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的年轻红军将领
----记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的光辉人生足迹
吴焕先,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十五军的创建者,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之一。1935年7月,吴焕先率部西进,接应中央红军北上。8月21日在甘肃泾川县王村镇四坡村羊圈洼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他短暂的光辉人生中,历任中共黄安县委书记、鄂豫边区土地革命委员会主席、鄂豫皖特委委员、常委,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政治委员,鄂豫陕省委代书记等职。吴焕先戎马一生,为革命事业浴血奋战,功勋卓著。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来临之际,我们谨以此文追忆他的光辉岁月,深切怀念这位家乡引为骄傲和自豪的革命先驱,学习他为党为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优秀品质,寄托我们不尽的思念。
一、寻求救国真理 走上革命道路
吴焕先,泰伯第108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4世裔孙。1907年7月31日生于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原属湖北黄安县)四角曹门的一富庶家庭,堂兄弟共十人,排行第七。幼时天资聪颖,七岁入私塾读书,1923年考入麻城蚕业学校,通过《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树立远大志向,“要为救苦救难而学,”表现出强烈的阶级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次年在该校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放寒假回家时,一把扯下堂屋墙上挂的中堂画—“天地君亲师”,贴上马克思的画像。父亲见状吼了起来:“混账东西!这是敬祖宗的牌位,你贴个洋人大胡子干什么,快给我拿下来。我花钱供你上学,可你不好好读书,还把洋人当祖宗敬奉”。吴焕先对父亲解释道:“这位大胡子是个伟人,名叫马克思,很有学问;他虽是外国人,却知道中国和他国的事;他的学说比起老夫子的礼教还现实得多;我们敬奉着他,就能敬奉出一个新世道来!”
1925年秋,吴焕先从学校毕业,被党组织选送到“武汉工人运动研究所”学习。回乡后他穿草鞋、着长衫、走乡串户,和贫苦农民促膝谈心。还利用唱歌、演文明戏等形式宣传革命道理,号召广大农民组织起来,推翻地主和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他编写的“国耻歌”、“穷人歌”一时在箭厂河地区不径而走,唱出了穷人心头的怨恨,点燃了人们的革命激情,“打倒地主,分了田地,不交租息,谁种归谁”,这些革命道理的宣传,使农民能自觉的团结和组织起来,拿起武器向旧社会宣战。这为后来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农民武装斗争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926年春,吴焕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正是鄂豫皖边区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吴焕先在黄安县紫云区黄泥磅(现新县箭河乡竹林村焕先学校旁)建立起第一个中共党小组,并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随后,邻近的农协组织纷纷成立。至1926年底,箭厂河地区农协组织就发展到49个,拥有会员3400多人,吴焕先任该地区农民协会总负责人,领导农民开展向富豪“武装借粮”的斗争。此间的一天,吴焕先将自家的佃户、债农请到家中,当众把他们的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一把火烧净,并发表演说:“我们要改变这吃人的旧世道,闹出个新世道来,咱穷人也要翻身做主人。农友们、乡亲们!今天,我们就成立乡农民协会”。于是,把自家的田地分给乡亲,领着大家和土豪劣坤斗争,减租、减息。
