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吴氏文化之奇葩在全国各地悄然绽放
作者:呉季龍    文章来源:qq群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23           ★★★★★

吴氏文化之奇葩,在全国各地悄然绽放。

    茂林自古文风崇尚,其中族氏文化举足轻重。自北宋起,茂林吴氏至今有千年历史,繁衍生息近四十代。其后裔散枝放叶,开花结果,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内外,怀宗之情萦绕心头。

    木本水源,叶落归根。但茂林吴氏宗谱因历久散失,为追回踪迹,弥补史憾,继承宗族传统文化,部分热肠老者不顾年迈体弱,尽心搜集整理出茂林吴氏宗谱辑存初稿。对此茂林镇党委十分关心支持,并组成“茂林吴氏宗谱编纂筹备组”。

    同宗同脉,息息相连。为使这部文史更加完整,恭请您抱拳拳怀宗之情,在百忙中抽暇帮助提供有关族谱资料。同时,如蒙慨允解囊以助付梓之力。我们深表敬谢,并在谱后记名,以志不忘。

    及此秉笔敬呈,翘盼佳音。

    谨颂

    健康长寿、工作顺利!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宗谱编纂筹备组

                               2012年11月13日

 

联系地点:茂林吴氏宗谱编纂办公室(附设在茂林“三吴”纪念馆)

办公室电话:0563—5801588   18010843816

联系人:(茂林)吴文海18098546158、吴文寿13856313970  

(泾县)吴振刚13865322816、吴力行15205634488

注:汇款或信件、资料可按以上地点和联系人即可。收到后开据复函。

捐款账号(农业银行):6228482578018554470吴文海

赣九江★呉季龍<sns1000@126.com> 2013-03-23 19:58:15
历史上茂林吴氏的科举之盛在整个皖南地区都是出类拔萃的。据宗谱和有关史志记载,仅明清两代,就出进士19人、举人119人,岁贡生员难以计数。其中尤以一家数人或祖孙世代中举者特别引人瞩目,传为佳话。从前吴氏大宗祠中的匾额数以百计,其中有“五凤齐飞”、“六鳌驾海”、“祖孙传芳”等等,就是为这类中举者所立。

“钦点翰林”六块竖匾至今仍立于大宗祠门首,分别是吴芳培(乾隆甲辰翰林)、吴昌龄(嘉庆戊辰翰林)、吴凤(嘉庆已已翰林)、吴敬恒(嘉庆丁丑翰林)、吴焯(道光庚戍翰林)。

“兄弟进士”。二世祖吴希贤九岁补太学生,十四岁试经魁,十五岁廷对赐进士,他的二弟吴希圣,也与之联名登科。故清道光年间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为吴氏题写的联文称:希圣希贤,念先型为天下第一流人物;惟忠惟孝,启后裔植后世亿万载纲常。

“父子进士”。南宋时吴伟于绍兴壬戍(1142)中进士,诰赠通奉大夫,封男爵。十八年后,其子吴时选中绍兴庚辰进士,官至广南东路运判,封男爵,食邑三百户。吴时选金榜题名后,在村后的汇山顶上竖起“魁”字大旗,因此汇山改名“魁山”。

“文武进士”。明朝万历年间,茂林吴家有三人中进士,五人中乡举。其中吴尚默为万历丙辰(1616)科进士,官至湖广布政使。他的堂侄吴江龙,弃文就武,于万历丁未(1607)考中武进士,官至副总兵,署贵州布政使。吴尚默于晚明时倡建吴氏大宗祠,在祠前建有两座石坊,其一为“文武进士坊”,就是这叔侄二位功名的纪念建筑物。

