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鄱阳这座有500多年历史的宗祠,依旧气宇非凡
作者:微鄱阳传…    文章来源:微鄱阳传媒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2-17           ★★★

鄱阳这座有500多年历史的宗祠,依旧气宇非凡

      在鄱阳县谢家滩镇鸡峰桥头村,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吴氏宗祠”,据载是被司马迁誉为“世家第一”的吴太伯后人所建。鸡峰吴氏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鸡峰桥头村,距鄱阳县城70多公里。桥头村吴氏宗祠,不仅是鄱阳吴氏族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鄱阳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

      “中国湖城”鄱阳古称饶州,建县2234年,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古迹众多。鄱阳湖因鄱阳县而得名,鄱阳县因鄱阳湖而生辉。该县区域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生活富裕。
      鸡峰桥头村离县城70多公里,离安徽省东至县和九江市都昌县相隔不远。这是一个典型的鄱北山村,四周森林茂密,黄土丘陵起伏,田野阡陌纵横,满目一片青绿。吴氏宗祠坐南朝北,四周高墙,是一座典型的、封闭式的、江南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大门上“松树园鸡峰”、“吴氏宗祠”、“礼门”、“义路”等石刻,字体雄浑厚实,字迹完整醒目。
      在“中国湖城”鄱阳,吴姓是个大姓,也是个古老的姓。大多数吴姓族人系吴泰伯第22世孙吴王夫差第三个儿子少子鸿的后代,与古徽州的吴姓族人同宗同源。鄱北地区油墩街、谢家滩一带是吴姓族人的集中聚居地,过去几乎村村有吴氏宗祠。由于年代久远,战争与自然的损坏,加之村民无力维修,多数祠堂或已倒塌毁坏,或己拆除另作他用,现存的吴氏宗祠屈指可数,保存完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鸡峰桥头吴氏宗祠,仍属徽派建筑,粉墙皂瓦保留完整,女儿墙高达丈余,气势恢宏。除正门外墙有两个小窗外,其他方向墙面没有窗户。东西各有一个偏门,现在进出是走西边的侧门,大门紧锁,管理严格。祠堂内木雕、石雕、砖雕都非常精细,油漆鲜亮,遍布各个墙面、廊柱和栋梁之上,保存完好。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眼目传神,花草景物,搭配合理,栩栩如生。似乎毎一块雕刻都在讲述着一个祖先的故事,使我们在凝望之时,肃然起敬,默默沉思。尤其是大厅和戏台中央上方旋涡状造型的斗拱,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让人称奇!为此,“鸡峰桥头吴氏宗祠建筑技艺”被列为“鄱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据载桥头村吴氏宗祠是被司马迁誉为“世家第一”的吴太伯后人所建。该宗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据当地人介绍,现鸡峰桥头村的吴氏宗祠是以吴品桂为首重新设计扩建的,历经六载,于清光绪丙戌年(1886年)竣工,占地面积约2.5亩。前后三进,有一个大戏台和两个天井。吴品桂因配合左宗棠抗击太平军有功,被赐四品顶带。虽历经沧桑,但经过多次维修,现保存依然完好。其规模与气势不减当年,是赣东北一带规模较大、也较有名气的“吴氏宗祠”。由于没有宣传报道,藏在深闺人未识,静静伫立在鸡峰桥头,不被外界所知。后重修(距今有220余年),占地约1200平方米,气势宏伟,分为上、中、下三进大厅。下厅为族人举办活动击鼓奏乐的场所;中厅是祀堂,为宗族举行祭祀仪式或重大活动的正厅。再往前为上厅,是与中厅相连的台式三间二层楼房,楼上一般放置本族各家祖宗牌位,供族人瞻仰祭拜。目前祠堂内还供奉着吴太伯先祖灵位。
      祠堂南端是戏台,雕龙画栋,建筑精美。每年上谱、修谱或宗亲集会时,都要请当地剧团来此演出老少爱看的赣剧。戏台两侧上面是长长的厢房,这是看戏用的“包厢”。祠堂北端供桌上摆放着祖宗牌位,是宗亲们祭祀祖先的地方。大厅上方挂有刻写“吴氏宗祠”、“齐家治国”、“椿庭指使”三块大木匾,字迹苍劲,气势庄严。祠堂中央是个大天井,釆光充足,四周明亮。厅堂两侧,上次聚会时使用过的条幅和标语,依稀可见。
      走出祠堂,水泥路一直延伸进大片金色的花海里,那是去鸡峰尖的路。时近中午,炊烟从屋顶上飘出,整个村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处安闲的避世隐居地。远远近近的田埂上,不时有挑担的身影快速闪过,倏地便没入林荫和花丛里,若隐若现,一会儿出现在左边山脚,一会儿现身右边山头,使人怀疑,是不是遇到了传说中的武林高手。
地位
      “鸡峰桥头吴氏宗祠建筑技艺”被列为“鄱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桥头村吴氏宗祠,不仅是鄱阳吴氏族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鄱阳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平河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