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公众号1:worldwucom 公众号2:cwu2015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文化 | 风水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吴氏宰相故居秀里
作者:吴开树    文章来源:吴金武供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15         ★★★★★

吴氏宰相故居秀里

待问公34世裔孙 吴开树整理

一、秀里历史

浦城县盘亭乡秀里村原称兽岭村(清同治戊辰年以前称兽岭),位于浦城县北部与江西省交界处。历史悠久、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在方圆15公里以内,东连浮盖山、西接九仙湖景区,附近有神仙墙、羊角石、半边月、棠峰洞、华藏寺钟鼓岩、二渡关“毛主席敬仰堂”等景点,是旅游观光胜地。也是北宋时期宰相吴育、吴充的祖居之地,是名符其实的宰相故里。


据《兽岭延陵堂三贤谱》和《浦城县志》记载:秀里吴氏始祖吴待问(吴姓受姓始祖泰伯公69代裔孙,字子礼,“端拱二年(公元989年)游猎至棠峰兽岭观夫山水奇异,东啸狮而南舞象、上赤蛇而下元龟,见为一团钟气,欲得而居之。淳化五年994年)恭请先祖英魂率家众72口皆适是处居之”。咸平庚子年(公元1000年)登状元陈尧咨榜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赠太师、崇国公。夫人李氏敕封一品诰命夫人,葬东峰村的溪东自然村后门山路边。坟墓保护完好(距今900余年,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遗址。2014年由浦城县“吴氏三贤研究会”出资牵头,吴氏宗亲资助整修坟墓并在旁边新建 “一品诰命夫人亭”)。长子吴育,字春卿、谥正肃公,天圣丁卯年(公元1027年)和次弟吴京、三弟吴方同登状元王尧臣榜进士。吴育和苏轼两人并列礼部考试第一名,成为千古佳话。吴育一生嫉恶如仇、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参知政事)。次弟吴京未官先逝,三弟吴方官至翰林学士。四子吴充字冲卿、谥正宪公,宝元己卯年(公元1039年)登吕溱榜进士,官至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世称 “父子五进士、兄弟两宰相”。礼部侍郎、太师崇国公吴待问,和长子吴育(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末子吴充(枢密使、同中书门平章事)三公位列三台,德高望重。在当时,吴氏三贤后辈儿孙还有很多人为官。明武宗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侍史李如圭奉旨巡视福建按察浦城,将“三公”登录乡贤中奏报朝廷敕封为“吴氏三贤”。秀里吴氏享有同朝“父子五进士、兄弟两宰相”的美誉,名震天下。能有此荣誉的家族,在全国亦罕见,福建省更是未有耳闻,在浦城县更是绝无仅有。浦城县有史以来共有八人入相,秀里吴氏就占居其二。“三贤”后裔枝繁叶茂遍布全国各地。秀里是名符其实的宰相故里,“吴氏三贤”的发源地。


二、吴氏三贤简介

    1、吴待问,字子礼,生于宋开宝七年(974年),终于庆历六年(1046年)享年七十三岁。祖上世居淮上,五代十国时期因为战乱迁居建州(今建瓯),宋端拱二年(989年)游猎浦城经过水北留宿秀曹源村拜访古刹名寺留下了“吴侍郎重修云峰寺”的千古佳话。至秀里时发现这里风景秀丽、气象万千,东啸狮伏虎而南舞象、上赤蛇而下元龟,五兽奇居(故称兽岭)见为一团钟气,是难得的风水宝地。淳化五年994年恭请先祖英魂、率家众72口到秀里开基立业。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及弟,官至礼部侍郎、敕赠太师崇国公,葬在河南新郑县朝村。妻李氏敕封一品诰命夫人,葬本地东峰村的溪东自然村后门山(路边有碑),已列入浦城县“重点文物保护”遗址。

    吴待问小时候家中贫穷,但他勤奋好学。游学京师时拜访结识了同乡杨亿(北宋文学家),杨亿对他很礼遇和器重。杨亿门下弟子觉得很奇怪,就问杨亿为什么如此看重吴待问,杨亿说“他日后获得成就,不是你们可以望及的”。果然在咸平三年吴待问就考中进士,任大理寺丞。杨亿又因为吴待问为人谦和名声好,就常常推荐提拨他,后来累升官至礼部侍郎。庆历年间长子吴育任枢密副使,吴待问以列卿奉朝请,吴育出帅永兴军的时候,又用肩舆迎养父亲待问公。吴家的荣誉为朝野赞叹,朝廷追赠吴待问为太师崇国公,夫人李氏敕封一品诰命夫人。吴待问生有四子;吴育、吴京、吴方、吴充,父子五人都是进士,而且吴育和吴充两人官至相位。在宋朝,秀里吴氏享有“父子五进士、兄弟两宰相”的名门望族荣誉。