“五凤齐飞”。乾隆已亥(1779)同科五举人:吴芳培(乾隆已亥举人、甲辰进士)、吴兆奎、吴□、吴成琢、吴鉴。

“五星联珠”。嘉庆辛酉(1801)同科五举人:吴文炳、吴鸿裁、吴世旃、吴学洙、吴敬恒(嘉庆辛酉举人、丁丑进士)。

“六鳌驾海”。同治庚午(1870)同科六举人:吴焕彩、吴尔襄、吴淞、吴瀚、吴报高、吴报勋

“祖孙传芳”。吴 一门三代五举人。吴 (乾隆已亥科);其子吴廷辅(嘉庆甲子科)、吴鸿裁(嘉庆辛酉科);孙吴奏言(道光辛已科),吴奏策(道光甲辰科)。

“秀士登瀛”。宁国府(宣城)一次童子试,共录取三十六人,其中茂林吴氏就占了十八人,恰好是总数的一半。

其他尚有,三代三人中举:吴先程(嘉庆庚申举人);子吴晋颜(道光壬午副榜),孙吴墉(咸丰庚申进士)。

“学灌园”分下四代十人中举:第一代吴敬恒、吴念恒;第二代吴望曾(道光辛已举人)、吴欣曾(道光壬午举人)、吴慕曾(道光已亥举人)、吴梦曾(道光庚子举人);第三代吴崇寿(道光丁酉举人);第四代吴报高(同治庚午举人)、吴瞻菁(同治癸酉举人)、吴瞻莪(同科副榜)。

兄弟中举的,吴悦我、吴之理兄弟同为清顺治辛卯举人;吴兆龙,吴蕙兄弟,于康熙辛卯、甲午先后考中举人;吴芳培是乾隆已亥举人、甲辰进士,他的二弟吴蕙培嘉庆甲子副榜;吴敬恒、吴念恒兄弟,分别是嘉庆丁丑进士和嘉庆庚申副榜;吴文炳、吴鸾,分别是嘉庆辛酉举人和嘉庆戊辰进士。

祖孙三代中举的:吴芳培、吴蕙培的儿辈吴木式(嘉庆庚申举人)和吴彭龄(道光壬午举人),孙辈吴朝宗(道光庚子举人)、吴朝宾(道光已亥举人)、吴观宝(同治癸亥举人),三代七人前后登第。

有关茂林科举的民间传说也很多,例如吴氏大宗祠边有棵紫荆树,是始迁宋家坦的吴安国所栽,成活了九百多年。当地人传说它既能占雨旸,也能占科名。开红花即旱,开白花即雨多;有时一年开花二次,吴姓中举的人就很多。还有一种传说,每年除夕深夜,大宗祠里有人大声报出人的名字,被报名的人就会中举。甚至庐巷间的口语也是科举的征兆,旧时茂林有"听卜"的习俗,除夕之夜轻扣别人门扉,听到好话就是好兆彩。传说有位青年敲人家的门,里面的人说:"听你娘的卜!",本来是句骂人的话,那青年听了回去敲自家的门。他父亲问:"什么人?"他娘说"还不是你家打马游金阶的儿子回来了"。本来是句取笑话,她儿子后来果然金榜题名。这些传说虽然荒诞不经,但是反映了昔年兴盛的科举在民间有广泛的影响。

四、名人

历史茂林吴氏名人辈出,除科举时代的进士、举人外,近代以来就有为爱国统一战线作出卓越贡献的吴茂荪、经济学家吴半农、财政部长吴波、国国学大师吴则虞、作家吴淮生等,而“茂林三吴”更是名震天下:画家吴作人、作家吴组缃、书法家吴玉如。

吴作人先生(1908--1997),谱名之寿,茂林吴氏第107世孙,是位驰誉海内外的书画大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他的“根”在茂林,其祖父吴平畴早年因避太平天国战火迁居苏州。先世可能是“四代五世同堂”吴善政家族中的一支。1985年4月,吴作人赴泾县参与专业会议,事毕转茂林,是百余年来第一次返乡。他在茂林作诗一首:“一别故园百几年,茂林修竹竟擎天。魁峰两刼屹空翠,子弟弦歌四化篇。”,诗后小跋云:“太平天国后期,先祖父吴平畴公甫及冠而仓走苏州,后三代及今迄无再归故里者。茂林小学吴海林校长以艺文相嘱,勉作七绝留念。八十二叟作人。”吴氏迁苏州一支,“本”字辈7人,海外3人,国内4人,确是枝繁叶茂,人才辈出。1995年茂林镇筹建“三吴文化艺术馆”,吴作人夫人萧淑芳女士对筹建“三吴”馆深表赞许,让人用轮椅请出病中的作人先生会见客人。先生听了有关“三吴”馆的筹建方案,连声说:“很好!很好!”同意将自己的作品赠送一些给家乡展出。萧淑芳女士对建馆热情支持,特意请赵朴初先生题写馆名,还派商玉先生到泾县茂林洽谈具体事宜。

