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吴氏2017年奖助学金颁奖大会
( 吴开河、吴秋畅、吴冠儒来稿) 8月15日上午,海南省吴氏2017年奖助学金颁奖大会在海南省军区迎宾馆举行。117名优秀学生获得奖助,其中11位同学考取中国十大名牌院校,获得奖学金10000元,106位同学获得助学金5000元。
同时,海南省吴贤秀文化教育基金会为其颁发荣誉证书,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再接再厉。
主持人:吴俊
此次,海南省吴贤秀文化教育基金会提供了百万元助力吴氏后代教育事业,推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
颁奖大会上,天津大学大三学生吴海桂代表获得奖助的学生发言。作为吴氏家族的一员她深感荣幸,获得奖助也让她感受到了整个家族的爱,希望今年即将走进大学的弟弟妹妹们,能够心存感恩,关心他人,把吴氏爱心像奥运圣火般代代相传。
基金会理事长吴清东宗长致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宗亲、各位学子: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海南省吴贤秀文化教育基金会在这里隆重举行2017年吴氏奖助学金颁奖大会,我代表本会对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对出资出力支持本次活动的各位宗长、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对获得本次奖学金、助学金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年我们基金会奖助学活动,共奖励全省各市县学子117人,奖励金额60多万元,无论从奖助学规模上,还是奖助学人数上,都比以往举办的奖助学活动有了长足的进步,这说明我们吴氏宗亲,能团结起来凝聚更多力量,将奖助学金活动做得更大更好,更有成效,并能将这爱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影响更多的人。
今天获奖的只是吴氏子女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学子等待我们伸出援手,希望在我们基金会的带动下,有更多的宗亲能够自觉的参与到捐资助学的爱心活动中来。同时也希望获奖的同学们能以此为契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辜负宗亲的殷切期望,以大学为新的人生起点,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树立更高的追求,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吴家争光,为中国梦努力奋斗!最后祝愿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宗亲,各位同学,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我们吴氏事业蒸蒸日上!谢谢大家!
海南省吴氏2017年奖助学金颁奖大会由海南省吴贤秀文化教育基金会主办,海南至德文化研究会、海南省吴贤秀研究会协办。
在海南省吴氏2017年奖助学金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吴亚荣
(2017年8月15日)
各位领导、各位宗长、各位宗亲、各位学子、各位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高兴,参加在这里隆重举办的,由海南省吴贤秀文化教育基金会主办,海南至德文化研究会、海南吴贤秀研究会协办的海南省吴氏2017年奖助学金颁奖大会,充分显示了全省吴氏宗亲的大团结,显示了我们吴氏人才辈出,显示了海南吴氏事业的兴旺发达。借此机会,我想讲几点,概括起来是八个字,即:祝贺、感谢、传承、祝愿。
一、祝贺。
对今年参加高考考取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的吴氏学子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被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北大录取的吴英发等现代状元,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获得“海南省吴氏2017年奖助学金”的吴氏学子们表示热烈祝贺!
古人讲,十年寒窗苦,金榜题名甜。每位学子从小学到中学十余年勤奋学习经历了多少艰苦和甜酸苦辣才获得今天的好成绩,实属不易,可喜可贺。祝贺你们再接再励,再创佳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你们的青春年华!
二、感谢。
首先要感谢海南省吴贤秀文化教育基金会的贤人志士,在关键时刻高举吴文化大旗,弘扬至德精神,筹集一百多万元开展这次有深远意义的活动。在此我们对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对一贯热心祖宗事业,慷慨解襄、无私奉献的著名企业家吴旭、吴东雄表示衷心的感谢!吴旭在二十五年前的1992年就捐资八十万元“作为征地扩建贤秀公墓地基础设施专款”,前年捐资300万元支持成立“海南省吴贤秀文化教育基金会”,去年又捐助1500万元给海南大学支持教育事业。本来他要参加今天颁奖大会,因在国外赶不回来,让我转告他对大家的问候和祝福,并表示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吴氏祖宗事业。吴东雄也是著名企业家,一直关心支持祖宗事业,先后捐资几百万元修建本村祠堂和重修万宁吴氏族谱,以及捐资一百多万元支持海南吴氏祖宗事业和资助学活动,今年又捐资20万元支持这次奖助学。对吴旭、吴东雄两位著名企业家的无私奉献,我们再次表示感谢!我们宗族事业,我们海南,我们国家需要更多这样的优秀宗亲企业家。对分别捐资30——50万元成立基金会的吴清东、吴志华、吴亚周、吴川富宗长表示衷心感谢!