吴焕先的革命活动,当地土豪劣绅恨之入骨。1926年冬,恶霸地主吴惠存、方晓庭勾结土匪武装200余人,杀气腾腾直扑曹门村,并扬言:“踏平箭厂河,血洗四角曹门,灭绝吴焕先全家!”吴焕先的父亲吴维棣闻讯后,慌忙领着家人逃往吴家湾。夜幕降临时,匪徒们又包围了吴家湾,次日清晨的几声枪响,大哥尚先夫妇、二哥奉先,五弟济先都躺在吴湾社庙门口的血泊之中,父亲被抓后扒光衣服,也遭匪徒乱刀砍死在水塘边……,当时,母亲正在娘家串亲才幸免于难。
当吴焕先闻讯赶到时,除了看到血肉模糊的亲人遗体外,还有一张告示:“捉住吴焕先,赏银洋三千!”吴焕先义愤填膺道:“这个血债早晚要用血来偿还。我吴焕先破家革命,一不做二不休,就是要革命到底,宁死不屈!”他强忍悲痛,埋葬了亲人遗体,安排好母亲和侄女,继续投身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
二、创建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面对五位亲人被害,悲痛的泪水和心中的怒火,更坚定了吴焕先斗争的决心,他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成功,必须有自已的武装。1927年春节前后,他利用“红枪会”这一有迷信色彩的群众武装形式,以吴姓人口多为依托,在吴氏祠堂创办了“第一堂红学,”随后,他与吴先筹、詹以贤分别在郑家边成立了“第二堂红学”,在詹家湾建立了“第三堂红学”,吴焕先兼任“三堂”革命红学的总负责人。他请来铁匠,在家门口架起20盘铁炉,连夜制作鱼叉、大刀、长矛和土铳。随后,又在各乡、村组建了农民自卫军和义勇队,领导他们奇袭民团和伪乡公所,农民武装迅速发展到三千多人,由此,点燃了农民斗争的熊熊烈火。在发展农协组织的同时,他从优秀的知识分子和农协会员骨干中发展党员,先后介绍吴先筹、石才生、詹以贤、周业臣等十几人入党。1927年2月,箭厂河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在土石河建立,吴焕先任支部书记。同年3月17日,吴焕先和共产党员王建带领革命红学队员活捉了恶霸地主吴惠存并将其处决;接着铲除设在鄂豫交界处的“缉私营盐卡”。
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也遭到鄂豫边区反动武装的恐慌和仇视。1927年5月,光山县柴山保地区大土豪陈日辉,带领近万人的反动民团向吴焕先领导的农民武装朴来,双方在木城寨血战七昼夜,打退了反动武装的进攻。不久,光山县反动地主武装王之庭也企图灭掉箭厂河地区的农民自卫军和义勇队。同年9月23日清晨,王之庭带领反动地主武装近4000人,从王湾出发,路经垉洼,向吴焕先的农民武装扑来。此时,吴焕先早已知情,即配合麻城农民自卫军作好了准备,中午时分,在道士岭与段冲岭之间(现新县陈店乡与箭河乡交界处)展开了激战,激战持续到午后三点左右,双方伤亡很大。吴焕先让大队长詹以贤继续正面进攻,自己率领五六十人从沿山坡侧面直插敌人的指挥所,生擒了匪首王之庭。一连串的胜利,震撼了鄂东北的封建统治。再次给地主反动武装一个沉重的打击,扩大了革命队伍的影响。由此,中共党的威望更加提高,吴焕先的名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更加响亮地传开。
1927年9月至11月,吴焕先分别参加中共黄安县委和鄂东特委在七里坪召开的传达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以及湖北省委关于“黄麻暴动”计划的会议,被选为暴动总指挥部领导人之一。11月13日,吴焕先率领红学队员和农民自卫军参加“黄麻起义”,攻打黄安城北门,直捣县衙,活捉县长贺守忠。14日,黄安县城解放。18日,鄂豫皖第一个红色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12月5日,国民党军突袭,黄安城重陷敌手,起义军大部分转移到黄陂木兰山,吴焕先留在当地组织群众坚持斗争。为表达革命到底的决心,他写下一首诗:“赤胆忠心为工农,气壮山河志不移,何俱今日艰苦多,坚持斗争定胜利!”他装扮成风水先生,背着罗盘四处奔走,继续从事秘密活动。
1928年4月,工农革命军从木兰山返回鄂东北部打游击。6月2日,吴焕先与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等人在陈店乡清水塘召开会议,决定恢复老区工作,并创建开辟柴山保革命根据地。7月,吴焕先继任紫云区委书记,负责发动群众,整顿党组织,建立区、乡苏维埃政府,恢复和建立农民赤卫队,配合红军开展游击战争。