吴组缃先生(1908-)原名吴祖襄,字仲华。是茂林吴姓“前分”人,系“绿野堂”七房后裔。组缃先生的祖宅即“七房”大夫第(今存)。1935年应聘担任了冯玉祥的家庭教师及秘书。1938年发起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协会理事。抗战时期创作长篇小说《鸭咀涝》。1946年至1947年间随冯玉祥访美,此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西柳集》(小说集)、《饭余集》(小说集)、《鸭咀涝》(长篇小说,又名《山洪》)、《吴组缃小说散文集》、《说稗集》、《拾荒集》、《苑外集》、《宿草集》等。

 

吴玉如先生(1898-1982)名家琭,后以字行。自号“茂林居士”,晚年又署“迂叟”。吴玉如是“学灌园”长房的一支。玉如先生曾就读于南开学校,与周恩来是同班同学。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秘书。翌年返天津,执教于工商学院(后改名津沽大学),任中文系主任。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到三次抄家,生活濒于绝境,不得已写信通过章士钊送给周总理。周总理批给天津市委:说他“权威”可以,“反动”谈不上。要立即解决他的生活和工作问题。后来被安排在天津图书馆和文史馆工作。文革后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文联委员、文史馆馆员。吴玉如先生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早有定评。李瑞环在天津政协一次会议期间曾说:“吴老的字不能横比,只能竖比。三百年来无此大作,我很赞同这句话”。吴玉如先生的书法为世所称,其实他在文学、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在津门的弟子,深知老师对故乡一往情深,因在天津创办“茂林书法学院”。玉如先生的长子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两度来到泾县。1996年曾在“学习吴玉如先生书法艺术报告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详细阐述玉老的为人和从艺之道,犹如丽日和风回荡在家乡的土地上,以期将有更喜人的收获。

五、风光

茂林不仅历史悠久,也是一处风光秀丽、文物众多的旅游胜地。

东流山。1941年1月,新四军9000余人遵照党中央的指示,顾全大局分批转移。途经东流山时,突遭国民党部队包围和袭击,新四军被迫自卫奋勇突围,终因众寡悬殊,仅有2000余人突出重围,其余壮烈牺牲或被俘。位于山腰的蜜蜂洞是当年项英隐藏的地方。

魁山。魁山,一山独耸,园如大钟,峰峦秀拔原来名为“汇山”,吴氏宗谱诗中有“希贤来住汇山下”之句。吴希贤的后裔吴时显,于南宋绍兴庚午年(1150)考中进士,在山顶上竖起一面书写“魁”字的大旗,以后“汇山”改称“魁山”。明朝吴子孝有首诗说:“名山胡为唤作魁?先人曾此建旗来。”指的就是吴时显在山上竖旗的事。魁峰得名后600年,族人又在山顶建一座三层的飞雄塔,更添挺拨秀丽之气。山腰还建有集贤亭、关圣殿和观音堂。1952年9月,茂林人在魁山上建烈士墓,收葬皖南事变及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遗骨,题名勒石一百余人。魁山脚下还有一棵古松,风姿卓越、奇秀无比。

寻淮洲烈士墓碑。寻淮洲(1912-1934)是红七军团军团长,1934年随方志敏北上抗日,在茂林附近牺牲。1938年5月,陈毅率部东进抗日,军至茂林,重建墓、立新碑,亲撰碑文,至今犹存,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花砖民居。茂林民居概括地说有:七墩、八坦、九井、十三巷、三十六轩、七十二园、一百零八座大夫第。现存明清古宅100多座。茂林民居用料、装饰借鉴徽州,规模、布局又近于潮汕,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了屋宇高大宽敞、造型典雅庄重、富有官家气派的特色。而茂林民居最大的特色是大量使用花砖。这种由黑白不规则花纹组成的花砖为茂林特产,现在仍能小批量生产,但质量已大不如前。由花砖拼贴起来的整面墙简洁抽象、意味悠长,细看之下:似虎似狮、似竹似花、似仙女下凡、似潜龙在渊,是中国古民居中的一朵奇葩。茂林的古民居中,如尚友堂、随安居等都大量使用花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