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喜报!德化盖德有济吴氏家风家训馆入选首批市级家风家训馆名单​
作者:东南早报…    文章来源:东南早报、德化网等综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2-30           ★★★

喜报!德化盖德有济吴氏家风家训馆

入选首批市级家风家训馆名单

      首批泉州市家风家训馆名单出炉,全市共有8家场馆入选,这是继2017年以来泉州已有6家省级家风家训馆示范点的基础上,又打造的新一批家风家训传承基地。


      该批家风家训馆长期以来,结合重要节日庆典、地方特色民俗展示、家庭文明新风演绎等,积极开展家风家训传承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各类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了家庭文化阵地作用,传播了良好文明家风。 (东南早报记者龚翠玲 通讯员程兴华)

 有济村:吴氏家风家训馆 
      吴氏家风家训馆以中洋书院为依托,中洋书院创办于晚唐期间,共投入40多万元重修书院。书院展示了以吴济川为代表的吴氏家风家训家规,历代名人风采、名人题词碑文匾额以及旧书院部分珍贵文物。
      吴氏家风家训馆传承有济村吴氏家风,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良好家风通过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教育基地,又将时刻激励吴氏每一位后裔子孙、培养一代又一代栋梁之材。
      本批市级家风家训馆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委文明办、泉州市妇联联合命名发布。名单如下:
永春县五里街镇埔头村家风家训馆
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村家训馆
永春县东关家风家训馆
泉港区涂坑刘氏家规家训展示馆
鲤城区三王祠家风家训馆
泉州台商投资区孙易彬故居
德化县盖德镇有济村吴氏家风家训馆
晋江市池店镇御辇曾氏家风家训展馆


德化有济村吴氏:德勤悌正家风远 正直清廉济世长


山上云雾缭绕,如一幅水墨画。

      德化县盖德镇有济村,一个群山环抱、远离喧嚣的小山村,不疾不徐,用千年光阴,涵养传承了一脉好家风。
      唐五代开始,吴氏族人,便在这里落脚,至今繁衍生息了三十八世。

      有济吴氏一族,自明开始,族谱便详细记载了崇礼尚义、孝悌睦邻、赈济困乏等族规、家训,为历代吴氏子孙所奉行。有济吴氏,因此涌现出了多位造福一方、名留青史的清官贤达。 □泉州晚报记者 黄宝阳 通讯员 陈曦妮/文 陈小阳/图(除署名外)



吴氏让孝勤俭传家 建村有济繁衍千年

吴氏家风馆

      从德化县城到盖德镇有济村,有约10公里的山路。车辆在云雾缭绕的山路上逶迤前行,驶入山中盆地后,就抵达有济村了。彼时已早上近10点,村里的云雾还未散去,薄雾氤氲中,白墙黛瓦的民居若隐若现,房前屋后鸡鸣犬吠,一行人身上自带的焦躁和风尘,瞬间荡去。

      这个僻于群山中的千年小村,大部分村民都姓吴。说起开姓始祖,得追溯商朝周太王长子周泰伯。周泰伯为让位给三弟季历,率二弟仲壅引退,定居江苏无锡梅里,其谦德风仪、高风亮节,感动当地百姓,拥戴而建立吴国,后世子孙以国为姓。吴泰伯第十九世孙季札,继承先祖谦德家风,把王位让给三个兄长,避耕于延陵,福建吴氏大部分以延陵为郡望。

      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吴氏后裔吴祭奉旨入闽平黄巢之乱,后在莆田沈浦定居。至五代南唐先德七年(960年),吴祭七世子孙吴纯从仙游大圳迁至德化有济村,繁衍生息三十八世,至今已有1058年。

      有济村的中心,是一座名为中洋书院的旧书院,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为吴氏教育子弟的专用书房。书院分为上下两堂,木结构,穿斗抬梁式。厅堂前的天井十分有特色,分作两半,左侧叠假山种植茶花、石榴、玫瑰等花卉;右边凿作小池塘,饲养红鲤鱼,花瓣飘落水中,平添几分悠然。书院自兴建以来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四百多年间,一直作为吴氏子弟的教育场所,从未中断荒废过,世代的吴氏裔孙,在这里启蒙受教。

