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国民党老兵吴春祥向南京人民致歉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14           ★★★

 

 

 

4位抗战老兵向南京市民敬礼(左起吴春祥、张修齐、冯宗尧、程云)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 吴先斌

 

 

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告诉早报记者,1213日是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却的日子,在这个日子前夕,他曾召集到4位近百岁的国民党抗战老兵吴春祥、张修齐、冯宗尧、程云召开座谈会,谈一谈当年那段黑暗的日子

 

在会议结束前,曾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江西籍抗战老兵吴春祥老人提议在场的老兵向南京人民敬礼,同时表示了对南京人民的歉意,他说:“我等几位对不起南京人民,19371212日,部队撤退的时候太慌乱,没能很好地组织战斗,使得南京人民在之后的日子里饱受痛苦,在此表示对南京人民道歉……”

 

“日本人开着100多架飞机来轰炸我们,昆仑关打了三个月都没有这么激烈。”据吴春祥回忆,1937127日,他还是一个受训刚3个月的新兵,南京保卫战是他第一次走上战场,此后8年抗战,他又经历了长沙会战、昆仑山战役等大小战斗数十次。吴春祥说,“日本人装备比我们好,文化水平比我们高,日本士兵没有文盲,而我们许多连长、营长都是文盲,日本采取的是速战速决,而我们采取的是持久抗战。日本人把南京轰炸得硝烟弥漫,南京城20%房屋被炸毁,南京老百姓积极为士兵送茶水和饮食,送油盐,老百姓积极抬担架,我要向大家致歉,在13日之前我们撤离了南京,让南京城遭受生灵涂炭。”

 

吴春祥、张修齐、冯宗尧和程云4位老兵向南京人民道歉,引起强烈反响,中华民族的昔日家国守卫者向这片国土上的后辈致歉,这让不少网友五味杂陈。网友表示,“老兵们的民族责任感令人敬佩,但战争的胜负显然不仅仅是由军人决定的。历史不容忘却,居安思危,忘战必危!”“抗战老兵值得尊敬,时至今日大可不必过分自责。”还有网友辛酸地表示,“英雄们!你们尽力了!”“老兵们做得很好了,不要道歉。”“没有人会抱怨你们,该道歉的罪人没有道歉……”

 

  除了温情流露,也有网友从战时的背景分析称,南京保卫战的战局急转直下,不能抹杀老兵的浴血奋战。有网友表示,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比起那有备而来的日本侵略者,无论军事素质,还是武器装备差距都非常大,为了祖国和同胞打击凶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军人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抗日战争中曾经流过血与汗的每一位将士都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

 

  昔日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有网友关切地安慰他们,“老兵们,保重身体!抗战胜利就是对你们最大的肯定!”

 

  老兵们致歉的手臂举起,也让南京不少专家学者动容。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表示,“老兵们很淳朴,按照当时的形势,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为了保卫南京流血牺牲。正是那些在历史上未曾留下姓名的老兵的牺牲,才能有今天的和平。在民族的危难时刻,每一个挺身而出的抗战老兵都值得我们尊敬。”

 

  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卫星研究员表示,“我看了他们的道歉,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说,按照当时的战争形势,中国军队很难有保卫南京的实力。“南京保卫战打得很惨烈,很多连队伤亡惨重,有的甚至全军覆没。驻守紫金山的教导总队,曾有力地阻击日军入侵,但最终日军放火烧山,将教导总队逼到下关,有一半的官兵阵亡。”

 

 

++++++++++++++

 

 

曾参加过南京保卫战、96岁的江西籍老兵吴春祥又回到南京,他专门来到光华门城墙边,祭奠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近8万中国将士。76年前,此地曾是中国守军抵御日寇最为顽强的战场之一。而吴老之前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要回南京再看一眼。  

 

96岁老人光华门祭奠战友  

 

“为中国老百姓拼命,不怕死!为中华民族拼命,不怕死!为祖国拼命,不怕死!有了这个信念,就什么都不怕了。”   

 

