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老人与海》译者吴劳去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0-31           ★★★

《老人与海》译者吴劳去世

2013-10-31 02:41:02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新京报讯 (记者江楠)昨日凌晨4时许,曾翻译《老人与海》、《马丁·伊登》的翻译家吴劳于上海因病去世,享年90岁。吴劳被誉为海明威专家,他身世坎坷,一生未娶,也并无子女,去世时是外甥陪伴左右。

  翻译实在,《老人与海》最权威

  吴劳最主要的身份为翻译家,翻译作品大多集中于美国文学,其中又以翻译海明威作品最为知名。吴劳曾翻译海明威的《伊甸园》、《春潮》和《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在国内的中译本不下30余种,而吴劳的译本销量最大,也被认为最具权威。“他主张全息翻译,就是作者在书中表达的东西,都要尽量完完全全翻译出来。”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编辑张建平如是说。他曾担任吴劳所译《春潮》和《伊甸园》的责编,“吴老的东西不花哨,很实在。他常常自谦说自己没什么文采,其实他的古文根底很深,他当年上的是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也不是一般的好。”

  编辑认真,逐字逐句对照原文

  张建平1977年进入上海译文出版社,吴劳到上海译文则是1979年的事。“吴老当年被错划成右派,平反之后到苏州大学做老师,‘文革’之后我们知道他的经历,就把他从苏州大学调到了译文社来。”张建平说。吴劳也正是在那时开始了自己的编辑生涯。他在上海译文编辑了大量外国文学书籍,曾主持编辑过“海明威全集”与“福克纳全集”。张建平说,吴劳做编辑极为认真,编稿子会逐字逐句与原文进行校对,一点小小的错漏都难逃他的法眼。为此译者常常会和他产生争执,但过后又很感谢他。

  做事执着,热心提携年轻人

  与吴劳共事多年,张建平觉得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平时却很谦虚,“社里的人都是知道他是百科全书,他真的什么都懂,甚至常常和我们聊足球。”吴劳对外国电影也颇有研究,“文革”结束后上海的《大众电影》复刊,该杂志编辑常常向他请教问题。让张建平印象更深的是吴劳对年轻人的帮助,“他是个很执着的人,有时向他讨教问题,我们没弄懂,自己就打了退堂鼓。但他会记在心里,查各种资料,第二天再给你说说。”

  张建平感慨,“我当编辑也这么多年了,在我遇到的人当中能够真正对翻译、编辑有研究的,无人能出其右。”

  微博追忆


  陈子善:他老人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喜欢聊天,每次见面就拉着你聊天,可以一直聊下去,聊下去,古今中外,天南海北,永远不愁没有话题。《书城》举办茶座那几年,他常光临,高谈阔论。他是有名的翻译家,更是聊天家。翻译家不少,聊天家又有几位?

  雅鸦湖居士:2010年春天在译文实习,当时吴劳老身体尚好,每周四来社里看报骂人。有次他正指着报纸上不知什么内容骂人,我跟他打招呼,他拉我讲话,开篇的那句Translation is approximation......至今难忘。

  云也退:他说话滔滔,我能听懂的不超过十分之一,有一句话却记得。因为不太愿意被他拉着说话,我从他身边擦肩过几次。有一天我与他打招呼,他认真地报以微笑,然后说:“我觉得你有点看不起我。”

 

 

 

 吴劳翻译海明威《老人与海》精彩章节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头四十天里,有个男孩跟他在一起。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男孩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终于“倒了血霉”,这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男孩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男孩看见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感到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叉,还有收卷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所造成的良性皮肤病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勒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

“圣地亚哥,”他们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男孩对他说。“我又能陪你出海了。我家挣到了一点儿钱。”

老人教会了这男孩捕鱼,男孩爱他。

“不,”老人说。“你遇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跟他们待下去吧。”

“不过你该记得,你有一回八十七天钓不到一条鱼,跟着有三个礼拜,我们每天都逮住了大鱼。”

“我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没把握才离开我的。”

“是爸爸叫我走的。我是孩子,不能不听他的。”

“我明白,”老人说。“这很在理。”

“他没多大的信心。”

“是啊,”老人说。“可是我们有。可不是吗?”

“对,”男孩说。“我请你到露台饭店去喝杯啤酒,然后一起把打鱼的家什带回去。”

“那感情好,”老人说。“都是打鱼人嘛。”

他们坐在饭店前的露台上,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老人并不生气。

另外一些上了些年纪的渔夫望着他,感到难受。不过他们并不流露出来,只是斯文地谈起海流,他们把钓索送到海面下有多深,天气一贯多么好,还谈起他们的见闻。当天打鱼得手的渔夫都已回来,把大马林鱼剖开,整片儿横排在两块木板上,每块木板的两端各由两个人抬着,摇摇晃晃地送到收鱼站,在那里等冷藏车来把它们运往哈瓦那的市场。逮到鲨鱼的人们已把它们送到海湾另一边的鲨鱼加工厂去,吊在组合滑车上,除去肝脏,割掉鱼鳍,剥去外皮,把鱼肉切成一条条,以备腌制。

刮东风的时候,鲨鱼加工厂隔着海湾送来一股腥味;但今天只有淡淡的一丝,因为风转向了北方,后来逐渐平息,饭店露台上可人心意、阳光明媚。

“圣地亚哥,”男孩说。

“哦,”老人说。他正握着酒杯,思量好多年前的事儿。

“要我去弄点沙丁鱼来给你明天用吗?”……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