在此我还要对历年来对吴氏祖宗公益事业作出贡献的宗亲组织吴多旺会长、吴青展会长、吴平会长、吴文元会长、吴川富会长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这次奖助学生活动慷慨襄主动捐资的吴东雄、吴清东、吴平、吴川富、吴文、吴美玉、吴仁读等表示感谢!对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吴氏公益事业的各级政府、各界人士、各位宗长表示感谢!还要感谢为大会服务工作的组织者、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一并谢谢你们!
三、传承。
几千年来,由吴氏先祖创造的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作为吴氏子孙,要传承吴文化,这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行为之一。
吴氏开姓始祖太伯“三让天下”之举,被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论语》中专篇称赞说:太伯可谓至德也,三以天下让,民众都不知道怎么称赞他。太伯“三让天下”的“至德”精神已成为中华历史中大德或最高道德品质的典范和楷模。
至唐朝永贞元年即公元805年,户部尚书吴贤秀公奉旨迁居琼州,为入琼始祖。唐朝顺宗皇帝圣旨所称赞贤秀公的“三在”(德泽在生民,声名在华夷,勋劳在社稷)精神也是“圣德”精神和吴文化传统的传承。贤秀公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他三个儿子:理、玟、现公都考取进士等功名就是明证。清末民初《琼山县志》文献对贤秀公的评价是:“蓄道德,能文章,八闽耆宿,为海邦儒宗”“琼文运之开,惟公称首”。
贤秀公入琼后第二年撰写的《立籍谱序》一文最后写道:“谨附嘱三子,以诏后嗣。尚其失读书有披览斯文而兴感者,当亦思奋以丕承祖德于万代”用现在语言就是说:谨此附嘱三子,以告诫后代子孙,尚若其有选择读书翻阅此文章而感事兴怀者,亦应当思想振作,以很好地继承祖德于万代。
贤秀公自唐朝805年迁琼至今已有1212年,后代子孙遍及海南全省各地和省外,境外、国外,人才济济,英才辈出,这是我们族人的骄傲。因此,作为吴氏后裔子孙,要传承祖先的优秀品质,传承吴文化和至德精神,而且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发扬光大。你们考上大学都是吴氏的优秀学子,要牢记祖训,刻苦学习,奋发图强,要纠正中国大学的弊病,高考前拼搏,甚至还搏命,考上大学后就万事大吉,无所用心。男同学玩游戏,女同学看韩剧,混日子不好好读书,挥霍父母钱财,浪费大好时光,学无所成,学无成用,毕业就失业。人的一生有四成:成人、成才、成功、成就。18岁算成人,考上大学算成才,但要做一个成功人士不容易,要成就一番事业又难上难。读书是学文化、学知识。外国的大学尤其是美国哈佛、斯坦福、英国剑桥等世界名校的学生都把上大学作为新起点,拼命学习,一天睡不到六小时,既学习文化和知识,又提高能力,增长智慧,所以出社会后都大有作为。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读很多的书,拥有很高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也就是说,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自古以来成大事的人大凡都经过四个阶段:一是积累知识,二是提高能力,三是培养智慧,四是学会谋略。你们现在仅是第一阶段的入门,就算是清华、北大博士毕业,学到的仅仅是有限的书本知识,而且出社会后有些基本用不上,所以你们要传承吴文化,发扬至德精神。必须读好书、活读书、读有用的书,学会真本领,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四、祝愿
最后我衷心祝愿每位学子学业不断进步,珍惜难得时光,多学学好文化知识,练好真本领,报答宗恩,报效祖国。
祝愿全省吴氏宗亲精诚团结,齐力协力,再展鸿图。
祝愿各位朋友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祝愿我们海南吴氏宗族公益事业不断发展,造福宗族,造福社会,造福国家。
祝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谢谢大家!
