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至正”带来正能量
转自光明网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3-08/27/content_2023591.htm
2013-08-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记者 梁婷 实习生 叶泳诗
至正艺术博物馆是深圳民间博物馆的代表,继2011年、2012年它连续在南山区、福田区开馆以后,如今,它又将在罗湖区扎根——至正艺术博物馆的新馆将于本月28日上午在京基100五楼开馆,开馆当天还将举行中国古书画鉴定学术研讨会。
这个新馆有什么特色?它将为深圳文化产业注入怎样的新鲜血液?记者昨日采访了馆长吴福庆。
展示:古书画和油画交相辉映
与南山馆、福田馆的古朴不同,至正博物馆的罗湖馆一进门便给人金碧辉煌之感。走进大门,头顶上是巴洛克巨匠鲁本斯《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的摹本,而在它下面,则是金色的佛雕。这东西风格相互撞击的一幕,正好体现了罗湖馆的特点:至正一直以系统收藏中国古书画为傲,而在这个馆中,他们首次将油画纳入麾下。“这些油画中,有徐悲鸿的,有潘玉良的,他们有着深厚的国画传统艺术基础,留洋后接受了西方教育,东西艺术双开工。把他们和古代书画摆在一起,是为了展现一种中国艺术的延续。”至正艺术博物馆馆长吴福庆说。此外,还有部分国外的油画作品点缀其中,彰显“艺术无国界”的理念。
这个馆面积近三千平米,分成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两个板块。而中国艺术是其中重点,分为现当代书画展区、古代书画展区和瓷器、青铜、佛像、犀角等杂项展区。其中古代书画是其精华所在,展示了上自宋元、下至明清的作品近百张(卷),哪件才是“镇馆之宝”?吴福庆说:“太多了。”随后一连串将他的“家珍”报了出来:元四家、明“吴门四家”、“清初六家”、清“四僧”、清“扬州八怪”……这些当中有些是吴福庆祖上留下来的,有些是近20年来他从海内外征集的,涵盖了元以来历朝历代大家的精品,使人们看得到数百年来中国画风、技巧乃至气息之渐变。而在杂项展区则展示了各朝代的典型器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研究:提升城市收藏文化
至正艺术博物馆从2011年以来,每个馆的日均入场人次是100,他们连续三届参加文博会,并且多次举行讲座沙龙和文物鉴定活动,成为深圳收藏文化的一面招牌。“我们馆之所以叫‘至正’,除了因为这是元代最强盛时期的年号,与我们的收藏精华所吻合外,还因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为社会带去正面的影响,广东话‘至正’就是代表‘最好的’!”吴福庆说。
除了展示外,至正艺术博物馆一直没有停止过学术研究。从2011年开馆伊始,中国古书画研究院便在此挂牌,他们聘请了一批国内外顶级专家担任顾问,如原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单国强、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故宫陶瓷专家叶佩兰等等,两年来为深圳藏友搭建了一个收藏、增值、保值、学习、交流的平台。在本月28日罗湖馆开馆的当天,他们将举行中国古书画鉴定学术研讨会,届时将有来自北京、上海、台湾、纽约的数十位专家前来参与。
吴福庆表示,博物馆与研究院并立的联合体,将取得相互促进,事半功倍的成效。一方面可以对至正博物馆内的藏品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海外征回的珍品。另一方面,研究院作为向社会开放的机构,可以接受民间藏品的研究。三是研究院有博物馆的藏品作为基础,可以面向社会开展有实物作为教材的培训、交流活动,能够更快地提高市民的鉴赏水平。“深圳不像北京、上海等收藏市场成熟的城市,这里缺乏收藏教育平台,我们希望能补上这一环。”吴福庆说。
发展:进入艺术市场推广中国非遗
但至正的野心不只停留在收藏、展示和研究上,下一步,它将进入艺术市场。据吴福庆透露,他们目前已经跟三家银行和多家企业协商,将成立国内首家保真拍卖公司。“根据《拍卖法》,目前国内的拍卖公司没有保真的义务,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花天价买来赝品的原因。而我们希望创立一种新的模式,通过我们的专家团队甄别作品,保证是真品才能送上拍卖会,藏家就不需要为真假发愁了。”
吴福庆计划还将通过拍卖公司这一平台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墨雕、玉雕、牙雕等进行包装,推出国外。据他多年经验,中国书画的内涵,不是所有西方人都能接受,但工艺品就不同了,西方藏家对此兴趣很大。“与展览交易相比,拍卖的影响力更大,这是非遗走出国门的最好路径。我们也可以通过征集拍品,把老祖宗的东西买回来,相互交流,这样市场会更活跃。”吴福庆说。
视频: 吴福庆鉴伪吴伟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