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祀宋代潮州先贤吴复古 |
|
作者:吴锡坤 文章来源:小茶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3-18 ★★★ |
|
|
拜祀宋代潮州先贤吴复古
2019年3月18日,一年一度的农历二月十二在揭阳南潮村德让堂拜祀宋代潮州先贤吴复古,参加拜祀的有潮汕吴复古名下的四十多个祠堂宗亲代表。
潮汕风·北宋高士吴复古
被称为潮人前八贤(即唐宋八贤)之一的吴复古,的确有其过人之处。他以—布衣之士而备受推崇,还被收进《中国人名大辞典》,应是个颇值得探研的人物。
吴复古,字子野,号远游(神宗所赐),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据旧志所载,吴复古是宋揭阳蓬洲人,故多以为是今之汕头市鮀浦蓬洲村人。其实,蓬洲应是蓬洲都而非蓬洲城(即今之蓬洲村)。查《潮洲志.;沿革志》,北宋潮州—直仅领有海阳、潮阳二县。至宣和三年(1121年)始析海阳之永宁、崇义二乡和延德乡(领有11都)之蓬洲都等4都,置揭阳县。故北宋宣和三年以前蓬洲都属海阳县延德乡。蓬洲都直至清初还辖有鸥汀等28村,应是大体上在今下蓬一带。而鮀浦蓬洲是明初才建筑的一座石城,曰蓬洲守御千户所,属鮀江都。由于嘉靖年间翁万达奏准四周村民进住,吴复古的后裔也有迁居城中者。吴复古一生经历了真宗、仁宗、英仁、神宗、哲宗五朝,享年97岁。其先祖世居福建武乎。任过宋兵部尚书的吴延预徙居潮州左厢右贤坊。吴复古是抵潮第五代。吴复古的父亲吴宗统,官至翰林侍讲。吴宗统后徙居其时属海阳县的蓬洲都。吴复古于父亲去世后,再徙南潮村(今属揭阳炮台镇)。
吴复古少即天资聪颖,勤读书史,精通经典。他论说谨严不苟,性清情逸,大词家天章阁待制李师中少负盛名,人称神童,豪放倨傲,很少服人,唯独对吴复古十分景仰,曾为之题书:“白云在天,引领何及。”吴复古从小恬静而豪放,任侠好义,“急人缓己,忘其渴饥。道路是家,惟义是归”。一如苏轼所赞:“子昔少年时,气盖闾里侠。自言似剧孟,叩门知缓急。”吴复古虽饱读经史,且“遍交公卿”,但却无意于仕途。他本可以以嫡子的身份承袭父荫,却固辞不受,将袭职让于庶兄吴慈翁,使之授国子监教授。
但是,吴复古终于还是以道德文章显著而被举荐为孝廉,并得到宋神宗的召见,授以皇宫教授之职。为此,吴复古一时名重朝野,巨卿鸿儒如司马光、韩琦、苏轼、苏辙、李师中等等,都为之倾心致腹,愿与交好。然而吴复古清逸成性,志在山水,淡薄功名,不久即以“孝养”为由,上表辞职。宋神宗也嘉许其孝心,准其所请,并特赐他“远游先生”之称号。
吴复古返里之后,谢别妻儿,离开家室,到直浦都(今潮阳灶浦镇)麻田山中(一说在潮州城)筑庵辟谷,绝粒不食。苏轼为其以神宗赐号作庵名的道庵题匾“远游庵”,并撰写了《远游庵铭》。道庵北面,隔着小石山和小沼池,即为吴复古的居处“岁寒堂”。元祐党人郑侠为其作《吴子野岁寒堂记》,收诸《西塘集》中。近年有学者在著述中将此记说成是苏轼所作,显系误笔。郑侠另有《再到吴子野岁寒堂》五言古诗一首,题为“再到”,可见郑侠是不只一次抵“岁寒堂”拜会吴子野的。
熙宁二年(]069年),李天章(即李师中)任登州太守,吴复古得以从游登州。当时,解赉卿也退居登州。解费卿曾派人到登州海岛取石,获得12块秀色灿然之美石。吴复古从登州返潮时。向解赉卿索石携归,置于“岁寒堂”中。苏轼为此作《北海十二石记》。元丰年间,吴复古遍游名山大川,与龙川道士蓝乔同游湖海达6年之久,后因父逝,才回潮丁忧。吴复古在庐墓守孝三年,葺治园亭,修心养性,教育子弟。这就是苏轼在黄州《答吴子野书》中所说:“承三年庐墓,葬事诚尽。又以余力葺治园亭,教养子弟。”
综观吴复古的一生,最可称道的当推与苏轼的交谊。吴复古的父亲任翰林侍讲时即与苏轼相知。苏轼在《与吴子野书》中就说过这一情况:“少在册府,尝及接见先侍讲之下风。死生契阔,俯仰一世。”此后,苏轼又从李师中的介绍中了解到吴复古的为人而诗书往来,神交多年。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自密州改任徐州,经青州赴济南,与吴复古首次会面。苏轼在惠州时曾在给复古之子吴芘仲的《答吴秀才书》中说过:“子野一见仆,便谕出世法。”“虽未能行,然喜诵其言,盖尝作《问养生》一篇,为子野出也。”可知两人第一次晤谈,尽在于探研养生之道。吴复古的“出世法”,既不同于仙家的求长生不老,也不同于道士的炼丹服药,显见是另一种无为的超脱的精神境界。在那政治斗争日趋激烈的时刻,吴复古的主张自有其独到之处。只是苏轼面对新法弊病,还想有所作为而对其持“保留”态度,但十分赞赏吴复古的养生沦。据说苏轼还为此留下一法帖。此后,苏轼被贬黄州,复古常去信慰问,交流诗文、墓铭、字画,并于元丰六年(1083年),赴黄州探询。惜苏轼“病方甚,不尽款而行”。这是苏吴的第二次会见。
