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张震与吴家
作者:吴増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9-5         ★★★★★

张震与吴家

湘吴总会 吴増魁 辑

 

      

   

  9月3下午,百战将军于抗战胜利日归队!中央军委原副主席、湘籍吴氏血脉——张震逝世 ,享年101岁。

    张震,本姓吴,1914年10月5日出生在平江县长寿街新泉一户分期农民家庭。当他哇哇坠地时,父亲已去世,母亲共生了11个孩子,养不起,将他过继亲戚张家。然而张家的先祖日昌清咸丰年间从广东梅县移居过来的。在旧社会,土著人岐视“客姓人”。如同亲生,张震的养父张爻山虽然有篾工技术,会做包装茶叶用的茶篓,但收甚微,生活困苦。张震小时还被讥为“野娃子”,受到欺侮。1926年,农民运动如火如蔡,正在读高小的张震也积极参加了,并担任当地儿童团副团长。1927年夏,张震从高小毕业后,到一家店铺当学徒。这时,湖南发生“马日事变”,张震毅然参加了纠察队,拿起梭标、鸟枪跟“清乡”军作垂死战斗。1928年3月,他参加了著名的平江20万农军攻打县城之役。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战争年代,他历任宣传员、连政委、营长、团、师参谋长、纵队司令员、野战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总参作战部长、军事学院院长、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出生入死,身经百战,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中外闻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49年底革命胜利了,张震思念自己的父母,20年没和老人们见面了,他不知父母亲是死还是活?工作之余,便给在湖南任省委书记的黄克诚写了封信,希望这位老领导能在百忙之中,派人去长寿街上打听一下自己家老人的情况。信发出没有多久,回音来了,说父亲不在了,从一个破碉堡里,找到了他母亲吴命缓,她已经沦为乞丐了,每天靠讨饭度日,精神有些失常。现已派她家乡人送到了武汉,托付给了华中局书记邓子恢同志。张震接着收到了邓子恢同志的电话,已经为老人买好了船票,12月22日一早可到南京。

张震得此信息,热泪盈眶,夜不成眠。他没有想到老母亲活着,活得如此可怜!他不会忘记,父亲张继纶是个篾工,一年四季靠做竹蔑子活养家糊口。母亲整天挑担子,做豆付,养猪种菜。自己4岁时,母亲为着让他快长身体,还常向正喂养幼儿、奶水多的女人讨点奶水给他喝。5岁时,母亲便送他进学堂,先生说孩子小不能收,母亲要求先生说:不是让孩子学多少字,只要给看管着就行了。家门前是池塘,生怕儿子掉下淹死了。那私塾上过一年,父母又送他进了隔壁的万寿宫小学。母亲常趴到梯子上,隔墙看着。一次老师看到他做体操不上心,顺手用小木棍向头上打了一下,被母亲看到了,从梯子跳下跑到学校,抱着孩子就哭,还向教师说:“我的儿子,自己都舍不得打,你为什么打啊?我们不上学了!”拉着儿子就走,校长也劝不住。母亲信佛教,还领着他去西溪桥迦蓝庙上烧香,并拜迦蓝菩萨为师……

灾难深重的中国,战乱连绵不断的中国,几十年来,有多少父母失去儿女,又有多少家底骨肉分离!张震永远不会忘记:仅淮海战役66天的决战,他所在的华东野战军就伤亡了10多万人!他是幸存者。

1949年12月22日,天刚亮,张震就赶到了南京下关码头。

夏季有炉火之称的南京,到了12月,却也是冷气逼人,办公室里都燃起了木炭炉火。张震站在寒冷的江边,望眼欲穿,眼前是滚滚的波涛,脑海里是20年前的母子情意。分别20个春秋,今日终于得到了团聚。等啊等,终于等来了母亲坐的那只船。船刚靠岸,他急步跑上船去,在人流中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她憔悴苍老,神情有些惊喜和不安。似乎是在梦里。张震叫了声:“妈妈!”泪便流出了眼眶。老人不知道是认不出儿子了,还是半信半疑,呆了好一会,才说:“你的话好懂啊!”张震又忙说:“我是你的儿子!”随同老人来的,还有张震的一个表兄。老人手上还抱着个印花小被,好像那是张震自己小时候盖过的,老人带着它,像是个信物和证明书。随同张震参谋和警卫员,正想搀扶老人下船,张震蹲下身来,背起了老母亲,一步一步走下船去。

