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海峡两岸“吴英文化”国际论坛
图文/吴同一
2016年12月22日上午9时《第二届海峡两岸“吴英文化”国际论坛》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隆重召开!十二点半圆满结束表示热烈祝贺!再次掀起吴英文化国际论坛的热潮。吴国荣会长带领厦门吴氏宗亲吴明龙、吴冬青、吴同一、吴纯杰、吴乔英、吴亨儒、吴新贤、吴清建、吴尔芬等前往参会研讨。还有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陈淑娥会长、龚洁、许世界会长、黄金火、江林宣等专家出席本次吴英文化国际论坛研讨会。
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吴氏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吴英文化"国际论坛》来自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康慨激昂踊跃发言中,纵然比2015年07月19日《首届海峡两岸"吴英文化"国际论坛》更加热烈、层次更深、高度更高、广度更广、史料证件更充足挖掘出郑成功、施琅、吴英三位将军为主题线索贯穿评价中得出:吴英将军的功德伟绩远超郑成功和施琅两将军。尤其在为清政府的领土完整、和平统一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
陈支平教授 (厦门大学国学院院长)说:我是学历史的,历史上没有不打战能统一的。主张战争没有和平统一,只有靠武力去征服值得思考!香港回归就是典型行列子,香港人误传诱导学生"去中国化"的教育是非常要命的,学生听到"中国"二字就惊讶反感,台湾学生也一样窘境。若能多出一些象郑成功、施琅、吴英将军一样的英雄人物何愁两岸不能一统?引用毛主席语录一句至理名言”枪杠子一里出政权“硬道理。
张先清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请威略将军吴英事略》灵异故事中,叙述清代闽海吴英将军戎马生涯一生的传奇,共有61则短文分三个类别:(1)、神诞故事。(2)、救难故事。(3)、灵验故事。其中讲述了"夜梦天门授书"、"水头神灯引路"等神诞人物神圣化;救苦救难"仙妪采药愈疾"、"普庵化示祭禳"体现吴英平台后祭海风平浪静、超自然的力量而传扬,让后人称颂铭记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有这样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吴英将军。[玫瑰]
李祖基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英两部遗著的注解再思考。
李教授主要介绍吴英自传《行间hang jian纪遇》忠于史实纪载、恰当、客观地评论,行:古代行军的说法,纪录着吴英行伍四十一年间自传的重要事件。虽与施琅并驾齐驱,但各姓氏各述其主,其它的描述材料很少。
《行间纪遇》是清初吴英撰写的一部自传体著作。然种种原因该书久遭湮没,李教授多方努力寻覓发掘重见天日。该书保留不少鲜为人知的史料,作为施琅副将统领陆师参与平台的若干史料相当珍贵。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庄维明(厦门通俗文艺研究会顾问、知名作家):刘家军吴英文化研究‘三步走’之‘最后半步’之我见。
(1)、吴英将军是唯一一位被康熙帝御赐"作万人敌"匾额;(2)、吴英将军戎马一生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仁学"精髓和"懿德"风范;(3)、诉诸影视艺术,创作拍摄《台湾公》、《吴英传奇》连续剧(暂定片名)四十集以上方能赢利,需要投资大量资金编剧拍摄。
吴英将军被历史失忆忽略而渐遗忘。要文化自信,史料证据真实,让厦门吴氏宗亲和社会贤人共同挖掘"台湾公"是中华美德、品德高尚的一个代表。康熙帝赐匾赠诗吴英,虽人已逝,但英魂尚存,可追塑典范人物之必要性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龚洁(厦门博物馆原馆长、资深闽南文化学者):吴英在闽南的历史与主要遗产地。
吴英文化研究己非常迟后。想把吴英光辉形象在厦门做成象郑成功、陈嘉庚那样知名其路很长;呼吁社会有志之士向政府要地规划,地名更名重建"吴英将军祠"、"吴英将军公园"、"吴英愽物馆"、"吴英故居"等为文明的厦门再添一张鲜艳光彩的城市名片而作为。
深谈各姓氏规矩:要求各自管好家庭;抓好家教;做好家风等有关治家的家训、家规、家风须代代相承。"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倡仪为人父母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第一位榜样,管好每一个家庭就国好民安。会中特别表扬吴氏家族的家训、家规、家教、家谱在百家姓中做得最完整最好!
