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甘肃天水吴氏家族百年史
作者:吴茂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2-29         ★★★★★

甘肃天水吴氏家族百年史

 

吴茂学  电话:13830773529  QQ1298156673

 

2003年夏天,拜访了离休在家的吴文泰先生。文泰先生生于1936年,1960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赴英国留学深造,1982年回国后任教北方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副教授。1987年调任中国驻美国洛杉矶领事馆领事,后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参赞。现任甘肃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本文吴氏家族历史部分资料即来源于文泰先生谈话录音整理资料和文泰先生所赠《天水吴氏家族简史》。

1、家族世系

天水吴氏祖籍江苏吴县,明末清初之际,为避战乱迁居天水,至今已历 7 世, 300 余年,丁口 180 余人,半数已散居北京、南京、兰州、西宁、银川、汉中、玉门、临夏、平罗等地,为天水回族中的大家旺族。吴氏家族事迹较为详备的始自四世祖吴兴,吴兴,字起庵,(生卒年月失传),青年时曾学习皮毛工艺,闲暇偏好阅读医书,留意收集民间秘方、验方,渐通医理,街巷贫穷工友及农村苦难人家患有时疾者常常登门求治,吴兴体性温仁,对求医者或备承顾问,或开具处方,从不取酬,甚或对一些贫困者,还代付药费,被邻里街坊誉为“吴老好”、“吴善人”。吴兴有 2 个儿子:吴必发和吴必昌。

吴必发字伯祥,生于清咸丰戊午八年( 1858 年),卒于宣统辛亥三年( 1911 年),系清光绪二十三( 1898 年)年丁酉科举人,曾任甘州府儒学训导,后被诠补知县,因病未能赴任。《天水吴氏家族简史》(以下简称《简史》)记载他“学为儒宗,行为士表”。吴必发原配甘肃礼县盐官乡苏氏,生子吴鸿绪。苏氏去世后,续娶澄源黄氏,生子吴鸿年、吴鸿仪、吴鸿宾、女儿吴惠惠。

吴必昌字寿山,生于清咸丰庚申十年( 1860 ),卒于 1926 年,系清国子监监生。幼时习文,及长弃文就商,家道渐臻殷实,创办“兴顺吴皮货庄”,居宅名“裕德堂”。《简史》中对他的记载是:“有壁立千仞奋翮飞扬之概,为邑中翘楚”,吴氏家族后人认为,百年以来吴家“门无越轨之男,室无勃奚之妇,堂上不乏菽水之欢,釜中无然箕之讥者”,主要应该归功于吴必昌的言传身教, 1921 年吴必昌六十寿庆,当日远近缙绅及四乡人士雕镌“寿徵大德”、“福荫弥长”金字匾额以为祝贺褒扬,北洋政府军、政要员多人亦联衔庆贺,连当时的大总统徐永昌、北京法政大学校长章镛也不例外。吴必昌原娶临夏东乡高家湾马氏。生女吴和和,子吴鸿柱。马氏殁后,续娶澄源赵氏。生子吴鸿健、吴鸿业、吴鸿权、吴鸿恩。

到了鸿字辈,吴氏家族人丁逐渐繁盛,分述如下。

1 )吴必发支系:

长子吴鸿绪字理堂,生于清光绪已亥元年( 1875 年),卒于 1935 年,自幼经营皮毛业,足迹遍西北,其父评价他“才非斗绡,器是栋梁”。民元以来,组织陇南各县皮毛产品远销上海,打入苏沪市场,又以直毛野牲产品直销洋行外商,为陇南皮毛业打开一条新的销路,深受陇南各县绅商敬重。原配亲睦里马氏,生子为吴开泰,女吴福英。马氏去世后,续娶澄源马氏,生子吴常泰。

次子吴鸿年字瑞丰,生于清光绪庚寅十六年( 1890 年),卒于 1947 年。幼随父经营皮毛生意。 1920 年起承包天水县皮毛税收。后去西宁、兰州开设绸缎店铺,歇业后在天水改营“鸿泰生”水烟庄。曾应县府要求出面筹练民团捍卫梓里。 1930 年河州回民马廷贤因民族矛盾,率部万余人攻占天水,他与天水乡绅、出身前清翰林的诗人哈锐,前清秦州道盐榷主事贾宇清等,出面斡旋得以化险为夷。此后署理西固、西和县务。卸职以后,任陇南回教教育公会会长。晚年乡居高家湾,虔诚教门,不再问政。娶同邑后寨马氏,生子吴和泰、吴恒泰、吴岳泰,女吴美英、吴西英。

三子吴鸿仪字季威,生于光绪乙未二十一年( 1895 年),卒于 1957 年。 1947 年参加民盟,新中国成立后任民盟天水区分部组织部长、天水地区民委委员。娶澄源赵氏,生子吴启泰,赵氏去世后,续娶大后街杨氏,生子吴启超、吴启彦,女吴祥英、吴孝英、吴哈英。

四子吴鸿宾原名吴鸿顺,字彤斋,生于清光绪壬寅二十八年( 1902 年),卒于 1988 年。 1923 年考入北京大学肄习法政。时值五四运动之后,北大校园内宣传各种政治思想的学术团体很多,吴鸿宾在此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25 7 月在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彭真、张友渔、韩幽桐等同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同时与同乡、中共党员葛霁云相友善,甘籍旅京士子把他们连称“葛、吴”。吴鸿宾娶同邑东泉镇人马氏为妻,生子吴文泰、吴宏泰、女吴国英、吴仲英。

