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千年吴家--老田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吴海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3-26           ★★★

地名故事
千年吴家——老田村

造化东南风水地,吴家世祖拓荒疆。金钩玉带千秋月,旧第新城八桂堂。
朱雀桥头杨柳荫,青龙旗下子孙倡。当年地藏行祠在,古韵犹存仁里芳。
这首《探幽老田吴》小诗,说的是座落在九华山风景区——九华河西老田村。时代已进21世纪了,但老田吴这片村落仍然有古色古香的一面让人探幽思古,尤其“老田”这一地名,更让人着迷、想一探究竟。
说起“老田”九华山境内自古以来地标性村落,历史上与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渊源流长。过去此地,建地方“都”制时,八、九两都流传“柯吴刘罗”四大姓,其中尤以吴,柯显赫,是当年的望族世家。老田吴家,得名老田,据《吴氏宗谱》与宗谱载《老田记》:家族的兴盛历史,吴始迁祖吴栋材(前107-前25),系河南唐州桐柏嘉兴人,西汉元康年间官封顺元太守,以直谏忤君,左迁六安令,适逢老友窦伯玉陵阳县伊邀游九子山胜境,顿生仰慕之情,乃弃官归隐九子山松阳(杨)图新城里。那时这里周围荒芜人烟,杂草丛生,人称蓼草湖,吴栋材率子垦荒造田,开基创业,聚族而居,形成村落。繁衍生息,至唐朝已成为此地一大望族。当年他们的先祖刀耕火种,开垦了八百亩良田留于子孙。族里贤达长者为了励耕勉农,铭文立碑记规定这些田地不得流失于族外他姓,更不得荒弃。勤劳的吴氏子孙一边开垦新田,一边辛勤耕种这祖上留下的田地,使得这八百良田渐种渐熟,成了“老字号田”,于是就自然得名——老田。但真正得名“老田”的是:老田吴氏续修宗谱对村名成因说明,吴村老田是因“膏膄弥望,灌溉不涸,栋材公解佩易焉,吴为世业故名之。”言下意是:吴家能于此地繁衍生息,形成望族,得幸于始迁祖吴栋材公引领开垦种熟后的这片“老田”,齐家立业的。并寄望于后代:为人心田即良田,唯有良田才可育佳苗,才有好的收成;唯有道德高尚之人,才能报效国家,利于人民。更值得敬重的是:“老田”人家好生、积德、行善,用“老田”的米膏接济他乡逃荒避难饥人。可见吴家以“田”冠以“老”字,组成“老田”一名的内涵博大精深,以及先人的良苦用心之处。

古村落老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却可上朔西汉元康年间,吴泰伯的后人迁居此地。那时,此处山还不叫九华山,此处村落也不叫老田吴。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来游,与友人唱和诗句,改名为九华山。老田吴家已在这里——“松阳新城里”生息繁衍多少代了。族谱里可查到李白当年游九华山途径此处留下的诗句“未有九华图,先有老田吴。”族人勤于耕读,崇尚文风,历代朝廷做官者为数不少,家族声望渐高,殷实的公堂米脂,来源于这片“老田”。为迎接封建朝廷皇帝圣旨,迎接族里在朝廷为官者回乡省亲,接待达官贤贵,婚丧喜庆祭之需,从西汉到明清先后修建了一些规模宏大的官堂宅府,学馆宗祠。以至家族显赫,名甲一方。然,这些费用均也来至于这片“老田”。
老田吴家村子的西北处,唐至德年间,相传新罗国金乔觉初登九华山,路过老田村驻足七七四十九天,受吴氏族主吴用之热情接待,临别时作《酬惠米》一诗相赠。金乔觉卓锡九华山后,老田吴家即与他结下了佛缘,于“老田”中划定若干田亩供养。为了让子孙后人永世续继这佛缘,遂建“九华行祠”以示纪念与崇敬。后宋、明两朝均有所重建。今仍存石门额“九华行祠”及嵌于侧壁间的明弘治元年《重建九华行祠石壁庙记》和《乐输重建记名碑》两块。
明朝万历年间,老田吴家的大作公,领着族人建造了一座占地面积10亩的大宗祠,于九华行祠西侧。高大恢宏,气宇轩昂。过去内有保成完好的明清两代皇帝钦赐的匾额与圣旨——“老诚端谅”、“父子钦点翰林”…… 地方官员留下碑文铭记。行祠东边为过去上九华山的官道,有栓马桩、旗杆夹、歇轿亭,还建有高大的石牌坊。最有名气的如“新城旧第”、“思亲堂”、“八官堂”、“大夫书堂”,“玩月幽亭”、“新城精舍”、“花戏楼”等,留下了一片江南徽派建筑故居群落。朝廷敕建的石牌坊遗址犹存。这些古民居青砖灰瓦,宅深槛高;雕梁画栋,花窗格门。马头粉墙上,墨线勾勒双款回环边框,配以花卉虫鸟,映衬屋宇,清爽明亮。宅府高大一点的正门,建有门坊,小户为门楼。门坊上一般置一横匾,用桐油拌灰粉做上府邸名称。门坊左右两边立有汉白玉石鼓,前有照壁墙,墙上多见有1米见方的“福”字。形成了“老田”人家特色。

