谱·岑溪派源流序》称,东阳周氏大多为丽水迁入的周兵(594~655)后裔。另有仙居迁入的周训、永康迁入的周升两个派系。市内周姓有16500余人,散居于全市80多个村庄。周兵任东阳教谕居周宅巷,任满定居瑞山乡淮岩(今雅坑横岩),其孙周虎迁玉峰。族衍岭北周、佐村、新城及磐安玉山等地。宋嘉定元年(1208)戊辰科武状元周师锐(1182~1231)系周兵十三世孙。
上世纪上半叶,巷口原有“傅立成布店”。解放后巷口两侧门面房,以肉店和冷饮店著名。
城东也有与此同名的“周宅巷”,连接新安街和东街。据《东阳周氏宗谱》,唐咸通年间,周兵九世孙周泰由玉山清泉迁居城东飞泳坊,舍基建新安寺并开凿放生池(新安寺塘)。
丁字巷
位于南街中段东侧。东西向,东连上市巷;西连南街,巷口清代原有“登俊”牌坊(旧名“化成坊”),隔街与镇圣巷斜对。巷长160米,宽2.5米。该巷原名学前巷,因位于学宫之前得名。该巷之南原有九曲水,九曲水处系一南北向的长方形隙地,与学前巷垂直,形似“丁”字,故名“丁字巷”。九曲水之东为泮东(泮水之东)徐氏宗祠,1913年徐元章在该祠创办女子小学校,解放后为吴宁幼儿园;西有关帝庙,先后为工商联和房管所办公地。巷西端北侧原有徐祖福开设的“求精社照相馆”,为行业龙头。学前巷2号施文虎(1899~1975)于抗战后开设的“施万昌虎记西药房”,饮誉城乡。
建在学宫和文庙上的文化馆、文化宫、有线电视台
丁字巷区域系东阳文化中心所在,旧时北有学宫。唐时城内已有文庙,北宋初年创立孔庙,庆历八年(1048),知县鲍安上拓宽重建,皇祐元年(1049)即庙设县学。现存始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重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的尊经阁。尊经阁东南原有邑人胡嘉猷创建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的辉映楼,取其“山川之秀与邑之名流交辉映”之义,有如稷下学宫,为邑内胜迹。学宫前有牌坊4座:东侧有宋代为厉仲祥、周师锐、杜幼节、俞葵、俞仲鳌立的状元坊,为周梦雷等6人立的状元坊(两状元坊疑为同一坊),明末为张国维立的会魁坊;西侧有明代为卢楷立的解元坊。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先后有大会堂、展览馆、工人文化宫、文化馆、广播站、电视台等单位及建筑。
历经沧桑的尊经阁
丁字巷中段南侧有“近圣居”,东邻九曲水,北对文庙,南望武圣庙,和文武两圣人孔子、关公为邻,故名。
自1956年开始,直到1987年东门菜场建成前,丁字巷区域兼有菜市场功能。
银行弄
工商银行营业厅
位于南街中段东侧。东西向,东至民居,西连南街,与张家弄隔街相对,长三四十米,宽2米余。居民以南岑吴氏为主。弄北为1982年建成的农业银行大楼,弄南为1984年建成的工商银行大楼,银行弄可谓名副其实。但此名之出现颇早。解放初县境内唯一银行——人民银行设此,银行设于南上湖夏溪滩人、先后任旌德及芜湖县长、曾任东中校长的吕宝璋“琢庐”内。该宅有一小院,院内有井。宅址后来建工商银行大楼。
关岳巷
东望关岳巷,图片下方为南街
位于南街中段东侧。东西向,东至新宅巷(黉门广场拓建后此巷已不存,成为广场东南的一部分)之拐角,即今黉门广场东南端;西连南街,隔街与上南巷相望;长150余米,宽近3米。清代时,文秀水之西有武圣宫,即关帝庙,奉祀关羽及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亦称关岳庙,巷因此得名。1915年曾为县立乙种农业学校校址, 1927年春,为始成立的县总工会会址。解放后始为工商联后为房管所驻地。此巷东段原称新宅巷,西段原名道院巷。南宋后期,县令郑镐始建道院于县衙之旁,供歇憩之用。道院之“道”,或为中庸修身之道,或为曹参“治道贵清净,则民自安”之道,详见孙德之《东阳县道院记》。
巷口原有“文济”牌坊。按《仰高许氏宗谱》,南宋嘉定十年(1217)丁丑科武进士许堪爵封东阳开国侯,赐金紫光禄大夫,曾“立祠于邑南之文济坊”。
关岳殿之西解放前为商会驻地,关岳殿之西北原有玉皇庙,规制小于关岳庙。关岳巷中段东南侧原有泮南(泮水之南)葛氏宗祠(俗称“葛祠堂”)。葛氏为南宋望族,其宗祠规模较大,西邻葛宅园巷。其址的一部分现为市图书馆。
南殿弄
位于老城区南部,东阳剧院之左。东西向,东连葛宅园巷,西连南街,长75米,宽2.5米。清代时巷口有“积庆”牌坊。系桂坡李氏始祖李舍于北宋元祐庚午(1090)从建德始迁之地。旧名下吴宅巷,后去掉“下”字,称“吴宅巷”,因南岑吴氏贞房聚居得名。上世纪中叶改称南殿弄。
南殿弄之得名,因弄南城墙脚原有忠德庙,即“南殿”,为旧时四大城殿之一。旧时城内有康济庙、忠德庙、宁济庙、通济庙(道光《东阳县志》无通济庙之名,而以北镇楼代之)四大城殿,分列东城之东南西北,俗称东殿、南殿、西殿、北殿。
弄南之南洋大酒楼,原为“东阳浴室”所在。以前称浴室为“混堂”。
南殿弄
双岘门
南街口,左为百合楼,右为百货大楼
为东城南门之雅称,又称“迎薰门”,居东城八城门之首。因东西岘峰并峙于前,故名。城门外即吴宁东西路的连接点。唐广明元年(880)始筑土城,周10里,中为子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肆虐东南沿海,东城险遭蹂躏。嘉靖三十七年,县令戴廷忞督率兵民草筑石城。隆庆元年(1567),县令陈应春完成修筑,辟东、南、西、北四门,并分别命名为望岘门、迎薰门、朝京门、拱辰门,外有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