元祐五年(1090年),王滁知潮州,倡修韩祠,请苏轼作庙碑文。苏轼撰后,寄信给王滁,不厌其烦地述说自己设计的碑样,并郑重地交代“若公已替,即告封此简与吴道士勾当也”;“子野诚有过人,公能礼之甚善”。同时,还另修一函,《与子野论韩碑书》。书中有谓“云潮人虽小民亦知礼义,信如子野言也”。可见苏对吴是相当信任的。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任定州太守。吴复古抵京师再会苏轼。苏在《与参寥书》中曾谈及此事:“吴子野至……某来日出城赴定州。”这是苏吴的第三次会见。第二年苏轼罢定州责知英州军州事。吴复古又赶到真定、扬州间与苏轼作别。苏以《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一诗写赠。这是苏吴的第四次会见。对此,苏轼在给芘仲的信中也曾谈及:“过真、扬间,见子野,无一语及得丧休戚事。”
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惠州;四年(1097年),再贬琼州。这期间,苏吴过从更加密切。三年,吴复古往惠州访苏轼,一住逾三月。曾一道“游逍遥堂,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于西堂”。在惠州,复古得苏轼手迹,可考知者有:《远游庵铭》、《书神守气诗》、《书李承晏墨》、《煨芋帖》。苏轼另有诗《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松风溜溜作春寒,,伴吾饥肠响夜阑。牛粪火中烧芋子,山人更吃懒残残。”也作于其时。苏轼贬海南,不少老朋友要前往探访,或被苏制止,或迟于行动,更或卒于旅途,“独吴子野奋然而至者,且可谓勇于义矣”。苏轼《今岁索居儋耳,子野复来,相见作诗赠之》有句:“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苏吴一会,笑谈达旦,足见其情谊之深。苏轼在海南写赠复古的诗章还有《次韵子由赠吴子野先生二绝句》、《约吴远游与姜君弼吃蕈头》等。此外,苏轼有《点绛唇》词二首。二词手迹原藏复古家中。傅干注《东坡词》残本说:“此二词,洪甫亲见东坡手迹于潮阳吴子野家。”吴氏家藏苏轼墨宝当在不少,也足可见苏吴关系之密切。
这以后,吴复古出游龙川霍山。至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遇赦北还。吴复古不辞跋涉,以96岁高龄与广州玄妙观道士何崇道等自番禺追至清远峡送别,并于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同游广陵寺(即飞来寺)。至今飞来寺东坡亭东侧尚存翁方纲集苏体重刻碑记:“东坡居土渡海北还,吴子野,何崇道,款堂通三长老,黄明达,李公弼,林子中,自番禺追饯至清远峡,同游广陵寺。”吴复古终因不胜老迈劳累,又遇天气严寒,遂一病不起,于翌年农历四月十三日病逝于归途。苏轼在真州惊闻噩耗,万分感伤,挥笔写下了《祭子野文》,极尽颂扬哀悼之情。
苏轼与吴复古之子芘仲也有着密切的文字之交。苏轼在黄州接到芘仲的作品,即去信大加赞赏:“留示珠玉,正快如九鼎之珍,徒咀嚼一脔,宛转而不忍下咽也。”苏轼给芘仲的第二封信是在读芘仲所寄《诸子论》之后,深为复古之后继有人而高兴:“所论孟、扬、申、韩诸子,皆有理,词气倚然,又喜子野之有佳子弟也。”芘仲作《归凤赋》寄赠苏轼,苏又复函说:“并示《归凤赋》,兴寄远妙,词也清丽,玩味爽然。”并叮嘱说:“仆方杜门念咎,不愿相知过有粉饰,以重其罪。”希望《归凤赋》“自别有所寄”。此后,苏轼与芘仲续有书信往来,情意殷切。
吴复古与苏轼之弟苏辙,子苏过,也都有密切的交谊。苏辙的《赠吴子野道人》诗,长达16行。被贬循州时,又有《循州雨中招吴子野先生》、《又答吴子野和二绝》等诗章写赠吴复古。苏轼读了苏辙的诗后作《次韵子由赠吴子野先生二绝句》。其中,苏辙的“辟谷赖君能作客,暂来煎密饷桃康”句,苏轼的“先生笑说江南事,只有青山绕建康”句,等等,都很有生活情趣,也颇可见其关系之不同寻常。苏过也有《闻潮阳吴子野出家》、《戏赠吴子野》等诗章。苏轼也为此作《吴子野绝粒不睡,过作诗戏之》诗。可以说:苏吴二家父交子往,情殷谊切,的确不失为文化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
吴复古之所以深得苏轼的景仰推崇,交谊深厚,这首先是在于他的旷世情怀感染了苏轼,特别是苏轼在遭受一贬再贬的政治磨难之中,得到了吴复古的道家理念的启示,领悟到其放荡形骸的性格和放逸的生活态度,以至深得其积渐而进,顺其自然的“和”与“安”之理。这在苏轼患难之中,寻得精神慰藉而泰然处世,的确不无裨益。还必须指出,吴复古虽筑庵出家,但却不迷于长生之术,更视炼丹服药为土苴,而陶然于山水之中,这种“出世法”是苏轼所可接受的。在这一基础上苏吴所建立起来的交谊,就有着共同的生活志趣,共同的文化艺术爱好。正是这种文化精神上的相通,连系着苏吴的真挚情谊。
吴复古夫人许贞阃,乃八贤之一的许申之妹。生三子,曰芘孟、芘仲、芘季,苗裔蕃衍于潮州诸邑,以至于东南亚各国。所可惜者,其著述、手迹,绝少传世,诚属憾事。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