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代公务运行方式,不仅仅是公共财务公开,还有公务方案(各种游戏规则)的公开,其中包括财务预算的公开(钱要怎么花的问题)。不仅仅是公开信息,而且要公开讨论,征询意见与建议。
这种光明透明的方式的好处是文明,清除了独霸与黑暗,从而保障了团结友爱。
任何民主政府,包括香港政府,都有这样的举措,香港每年一度的财政预算案(第二年政府收上来的纳税人的钱要怎么用的问题),要在街头向市民免费散发,征求公民意见。我前年特意到香港在香港的街头拿回来这个财政预算案文本(中文英文各一份),拿回来以后,一个朋友看见了,对我翻了翻白眼,对我说,你对XX党还没死心啊,我早就死心了(意思是你还指望XX党搞这些阳光下的公开公正的文明透明的东西啊)。哀莫大于心死!
可见除了公开账单,还要公开公务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案,包括钱如何花。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求得意见与建议(征求民意)。
有人认为,这事交给你了,你就自己决策自己做就是了,不关别人的事了。其实这里面有封建残余思想的存在----只须对上面负责,不用对下面负责。
现在国家社会之中的封建残余势力还有一定的市场,民主体制难以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这种封建残余思想存在于民众之中。如此这般,才有封建余孽可以横行。这种封建残余思想不仅存在于主持者分管者的思想中,也存在被管理者的思想中,以为有关公务的事情,什么都是主持者分管者掌握,自己没啥事,啥也不问、不敢问、不习惯问,有这种封建残余思想在脑海中,往往是当惯了奴隶,不知道如何做主人,如同跪久了,要他站起来遛遛,他还扭扭捏捏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做为金主,自己还有很多的权利
本来,公共事务,如同国务一样,就是大家集资办事,大家是金主,主持人分管人是受人之托(受大家之托),为公办事(为大家办事)。
大家不要以为主持人是主,钱交到他手上,他就是主,全由他做主了。完全不是这样。主持人分管人只是大家认可的方案的执行者,并非主导者。真正的主导者是金主,是缴费的每一位。如同国家的真正的主人是纳税人,并非收税人。所以,大家做为金主,权利是相当的多、相当地细、相当地深的。
另一方面,做为主持人分管人,是受人之托替人办事(办理公务),向委托人(也就是大家)公开征求公务财务方案(具体怎么办,具体的钱怎么用),向委托人(也就是大家)公开汇报财务与公务情况,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绝对符合常理天理的事。
这不仅仅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不仅仅完全是信任危机的问题,而是起码的礼貌问题,是个起码的礼节的问题。
中国儒家思想礼仪之邦,你拿了别人的钱好心肠去替别人办事,事前总得要问问人家钱怎么用,事后总得要向人家说说钱是怎么用的掉的吧,这是最起码的吧。这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最起码的事情吧。而中国社会中这种风气没有形成,完全是因为封建霸权的霸主思想浓厚,那种蛮横黑暗的丑恶势力,摧残了中华文明古国“礼”字为先崇尚礼仪、礼貌、礼节的这种美好的势力。
所以说,中国自古有之的独霸独裁专横专制妨碍了窒息了中国自古有之的礼仪礼节。导致现在还有严重的封建余孽思想残留在主持人分管人以及金主(看上去是被分管被主持的缴费者纳税者)的思想中。
前者以为自己分管了就不准别人管,不准别人问,不准别人递来意见与建议,只是按自己的想法自己做。以为自己只要对得起良心,只要对得起大家,只要对结果负责,把事做好,就行了。其实这是“老虎不吃人,样子难看”,很不礼貌很不文明。给蛮横与黑暗留下的空间,妨碍了团结友爱的施展。其实,做人,对自己要严格,对别人要大度,起码是大度到把有关公众的公共事务(公务)的信息,向大家公开明细。没有这个大度,行公务之作,则无君子风范。没有这种大度做人的人,只能扯开喉咙大喊大叫着“亲情”“亲情”“亲情”,“和谐”“和谐”“和谐”,试图以此掩盖野蛮与黑暗。
对于后者,有的人以为自己缴了钱,缴上去的钱,出了自己的手,自己管不着了,就不管了,只听天由命了,不行分庭抗礼之权利。
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守礼节、不守礼貌的想法与行为,与我大中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格格不入。
既然你报了名、缴了费,你就是金主。你有对聚会的各项事务的行事方式的发言权、建议权、提意见的权。你可以行使这些权力,当然你也可以弃权,放弃这些权力 只管缴钱弃权。