96岁的吴春祥老兵手扶拐杖,颤颤巍巍地站在光华门抗战遗址公园内的民国砖筑堡垒遗迹前。1937年冬,侵华日军进攻南京,南京城内外的中国守军与敌殊死搏斗,光华门是中国守军抵御日寇最为顽强的战场之一。  

 

老人手持一壶黄酒,前面是排成“1937”字样的蜡烛,他要祭奠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8万中国将士。陪同老人从江西赶来的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此前他一直对家人说,希望能回到南京,再来看一看。  

 

吴老的家人介绍,之所以选择127日来南京祭奠,是因为76年前的这一天,是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的日子。  

 

在战友曾经战斗过的遗址上,吴老手中的黄酒沿着蜡烛倒下,也倾出其心中多年的缅怀之情。此前在江西,逢年过节之时,这位老兵惦念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就按照传统的习俗烧些纸钱以示悼念。  

 

吴春祥与日本人打过很多仗,包括昆仑关战役、长沙会战、桂柳会战等,直到日本人投降前5个小时,还在广西与敌作战。但在他心中,始终难以忘怀的是南京保卫战。  

 

尽管已经过去了76年,但这位老兵仍然能清晰地回想起被派上前线阵地的心境:“特别激动,但是不怕!”   

 

“怕死就不当兵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国难当头,彼时在江西省电报局工作的吴春祥辞去工作,赶赴南京报考了陆军军官学校。因之,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之时,吴春祥刚刚在该校教导总队军士营训练了3个月。  

 

19371212,“我们新兵连奉命到光华门附近阻击敌人前进”,当连长下达上前线的命令时,吴老说自己当时心中没有一个怕字。  

 

“我们训练就要排除一个怕字”,吴老说,“为中国老百姓拼命,不怕死!为中华民族拼命,不怕死!为祖国拼命,不怕死!有了这个信念,就什么都不怕了。死也死得有价值,打起仗来就不紧张了。”   

 

保卫南京,珍贵的记忆,与敌激战两小时  

 

“你问我打死了多少日本鬼子,我真不知道,因为大家都是一起开枪,也不知道是谁打死的。”  

 

南京多位研究南京保卫战的专家听了吴春祥老人的介绍,均表示老人的回忆非常珍贵。  吴春祥向扬子晚报记者回忆起他的南京保卫战亲历。淞沪会战结束后,南京城内外的中国守军便在紧张的备战。吴老记得当时用麻袋装沙包的情形/为了防止日军的空袭和炮火,他们在城墙脚下挖了很多防空洞,每个洞可以容纳两三个人。当时一天只能吃两顿饭,中午不能做饭,因为有烟就会招致日军的空袭。  

 

127,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驻扎在孝陵卫的吴春祥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坏消息传来,但因为是新兵连,迟迟没有接到上战场的命令。直到1212傍晚6时,这支类似机动的新兵连,奉命到光华门附近阻击敌人。  

 

后来,当天下午5时,负责指挥南京保卫战的卫戍司令唐生智已经下达撤退的命令。彼时吴春祥才知,日军攻破了中华门,南京失守已成定局。  

 

“没有战壕,是一片大荒地”,吴春祥和战友趴在地上射击,拼命阻击敌人前进。阵地上,硝烟弥漫,几乎伸手见不到人,炸弹声、枪炮声各种声音震耳欲聋。当时天色已暗,和日军彼此都看不见,只能通过枪炮声判断敌人的位置,“嘣……呼、呼、呼……”吴老模拟日军的炮火声。  

 

吴老当时用的是79式步枪,五发子弹,“一枪打出去,就是一道光线”,看见那边打枪了,有光,就往此地开枪。“你问我打死了多少日本鬼子,我真不知道,因为大家都是一起开枪,也不知道是谁打死的。”   

 

因为敌人的炮火太猛,形成压制,吴春祥和战友们不得不往后退,后面有友军接替防线,就这样日军步步紧逼,中国守军不断后退。退了两次后,当晚8时,接到撤退的命令:以连排为单位迅速到下关集合。  

 

就这样,在南京保卫战中,吴春祥与敌正面激战两小时。  

 