2、吴育,字春卿,生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

吴育少时勤奋好学,天圣五年(1027年)登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等县。宋宗室有一支子孙多葬襄城,派有宦官管理,每因祭、葬事骚扰百姓。吴育奏请朝廷规定,以后祭葬所需,均由官府给费,不得扰民。宦官往往夜间叩门,要县衙派给牛车,多被吴育拒绝。此后,宗室子弟外出打猎游乐,不敢侵害百姓。

    景祐元年(1034年),吴育应“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试,取入三等。擢为著作郎,值集贤院,出为苏州通判。还朝后,派知太常礼院。宝元元年(1038年)为右正言改任三司判官和盐铁判官。旋复任右正言。时值元昊称帝建西夏国,宰相张士逊主张出兵讨伐,朝议也多轻视西夏。吴育独持异议。战事久而无功,反损几员大将,宋朝廷只好封元昊为西夏国王。

    庆历元年(1041年),升吴育为起居舍人进封翰林学士,累迁礼部郎中。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与契丹交战,元昊于紧急中向宋廷请求纳款归附。契丹则请宋廷拒绝西夏。朝中一时不知该如何答复双方。吴育提出策略:让两国先打下去,久后生变时,再找有利形势建立边功。现在一面告诉元昊:契丹与西夏世代姻亲,你自己破坏了关系,打不过时来求宋朝,并非诚意,如果你先与契丹修好如初,再来归附,则允许;一面答复契丹:宋廷已告元昊,如果能投顺契丹,才准其归附,否则宋廷也会讨伐西夏。这样,两国都不能归咎于宋朝。廷议结果,都以吴育意见为是,便照此处理。不久,吴育出知开封府,到任才几天,便查出一个犯有大罪的僚属,又破获积赃一万九千缗的巨盗。两案罪犯一再变供,经朝廷另派官员复察无疑,终使伏法。

    庆历五年(1045年),授吴育为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又改为参知政事。吴育知开封时,曾因事与宰相范仲淹相忤。时范仲淹贬职安抚河东,有所奏报,往往被新当政者所阻挠。吴育则只看所奏可行,便予施行,出于公忠而不存芥蒂。吴育与其父吴待问同朝为光禄卿,其父班位反在其下。吴育再三辞职,要求避位,不准。前宰相之子向绶知永静军,违法,怀疑是府中通判江中立检举,于是捏造大罪名加以陷害,中立自缢死。诸大臣以向绶是宰相之子为由,请予轻判。吴育坚持以为不可,最后给予重判,减死罪一等,流放南方。御史唐询与宰相贾昌朝是亲戚,理应避嫌,吴育多次要求罢唐询的官。唐询怀恨,因奏请废除制科策试授官,改由公卿举荐人才,其目的即针对吴育是经策试而获擢授。吴育乃列举汉唐以来对人才出身做法的利弊,予以驳议。仁宗认为正确,下诏礼部:“今制科随进士贡举,著为令。”吴育与宰相贾昌朝争议问题,绝不妥协,论辩不停。因奏报道:我所争的是职责所在,如果以权力赢我,请罢我的官。仁宗判定吴育有理,又授以枢密副使要职。时遇大旱,贾昌朝罢相。有一御史中丞引据《洪范》说:天旱是由大臣相争不睦而引起。于是,吴育也被罢相,以给事中出知许州,又徙知蔡州。

    当时,汴京城内传言:有“妖人千数”聚集确山,要作乱。内廷派宦官到州,指名要逮捕10人,要求吴育派军队下乡围捕。吴育道:若聚众千人在境,吾人岂能不知。这不过是乡民搞佛事敛财之类,只需一名差役去办即可。于是款留使者,每日宴请,一面派差役将被指名的10名“人犯”械送京城,审问结果,正如吴育所料,无罪释放,而造谣诬告之人则被治罪。之后,吴育又以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再徙知陕州,因上疏论刑狱问题,升授礼部侍郎、知永兴军。不久,再次被召入朝,为翰林侍读学士。因病,请求给予就近的郡职。仁宗对朝臣说:吴育刚正可用,只是嫉恶太过。命其出知汝州,又遣使慰问,赐药。吴育病未治愈,请求给个散官,不居实职,因授予集贤殿学士、判西京留守司。当时,御史张尧佐知河阳郡,狱讼积压,稽延不决。民众多向吴育呈诉,吴往往在状纸末端批注意见。张尧佐只得立即照办。仁宗再召回吴育,授判尚书省。谏官刘元瑜诬奏吴育在河南时曾贷钱于民间,长期取息。因除授宣徽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时庞籍经略河东,与西夏人争相在麟州筑栅建城。吴育认为,不先行谈判立约便急于筑城,必将成为边衅后患。便指示庞籍上奏,但朝廷不答复。不久,西夏果然大举侵边,杀宋方骁将郭恩,太原一线将佐获罪罢官。这时,吴育心病复发,力辞守边重任。朝廷乃授以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知河中府。后又徙知河南府。

