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吴氏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吴彤吹着宏音斋的笙成为第一位获得格莱美大奖的中国音乐人。而他关于中国乐器笙申遗的两篇博客《我们的遗产谁会在乎》和《我们有没有愧对祖先》也一度激起千层浪,并直接促成一场百人笙齐奏的音乐会。今年北京'京味儿'非遗大展授予宏音斋'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来听新闻广播记者肖佳佳的报道《吴氏宏音斋:我们不能愧对祖先》。
吹着宏音斋的电子笙,吴彤唱着这首《快乐》摘取了第52届格莱美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作为吴氏笙管制作技艺传承人,吴彤在每次演出中,都会带着宏音斋的笙。在今年'京味儿'非遗大展上,悠扬的笙乐再起响起。
吹笙的老先生名叫单岐,作为吴家的世交,他对宏音斋的笙管乐器可谓如数家珍:”这就是中国唐代的笙,也就是咱们说'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吹的那个竽。这个笙是现存的笙里面形式最古老的那种吗?对,这个是为日本正仓院复制的,咱们中国已经没有了,它是中国当时赠给日本天皇的礼物,几千年了。“
'笙是地道的中国乐器,就是现在,日本用的还是中国唐代时候的17簧笙呢,而我们已经用32簧笙几十年了……' 吴彤的这篇博客,题目叫做《我们有没有愧对祖先》,和此前他的另一篇博客《我们的遗产谁在乎》一样,说的就是关于笙的申遗事件。在非遗展上,吴彤又一次和记者说起这个话题:”韩国日本都有向中国学习,但是如果把这个变成他们的遗产的话,我还是觉得不甘心,所以就写了这篇博客。“
提起这件事儿,宏音斋掌门人、吴彤的姐姐吴景馨道出了原委:”当时韩国人到我们这儿来买笙,一年买了近百台笙,同时他形成了一个百人的笙的乐队,他说我们要申遗。“
这让吴景馨着实吃了一惊,也被提了个醒:”笙管笛箫这中国老祖宗留下的,这是咱们的传统文化啊!当时我在政协,这个现象我就反映了,他们非常支持,说你们一定要申遗。“
从此,宏音斋开始了笙管制作技艺的申遗之路,申报材料由单岐老先生亲手撰写:”中国民族管乐的制作技艺有八千多年历史了,流传到清朝,清朝没落的时候,又被吴氏家族继承了,所以宏音斋传承着八千年的文化历史。“
谈起这些,单老先生打开的话匣子就关不上了,从清朝贝勒爷吴启瑞创建宏音斋一直聊到吴氏第三代传承人、吴景馨的父亲吴仲孚制作出中国第一支标准唢呐、第一支插口笛子、第一支加键唢呐等等。吴仲孚退休后,如何继承这些技艺成为举足轻重的大事,为此,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已经60多岁了,不培养接班人不行了,把吴景馨叫到跟前,吴景馨辞退原来的国营工作。“
听单老先生提起往事,吴景馨的眼圈忽然微微有些发红:”我那时候也不理解,多少人想往里挤,我那时候愣出来了,我出来的时候我掉眼泪了,因为在那儿我也付出了很多。“
辞掉了优越的工作,接过家族重任的吴景馨承担了更多的艰辛:”过去在市里是不可以电镀的,有毒,我们上郊区,骑车去,骑到通县屁股已经麻得坐都坐不下,我也是姑娘啊,就这么艰苦地过来。“
经过艰苦的努力和探索,吴氏第四代传承人复活了敦煌仿唐管乐器等许多古乐器,同时还研制出一批新型管乐器。2011年5月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吴景馨不仅忙碌于乐器的制作和研究,还捐助了海淀民族小学等多家学校:”我说给他们成立一个乐队,我会跟他们讲,你学了这个不会白学,你会一件乐器同时也承载着传承。“
(编辑:北京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