岁月的遗憾,保卫战存世老兵只找到9人  

 

“我们1937年到这里打仗,居民送米呀、送菜呀、送水给我们吃,帮忙抢救伤员,有生之年一定要到南京来看一下……”   

 

撤到下关后,吴春祥接到的命令是奉命以班组、个人为单位设法渡江。  

 

“因为缺少船只,官兵们都在江边扎木排。我们班长很能干,用两个钟头就扎好了一个能坐5个人的木排,大家用锹和枪杆划水,开始渡江。13日上午七八点钟到达江北,上了岸回头一看,满江的中国士兵。”   

 

“好在当时雾锁江面”,吴春祥回忆,“10点左右,云开雾散,敌机来袭。一阵低空扫射后,江水泛红……”   

 

南京保卫战是吴春祥第一次上战场,此后8年抗战,他又经历了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等大小战斗数十次,官阶最高至中校主任。  

 

19491212,他在四川省射洪县被俘。解放后,一直默默无闻生活在老家江西。  

 

“我一定要感谢南京人民,我们1937年到这里打仗,居民送米呀、送菜呀、送水给我们吃,帮忙抢救伤员,有生之年一定要到南京来看一下……”   

 

帮老人完成心愿的是南京的一群热心人——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它是南京一家致力于抗战老兵寻访、援助、口述史记录的民间团体,在得知吴春祥老人的愿望后,志愿者们特意安排老人从南昌来到南京。  

 

1213志愿者同盟发起人文心告诉记者,7年多以来,他们已经寻找到并援助的抗战老兵有300多人,全国在世的抗战老兵也仅有两千余人。其中,像吴春祥这样的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老兵,他们这些年不断地寻找,只找到了9个人!“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们。”文心说。  值得一提的是,6日吴春祥一家抵达南京,一见到南京众多关爱老兵的志愿者,老人唱起了那首著名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歌声哀怨雄浑,老人一唱就是70多年,至今不忘。                                             

 

六号在接到本公益社名誉斑竹龙非虎和“一爱一生”志愿者联合会“小来”的通知,让我们公益社派一名医生于七日上午九点赶到光华门抗战堡垒遗址处,等候一位96岁高龄的老兵,他要来此祭奠抗战牺牲的战友。由于这里是他参加南京保卫战时战斗过的地方,担心触景生情影响血压,也考虑到雾霾天气对老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所以这次通知我过去做半天的随行医生。我准备了血压表、血糖仪以及急用药品和口罩,本来还想带氧气袋的,考虑到那儿离邮政医院也不远就没有带了,我心中暗想像这样的高龄老人经历很多还很长寿,秘诀一定是豁达与乐观,自我心态的调整能力应该极强。    

 

七号(周六)一早九点不到我就赶到现场,与龙非虎和小来接头后,大概了解了一下程序后,我在遗址处走了一圈,确实这里保存着原貌,有着历史的痕迹。十点多,送老人的车到了,我就跟着小来前去路边接人。由于下面祭奠场地还没有宣传布置好,我们带着老人先在遗址上面的广场上转了下,老人讲起话来江西口音还挺浓,中气十足,耳朵听力也特好,就是眼睛不怎么好了。

 

这时有几个媒体记者前来采访,我们将老人扶坐在石凳上,由于我事先考虑到有可能老人走累休息时没有垫子,就在家里顺带了一个抱枕做座垫用,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不一会又有一位同学把自己的包包空出来也给老人垫着坐,让我们感动了,更主要的是因为老人的精神在感动影响着我们年青人。

 

每当记者采访他时,老人都在说“谢谢南京老百姓……!”,老人胸前别着的胸章是群众老百姓给的,他格外的珍惜。整个祭奠仪式庄严而肃穆,每个人都胸别白花,老人述说着心中的感慨和感谢,最后把一壶黄酒祭奠了已故的战友,在这短短一个多小时的陪伴中,我被老人的精神所感动。“不要让历史脱节,要衔接好历史,让后人知晓这儿也曾有过真正的抗战英雄们……”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