母子分别20年,今日相逢在被推翻的旧中国都成,这天翻地覆的喜庆,让母子和全家人都高兴万分。张震的爱人马龄松,拿出自己的衣服给婆婆换上,换下来的衣服放到水盆一洗,却成了一丝丝一条条破烂,完全不能穿了。这条条破烂衣服,是老母亲这些年受苦受难的写证!马龄松不尽得流出泪来。
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母亲吴命缓来到南京后不久,张震家乡又接连来了信,说吴命缓只是张震的养母,他的生母是余朵莲,现在长寿街上……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张震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他也不便问来到身边的老母亲,忙写信让当地乡政府切实帮助弄清真假。他痛苦中,他想到儿时一桩事:一次在外边听一个邻居女人说:“你不是你娘生的。”回家向母亲学话,母亲从不打骂他,这次却重重给了他一巴掌,还生气地说:“你不是我生的,是谁生的?这么一点点儿把你抱大的……”难道说,自己真的还有位生身母亲?

两个月后,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张震的生母真是余朵莲。当年由于家境不好,才把刚出生不久的张震给了人家。十月怀胎母子情,养育16年的母子恩,让张震都一一写在心坎上。革命人把百姓都当成父母,何况是生、养自己的两个女人!

当张震回到故乡时,和养母亲一同去探望了生母。含泪叫了两声:“妈妈!妈妈!”那位不幸又万幸的母亲,只是流泪,久久无言!

对两位老母亲的晚年生活,张震都尽到了做儿子的孝心。他在回忆录中写着:“不管怎么样,我的两位老人能够活下来,都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看到自己的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也确实是一件庆幸的事。她们生前曾对我说过,能活到现在,过上几天好日子,全是托共产党的福啊。从这个意义上讲,她们又都是幸福的母亲。”

1962年9月,养母吴命缓患水肿病逝世。由于工作太忙,张震未能回家奔丧,他给表兄吴诞生写信说:“母亲身故,心中很悲痛,但因工作不能分身,只能尽忠报国,难以尽孝,请代为安葬。”并寄回安葬费。丧事办得很简单,坟墓也做得很简单。

1992年秋,张震将军的老同学郑楷蔚和长寿区委书记郑德武去看那坟地,只见荒草凄凄,残碑断碣。有几座祖坟还需要被夷为平地。他们商议,由区里拨出一笔经费好好修整。并说:“对河李元簇(台湾国民党“副总统”)父母的坟修得多么壮观,我们中央首长的祖宗坟墓也应该修得象个样子。”于是他们拟了一个计划,画了几个图样,寄给张震将军,将区乡的打算一并致函张震将军。不久,即收到张震将军的亲笔复函。信中说:“谢谢各位对我家祖坟的关注。对11月4日来函,特明确如下:(一)不同意公家出钱修坟,不要占乡亲们一分地。(二)不同意别立墓碑。我已寄回1000元给吴诞生表兄,由他负责把碑照原样将字刻清即行。(三)已川菜的就种好了,这样对乡亲们还有点贡献,不要死人和活人争地,如果乡亲们要在坟地上种菜,就将我父母深埋,上面种菜。(四)我是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要与李元簇去比,他是国民党,他有钱修祖坟,这是他的事,我们不能学。我们应该保持艰苦创业的革命本质,不要讲排场,不能因私事动用公款。那种旧社会的`光宗耀祖`是最低级的,最不光荣的,受到人民唾骂的。”

张震一家是个幸福的大家庭,生有四子一女。夫人马龄松是河南宜阳人,也是一位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1992年10月,我拜访张震将军家时,马老热情地给我递烟倒茶,并留我吃北京涮羊肉和家乡火焙鱼。马老告诉我,儿女们都成家了,生有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一个外孙女。儿女大都在部队或军医院工作,分别住在自己的单位上。节假日有时回来聚一聚。然而,他们却很少见到老爹,他公务实在太忙了。但在八一建军节前后,或春节期间,父亲总要通知儿女们带着孙儿们回家谈谈心,聊聊家常,每次谈得最多的是家史和红军的传统。

“怎样不谈啊!”张震将军意味深长地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出息有我们家的一切。现在生活过好了,可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仍然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千万不能忘本啊!”

