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年乐,祖籍广东恩平人。香港长旺专线小巴、西德专线小巴公司原董事长。暮年时,他回乡发力捐资办学,先后捐资创办了牛江年乐学校、年乐夫人学校和改建了恩平市年乐学校,是恩平有史以来个人捐资办学最多的一位。
我在学校到处望,心想这么漂亮,这么威风,我也要建一所!
———吴年乐
[致敬词]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事业已成,回乡办学。幢幢校舍,涓涓细流,是他的尽孝心,是他的家国情。
已年九旬的吴年乐从73岁开始在家乡恩平捐资建起了第一所学校———牛江年乐学校。
小树丫前立下誓言
谈到回乡办学的初衷,吴年乐坦言这里面有“一段故”。年幼时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便早早进入社会,却因为没有文化和一技之长只能做担担抬抬的劳力活。18岁时,辛苦赚到80元的他第一次回到家乡恩平探望母亲时,发现母亲住在塌了一半的泥砖屋里,日子过得比在香港更苦。离开恩平前,母亲对吴年乐千叮万嘱:“到了香港要努力赚钱,成功了一定要回来乡下走走。”吴年乐答应了。
没想到,母亲在一年多后便与世长辞,当年的叮咛成为了母亲对吴年乐的遗嘱。由于江门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母亲去世后,吴年乐无法回到家乡安葬母亲。几年后,吴年乐再次回乡,希望能找到母亲的坟头,但当时穷困潦倒的他却招来白眼。
找不到母亲的坟头,也没有钱买元宝蜡烛,吴年乐只好从一棵大树上折下几根小树丫代替香烛,插在小路上,对着天空悲愤地对母亲说:“妈,你要庇佑我,我现在贫病交加,将来我有成就一定会回来!”
要建一所威风的学校
在大姐的帮助下,吴年乐来到远方表哥的田里帮忙“割禾”。几天后,营养不良的他病倒了。病得奄奄一息时他不禁感慨,死在乡下真是没价值,于是下定决心要回香港创一番事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回香港谈何容易,但下定决心的吴年乐仍然选择走上这条“九死一生”的路,向大姐和表哥借来路费便匆匆返港。回到香港后的吴年乐从打工做起,积累了一定的本钱,加上部分贷款便转做信贷生意,最后在小巴士生意上大获成功。
改革开放后,吴年乐回乡时认识了如今的好友冯雪茂先生,并得知他在牛江建了一所学校。“我一看这间学校,这么漂亮,我就回来自告奋勇地和村里说要建一个小书馆让孩子念书。”得知改革开放后已不流行建小书馆,取而代之的是建学校,吴年乐大笑说:“本来以为只是建一所几十人念的小书馆,建几千人念的学校?做梦都没有想过”。过了一年,吴年乐再见冯雪茂,并再次参观他所建的学校。“我在学校到处望,心想这么漂亮,这么威风,我也要建一所!”吴年乐笑说。
就这样,吴年乐开始了他在家乡恩平的捐资办学之路。1994年,73岁的吴年乐捐资300万在家乡恩平牛江镇上建起了牛江年乐学校。3年后,吴年乐决定再捐资800万在恩城建起“年乐夫人学校”。在吴年乐的认真管理和持续投资下,年乐夫人学校在短短十几年迅速成长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10年,吴年乐再次回到家乡,捐资200万港元将恩城小岛小学改建为恩城年乐学校。
确保每一分钱花得合理
吴年乐自己做慈善归根到底是有一颗善心,看到别人在受自己经历过的苦,总是忍不住想伸出援手。当年为了使学校如期竣工,吴年乐甚至把自己专线小巴的营运牌照抵押给银行以筹得500万元建校经费。建校多年来,对于特困学生吴年乐从不收一分学费,而且每年还会拿出2万元为30名贫困生提供资助。
但同时,吴年乐也坦言自己并非大富大贵,因此希望每一笔捐款都是“合情合理”的。多年来,吴年乐把捐助的每一所学校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力求做到最好。除了亲自监督每一笔资金的开支,吴年乐要求每个建楼的项目都需要走投标的流程。对于建楼的款项,吴年乐保守地选择了分期付款,并且在建成后请来政府为质量把关,过关后才最后付清款项。(节选来源:南都网)
学生将吴年乐当作楷模
在恩平,有一个人叫吴年乐,这是一个恩平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出生于贫困家庭,靠着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成就了一番事业,在事业有成后又倾情回馈家乡,从1993年起在恩平兴学办学、捐献公益,至今以年来从未间断过。
在恩平,有一间学校叫年乐夫人学校,该学校以吴年乐感恩、奉献、进取的精神为主旨,开展以“乐伯精神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教育大活动,开创了独特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模式。
每年都有主题活动
恩平年乐夫人学校自2005年9月以来,每年都开展以“乐伯精神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举行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设立特定节日等,使学生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感恩教育逐步深入人心。
每一位新入学的学生,手上都会拿到一本《乐伯精神永久传颂》的教材,入学的第一堂课便是了解“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孝慈爱幼、倾情教育、无私奉献”的“乐伯精神”。在此后的教育教学中,该校抓住一切有利契机传颂“乐伯精神”,使吴年乐成为学生的精神偶像,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学习这种精神。
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的时候,通过吴年乐的事迹去感染学生。要求学生为父母多做事,每天为家里做一件家务,如做饭、打扫卫生、叠被子、洗碗、洗衣物;对父母多说知心话,每天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或进行一次真诚的交流;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用心观察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事情,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该校通过开展“为何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大讨论,写一份学习吴年乐精神的决心书,学唱一首感恩的歌,讲一个感恩的故事等活动,真正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吴年乐精神、怎样去学习吴年乐精神。发动学生坚持写学习日记,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切感受,把自己对吴年乐、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学校、对社会所做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记录下来,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日记于班内每周交流一次,对做得好、写得好的同学进行宣传表彰,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向同学们推荐优秀日记。该校还推行“学习乐伯精神活动行动卡”,要求学生每周做一件具体的好人好事。行动卡在每周五发给学生,让他们带回家,家长对照行动卡里的行动项目做好评价和意见反馈,再将行动卡反馈到学校,真正让学生把吴年乐精神内化成一种自觉行为。
学校风气越来越好
“通过学习乐叔(吴年乐)精神,我感觉孩子们比以前更富有同情心、正义感,更懂得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也日益增强了。用乐叔这个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人物的精神来教育孩子们,他们更乐于接受,形式也很新颖。”一位家长这样评价年乐夫人学校开展的这项创新教育模式。
年乐夫人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自实施“学习乐伯精神”以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习惯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效果突出,各项活动的组织纪律性更强,学校的教风、学风、班风、校风更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乐伯精神推向高一层次去学习、去领悟,打造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品牌工程和亮点工程。以乐伯精神来引领带动全校师生、全社会,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该负责人说。(文/江门日报 胡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