历史上,老田村庄随着人口的增多,民房也越建越多,村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衣兜形。胡同纵横交错。进入村庄,若无地保(一般村民都不行)领你,恐怕转悠半天你也不得出村。大凡一座村庄,若无水系是不完美的。有道是无水不活,无水不秀,更重要的是有人认为无水村庄不发。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最讲究风水学。老田古村落,虽村外有九华河,村庄内却无水系。当年金地藏建议吴用之说:老田这村是块风水宝地,缺了护城河。于是,先祖们特意人工开凿了一条小河,引进村子。似一条玉带绕大半个村庄,取名玉带河,缨簪蝉联。沿河两岸铺设了石板路,现已磨得平整光滑了。小河上相隔不等处修造了小硚,共有九道,寓意着九九归一。硚,有平有拱,有单有双。其中最精致的是八官堂边建于北宋初年的玉带硚。硚仅一拱,长约5米,宽约3米,两头分别有4级台阶。而今硚的两边已爬满了青藤碧蔓,小硚又恰似玉带佩。有人说桥旁过去置放了一个直径1米多的大石鼓,中间有一碗口大的眼,族里举行重大接待仪式,插旗用的。还有八个褐青色石鼓坐礅,说是八官堂的原物。是“老田”的荣耀。
走进老田古村落,小硚、流水、人家;走出老田村口,阡陌交通,良田千亩,一片蛙声稻花香。早晨村口井边,打水浣洗,捣衣之声,不绝于耳;傍晚夕阳西下,牧童晚归,村中袅袅炊烟,巷弄里飘出的饭香……这是一幅幅立体、灵动的江南山村水墨画,更是一首首田园风光诗。这一切是那么诱人、迷人,醉人!真是“行尽江南皆是画”,阅尽老田均成诗。
望着这片古民居与旧址遗迹,不难想象得出那时的老田吴家村落横直东西,你是望不见村头与村尾的。玉带河两边店铺林立,作坊遍布;村中上九华山的官道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站在朱雀桥上,遥望这一片“老田”,梳理一下思绪:
老田有诗仙李白留下的见证古村落历史的诗句——“未见九华图,先有老田吴”。
老田有金地藏生前拜访施主吴用之,脚踏村中青石板路留下的足印与回赠的《酬惠米》诗篇。
老田有明朝官至兵部尚书王阳明先生留下的镌刻玉带河石硚上三个大字——“月窟硚”。
老田有大清王朝三朝为官的吴襄公一夜写就的《百首梅花诗》书稿……
盖天下地名,有的源于自然、物产;有的得之名人、事件;有的为朝廷建功受封赐姓易名。尤以名人胜于世者比比皆是。再者,天下人名、地名,冠以“老”字于前,是有分量与地位的。立世两千多年的“老田”之名,如其兼而备之,令人感叹:
朝沐金辉暮送烟,小桥流水几千年。吴家世祖荒疆拓,子子孙孙种老田。

(附)老 田 记 程文绣、号闇斋。南陵人
天壤间名区,畸境无往而不有是,故嵩岳以申甫名,眉山以苏子显,隆中以孔明著,蓝田以雍伯闻,地因人胜在。在皆然青阳老田巨姓吴氏之所居也。吴之先汉时有顺元守栋材公,家于九子山麓其中新城里,风气菀结,土田丰沃,稼穑年登。但见有华者庐,有崇者庾,始以老田吴氏称之。宅前华峰峭拔,金沙泉涌,他如化龙冈、捧虎牌、皆先人卜居之处。钟其粹多英杰,朴茂献才迭作迨今。司谏翁蚤掇贤科,山川增色,不啻琪璜炫彩,騄駬嘶风,何莫而非毓,老田之灵发,华岳之秀者欤。
一日,吴子与程子论曰:“余祖奠居以田名者,以其世业弗替,故谓之老田,子知其来远矣。”程子曰:“里名圣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古人之砥厉于名号也。尔吴祖以老田目者,岂徒眤迹于畎亩而已哉。要知君子尚类以比德,触物以兴思。吾将阐其义而言,曰吾心者良田也、仁义忠信者榖种也、诗书者镃基也、物欲者稂莠也、存养省察者灌溉之力也、美大圣神者秋成之候也。尔祖于此为后裔图之,必择夫圣王之良田,慎播其糓种,毋慕稊稗之,易稔而参之也。必利其镃基,毋徒恃其时,必勇决以去其稂莠,优游以俟其秋成之后,毋揠而助之长也,由是苗而秀,秀而实,积于家庭廪秭惟陈也,由是贡于天庖和羹惟需也,荐于郊庙黍稷惟馨也,布于苍生天下无饥也。况今司谏公昆玉,竭忠于国,敷德于民,以耿介为经界,以仁义为菑畬,以惠泽为灌溉,足以寿黎元之命,胍于无穷已是,则吴氏之泽益大,而老田之名,焯焯于寰宇无疑矣。”
老田77世后裔吴家红摘自《吴氏宗谱》2018年元旦

 

文章录入:吴桐雨    责任编辑:wty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