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海峡两岸“吴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暨寻找“吴英田野文化”游记
2015年7月19日,光彩四十九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厦门吴氏宗亲会会长:吴国荣宗贤和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人类学教研室主任:刘家军教授等专家学者的组织下,首届海峡两岸“吴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会议中心(克立楼二楼)召开。
学者指导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福建省民俗学会
主办单位:厦门吴氏宗亲会
参加大会的有福建、台湾、北京、新加坡等相关专家学者、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的专家顾问、吴英将军海内外后裔和吴氏宗亲代表约80人。
左:吴国荣 右:刘家军
主要意旨:为推广“吴英文化”及将军祠的保护、恢复得到一定的社会效应而召开本次基础性研讨会(田野考查、史料考证、遗址保护),会议初衷及策略是民间推动、学者充分介入,属于奉献类社会公益计划。
将军祠是厦门市民耳熟能详的一个地名,坐公交车经过厦禾路响起的“将军祠站”到了。可“将军祠”是因何得名的,现在很多厦门人还是不知道。从一些老厦门口传中可以了解到,将军祠是一个地名,也是一片区域的总称,是由气势磅礴的“靖海候”施琅将军祠、“威略将军”吴英将军祠和牌坊群组成的。
左:安溪吴平河、中:吴英将军十三世孙吴耀旭宗长、右:吴国荣宗贤
吴英,字为高,世居泉州晋江大浯塘。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奉旨入莆田籍,遂家于黄石镇定庄村。
吴英和施琅原隶郑成功麾下,琅降清后,吴英从之。康熙二年(1663),以平金门庆功,擢升都司。其后水陆数十战,著有功勋,旋升同安总戎,壬戌年移驻兴化。施琅攻澎湖、台湾时,吴英为副帅,吴英与施琅在东山誓师时对天立誓:“此去收复台湾,一不公报私仇;二不杀降;三严禁抢掠。(陈迁鹤《行间经遇》序二)在他们顺利攻克澎湖时,对台政策转向了谈判为主,最后和平收复了台湾。施琅班师回朝,留吴英镇抚其地。他率众开垦,造福一方,还积极传播妈祖文化。治理台湾一年零四个月后吴英又奉旨赴江浙、两广、四川等地平乱。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朝廷令吴英将军任四川提督,在职十一年,举家亦迁川;期间无论五任总督及三任巡抚如何变换,吴英一直是康熙帝稳定四川政局的一员宿将。他也创造了连续十一年镇守四川的佳话,史载:“吴英驻镇四川十一年,靖边功绩显著。”旋调福建陆师提督,未几,复调水师。康熙四十二年(1703),帝南巡,亲写“作万人敌”匾赐给他,又加授威略将军。驻师厦门,直至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恤赠太子少保。
左吴英将军祠、右:牌坊群
“吴英文化”国际论坛议程
注:本次两岸“吴英文化”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待出版后再上传网站。
论坛中了解到,这样一个对海峡两岸、对祖国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在现在厦门市志、文史中很少能看到吴英将军史料,是“有意错”还是“无意错”,可能是选择性“失忆”吧!感受最深的是教授、专家学者们说自己,厦门吴英将军文化现在还是张白纸,那是我们的失职,今后定会努力挖掘、学习、发扬。
莆田枫亭“神道碑”
7月20日,厦门吴氏宗亲会副秘书长:吴同一和刘家军教授带队,由莆田吴文化研究会会长吴剑峰等莆田吴氏宗亲当向导,到莆田考查吴英将军田野文化。
吴英将军陵墓
论坛研讨会议上听各地专家、教授的精彩演话,得知当年吴英的辉煌史。今天又到各地考查吴英将军田野文化,深感震憾!莆田枫亭“神道碑”、灵川镇山门村“吴英陵墓”、还有“定庄堡”和厦门吴英将军祠、吴英牌坊一样,破坏得非常严重,希望有关部门能急时抢救各地现存有的文物啊!
定庄吴英古厝(原120间)
远在蜀地吴英将军赠武侯祠“眀良千古”匾额,是最能体现吴英将军的“忠、智”。其意“眀”是指明君刘备,“良”是良臣孔明,“眀良千古”的意思是说, 明君刘备慧眼识良臣,良臣伴明君的功绩千古流芳。同时寓意自己能遇康熙这样的明君,决心效法孔明,亦表达着对当今明君康熙器重自己的感慨。
参加这次海峡两岸“吴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寻找“吴英田野文化”的教授、专家学者、吴英将军后裔和吴氏宗亲们,深表今后定认真挖掘吴英将军文化,为厦门市注入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厦门成为个拥有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的旅游城市。希望能以点带面,打造好厦泉莆吴英将军文化教育旅游圣地。
无字九龙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