吴建民(菲律宾吴英后裔):先祖吴英的祖宅复建之相关意义
2016年4月吴英将军第十三世后裔吴建民、吴燿旭等率众宗亲共同捐资200多万元,在泉州晋江大浯塘吴英与蔡夫人故居举行奠基议式,现已动土重建吴英府邸。
郭志超(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吴英历史记忆及其建构
谈及《行间纪遇》记录着吴英戎马生涯生平事迹,康熙帝恩宠之遇的重大纪事;《清威略将军吴英事略》记家事对外人不公开出版,是留给子孙后裔传阅,吴英事略写至生命终止文亦止。郭教授指出在镇守同安间吴英为人乐善好施、慷慨解囊,花数十万银建文屏书院、文昌殿、萃文亭、捐俸谋建虎溪岩寺;在莆田任总兵时,造熙宁桥、宁海桥;敦亲睦邻、建府邸、置田产、造墓地等做杰出的贡献。
连心豪(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吴英招徕外商令牌发微
闽人‘’习于水斗,便于用舟;以船为车,以楫为马;以海为田,以海为耕‘’擅长舟楫之利;更是‘’民以海为耕,商凭海为市,资食以海外‘’将海洋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明末清初,南安石井郑芝龙、郑成功父子身兼海商与水师骁将双重身份往返于东南海疆,以晋江安平(安海)、东石为根据地彪炳于海洋载入史册。同代晋江人施琅和吴英也是海峡两岸孕育海洋文化的产物和杰出代表。历史证明就是这样水师提督兼管海关。
研讨中倡仪:学术研究应是中立的,不能持有私己偏见;将军祠是以施琅、吴英为主众多将军命名的;‘’施祠已无痕,吴祠犹尚存‘’加以保护完整,有待规划重建顺理成章。
刘晓聪(大观书院研究员):《清威略将军吴英事略》背后的秘密
刘晓聪:在一次偶然机会,得到了一张据说是台湾回流的图片类似于现代连环画:一边是图画,一边是故事脚本。图中显示了两个图文并茂的故事:一个标题是《吴英将军入闽解泉州围之图》;另一标题是《吴英将军兴化郡赈灾之图,仔细对照这两副图画正对应了《吴英事略》中的两则小故事《入闽解泉州围》和《赈济兴郡饥荒》图片中文字内容几乎一模一样,这难道不是与现代连环画的‘’绘画+脚本‘’的形式如出一辙?如果这一套与吴英相关的‘’连环画‘’能够再次重现,那将是又一桩幸事!
丁玉礼(中华复兴网副总裁、研究员):吴英将军生平折射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丁玉礼:吴英将军在"平耿扫刘铲郑"的战斗中,为清政府的完成统一大业做出卓越的贡献!他高度体现在如下四点:(1)、忠:精忠报国。(2)、勇:义勇当先。(3)、仁:仁义爱民。(4)、笃:笃实明达。
陈必修(厦门工学院副教授、台湾学者):威略将军吴英的墓地风水。实地考察分析吴英府邸、墓地风水讲解。风趣幽默地说了句:"文、刀当政可收台"。吴英素有"台湾公"之称。清朝之后在两岸曾被尊奉为"城隍神"称号的伟大历史人物。吴英将军葬礼是高规格的皇帝御弟的皇族国葬,墓地自然也是康熙帝钦客人的风水宝地。
吴耀旭(台湾吴英后裔、知名企业家):“吴英文化”研究现况报告暨“吴英文化纪念馆”设置计划
2016年台南祀典大天后宫特撰文刻碑,详实纪载吴英建东宁天妃宫一史实。同时,筹划台南市祀典大天后宫吴英文化纪念馆计划。
吴德褒(厦门吴英后裔):我所见闻的“吴英文化”新资料及思考。她带来一份光绪年间颁发两亩有余的墓契,称是吴氏祖坟地处厦门小东山,若能找到墓志铭就更好了。
陈栋梁(厦门海峡影视艺术学校校长、影视导演、作曲家):歌曲《台湾公吴英颂》的创作及意义并演唱了一段十分动听。
刘家军(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关于“台湾公”的定位依据、实证及文化前瞻。
刘家军:与吴英将军投缘因"红面观音"而情结。看到将军祠、府邸、坟墓被催毁面目全非再次被震撼,过去如此精美的建筑辉煌的文化就如此遗存?吴英涉台两岸文化遗产挖掘如箭在弦要合力去做,当务之急的工作不能等,暂不花政府和学校一分钱,节约经费,心态自然,文化自信具有提升的重要意义;将吴英文化推向两岸,推向社会,可以撬动海峡两岸炎黄子孙"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相承永不相离。
说到激动人心处:"莆田有太多太多的动人故事,吴英是地动三摇的故事人"。
吴国荣博士 最后发言说: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在百忙之中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吴英文化"国际论坛关心和支持!对威略将军吴英文化的研究,各位专家学者肺腑之言发表得非常好!对吴英将军的事迹和台海关系有特别的感情和无私的奉献再次表示感谢!我们厦门吴氏宗亲会将承担起责任,把宣传吴英的高大形象、配合各方面文物遗址的恢复和吴英将军有关的遗迹进行保护修复。
"台湾公"是来自台湾,其定位典型,所有史料记载铁证如山,找出核心点,推祟吴英文化精神气,让后人看到更多威略将军"武统"的真实写照;"作万人敌"有谁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