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 元 印 象
——庆元文化研讨会有感
吴先辉
2017年的浙吴会第二届吴文化研讨会在义乌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浙吴会第三届吴文化研讨会在庆元举行。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北与本省龙泉、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东、西、南与福建省寿宁、松溪、政和三县交界。总面积近二千平方千米,总人口二十余万人。吴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在全国各地是罕有的。庆元是浙江的山区县,具有“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美誉。其吴氏人口占比例之大,生态环境之美,一直汲引着我前往参观学习的浓厚兴趣。
今年5月,本人就接到庆元至德文化研究会德生会长的热情邀请,8月又接到浙江省吴文化研究会的邀请函。心里自然十分高兴,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8月10日,我踏上去庆元的行程,于下午五点半抵达。庆元宗亲的热情招待自不待言,众多熟悉的面孔,来自浙江各县市的宗贤、各省区的社团负责人,大家经过一段时空的隔离更是分外亲切。
庆元县至德文化研究会,是2014年4月18日正式挂牌的,通过民政局审批,挂靠庆元县文联,办公地点设在大济。法人代表及会长是德生宗贤,远龙老县长为首席顾问。研究会成立之初有会员132人,逐年增加,现在有会员280多人。然而,正常在研究会上班的人员就有五位。像庆元会这样:有办公场所、有正常办公人员、有完备规章制度的社团组织,并不普遍。
我与浙江庆元的远龙老县长和德生会长他们在浙江已几次见面,我大脑中对他们留下了很好的记忆,特别是今年8月的庆元会议,再一次见证了远龙老县长的高尚品格。他为吴家事操心、为吴家事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精神,真的不是很多人所具有的。庆元会议,他虽然不坐主席台、不发表讲话,正是他低调做人、谦让包容的崇高品格之表现。
在庆元会议期间,与一些宗亲聊起德生会长,都说他为这次会议操碎了心。为了弘扬吴文化,宣传月山千年来祖先的优秀思想文化以传承后人发扬光大,德生会长多年来就注重对这方面资料的收集,经过年积月累可谓集腋成裘,终于在2013年如愿付梓。印刷、书号、编辑、排版用了13万多元(光为获得书号就耗费4万元),印刷1500册,分别赠送给各地吴氏宗亲组织和吴氏贤达。凡是熟悉了解德生会长的人,无不对他那种“对吴文化的敬畏,对列祖列宗虔诚”的拳拳之心而感动、而赞扬。然而就本人所接触到的庆元宗亲,都一致称赞远龙老县长、德生会长多年来为家族的巨大付出。这是庆元的一道吴文化景观,她为各地吴氏组织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和榜样,从而找到自己的着力点:为广大宗亲做些实事,为提升整个吴氏家族的道德水平、人文修养水平而不断地努力。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追求,终极追求。整个氏族的道德水平、人文修养水平上去了,繁荣昌盛的预期目标就会成为现实。
大济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吴美福会长,也是宗亲们十分认可的族贤之一。庆元县至德文化研究会与大济历史文化研究会一起合署办公,两个社团组织在地域代表上虽有一些差异,但是宗旨、职责和工作性质相近,两个机构的人员、资源可以统一指挥调度,视工作需要而灵活运用。总之,都是为了吴家事业的发展。庆元吴氏两会曾经考虑要在大济村的一片山场上新建庆元吴氏大宗祠,面积8000来平方。后因民政局在那规划了一块建老年公寓,因此暂时停着。大济村宗亲也一致认为,吴美福会长是庆元吴氏中肯为家族奉献,吃苦耐劳做实事的热心人。
正是有像他们这样的一批讲奉献、讲实干、不图名、不谋利的庆元吴氏贤达,在推动着庆元吴氏家族事业的成就。
月山村对我记忆犹深,这既源于去年在义乌召开的浙吴会第二届吴文化研讨会上德生会长赠送《月山毓秀》一书的介绍,也是亲临实地的感染所至。月山村始于吴诩的母亲李氏,原居松源(今庆元县城),公元1000年,因夫吴伉不幸病故,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带着8岁的幼子吴诩,来到东庄(今月山村)居住。吴姓子孙,继承弘扬先祖忠厚善良家风,崇文尚礼,尊儒重教,名列仕籍者达200余人。可谓人才辈出,仕宦蝉联,一度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被誉为“庆邑之冠冕”。
月山村常住人口662户1741人,90%以上为吴姓,月山村自开基祖吴诩奠基,其历史已近千年,历代官仕辈出。月山是极富特色的文化古村,自然风光非常优美,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月山文化名村,是颇有特色的旅游乡村。月山文化甲庆元,“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生态,让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踏进月山,眼前是一派欣欣向荣、生机蓬勃的昌盛之景,让人心旷神怡。“举溪八景”和“二里十桥”,自古就闻名遐迩。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州廊桥三座:如龙桥、来风桥、步蟾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文简祠、庆元廊桥一白云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云泉寺。智慧人物“忖忖乌”的传说在庆元妇需皆知,“八老爷”吴懋修的故事在当地颇有名气。改革开放之后,月山村民自编自演的“月山春晚”,自1981年首届举办以来,至今已连续38年从未间断,比央视春晚还早两年,被誉为“中国最山寨的春晚”及中国传统草根民间文化的典范。月山村有六座古廊桥,形如长虹卧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展现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那恬然而优美的画卷,置身其中,宛若人间仙境。时任处州知府孙大儒曾赞月山为“山环水抱一桃源”。
大济村,人们已习惯地称她为“进士村”,距县城闹区2.5公里。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城人口猛增,大济已经融入县城的组成部分。在此肇基的吴氏先祖,历代尊师重教,崇文尚礼,人才层出不穷,使这个历史上不足300人的小村自宋朝至明代陆续涌现出26名进士,被誉为“进士村”。遗存金街、古道、古地道、卢福神庙、吴氏宗祠、木拱廊屋桥、明清民居建筑等诸多古迹文物,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凡此,都彰显着庆元吴氏的历史辉煌。这样的辉煌,是源于家风、源于至德精神的传承贯彻;这是一个地方“丁、贵、财”的文化基础。
在庆元,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香菇始祖吴三公(1130—1208),受到后人神明式的膜拜。庆元香菇全国闻名,庆元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林密,特别是菇材林资源丰富,历来盛产香菇。庆元香菇原是野生的,大约在南宋始于吴三公开始人工栽培,自此种菇技术代代相传。
地处浙闽边界的庆元县,是中国著名的廊桥之乡,被誉为“廊桥天然博物馆”。庆元的百山祖,位于庆元县东北的百山祖乡境内,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面积约三十二平方公里。百山祖——让人一见钟情,流连忘返。
“青山松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美景一时看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庆元会议回来之后,我跟厦吴会的宗亲们在第一时间就讲到这远龙老县长、德生会长、美福会长的高尚风范。我们推崇在宗亲中不搞“官本位”,讲为吴家做实事。就像我们族中的吴天赐老宗长,几十年来为社会、为吴氏奉献巨大,他并无一官半职,然而,就是他成为当今吴氏中最有威望的人。我们希望各地都有吴天赐式的人物。这样,我们的家族事业必然辉煌。
三天的庆元生活,让大家一饱眼福。生活上丰满,精神上丰富,有太多的亮点,有太多的惊喜;一句话:感动难尽!
带不走的是庆元美丽的景观,带得走的是庆元吴氏的精神。
让我们学习庆元吴氏之长,补已之短,在泰伯至德精神的感召下不断前行,把吴家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从而不断促进整个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作者简介】
吴先辉 厦门市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
第四届泰伯论坛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