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中国一批颇有影响的学者和文化人成立了吴英案真相调查团。茅于轼是这个调查团的团长,铁流担任总干事。从吴英案真相调查团发布的第一号公告就可看出,他们的立场很明确,就是要“义无反顾地帮助蒙冤居狱的吴英姑娘把这场官司打到底,揪出幕后黑手,直到她无罪开释”。另外,吴英的父亲吴永正也就女儿的案情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吴英案真相调查团发布的第一号公告 己转载到吴氏QQ群 这个公告原转载于天涯论坛 但被删除,所以不便转载到本网站,只是放在三个吴氏QQ群中)
铁流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8
民 族: 汉族
山东莒县人。中共党员。1998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年应征入伍,历任烟台某部战士,青岛北海舰队某部炊事员、无线电员、汽车驾驶员、仓库保管员、分队长,北海舰队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一个民办教师的故事》、《一个世纪之交的话题》(合作)、《槌下硝烟》、《海魂铸造的岁月》,作品集《铁流中短小说选》、《铁流中短报告文学选》,中短篇小说《红肚兜》、《沉重的十字架》、《垂钓》、《旷野》、《奶奶的故事》、《故乡》,散文《豆腐的回忆》、《槐树花》,诗歌《回眸》、《母亲》,中篇报告文学《生命之光》、《古城新歌》、《李葆东的明天》、《走向辉煌》、《宇宙大师》、《安得广厦千万间》等,发表作品共200余万字。
中篇小说《奶奶的故事》获海军优秀作品奖,短篇小说《垂钓》获甘肃人民出版社征文二等奖,报告文学《世纪之梦》获山东省文学作品二等奖等。长篇报告文学《槌下硝烟》获山东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二等奖。
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现为该所法人代表及担任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工作组中方专家、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能源组国际顾问组成员、LEAD国际培训项目中国国家理事会成员、China Economic Review顾问编辑、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中文名: 茅于轼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 1929年1月14日
职业: 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主要成就: 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
代表作品: 《择优分配原理》;《生活中的经济学》
茅于轼(1929.1.14— ),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是中国民间经济学者的重要代表。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父亲茅以新是铁路机械工程师,伯父茅以升是著名桥梁专家。抗战时期转辗于大后方柳州、桂林、重庆。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同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从机械系毕业,分配在齐齐哈尔铁路局,任火车司机、技术员、工程师。1985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1993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退休,与其他四位经济学家共同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现任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代表作:《择优分配原理》、《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谁妨碍我们致富》等。
生平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中国早期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著名铁道机械专家茅以新,而桥梁专家茅以升,则是他的伯父。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1946 年,他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主攻铁道机车。1950年毕业后,舍弃上海滩的荣华,自愿远赴千里冰封的齐齐哈尔铁路局,等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火车司机。从那时起,他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驾驶机车在保持正点的条件下,使燃料消耗为最小。在此后的许多年里,他便全面深入地学习了数学,并通过苦思冥想,得到择优分配的重要结果。由于勤奋上进、刻苦好学,很快被提升为技术员、工程师,并于1955年调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机车车辆性能研究。
1958年,茅于轼被划为右派,下放至山东农村劳动。在随后的全国性的大饥荒中,他饱尝过饥饿的滋味,甚至有过以蚂蚱为食的奇特经历。“文革”中,他再次受到冲击,被抄家、批斗甚至殴打,最后发配至山西农村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8年才获平反。喜爱太极拳的茅于轼对这12年的风雨看得很开——“辩证地看,12年失去了干事业的机会,但也获得了对我国农村的深刻认识和对农民的深厚感情。”12年劳动实践和潜心研究后,他于1979年推导出择优分配原理。1981年,他参加了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在北京的计量经济学研讨班,正式接触到现代经济学,并大量阅读西方经济著作,不断完善自己的构想。
1985年,他写出《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这部被称为重新构造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著述奠定了他作为经济学家的地位。
“我有一个特别强烈的愿望,就是使得我们国家富起来。后来我发现,国家更需要经济学,于是开始转向”。20世纪80年代初,茅于轼申请调入社科院数量技术经济所,但遭到拒绝,因为他不是学经济出身的。1985年,他终于被调到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主攻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他认为,在社科院美国所的10年是自己进步很大的10年。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脚步的加快与深入,茅于轼有感于国人在经济常识方面的匮乏,开始写起了散文、随笔,向大众普及经济学知识。1986年,他作为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学者,在哈佛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他不断用经济学家的眼光观察和思考,这些思考的一部分结果,体现在他1993年出版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这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自我思考,体会出自己能掌握的经济学来,一时洛阳纸贵,声名远播。之后,《谁妨碍了我们致富》、《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等相继出版,一发而不可收。
1993年,茅于轼从社科院退休,与其他4位经济学家共同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天则”语出《诗经》“天生?民,有物有则”,取意为“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规则”。天则所定期举行学术讨论会,请国内外有创见的专家学者讲演,进行实事求是的讨论和批评,畅所欲言。如今,天则所旗下不仅聚集了张曙光、盛洪、樊纲、汪丁丁等一批实力派经济学家,而且“已经走出了一条民间开展学术研究的道路”。
履历
1929年生于南京。抗战时辗转于大后方,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铁道机械机车车辆研究。7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1984年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1993年退休后现任民办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院校教授经济学,任西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山东矿业学院兼职教授,并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现任国内外五种杂志的主编、顾问编辑和编委。1993年以后连续三届被选入美国 Marquis世界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等书和百余篇关于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能源环境、道德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曾任职务
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工作组中方专家 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能源组国际顾问组成员 LEAD国际培训项目中国国家理事会成员 China Economic Review顾问编辑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1987年-1994年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顾问。 1989年China Economic Review 杂志, 顾问编辑。 1990年《科技导报》编委。 1987年《改革与战略》杂志(广西)顾问。 1990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高级讲师。 1990年: 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 199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