海南省吴贤秀文化教育基金会是经海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非公募基金会,以奖学助学,兴建公益、慈善性文化教育设施,促进吴文化研究发展为宗旨。
基金会于2016年4月3日成立,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重视教育优良传统,推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促进海南吴氏后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吴贤秀:吴氏入琼(渡琼)始祖唐户部尚书吴贤秀简介
吴贤秀:吴氏入琼(渡琼)始祖唐户部尚书吴贤秀像
吴贤秀(742-807),字敬之,号壶邱,原籍(祖籍)福建莆田县人,是吴氏开姓始祖太伯(亦称泰伯)、次子吴氏传代始祖仲雍(亦称虞仲)的第七十世孙。唐乾元己亥年(759)举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于唐永贞元年(805年)奉顺宗皇帝旨赐铜牌迁琼,居琼州府城东十里张吴图都化村(现海口市灵山镇张吴村),为吴氏入琼(渡琼)始祖。
吴贤秀于唐天宝壬午年(742)生于八代相传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自幼聪明异常,又勤奋好学,唐乾元己亥年(759),年仅十八岁便中进士。初任衡州倅(副长官),次为建宁令(万户以上的县主官),刺史称其能乡民服其公。后为侍御史,纠裴延龄之奸邪,黜李文进之逗留,直声震于时。继为司农卿、大理卿,均有重大建树。简使吐蕃,布诚纳款。为户部侍郎、为尚书,佐庙堂,抚兆姓,国家倚毗焉。奉事四主(肃宗、代宗、德宗、顺宗),躬历中外四十七年。“因弟可端失误朝事,圣旨厚给铜牌而迁琼”(见吴贤秀自撰《立籍谱序》)。唐永贞乙酉元年(805年)三月,奉顺宗皇帝圣旨“朝廷所以待有功地卿吴贤秀,德泽在生民,声名在华夷,勋劳在社稷。朕甚嘉之。兹将远抵琼南,特赐铜牌四面与卿,俾卿子子孙孙守为符券”等铜牌四面迁居琼州。
吴贤秀祖父吴玄泰公,为博士,选任瀛州刺史。父亲吴先奋公,诰封侍郎,加赠户部尚书。妣大宜人柯氏,生三子,长贤季、次贤奈、三贤秀。双亲和两兄终于莆。唐永贞乙酉年季春,吴贤秀公与肃易王夫人携三子理、玟、现经福建莆田迁移抵琼,俱居琼山县张吴图都化村(今张吴村)。三子均有功名。长理公,以进士第授迪功郎。次玟公,为户部郎中。三现公,为翰林院修撰。
吴贤秀系唐代入琼落籍较早的朝廷部级官员。吴贤秀入琼后积极传播中原文化,促进海南文化发展。他的一生除唐顺宗皇帝给予的“三在”之光荣誉外,宋朝苏东坡也有较高的赞誉。苏东坡在《伏波庙记》中说“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居于此,今衣冠礼乐班班矣”。《琼山县志》王国栋记“则知文运之开,肇自唐季。而唐季以名臣迁居海外者,惟吴尚书壶邱(吴贤秀号)公。窃即思文忠公言思之,知吾琼文运之开,惟公称首”可见,吴贤秀是海南较早的文明开启者。《琼山县志》还记:吴贤秀“蓄道德,能文章,八闽耆宿,为海邦儒宗”。
吴贤秀迁琼三年后,即唐元和(宪宗年号)丁亥年(807年)卒年葬于宠窝。至其三十世裔孙明朝进士、工部郎中吴会期,重筑石冢立碑。题云:“大唐户部尚书吴壶邱公元配肃易王夫人墓”。右刻“赐进士司空大夫裔孙会期重修”。墓前列石牛、石马、石人,后复毁坏。清朝贡生大任邀集各县兄弟于嘉庆丁卯年冬重修,嘉庆己巳年春间竣工。墓四周砌石,左右置二狮,前则石栏杆横列,外则石旗杆对竖,规模颇壮观。因年代久远,经年累月,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原有设施多次毁坏。
吴贤秀迁琼时还有“永远支派流源,仕宦谱牒一部”与其以掌随发到琼。落籍琼州第二年(806年),吴贤秀续修族谱并撰写《立籍谱序》传流至今。吴贤秀撰《立籍谱序》一文行文优美流畅,记述了贤秀公一行迁琼的历程,文中充满情感的描述了“余出闽莆而居琼岛”“去国离乡之日,故都难恝,满目萧然”及一路艰难的情景,“又回想客岁之程途,履巉岩,披蒙茸,山高月小,水落石现。娱身目、悦心志,曾日月之几何,而前事不可复识矣!越明年丙戌,感春露而凄怆,不禁怦然而欲动。思原籍之景况,能不歔而生悲?”体现了贤秀公的家国情怀。《立籍谱序》还记述了吴氏渊源和贤秀公自身上代世系源流,迁琼原因,以及对后嗣子孙的附嘱“当亦思奋以丕承祖德于万代”等。吴贤秀的《立籍谱序》及续修族谱为后代遗留下宝贵的族谱史料和文化遗产。它也是研究汉唐时期官宦迁居海南和促进海南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文献。
2015年,吴贤秀墓地被海南省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茔是海南吴姓族人谒祖祭祖、敬宗收族的圣地。每年清明节期间,前来扫墓的岛内外宗亲、海外侨胞都在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