书院天井里有假山花卉、池塘鲤鱼。(黄宝阳 摄)
      如今,德化县、盖德镇两级纪委以中洋书院为依托,打造了吴氏家风馆。家风馆展示了吴氏家风家训、经典家风故事、历代名人风采、名人题词碑文及匾额,还有吴氏族人珍藏的吴氏族谱及旧书院的部分珍贵古籍书册等。环廊中,还以吴氏历代名人故事及家风为内容,创作了一系列壁画。

      急公好义悬壶济世 村民塑像建观奉祀

      中洋书院对面,是一座古朴的小庙——圣天宫,是闽南地区民间传统信仰的吴公真仙的祖殿。“圣天宫”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圣天宫二进式,屋顶歇山式,双脊八翘,分三檐建筑,古色古香。宫观背后,有一处天然的龟背山,形神兼备,令人称奇。

“圣天宫”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黄宝阳 摄)
      圣天宫主祀吴公真仙,吴公真仙原名吴岩说,号济川,出生于元朝至大三年(1310年),是当地著名的乡贤医士。《福建通志》记载说:“吴济川,德化县盖德有济村人,隐居金液洞一年,炼液养真,日惟饮一盏,洪武中端坐羽化成仙。”

      在袅袅的香火中,圣天宫管委会的老人们,将吴仙公的故事娓娓道来。吴济川出生于有济村书香门第,曾祖父、祖父均出仕为官,他自幼勤读诗书,能诗善文。

      吴济川从小目睹很多农民因为家境贫寒没钱看病,重病后卧床不起,最后命归黄泉的惨状。特别是遇到瘟疫,更是死亡无数,常常“今日抬别人,明日别人抬”。为解除民间疾苦,青年吴济川“立志行医救人”。他认真钻研医术,广泛收集民间验方灵药,亲自采药配方,为人治病。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忠厚善良,无论风雨寒暑,有请必到。当地老百姓对他很感激,称之“活菩萨”“活神仙”。

      传说急公好义、一身正气的吴济川,还远赴江西龙虎山学法,学成归来,造福桑梓,惩恶扬善。至今,德化民间还流传着吴济川为民除害、见义勇为的许多精彩故事,如烧土纸智斗奸商、挥杖欲推白格岭等。

      吴济川羽化后,民间感念其恩,塑像、建圣天宫祀之。数百年间,吴公真仙的香火远播八闽大地、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仅在国内就有几百座分炉宫观。

      以身作则践行宗规 家风传承六百余年

      尽管被神化后的吴济川,许多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其首订的宗规、家训等,却真实地存在于有济吴氏的族谱中。

      有济村党支部书记吴水生介绍说,在吴氏珍藏的族谱中,可见吴济川制定的“孝悌为先,恭敬尽礼”的家规,他自己也是这么践行的。传说他在龙虎山学艺时,有一天师父背上突然长出7个疖子,吴济川忙里忙外,长时间伺候,当其他徒弟都觉得疲惫的时候,他坚持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后来,他不顾腥臭,用嘴巴将疖子上的脓吸出。

      立下“赈济以救困乏”宗规的吴济川,一生潜心钻研医学,凡有求医者,都不怕劳累,且不计报酬,无偿救济,几十年如一日。

      从吴济川开始,600多年来,有济吴氏行成并完善了一套完整的族规家训,包括宗规、家规、家训、庭训、自省守则等。宗规申明要“崇祀以敦孝恩,孝悌以肃家风,睦邻以念同宗,耕读以务本业,赈济以救困乏,择配以选良家”;家规着重“敦孝、悌弟、精忠、守信、 崇礼、尚义、养廉、存耻”等方面;而庭训则要求“勤生理,崇儒业,尚借鉴,睦宗族,和乡里,慎承继,严闺门,戒淫恶”。

      匾额虽历经沧桑,仍保存基本完好。
      这些宗规家训,尚德尊礼、字字珠玑,从多个维度为吴氏子孙安身立命制定了正向的行为准则,被吴氏后人奉如经典,代代相传至今,依旧闪耀着动人的光泽。

      清正廉洁不畏权贵 德才兼备“正直师表”

      在诗礼传家、德勤悌正等宗规家训的指引和浸润下,有济吴氏历代贤士辈出。在中洋书院的正中,悬挂着一块木质匾额,上书“正直师表”四个金色大字。匾额虽历经沧桑,仍保存基本完好,字迹清晰可见。这块牌匾,是明朝钦差大臣赐给有济吴氏子孙吴天佑的。