1929年6月,时值敌人发动“罗李会剿”,吴焕先率领数千农民群众和赤卫队,配合红三十一师作战,粉碎了敌人的进攻。7月1日,他率箭厂河农民武装参加了“白沙关万人暴动”。7月19日,吴焕先率领数百名赤卫队员,会合姜子臣领导的卡房农民武装,配合红三十一师,一举取得了“卡房暴动”的胜利。接着,他在老叶湾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建立革命政权,实行“二五”减租。同年12月27,鄂豫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柴山保地区细吴家召开,吴焕先当选为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委员、土地委员会主席。
1930年初,吴焕先与郑位三等人在七里坪区、紫云区、箭厂河一带开展土地改革试点工作,他组织编写了《土地政纲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中明确雇农、贫农、中农、富农的界线,细化了土地的分配办法,实现了人人有田种,红军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大大调动了群众革命的积极性,人们踊跃参军参战,这为后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年4月,中共鄂豫皖特别区委员会在箭厂河成立,郭述申任书记,吴焕先任特委委员兼黄安县委书记。
1931年4月,吴焕先与曹学楷的妹妹曹干轩结婚。婚后不久,即调任红四军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同年6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鄂豫皖省委同时在新集(今新县县城)成立,张国焘为中央分局书记,沈泽民任省委书记,吴焕先为省委委员。同年10月25日,红二十五军在皖西麻埠成立,军长旷继勋,政委王平章,吴焕先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治委员,不久,调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其间,他抵制张国焘“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错误主张。当张国焘借“肃反”之机残杀革命干部时,他十分愤慨的地问:“哪有这么多反革命?”由此,吴焕先实事求是、无私正义,保护了不少革命同志。
三、重建红二十五军 坚守鄂豫皖根据地
1932年10月10日,吴焕先参加鄂豫皖中央分局在黄安县黄才畈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红四方面军下辖红四军、红二十五军主力两万余人撤离鄂豫皖西迁作战,吴焕先率领留下的红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和各县独立团坚持根据地斗争,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红军主力撤离后,使根据地失去军事依托,敌人抢占苏区腹地,残害人民。吴焕先及时向省委建议,重建红二十五军,迅速整编留守的各股红军和各县独立团,恢复统一的军事指挥权。11月29日,省委在黄安县檀树岗召开会议,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徐海东任副军长。司令部设在箭厂河地区的闵氏宗祠,下辖红七十四师、七十五师,约7000人。在内有错误路线干扰、外有数十万敌军的“围剿”、物资又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吴焕先分析当时的斗争形势,明确了斗争策略。“保障秋收和冬播,扩大红25军,恢复苏区,夺回中心城”。他领导重建的红二十五军和地方民众,顽强地同敌人进行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始终保持革命红旗不倒,保卫了苏区,悍卫了红色政权,为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3年3月6日,吴焕先领导指挥弦南区郭家河战斗,全歼马鸿逵部第三十五师两个团,俘敌2000余人,缴枪2000余支,战马百余匹;4月15日,吴焕先指挥潘家河战斗,痛击进犯之敌万耀煌部,歼敌一个团。5月,在光山马畈击溃国民党第二三八旅。