张震将军跟家人订下三条家规:一、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打他的牌子,不许透露他与他们的关系,更不许利用他的影响,为亲朋好友入伍、转干、调动、晋升以及进军事院校等提供特殊照顾。二、不许收受任何单位和个人所送礼物和接受特殊优惠及公费吃喝玩乐。三、回家和外出,不许乘坐公家配给他的车辆,不许打变相赌博之类的麻将、扑克。

为使子女们真正感受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张震将军还让儿女们分批去到革命老区体验生活,走访老红军、老赤卫队员,了解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现状。1994年8月,他三儿子张海阳回到家乡平江革命老根据地,登门拜访了当年和他父亲一道战斗的父老乡亲,并给一些分期的乡亲赠送衣物。1995年10月,他在地方工作的二儿子张连阳专程回到家乡瞻仰平江起义馆,帮助开发老区筹建脱贫致富的新项目,并给修建长寿镇新公路捐款。

身教重于言教。张震将军不许家人收受礼物,首先他自己从不接受礼物。六十年代,他先后两次回到家乡,看望父老乡亲。临别时,亲友们送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他当面推辞不了,便叫司机将车开到区公所,委托区公所负责人一一退回。家乡人进京看望他,所带礼物也一律拒收。便他对老区人民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非常关心老区建设。曾亲自写报告,向中央反映老区的实际情况,请求给予大力支持。为改变平江老区缺电缺水的问题,他为修建黄金洞大型水库电站奔走呼号,帮助解决有关困难;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他捐款帮助兴建新江中心小学,并给母校维夏中学赠送500多册图书电脑教学等设备。

所有这些,耳濡目染,给张海阳兄妹们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1949年7月16日,张海阳出生时,张震任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刚刚辅佐粟裕司令员胜利解放了大上海。张震接到夫人马龄松打来的电话,说又生了一个男孩,“给孩子取个名字吧!”夫人说。张震惊喜地思忖了一下,为纪念上海的解放,脱口说出就叫“张海阳”吧!

虽然出生名门,但张海阳身上却少有干部子弟的骄纵,这全因父亲张震家教严格。张海阳曾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张家的家规,父亲要求他们时刻记在心上,并付诸行动。

张海阳从军40多年来,从第21军政治部干部处干事、宣传处副处长到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第二炮兵政治委员,一直干的是军队政治工作。

2009年7月20日,中央委军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张海阳成为新晋升的3位上将之一。之前,张海阳在1995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2003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2014年12月,二炮政委张海阳达到大军区正职服役最高年限退出现役。

除三子张海阳为上将之外,张震的其他几个儿子均为解放军少将。

长子张小阳少将,1941年10月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

次子张连阳少将,1944年11月生,曾任总参军代局局长。近年来多次回平江祭扫。2014年4月,张连阳赴平江起义纪念馆参观时遇当地电视台记者。记者要求采访,张连阳说:“不要采访我,记者们要把镜头对准老百姓。把党的好政策多向老百姓宣传,坚决拥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相连的关系。”

四子张宁阳少将,1950年10月出生,1968年入伍,曾任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2005年晋升少将军衔。2015年7月3日,张宁阳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65岁。

女婿寿晓松少将,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其父寿松涛亦是开国功臣,曾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兼党委。寿晓松长期致力于军事研究,参与了《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等全军新一代战略训练教材编写工作。(据《开国将军轶事》《张震回忆录》《世纪风采》《党史天地》等)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吴平河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