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商城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广东大埔吴沧桑将军正气长存
作者:吴李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5         ★★★★★

4月26日晨早,细雨绵绵,我在广州新凤凰吴氏宗长吴锐麟先生的陪同下,开车前往广州黄埔军校,在“东征阵亡烈士墓园”的右侧,拜祭了“吴潜轩家族墓”,人流如潮,香火冲天,热闹动情,后嗣之昌炽有由然矣。在墓地仃留约1小时后,我独自一人,前往“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左侧的冷清安静的“少将墓”,拜祭了大姨丈、李子韶将军,并表达了我及其家属对这十七位陆军少将的深切怀念与敬仰!

本文重点介绍少将墓中的一位吴氏客家人,广东大埔县的吴沧桑将军(照片1)。许多吴氏宗亲读者可能未听说过他的名字,我未听说过有吴氏网站报导过他的事迹。然而,凡是到过广州黄埔军校“少将墓”参观者,都会知道他的名字,因为在“正气长存”的墓碑正面中间位置,刻上的吴沧桑名字,特别显眼,并在墓碑背面的整版石刻着当年李汉云中将写的碑文:吴君沧桑事略。缅怀他的光辉历程,短暂的岁月,闪光的年华,令笔者肃然起敬,感悟人生的价值观。

我把载自Baida百科、很有限的史料经初步归纳,写出本文供参考,如有错漏或不妥之处,应以原文记载为准。八十年前的历史,当事人与知情者早巳去世,或许这段历史仍未解密,使后人难以追忆,事过境迁,请读者谅解。

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黄埔区卷作者:陈建华主编广州出版社2008-3。本书记载有: 吴潜轩家族墓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吴君沧桑事略碑等。主编陈建华当年是广州市委宣传部长,现任广州市长,他很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文化传统教肓。笔者阅读过“黄埔区卷”的全文,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这本书,这对理解史实是很有帮助的。

一、吴沧桑的光辉历史

吴沧桑(1906—1936)名经界,以字行。广东大埔县大麻镇小麻村竹洋人沧桑年十五,走潮州依其叔,司广和昌库务。其后广和昌以逋负过多倒闭,其叔稼荪远走南洋,沧桑陷缧绁数月。自后回里养晦,肆力于学,日则闭户攻读,夜则谈经论史,督教诸弟。

民国十四年(1925,沧桑只身赴穗,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卒业后参加北伐,入东路第一军任排长,隶东征第一军何应钦麾下,攻略闽浙,进据沪江。北伐结束后,被选送入湖南讲武堂学习军事,旋以优异成绩,以中校衔考入北平陆军大学第九期学员班。其时陆大校长为兵学耆宿黄慕松。沧桑在马融帐下,以陆大高材生被选参与制订《中国军队对日军作战计划》。

民国二十年(1931年陆大卒业,赴任南京中央军校中校战术教官,不久,又为西南当局聘请,转任广东燕塘军校战术教官。沧桑登坛论战,纵横捭阖,听者动容,时任第一集团军、主政广东的陈济棠刮目相看,赞为一代杰出军事人才。三年后,燕塘全校步、骑、炮、工及政冶班学员学生均参加野战演习,以增城龙眼洞一带平原山岳为演习场地。陈济棠亲任统帅,委任沧桑为参谋长,负责调派兵员,编列计划,指挥野战演习。中区各地防军团长以上将校,被命临场观战。沧桑指挥若定,屡用奇兵,演习大获成功。由是各军师旅,无不知有沧桑其人。

民国二十三年(1934陈济棠成立独立第三师,委李汉魂任师长,吴沧桑28岁,任师参谋长,驻防粤北韶关。其时白山黑水间,自1931年“九一八”起,义勇军艰苦抗日,举国奋起,而西南当局竟置民族存亡于不顾,以政务分会名义,与中央分庭对坑,势成分裂。第一集团军兼制海空,陈策、张惠长等相率去职。沧桑以为欲求对外,必先统一,而李汉魂亦深以西南当局举措不当,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春将全部军务委托给沧桑,且在香港发表挂印封金通电。西南当局震怒,乃派人诱押沧桑于韶关,急送广州警察总局。是年7月11日,沧桑被暗杀于黄花岗侧。不久,西南政务分会即告解体,归政中央。

蒋介石以沧桑功在国家,追赠陆军少将,明令旌表,依例厚恤其家属,并为之安葬于黄埔东征阵亡将士坟场。民国三十四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国防部以吴沧桑有功于抗日,又追发奖状,以资褒奖。

二、陆军少将墓的简介

“少将墓”内安葬的是1936年在“两广事变”中阵亡的黄埔军校出身的17位国民革命军少将。碑的正面刻“正气长存”,碑座正面刻吴沧桑等17位少将的名字,背后刻国民党陆军中将第155师师长李汉魂撰写的吴沧桑事略。这是根据蒋介石的命令于1936年附葬于“东征阵亡烈士墓园”的。黄埔军校首任1924年5月~1947年10月连任)校长蒋介石,又名蒋中正(18871031197545曾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89835197618曾任教授部副主任叶剑英(1897428—19861022)

 

“少将墓”道的指示牌

 

少将墓》正面全景(坐南朝北,四周绿树成荫)

