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祖德 砥砺自强
——参加江阴申港祭祖大典随感
厦门市吴文化研究会吴先辉
2019年5月21日
本人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于5月17日参加了在美丽的长江之滨、江南历史文化名镇申港由延陵季子文化研究会、延陵季子宗亲会举办的祭祖大典,共同缅怀季札公的光辉人生,弘扬季札公的崇高品格,以表达我们慎终追远的情怀,表达我们对祖宗的敬畏,表达我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追求,表达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决心。
吴氏,是伟大的氏族。抚今追昔,回望吴氏的历史源头,始祖泰伯孝友和爱、诚挚守信、谦让包容、自强不息的光辉人生被孔子赞颂为“至德”。然而其至德人生的伟大实践,是泰伯公与其弟仲雍公共同奋斗的伟大成果,因此后人把仲雍公称为“至德第二人”。季札公是泰伯公第十九代传人,泰伯公“孝友、诚信、谦让、自强”的崇高品格在季札公身上同样得到彰显,故此他被后人称之为“至德第三人”。
季札公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对促进华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代文人墨客对季札诚挚守信、践行诺言、挂剑留徐的高尚品格都大加褒扬,留下许多诗词歌赋,如李白的《陈情赠友人》,唐萧的《季子挂剑歌》等。常州则把“季子故里,诚信之地”作为形象口号。季札挂剑的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到常州与江阴的文脉之中,并发生着深远的影响。“季札挂剑”不仅是常州“诚信之城”的思想源头,也是中华文明史上诚信的典范。
感古怀今,人们对假话与假货、浮躁与戾气、金钱至上、物欲纵横等现象的伤感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社会风气的长期浸染,必然导致世风日下。曾经存在的道德沦陷、良知泯灭、信仰缺失,成为多年来知识界、思想界严重关切的问题。近年来,国家领导人一再呼吁传统优秀文化、家风、族规家训的传承。这既隐含着对历史的认知,也表达着对这些优秀文化的一往情深。这是对优秀文化的补课,是对行之有效的历史教化模式的回归。千百年的历史告诉世人:人们对祖宗的敬畏情怀是不可泯灭的,是永不消逝的。人们对家规族训具有血缘上的亲情感;打开族规家训,仿佛在聆听祖宗的教诲。它对道德良知的淘冶与确立,有如无可替代的精神母乳。这正是她比之于任何政治教谕更易于被人接受的原因,也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
泰伯精神和季子之风是一脉相承的,孝友、诚信、谦让、自强是其共同的思想价值,这也是我们吴氏族人世代相承的吴氏家风。
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站在这样的历史时空,检讨真实的存在,是医治病症的先导;违疾忌医,必然走向溃败。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精神,直面事实,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发掘出来,传承光大,去突破现实的困境,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唯其如此,才有精神文明可言,才有文明进步可望,才有和谐社会可即。精神文明的内核是道德良知、伦理原则。没有道德良知、伦理原则,再丰富的物质也构建不了和谐社会。这是当前国家一再呼吁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族规家训教育、传承优良家风的基本原因。
今天,我们纪念先祖季札公,最为重要的是传承其优良品格。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传承祖德的首要问题,就是弘扬泰伯文化、传承至德精神,就是必须传承以“孝友、诚信、谦让、自强” 为核心的泰伯精神四维,以此来提高族人的道德觉悟,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培养优秀的道德,建塑高尚的人格,使我们吴氏家族不断走向繁荣昌盛。
“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讲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因家风清廉质朴、善良守信、进取有为而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不胜枚举。愿我们吴氏族人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平民官吏,都来践行泰伯至德四维精神的优良家风,这是族人的必然选择,亦是泰伯精神谱系合格成员的首要标志。
让我们世世代代秉持“孝友和爱、诚挚守信、谦让包容、自强不息”的吴氏家风,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砥砺前行,去追求我们应该实现和能够实现的人生理想,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公民,为塑造一代代合格的泰伯子孙、至德传人而不懈地努力。这就是我们慎终追远、感恩祖宗、弘扬祖德的最佳选择和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