1933年5月至6月13日,鄂豫皖省委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令红二十五军围攻七里坪。吴焕先和徐海东多次提出撤围,却受到省委个别人指责,终因兵力不足,给养困难,部队遭到重大损失。其间,当母亲听说部队条件艰苦,断粮十几天时,随儿媳将乞讨的几十斤大米和几个鸡蛋送到部队,并告知儿子曹干轩已怀有四个月身孕。大家极力劝说吴焕先留下母媳,便于照顾。可深明大义的母亲理解儿子的难处,匆匆见面就含泪离开了部队。吴焕先将母亲和妻子送来的粮食分给了战士,可他哪里知道,母亲和妻子她们在回家的途中遭匪徒追散,妻子曹干轩被打死在七里坪甘蔗岗烂泥田里,而母亲躲藏在竹林巷一家夹墙里,也被活活饿死。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吴焕先家中先后献出了七位亲人的生命。他化悲痛为力量,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带领群众继续斗争。曾在死人沟的石洞边写下豪迈的诗句:“深山密林是我房,沙滩石板是我床,尽管敌人逞凶残,坚决斗争不投降”。
1933年夏,蒋介石任命刘镇华为鄂豫皖边区“剿匪”总司令,纠集14个师又4个独立旅10万余人,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吴焕先率部分官兵约两千人在鄂豫边界老君山、天台山一带进行艰苦的游击战。敌人搜山放火烧山,沿途投放毒药,推行保甲制度等手段,妄图将红军困死山中。由于缺粮没盐,吴焕先身瘦脸肿,警卫员给他熬了点稀饭,但他不吃,并亲自送给了伤员。
同年7月11日,吴焕先率部在福田河一带筹集军粮时,遭遇敌人进攻,激战中将敌人一六二旅两个团击退,毙敌旅长郭予权。10月初,红二十五军由皖西赴鄂东北途中被敌人截为两半,吴焕先率七十五师部分官兵越过封锁线到达鄂东北境内,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八军(10月上旬重建)被阻皖西继续开展游击斗争。10月16日,吴焕先参加省委在紫云寨召开的第三次扩大会议,省委检查了革命斗争中存在的战略方针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转变斗争方针。会后,省委书记沈泽民抱病执笔,向中央写了“关于革命斗争战略方针转变的报告”。从此,部队采取飘忽游击战略决策,与敌人周旋。12月,红二十五军连克罗山县定远店、周党畈和光山县南向店,消灭民团数股,击溃敌军三十二师一部,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面粉、食盐。取得了反“围剿”的重大胜利。使重建的红二十五军又迅速发展到1.3万多人,军威大振。
1934年元月,红二十五军在凌云寺一带开辟工作,于仰天窝遭敌围攻,突围至老君山和宣化店时,又遭敌重兵包围,情况万分危急,吴焕先亲率一个排抢占洪家河高地,掩护部队突围,经激烈战斗,终使部队转危为安。3月21日,吴焕先率部打下三里城后,向党中央写了有关“重建的红二十五军战况书面报告”。4月17日,率红二十五军与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八军在商城县豹子岩会师,两军重新合编为红二十五军,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吴焕先提出:今后红军和游击队的行动要“灵活慎重,不要机械!”作战方针要从实际出发,“打不了不打,打不胜不打,要打就打歼灭战!”5月中旬,部队进入豫南地区罗山县朱堂店一带,恢复和开辟新游击区。6月上旬,率红二十五军在罗山县彭新至扬店一带,与国民党军第四十四师连续激战,毙伤敌人600余名,俘敌300余名,缴机枪11挺、步枪千余支。7月中旬,吴焕先指挥长岭岗战斗,打败国民党军一一五师,歼敌五个营。他指挥若定,料敌如神,又取得了沙窝高山寨大捷。9月初,远程奔袭攻占太湖县城。接续的胜利,缴获大批布匹、药品、粮食和武器弹药,使部队给养得到了改善。随后部队又转入英山县陶家河地区,恢复和创建根据地。
1932年到1934年间,是整个工农红军最艰苦的年月,外围的经济封锁和大规模的“围剿”,内部物资奇缺,伤病严重。吴焕先带领红二十五军奔走于大别山的崇山峻岭之间,住山洞,睡石板,吃草根,饮山泉。病了吃山药,伤了敷瓜瓤,就在这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他带领红二十五军先后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高山寨、长岭岗等多次大捷。并写下了“树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青山在,到处有红军”的豪言壮语,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四、率领部队长征,战斗中英勇献身
