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村,古称梅里,拥有3200多年的历史,史誉“句吴古都”、“至德名邦”。穿越岁月的风雨沧桑,传承文化的源远流长,梅村积淀了超越于其他江南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你可以在梅里古都的核心区域看到幽静深远的泰伯庙,找到屹立了上百年的石牌坊和虽已斑驳却依然坚固的香花桥,听到不少在史书里提到的名字。
每年正月初九,吴文化的发源地梅村都要举行热闹非凡的“泰伯庙会”,弘扬泰伯三让天下的至德精神,纪念先祖开发江南的历史功勋。
江南新春的第一个庙会
泰伯庙会是江南地区新年开春的第一个庙会,也是无锡诸多庙会中最具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力的庙会之一。
相传,正月初九是泰伯的生日,而这一天也正是民间传说中玉皇大帝的生日;农历三月初三是泰伯祭日,也是玉皇大帝登仙日;民间又传说姜子牙当年被泰伯收留,认作干儿子,随泰伯的妻子姓姜,后来姜子牙封神的时候,就是没敢封玉皇大帝。由此,民间后来就把泰伯认同为道教里地位很高的玉皇大帝,而民间也称正月初九这天为“天生日”,以天为尊的民间信仰也让泰伯庙会成了开春的第一个庙会。
或许这只是民间传说,但泰伯庙会倒的确是起源于古代吴地先民的祭祀信仰,与历史典籍中一位有名有姓、有据可查的人———泰伯直接相关。
3200多年前,商朝没落、周王兴替,周太王长子泰伯为避让周室王位,从陕西岐山一路南下,最后定居江南梅里(今梅村),将中原地区礼仪制度、农耕文明引入江南,开创了吴国五百多年的基业,源远流长的吴地文明由此发轫。泰伯“三以天下让”被孔子尊为“至德”,百姓尊其为“让王”,司马迁的《史记》将其列为“世家第一”。东汉桓帝为其建庙修墓。
泰伯是吴地人民共同的先祖。为纪念泰伯的“三让”高风亮节和开发江南的丰功伟绩,每年正月初九,四乡百姓纷纷前来赶游泰伯庙,焚香参拜“让王爷”,世界至德宗亲十二姓氏(吴、周、蔡、江、汪、柯、辛、翁、曹、洪、方、龚)之后裔也纷纷前往梅村以各种形式归宗祭祖。每年大约有十万余人参加泰伯庙会,大街小巷被挤得水泄不通。 2007年12月,泰伯庙会被批准为“第一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7月,泰伯庙会又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泰伯庙会”简朴办盛会
计划于2013年2月17日至2月23日举行的无锡新区第十一届泰伯文化节,以“传承至德精神、弘扬吴地文化、展示发展成果、促进文化惠民”为主旨,响应中央、省、市、区各级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和号召,精简了文化节各项布置和活动内容,突出“简朴办盛会、市民同参与、文化共分享”的理念,在保留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商贸、书画作品展、民间绝活表演等活动的基础上,以文化惠民为主题,精心安排了市民文化活动周,从正月初九到十四,梅村二胡文化园每天都有免费的精彩文化演出奉献给广大市民,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化的盛宴。(整理、执笔:万江杨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