      吴天佑,字德卿,号畏齐,生于明朝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吴天佑幼年生活孤苦伶仃,“生五日而孤”,虽备尝艰辛,却“聪慧倜傥”,十五岁即中岁贡。

      出仕后,吴天佑长期担任广东程乡县(今广东省梅州市)的儒学训导(主管教育的官员),后“委掌县事”。程乡历来是州、府的治所之地,是粤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吴天佑凭其博学多才及卓尔不群的学术造诣赢得了广泛赞誉,时人盛赞他“文能敷教,才堪治剧”。

      吴天佑不仅有着杰出的领导才能,而且为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不畏权贵,“家不给者,济之;冤不直者,白之”。当时的钦差大臣两广都御史感其“素著正直之风,不愧师表之任”,赐予“正直师表”匾额。

      吴天佑淡泊名利,正当仕途一片大好时,却选择归隐田园。虽然他为官多年,却家徒四壁,好不容易才凑够了回家的盘缠。晚年的吴天佑继续发挥余热,组织族人编纂族谱,整理宗规族训,为弘扬吴氏家风作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

      除此之外,有济吴氏宋有提督吴高桂、校尉吴芳桂,元有南京留守左卫吴真治,清有四川泸州州判吴超英等人,均是造福一方、名留青史的清官贤士。

      旅游攻略
      乡野有济魅力无际 缤纷四季精彩美丽
      建村已有千年的有济,村里随处可见上百年、数百年的古物。除了古老的书院、祠堂、庙宇,有济村还有一座曾为吴氏数十代人遮风避雨的风雨廊桥——济虹廊桥。

济虹廊桥架于济水之上,为石墩廊屋式木质结构。 (黄宝阳 摄)
      济虹桥原名九漈桥,飞架于济水之上,为石墩廊屋式木质结构,桥长33.3米,宽6米,桥墩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桥上长廊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清、近现代曾多次重修,昔日为有济村交通要道,村民在此集市贸易。桥外有层重叠的雨披,既能保护桥梁,也可供人遮风避雨。朱红色的桥身,已在风雨的洗礼下褪去了红艳,显得古朴而凝重。

      除了这些充满历史感的古建筑,有济村也有着令人钦羡的自然风光。村里溪流环绕,沿溪流而下,茂林修竹夹岸而立。走在乡间,虫鸣鸟叫,田野葱茏,抬头见芹山悠然立在白云深处,一座座白墙黑瓦的戴云山式民居安静地坐落在薄雾中。

      有济村的美,已有官方“认证”,去年,有济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宜居示范村。村主任吴添恭介绍说,近年来,有济村利用优越的自然生态、深厚的宗教文化资源,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以“特色农业+道教文化+休闲旅游”为核心的乡村休闲游。

     四季有济村,风光大不同。春赏油菜花,春暖花开的季节,有济田间的250亩油菜花海同时盛放;夏摘百香果,150亩的百香果亲子采摘园,可以从每年7月采摘到农历立冬,待到夏末,还能一睹花卉基地的紫薇、丹桂竞放的热闹景象;秋登芹山顶,秋季是登高的好时节,海拔1158米的芹山,山顶可观德化县城全景,山上至今保存两个古代山寨遗址,山下还有天然养生池,水源源于雪山天然山泉,旁边立着一个古朴的石拱桥;冬祈圣天宫,七月廿五和十月初九分别是吴公真仙的诞辰和羽化纪念日,每年逢这两个节日,村里都将举行为期一周的活动,有民俗表演,有特色小吃。

      村里将吴氏祖祠、始建于名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洋当堂,稍作修葺,改建成游客中心,这座庞大的祖祠,可容纳下两三百人同时用餐,只需提前预约,便可享用到当地村民用大锅柴火灶烹饪出的地道农家菜。坐在高高的祖祠厅堂,天井流光倾泻,穿堂风送来微凉,远眺葱茏的田野,耳畔传来啾啾鸟鸣,如此舒心的自然就餐环境,饭菜更显可口。有济农家的土猪肉、黑鸡、黑兔,农家种植的春笋、淮山、青菜,可以让你体验到食物的原汁原味。村里除了种植有上千亩的铁观音,还有铁皮石斛、淮山、竹笋等作物,一个65亩的“三黑”(黑鸡、黑兔、黑羊)特色农产品基地。吴添恭介绍说,如今村里正着手对多座民居进行改建造,满足游客“吃农家饭,住乡村屋”的需求。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平河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