    嘉祐三年(1058年),吴育病卒,赠吏部尚书,谥正肃。吴育擅诗文,曾与宋庠酬唱于西台,作诗至数百篇,有文集50卷。欧阳修赞赏吴育的文章长于议论。

3、吴充,字冲卿,在未冠之年就考中进士。其兄吴育、吴京、吴方也都为进士,长兄吴育为宋仁宗庆历年间的枢密副使(副宰相)。吴充最初是调到谷熟担任掌管文书印信的学官,入朝后,在国子监担任白话讲解经书的学官,后来又任吴王宫讲解学官。其同事多半与皇室宗亲套近乎,吴充年纪最小,却特别认真严谨。他和各位一同设席授经。吴充作《六箴》上呈,其篇名为视、听、好、学、进德、崇俭。仁宗皇帝命人缮写送给皇室成员,英宗也在未即位时将其抄写作为王府的座右铭。

   吴充任集贤校理、判吏部南曹期间,有位候补官叫胡宗尧的,是翰林学士名宿的儿子,受同族犯罪的牵连,不能转为京官,时任判铨官的欧阳修为他求情;欧阳修的仇家便诬告欧阳修是同党,皇帝下诏要逐放欧阳修到同州;吴充说:“修因为直言保荐下属,不应该因受谗言而遭逐;倘若说这是循私,那么我愿与欧阳修一同贬官。”于是欧阳修得以留任,而吴充改任太常礼官。张贵妃死了,治丧之礼超过规格,判寺王洙瞒着同僚,交代属下以印行纸发行文书,吴充知道后,将此事移送开封府按吏规治罪,由此触犯了当朝的权贵,被放逐,出任高邮军管制。以后回来,做过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又历任陕州知府和京西、淮南、河东转运使。

    英宗即位后,多次询问吴充在何处,命人通知他入朝面圣。皇帝与他谈起在吴王宫做学官时的事,对他授课的认真和辛劳,很是赞赏。不久派他做了盐铁副使的官。熙宁元年(1068),宋神宗嗣位,吴充被派任制诰之官。神宗口喻对他任用的意愿,说:“先帝知道你的为人已久矣”。于是任他为谏院主官;又对吴充说:“士大夫亲人死亡,有的数十年未葬,是伤害风化之事,应限期敦促安葬。”并让吴充起草诏书,行文各处,执行此命。河北水灾、地震时,吴充被委派为安抚使。安抚使任务结束回来后的期间,王安石主持政事。吴充的儿子吴安持,是王安石的女婿,吴充便避嫌解除谏官职务,主持审刑院,权管三司使,当上翰林学士。熙宁三年(1070)吴充被拜为枢密副使(副宰相)。王韶掠取洮州,异族首领木征逃走,吴充请求招还故地,以官职笼络,让他仍自带部下,永远做外臣,无需另设州县,花费财力。当时朝廷主张用武力征服王韶,吴充的意见未被采用。

    熙宁八年(1075),吴充升为检校太傅、枢密使(权同宰相,主掌军务)。吴充与王安石虽为亲家,但他不喜欢王安石的所作所为,时常感到在皇帝面前评议王安石变法推行新政很是不便。皇帝察觉到吴充中立的政治立场,想任他为相。王安石罢相后,吴充取代了王安石,当任同中书名下平章事(宰相,主掌政务),并监修国史。

    吴充想对国家有所变革,请求召还司马光、吕公著、韩维、苏颂,又推荐孙觉、李常、程颢等数十人。司马光也知道可与吴充说知心话,就写信给他说:“自行新法以来,朝野内外意见纷纷。百姓困于烦苛,迫于诛杀和税敛,愁怨流离,逃荒死于沟壑。他们日夜盼望朝廷觉悟,改变弊政,不能长年如此,这是当今救天下之急事,假如不罢去青苗、徭役、保甲、市易,不停止战争和内乱,要有成效,就象沸汤火滚,灶膛加柴。要去此五害,则要先行识别利害,以觉悟人主之心;而要觉悟人主之心,必先广开言路。现在病虽已深,但还不到脑坏血竭,如再延期,就无药可治了”吴充对这些建议未予采纳。

