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谱序的义乌吴氏
《华夏吴氏网》记者 徐 闻
一个我们常见的吴氏族谱怎么会让中国近代名人梁启超作序呢!
四月一日隆重举行的义乌延陵宗祠修祠修谱双十周年庆典大会上, 当地宗亲展示了1925年义乌修谱时梁启超作的序文,引起笔者浓浓的兴趣。进一步翻阅资料,才知其中原委: 义乌市江湾街道有个叫吴德滢的的宗亲,民国初期曾在在江苏、浙江高等法院任职,与梁启超交情很深。于是修谱时,众宗亲就委托吴德滢请梁启超撰写十六次修谱的序文。
梁启超不愧为知名学者,他一改过去从吴氏起源写起,到“泰伯三让” 歌功颂德的惯例,而是从谱牒起缘写起,进一步说到谱牒的作用。文中有些话至今仍感极富内涵,意义深远。
“大江以南,血统之纯,世泽之远,没有哪一姓氏能与吴氏比拟。”“昔时,泰伯、季札以礼治理天下,实为我们中华民族道德的源泉。我们国家之所以与天地久长,依靠的是这种礼让精神。再看当今世间弊端,贵争贱让,谬种流传,连神明也不庇佑,其道德沦丧,就像系一发那样危殆。” 上面这些文字,真有振聋发馈,令人省悟之作用!
序文最后,梁启超告诫我们吴氏子孙,“只有吴氏子孙,才有能力弘扬世德,以安天下。当然,这也不是一人一姓的事了。”
据史料介绍,历史上著名文人为吴氏宗谱作序的很多,有案可查的就有欧阳修、苏轼、方孝儒、朱廉等人。梁启超用文言文为义乌《吴氏族谱》写成的840余字序文,历史性、知识性、教育性极强,值得我们每个吴氏宗亲认真细读和学习,确实可作为吴氏家族的重要历史文献。
义乌吴氏是其始祖、泰伯公81世孙吴圣造于九百余年前从姑苏吴门迁至义乌青口岭(后叫吴孙岭),繁衍生息。由于吴氏子孙创业精神强,“谦让”“ 至德”好,历经数百年风霜雨雪,战火洗礼,县内发展为“吴姓十八村”: 县外发族至浦江、东阳、萧山、绍兴、武义、金华、兰溪等地,至今圣造公后裔近十万人之多。
义乌延陵宗祠始建于南宋年间,1222年动工,1224年竣工。八百年的历史沧桑,战火焚毁,文革摧残,风雨侵蚀,挪作他用。经当地吴氏族人出资出力,收回产权,找回文物,大力维修,始成现状。并成为义乌市文物保护单位,义乌市著名三大名祠之一。
义乌延陵宗祠13次修祠,18次修谱,将一个古朴典雅,原汁原味的吴氏祠堂呈现在浙中大地上,体现了义乌吴氏吴汝桂、吴森荣、吴功益、吴功文等宗亲倾注心血,锲而不舍之精神,将弘扬泰伯精神,传承中华文化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2004年宗祠进行了一次大修,同时也进行第18次修谱,均取得可喜成果。在2015年4月1日上午举行的修祠修谱双十周年庆典上,汇聚了数百名来自四乡八村的宗亲。浙江各地宗亲也派代表前来祝贺,无锡祖地的谱牒专家、93岁的吴寿祺,文史专家、《回眸古吴》作者、吴文化研究杰出贡献人物、76岁的吴志田,祖地宗亲代表、74岁的吴铿如和浙江省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书法家、古稀之年的吴亚卿等吴氏名人参加了庆典大会。
座落在义乌市稠江街道江湾主山傍殿口商村后的“延陵宗祠” ,占地面积9421平方米,有790年历史。该祠为灰墙翘瓦,前后三进,封闭式宫廷建筑。斗拱飞檐,气势恢宏,雕梁画栋,精彩绝伦。前后厅中,宗贤牌匾,高悬大堂,太公画像,挂于壁上,高古庄重,令人肃敬。四周墙壁上,贴有世系图、吴氏族训、名人诗作等,文字醒目,易看易懂。大理石柱上,装上新对联,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侧厅中墙壁上,七彩颜色绘满了一个个吴氏祖先的故事,图文并茂,警示后人。两侧厢房内,还挂有宗亲从流落在乡村中找回来的元、明、清及民国时代的牌匾,已成文物,极为稀罕!祠堂门口,旗杆矗立,无比壮观;石鼓依门,气宇轩昂;两狮蹲坐,庄严雄伟。该宗祠在全国各地保留下来的吴氏宗祠中,实属精品
站在祠堂门口的台阶上,登门远眺:两山夹峙,山青树茂;三江汇流,奔流不息;景观独特,视野开阔。顿感吸山川之精华,得祖宗之庇佑,怏然自得,心旷神怡。这真是风水宝地!难怪当地吴氏宗亲,枝繁叶茂,人丁兴旺,经济发达,生活安康!【2015年4月2日 江西上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