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参观考察季子挂剑台
2019年7月8日,小暑炎炎,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吴仁山会长一行4人在徐州吴氏委员会副会长吴忠厚、丰县吴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吴继程以及吴士勇、吴颖、吴健、吴胜芳等宗亲陪同下参观考察季子挂剑台。参加这次活动的宗亲还有广东东莞泰伯联谊会执行会长吴海清、北京宗亲吴扣俊等。
季子挂剑台在徐州云龙山西坡杏花村内,石坊横额上镌刻着“季子挂剑台”。拎级而上,登临高台,徐君墓前有大青石长碑,上刻一联: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干金剑兮挂丘墓。在墓冢旁筑有碑亭,铭刻着挂剑故事的原委。景墙两側镶嵌着题刻:“挂剑酬心,践信泉台。挂剑台作为诚信的象征,是一座友情与仁义的丰碑,表明了古人对情、对意、对诚实、对诚信的一种珍视。
《史记》:“古之徐国,即准夷也”。准夷地域的下邳国于公元前2157年由夏朝车正(主管车马的官)奚仲从薛迁都于邳而建。徐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649年,共有44代君王。其区域先在邳州附近,后迁至泗县、泗洪。徐偃王时最为强盛,疆域扩大到整个苏北、皖中、鲁南等江淮广大地区。彭城因徐国而改名,成为九州之一的徐州。
公元前544年季札出使鲁国时,下邳城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追溯起源、古徐国征战和消亡的地点,均在今日泗洪、睢宁和邳州一带,这三方地域古时均为下邳国所辖,故徐君在下邳城接见季札不容置疑。
据睢宁旧志载:挂剑台在睢宁西北50里处(今双沟、苏塘一带)的故黄河岸上。
明朝时,徐州知州宋诚,感其季扎挂剑之诚信,为教育后人,在徐州另筑的挂剑台,并铭刻《挂剑台事实碑》。
2004年,市政府在云龙山西坡重建。
季札是春秋时代的风云人物,曾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让国观乐、挂剑等故事都传颂至今。
季札是历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学大师。在苏州的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中排名第一;在常州的淹城博物馆暨武进名人馆中排名第一;在江阴古代的乡贤祠暨名人馆中排名第一。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
正因为季札多次让位,才确保了国家权力的稳定,避免了可能引发的内乱,使吴国得以稳步发展,终于成为春秋一霸。
也是因为他的礼让并逃离,造成了王僚违背祖制的继统,公子光又杀了王僚代立的动乱。当季札从晋国返回后,阖闾想把国君之位交还季札,但季札仍是坚辞不受,他说:“你杀死了国君,我如果再接受国君之位,岂不是与你合谋簒位吗?”于是去了延陵(常州,被称为“延陵季子”的由来)。季札后来终身没再回吴国。死后葬于江阴申浦(今申港),墓前有传说为孔子所书的十字篆文碑:“鸣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史称十字碑。
中国有句俗语:“人在人情在,人不在断往来。”季札的行为,表现了对友情的坚定,一诺干金,生死不逾。何况,这许诺还没有付诸言语,变成契约呢!
季札挂剑行为获得了徐国人的赞赏,遂作《徐人歌》唱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挂丘墓。”明代诗人杨于臣有《咏睢宁》诗日:“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清代状元李蟠(徐州人)有诗日:“斯事何关物有神,交情赖此尚留真。三朝仍自称公子剑安能负故人。国乱先机脱匕首,君仇遗恨失延津。匣中午亦有吴钩在,酹酒西风看几巡。”唐代诗人杜甫在《哭李尚书》一诗中有这样两句:“欲留挂徐剑,犹回忆戴船。”宋代诗人黄庭坚《李濠州挽词》咏也有句:“挂剑自知吾已许,脱骖不为涕无从。”
季子挂剑”的文化影响足知深亦。
这真是:
小暑炎炎七月天,
考察季子挂剑台。
思慕当年诚意人,
最是墓前赠佩剑。
留得诚信万古延,
文化传承足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