    王珪与吴充同为宰相,却妒忌吴充并暗地捣鬼。吴充平时就讨厌蔡确,蔡确管治相州狱,在王珪的暗使下,拘捕了吴充的儿子吴安持及亲属,并想通过官属考治,从中设圈套诱捉吴充的言行漏洞,而皇帝也很清楚蔡确的用意。后来蔡确参与朝政,吴充前去与他谈议变法,总是被其曲解,吴充倍感委屈。

    安南出兵讨伐无功,知谏院张璪又说是吴充与郭逵书阻止他进兵,吴充又被送入狱。吴充这样数次遭同僚困扰和毁坏声誉,久病致瘤,累积忧愁和抑惧,病愈重。元丰三年(1080)三月,扶持回家,罢相位为观文殿大学士、西太一宫使。一月后死亡,年仅六十岁。死后赠他为司空侍中,其后又敕为正宪(宰相)。

    吴充内行修身,善待其兄,为相处事安稳冷静。他性格沉着,心思慎密,对家人说话不谈及国事,对同僚所说朝上事务涉及皇上,从不透漏。临死时,他告诫家人不要以私事烦扰朝廷,皇帝知道他的这种品行后更加悲伤。社会各界也知道他心术正直但力量不足,叹他知道怎么做却不可为,又不能急流勇退。

三、吴氏宗祠

    据《浦城县志》和《兽岭延陵堂三贤谱》记载;秀里吴氏宗祠始于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当时是家庙的格式建造。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开始允许文武官员依旧式建立家庙,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又规定一品平章事、枢密使、参知政事等大臣建立家庙,其余官员祭祀于寝室,民间百姓只能祭祀于坟墓、路边。浦城家庙以朝廷祭祀制度始于吴充。吴育在一品太夫人墓前建有“龙归寺”,吴充在家庙旁建有“新兴寺”。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颁布诏令允许民间“联宗立庙”,建立祠堂祭祀祖先。明侍史白公贲稽查以往名士贤者的祠堂墓地,选取地点来祭祀(三贤),每年春秋季节开展礼仪活动就由太守夏玉麟、太尹谢瑜、司训匡辅和学校生员季禹、吴鹤进行选址规划。募捐物资、协调宗族谋划,发掘先祖光辉的源头,光大先祖美好品德的事情就由吴韬和吴彪叔侄两人主持。嘉靖十五年春月在家庙前方开工建设吴氏祠堂,次年夏月完工,家庙改为“追远堂”供奉吴氏历代祖先。“三贤祠”有祭祀三贤的塑像和学堂,设置有提供休息的堂屋,祠堂规格高俊开阔、黑白明亮分明。“三贤祠”是本地首创,规格样式独特。(外有天门、内有虎眼天井)祠堂主体建筑面积630平方米,包括祠堂左边“新兴寺”,右边“育婴堂”,后面“追远堂”和厨房花园等共计建筑面积约5千多平方米。气势规模之宏大在解放以前就享誉浦城。

由于历史原因,在“文革”期间因兴办“秀里中小学”、扩大学校规模,将祠堂所有建筑全部拆除改建成学校。近年因为教育改革,秀里学校被并入东峰小学和棠岭小学,现在只保留一年级;原祠堂改建的校舍,也因为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而成为危房。

2016年清明祭祖之际,鉴于历史文化的使命,吴氏宗亲一致倡议重建“吴氏宗祠”,恢复她历史的文化光辉。这无论是出于对先人的慰藉、对历史文化的敬畏,还是对后人的历史交待;无论是对精神道德教育、对造就人的文明品格,还是对培养积极向善、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怀,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在浦城县“吴氏三贤研究会”各位宗亲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成立以名誉会长吴红光、吴金福会长、吴雪强总顾问和吴翠英、吴信标、吴家道、吴和森等人组成的“浦城县吴文化研究会”。并成立“秀里吴氏三贤宗祠重建理事会”,由各地吴氏宗贤担任顾问,常务副会长吴开树(负责重建日常工作)、吴诚林(负责对外联络),吴开武、吴景林、吴金武等在外创业的“三贤”后裔为副会长,常务理事吴开达(出纳、负责材料采购协助工程建设)、吴春利(会计、负责账目和材料登记协助工程建设)、吴宗炉(秘书长、负责文档管理和内务)等人组成。

    重建“秀里吴氏宗祠”的工程,在广大宗亲的大力支持和踊跃参与下,发扬祖先泰伯“三让天下、开辟江南”的至德精神,传承“吴氏三贤”精诚团结、乐于奉献的美德,依靠大家的力量,慷慨解囊积极募捐。2016年清明倡议规划,10月6日开工建设,年底完成主殿建设。2017年清明,整个祠堂框架建设完成并盖瓦出水,三贤神像的敬制如期玉成。计划2017年底完成墙体粉刷和配套建设,2018年柱子油漆和地板铺设,2019年清明前竣工。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