1934年夏秋之际,国民党重新制定“三月围剿”计划,调动70多个团的兵力压进鄂豫皖边区,企图将该地区红军“全部扑灭。”中共中央因势而动,急令省委和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同年11月4日,省委接中央指示信后,即率部突破敌人重重封锁,从皖西北赶赴鄂东北,11月8日,吴焕先率红二十五军发起光山县斛山寨战斗,毙伤俘敌4000余人。11月11日,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会议,会议讨论了部队整编和战略转移问题,决定由中央派来的程子华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任政委、副军长徐海东。11月16日,在鄂豫皖省委率领下,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出发前的一天夜晚,吴焕先在家乡四角曹门,让保长吴维英将箭河乡公所长吴子波及几个绅士请到家里“做客”,而便衣队员方忠耀、吴维和、石生才等10多人已隐藏在后院。吴子波和几个绅士酒足饭饱后,一边饮茶,一边夸夸其谈。这时,吴焕先和便衣队员冲了进来:“不许动,举起手来”。吴焕先手枪指着吴子波脑袋说:“今天给你们打个招呼,我们将暂时离开这里,很快就要回来。我们走后,如果你们胆敢糟蹋红军家属,欺负老百姓,回来后就杀你们全家。”吴子波结结巴巴地说:“不敢..、不..会..的!”这一突如其来的警告,让几个绅士吓破了胆,消了他们的威风和嚣张气焰。
1934年11月底,红二十五军到达南阳方城县独树镇附近,正遇寒潮,雨雪交加,战士们衣着单薄,被雨雪浸透,冻得连枪栓都拉不开。然而,敌军却抢先到达,封锁了公路,红军面临被围。在这危急时刻,吴焕先手握大刀高呼:“同志们,这是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决不能后退!共产党员跟我来!”随后举起大刀,率领官兵如下山猛虎冲向公路,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经过血战,杀出重围,红军进入伏牛山区。随后的战略转移途中,又冲破敌人20余倍兵力的多次围追堵截,部队进入陕南。
12月10日,省委瘐家河会议决定,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将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同日,敌六十师陈沛部突然袭击而来,战斗中,程子华、徐海东均负重伤,吴焕先继续指挥战斗,经过多次冲杀,终将敌人击退,使部队转危为安,得以在陕南地区立足站稳。
1935年1月9日,吴焕先率部攻克镇安县城。2月上旬,率部于柞水县蔡玉窑、蓝田县葛牌镇,给敌军一二六旅以沉重打击,两次战斗歼敌三个营。2月19日,吴焕先参加省委会议期间,反对红二十五军进入四川的错误主张。3月10日,率部到达华阳地区,于石塔寺打败尾随之敌陕军警二旅两个团,共毙、伤、俘敌团以下官兵六百多人。战后,领导开辟华阳根据地,建立华阳游击队。4月9日,指挥九间房战斗,歼敌陕军警备第三旅大部,粉碎了敌人的“围剿。”4月中旬,省委在葛牌镇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改选了省委,徐宝珊为书记,吴焕先为副书记。4月18日,红二十五军攻克洛南县城,开创了豫陕边区革命根据地。
1935年5月9日,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身患重病去逝,吴焕先代理省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他勇挑重担,不畏艰险,采取“诱敌深入,先疲后打,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方针,率部奇兵巧战,与敌周旋。他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战略决策,使红军和根据地建设沿着健康的道路胜利发展。
5月下旬,东北军相继开进陕南,敌人以三十多个团的兵力,对红二十五军发动第二次“围剿。”吴焕先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反“围剿”作战计划。6月16日,红二十五军远程奔袭荆紫关,缴获大批军用物资;7月2日,指挥袁家沟口战斗,全歼陕军警一旅,毙伤、俘敌一千七百余人,活捉敌旅长唐嗣桐。