 

少将墓》,在“正气长存”下面青石版上,刻着十七位烈士姓名

我把一束鲜花摆放在大姨丈、李子韶烈士的姓名下面,表达敬意。

这17位少将的姓名是:陈晓天李子韶、丘达、林季谦、叶继梅、黄循尚、符素真、叶简修、吴沧桑、张国维、王鸿德、张中邦、梁士浩、孙螽振、汤增林、叶稼书、古尚英,都是毕业于黄埔军校。

我站在这座不朽的丰碑将士墓前,仿佛时光倒流,感概万千!这十七位将军的亲人和家属、家乡的人民都与我一样,永远怀念他们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忠臣良将从此去,只留芳名万古存。

三、《吴君沧桑事略》碑文

 

少将墓》背面,长1.8米,高0.9米,花岗岩青石板,字体为楷书, 涂墨绿色。刻上李汉云中将的碑文:吴君沧桑事略。(因当日下过大雨,碑文潮湿,文字不清晰)

 

《吴君沧桑事略》碑文  吴李才摄于2011-4-15,剪辑制作

我们必须从中国大历史观,正确地、实事求是地评价这批历史人物。他们的千秋功过人评说,只要他们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为国为民为家庭为家乡做过有益的好事,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尊敬。真诚地希望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能够和平统一。我们作为后辈,不应该忘记过去中国历史的苦难辉煌,曲折教训,要与时俱进,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开创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缅怀吴沧桑将军!让正气长存(本文在《华夏吴氏网》发稿,致感!)

作者:吴李才 写于2015/五四青年节

 

 



附件:选录与本文相关的图文

1、大埔将军县的吴沧桑,载自《梅州网》

图1、大埔将军县的吴沧桑

梅州市大埔县是将军县,出了108将,其中吴氏有五位:

吴奇伟 (中将,1890-1953,湖尞密坑人) 

吴稼秋 (少将,1898-,洲瑞蒹葭人) 

吴沧桑 (追赠少将,1906-1936,大麻小麻人) 

吴克英 (少将,1920-,湖尞古城人) 

吴星峰 (第一军政大学副政委,1922-1994,湖尞新寨人)

2、李汉魂将军简介

李汉魂(1895年11月23日-1987年6月30日),伯豪中国广东吴川市中山镇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参加北伐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时任战时广东省政府主席6年。抗战以后,于蒋介石下野后曾一度于广州何应钦内阁阎锡山内阁内政部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广东省吴川县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抗战胜利后出国考察。1949年蒋介石下野后应李宗仁之邀回中国,在何应钦内阁阎锡山内阁任内政部长。后随李宗仁美国纽约定居。1982年曾回中国大陆访问,到北京及广东,获邓小平叶剑英等接见。1987年病逝纽约。1949年后赴美国,至1987年病逝纽约

李汉魂的夫人是吴菊芳女士,安徽省泾县茂林“亦政堂”人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1991年吴菊芳特意委派吴郁芳两回泾县茂林看望乡亲,祭奠先人坟墓,并抄录回泾县茂林吴氏宗谱留存。1999年12月10日,吴菊芳女士带着对故乡深深的眷念在纽约去世。

3、叶剑英会见李汉魂和夫人

 

1982-5-31在北京,叶剑英会见原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和夫人吴菊芳

叶剑英说:我们这一代人七十多岁、八十多岁了。你这样高龄还回国来看看,我们表示热烈欢迎。会见结束后,设午宴招待李汉魂、吴菊芳夫妇。

4、叶剑英会见叶练才

 

    1982-11-7在北京,叶剑英(左起第4人)会见叶练才(左起第3人),在座有前中共主席华国锋(右起第2人)

(笔者注:1936年李子韶将军去世时,我舅父叶练才董事长仍在福建夏门大学读书,与叶剑英是同宗同乡,为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清末称雁洋堡。)

5、早期和现今的黄埔军校旧址

 

早期的黄埔军校大门

 

现今的黄埔军校大门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地区高雄凤山,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拜祭吴潜轩家族墓

 

各位宗亲在吴潜轩家族墓之吴潜轩(吴最)墓前插上香烛拜祭

(该家族墓位于长洲街军校路的狮子台山岗上。) 2015-4-26早上,吴锐麟摄

 

笔者把一束鲜花摆放在墓碑旁边,表达敬意。

    墓碑中间有宋代篆体的异形字:“福”和“寿”,涂上红色油,特别醒目,用以祈盼万福、长寿降临,富有意趣和韵味,为后人所喜爱。

 

冒雨祭祖动人情景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人们祭奠祖先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发奋图强,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

 

吴锐麟先生回忆从广州护送归宗碑到无锡泰伯庙的快乐时光

吴锐麟先生站在归宗碑旁边留个影,他动情地告诉我,这件归宗碑(碑文石和底座石,要分两段组装,粘合而立)约2立方,重达3吨。在2002年11月,派货车由广州运到无锡,并安放在碑林内,真的谈何容易啊!真诚地表达了粤始祖吴居厚、吴最支糸及其后裔对吴氏始祖泰伯公、仲雍公的敬仰,对泰伯庙的向往。

 

文章录入:吴李才    责任编辑:吴卫东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