所以,有建议的,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选出大家都认为比较合适的方案,交给大家选出来的人执行,即可。这样有利于团结友爱,最后实现团结友爱。
总之,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即使是出于礼貌礼节,在行“受人之托 替人操办”之事之时。做事之前先征询,做事之后有公布。这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是个文明礼貌的问题,是个社会之中待人接物的礼仪问题,可以暂不与信任危机相关联起来。
周易曰: 群龙无首 大吉大利。之所以群龙无首而大吉大利,那是因为“龙食乎清而游乎清。”每条龙都心明眼亮,而且有公开透明的环境,所以龙群里面具备迅速纠错的能力,吉无不利。
而对于吴氏宗亲,吴字是奔跑呼号的象征,是古代狩猎族群的特征,猎手的首要特点就是心明眼亮,眼睛里不揉砂子,不容一锅糊汤稀里糊涂的状态出现。目光敏锐,不仅有远见,还有细致,有了这个特点,然后才有三让王位的高风、启用开拓进取的本领。
所以吴氏宗亲以清为贵,吴氏宗亲以龙为尚,肯定会喜欢清 ---清清爽爽 清清楚楚,不是和稀泥。孔子曰 鱼 食乎浊而游乎浊。和稀泥,是鱼类的事情,不是龙族的事情。不在乎得失是好事情,但是清爽还是要清爽的。人数要清点,账目要清楚。公益事业,没有理由去计较一些得失,准确地说,是不在乎一些得失。但是账还是要清清爽爽,明明白白的。
会务讨论,很有必要,会务细节的讨论,更有必要。有些细节,先是大家讨论妥善了,执行起来就方便了,给执行人就带来了方便。否则 临场只能由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做决定。容易造成意见不统一,也难以产生最佳决策。这样就影响了团结友爱。
大家讲一讲礼貌,举一举礼仪、施一施礼节,发挥一下先见之明,把这次聚会办好,争取将这次聚会,办成一次文明的聚会,光明的聚会,透明的聚会,团结友爱平等和谐的聚会,办成一次消除封建余孽思想的聚会。
宗亲QQ群里讨论如下
有宗亲认为,带家属不需要缴费,这样才体现我们吴家是个大家庭,在细节处就需要体现亲情的味道,我们既然是至德堂后裔的子孙,应该去发扬人本善的一面。
有宗亲认为,带家属不需要缴费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发扬至德之风也要讲求实质问题,毕竟目前聚会是以AA制为前提。
有宗亲认为,缴费不缴费关系不大,关键是先确定好要缴或不要缴,尤其是确定好要不要带夫人来,事就好办了,一方面酒菜价位可以根据资金的数额定下来,一方面餐桌数量可以定下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要紧,关键是大家来了都得有地方坐吧。确定人数是必须的,要不然到时候空了座位或者满员超载,有人该埋怨组织者了
有宗亲认为,最好明确规定一下,事先确定了带夫人带同姓的同事朋友或不同姓的表兄弟来,都可以,如果是临时的带亲朋好友来,最好就免了,这样就不用讨论临时来的亲友需要不需要乐捐的事情了。所以临时的能不带就不带。这次聚会办好了,下次大的小的聚会多得是,有的是聚会的机会
有的宗亲认为,主办人小能宗亲或许己经事先考虑好了这个问题,因为一人两百元,够两个人吃的了,己经包括了夫人。至于夫人不来的,多的一百用于印制宗亲宣传用品,也好。
有的宗亲认为,亲情不在于酒店等级和酒菜价位,能沟通亲情就好。
有的宗亲认为,确定大致人数与大致金额,然后就可以决定酒菜的价位,不出现预算紧张的状况,比较从容,因为这毕竟不是这一次会,这次的会要为以后的聚会做出榜样,以后的聚会就方便多了,阻力就小多了。不然,这次会办得不爽,后面的聚会,难度就大了一点点了
有的宗亲认为:最好是事先报名时都报了名,有临时参加的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费用(乐捐一些),毕竟咱们是宗亲聚会,各种可能都考虑到里面,组织者会把所有费用给大家公开的
有的宗亲认为,有预见性 是智慧的表现 是展示智慧的平台 是和谐的基础,和谐吴氏,和谐聚会
总之,汇总宗亲QQ群里的讨论情况,形成两个问题
一个定论是,参会人数要在报名时就确定(带不带配偶与孩子来---男的宗亲带妻子来,女的宗亲带丈夫来,报名者最好不要临时带人来)。
1、报名参会的人,带夫人来,是两个要都要缴费(按人头缴费),还是只要一个人缴费?
2、报名参会的人,带了同姓的朋友同事来了,同事朋友是要缴费还是乐捐,捐款不足二百元行不行。
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列出各项事务的各个方案,讨论好了之后,交给大家或自荐或商议而选出的主持人分管人去执行方案,就可以了。我们相信主持人与各个分管人能够执行好大家制订的方案,成功地办好这次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