就在鄂豫陕根据地火热之时,吴焕先根据敌人口供和剿获的邮报中得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的消息,7月15日,他在长安县丰裕口召开省委紧急会议,决定率红二十五军北上迎接。7月17日,他连夜向党中央写了“关于红二十五军的行动、军事策略及省委工作情况的报告”,交由石健民呈报中央。7月30日,吴焕先给郑位三、陈先瑞等写指示信,决定将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合并,统一领导鄂豫陕边革命根据地和留下来的武装力量。7月31日,红二十五军攻占川陕公路要地双石铺。而后,吴焕先毅然率部进入甘肃境内,直插敌人后方,吸引敌人大股兵力,策应主力红军北上。
8月3日,吴焕先率部攻占甘肃两当县城,继续经利桥镇转向西北,占领天水县城北关。8月15日,部队进驻回民地区兴隆镇,他及时制定并执行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的良好民族政策,发动少数民族参加革命,亲自拜访清真寺主教,赠以礼品和“德高望重”匾额,回族居民回赠部队礼品和“劳苦功高”匾额。8月17日,部队攻克隆德县城,歼守敌一个营。战后,他又率军猛进,连夜翻越六盘山,相继占领三关口,直逼平凉城下。8月20日,由平凉以东的四十里铺南渡泾河,继续沿西兰公路东进,于马莲铺击退尾随之敌第三十五师的三个营。接连取得的重大军事胜利,粉碎了敌人的三次重兵“围剿”,创建了新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扩大了红二十五军,有力地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入陕铺平了道路。
1935年8月21日,为进一步牵制敌人、探听主力红军北上动向,红二十五军冒雨南渡甘肃泾川县泾河支流的汭河,部队刚过一半时,突然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有几个同志被急流卷走。军部直属队和担任后卫任务的部队,大部分被阻隔在泾河北岸。这时,敌军三十五师二零八团一千余人,乘机由泾川方向猛扑而来,企图把我后卫部队压在河边。吴焕先看情况危急,立刻带着军部交通队百余人,从王村镇四坡村羊圈洼直插敌人后侧。他高声呼喊:“同志们,决不能让敌人逼近河边!压住敌人就是胜利!”战士们不顾泥泞路滑,一鼓作气地冲上前去,抢占了一座制高点,把敌人侧后截成两段。激战中,一颗子弹击中了吴焕先的胸部,顿时血流如注,他强忍剧痛,继续指挥部队冲锋。红军与敌人肉搏血战四个多小时,终于全歼尾追之敌。然而,就在战斗的最后时刻,吴焕先英勇地献出了年仅28岁的宝贵生命。
得知吴焕先牺牲的消息,红二十五军指战员无不捶胸顿足,热泪纵横,副军长徐海东亲自为吴焕先入殓埋葬。
吴焕先是红二十五军的创建者,在多次关系到红二十五军生死存亡的战斗中,都力挽狂澜,发挥了关键作用。他高尚的革命品质,坚强的斗争意志,卓越的战略远见和领导才能,以及他为党为国的无私奉献精神已凝集成红二十五军的军魂,风范长存,从而融入中华民族之精神,永远彪炳史册。
毛泽东同志曾深情地说:“红二十五军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
1985年8月为纪念吴焕先同志牺牲50周年,郑州烈士陵园、甘肃兰州烈士陵园分别建立了纪念碑和纪念亭。邓小平题词:“吴焕先烈士纪念碑”;李先念题词;“功勋卓著”;徐向前题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程子华题词;“吴焕先同志永垂不朽”。中央电视台为这位青年将领拍摄了电视片《北上先锋》
2009年9月14日,吴焕先被评为100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长征路上的年轻人》、《徐海东将军传》、《战将韩先楚》、《程子华回忆录》、《刘华清回忆录》等相关著作均对吴焕先的卓越领导才能和高尚的革命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者: 吴隆繁 杨松(吴绍镒)烈士的堂侄孙,党史人物研究学者,合编出版
有《历史的见证--杨松纪念文集》、《纪念杨松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选》、著有《杨松传》。现任湖北吴氏至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湖北吴氏至德文化发展交流中心执行会长。
作者: 吴先义 河南省新县箭河中心学校教师
电子邮箱13839788686w@163.com
QQ邮箱2313183255
2019年2月10日
吴焕先同红二十五军部分领导人合影
吴焕先(左)同徐海东(右)合影
吴焕先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