女,吴惠惠,嫁于同邑皮毛商人马宗。

2 )吴必昌支系:

长子吴鸿柱字国庵,生于清光绪已丑十五年( 1889 年),卒于 1929 年。《简史》记载:“精会计、善理财、总理家政十年,上下相亲,有无不争,家务整肃,风范严然。”家族创业中,曾十到上海,又往返于武威、天津之间,并随运货驼队走沙碛,过河套,深谙经商要略,可惜早殁于壮年。妻马氏,生女吴海英、子吴永泰、吴应泰。

次子吴鸿健字天一,生于清光绪丁亥二十六年( 1899 年),卒于 1964 年。幼时在亲睦巷私塾学习,民元以后,在清真学校接受新学教育。 1921 年,吴鸿健随父赴上海了解苏、沪市场情况,又赴吴兴、吴县一代寻找祖根。两度出任本地清真小学校长,对维护民族教育事业多有建树。抗日期间,日寇飞机对天水滥施轰炸,他迁居南山乡陬,自耕而食。 1947 年参加民盟组织。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各项民主改革,先后被选任天水县各界人民协商会议代表、县政协委员、副主席、省民委委员等职。娶后寨杨氏,生子吴祥泰、吴瑞泰、吴保泰、吴佑泰、吴裕泰、吴世泰、吴定泰、吴振泰、吴新泰。

三子吴鸿业字茂叔,生于清光绪癸卯二十九年( 1903 年),卒于 1979 年。 1924 年到上海求学,在大同大学攻读数学,“五卅”惨案发生时,曾连日参加群众抗议示威游行,被推举为赴京请愿代表。 1927 年与王承舜、王新令、张澈邓组建国民党天水县党部(左派),清党中受到通缉,乃潜赴武威,任教省立四中。 1930 年受聘甘肃学院,任附中部主任、学院总务长,在甘肃学院(后改为国力兰州大学)任教达 20 年。 1935 年赴上海进修,参加宋庆龄先生领导的“反帝大同盟”,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利用在甘肃教育界、民族宗教界享有的威望和影响,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地下党、民主人士和进步青年学生。西北解放后,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省监察委员会委员。 1953 年调任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副秘书长,中、巴友协理事,主编中国回协《前进》刊物。同年参加以廖承志为团长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曾作为人民友好使者两度赴印尼访问。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调赴银川,先在宁夏大学任教,后又调任宁夏政治学校副校长、民盟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后被选为自治区政协常委、副主席。原配杨氏,生子吴生泰、吴国泰,女吴宝英、吴春英。杨氏去世后续娶兰州孝友街(今酒泉路)马氏,生子吴安泰、吴育泰,女吴蓉英。

四子吴鸿权字企平,生于清宣统已酉元年( 1909 年), 1960 年卒于酒泉。早年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三中学, 1927 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晋绥军商震部任见习官、排长、连长。抗日军兴,部队转战河北、河南、湖南,在第二次保卫长沙战役中,奉命坚守南城楼身负重伤,伤愈后在胡宗南部任辎重营长,后在一一九军王治岐部任中校参谋,在策动王部武都起义中曾有过一定贡献。原配秦安马氏,续娶河北徐水马氏,无子女。

五子吴鸿恩字惠民,生于 1919 年,早年师从榆中名中医金少涵先生学习《伤寒金匮》,擅长内科、妇儿科;后师从兰州卢翰臣先生,肄习诸病杂症。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生,行医 50 年,深受患者及其家属敬重。妻东乡高家湾马玉珍,生子吴继泰、吴顺泰,女吴翠英、吴秀英、吴淑英。

女吴和和,生于清光绪丁亥十三年( 1887 年),卒于 1941 年,嫁于同邑高家湾马秉乾。

3 )泰字辈后人

1930 年,吴氏家族因人丁增长而分家析居,鸿字辈兄弟 9 人(按年龄分为九房)共生子女 42 人,男以泰字命名,女以英命名。分房头简述如下:

大房头:

长子吴开泰,生于清光绪壬寅二十八年( 1902 年)。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三中学。善书画,通音律。 1929 年冬在青海玉树宣抚叛乱时中流弹身亡,年仅 27 岁。娶同邑西乡卧驼庄马翠儿,生女吴兰芳,马氏改嫁,后吴兰芳嫁于卧驼庄马德成。

次子吴常泰。生于 1927 年,中共党员。解放前在天水中学读书,后考入空军幼年学校,因拒绝迁校台湾, 1949 5 月潜离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在西北民族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天水地区民委、地区五金公司工作。擅长短跑,百公尺、二百公尺跑曾创甘肃省最好成绩。原配杨贵英,生女吴兰蓉、吴兰琴、吴兰平。杨氏卒后续娶陕西汉中马雪影,生子吴小刚,女吴莉莉。马氏离异,携子改嫁。再娶张凤英,小学教师,生子吴小峰。

女吴福英。生于清宣统三年( 1910 年),卒于 1988 年,嫁于后寨杨钰。

二房头:

长子吴永泰。生于 1915 年,爱国宗教人士。早年在天水、张家川学习伊斯兰教经典,属伊斯兰教哲海忍耶门宦,先后在张家川、兰州、成县、天水清真寺开学,任掌教阿訇,对伊斯兰教有深刻造诣,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 1985 年赴麦加朝觐。现任天水市伊协主任,省伊协常委、全国伊协代表,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妻马云英,生子吴维公、吴维兴、吴维敏、吴维忠、吴维真、吴维权。

次子吴应泰。生于 1917 年,从事店员工作,忠诚老实, 1956 年病逝,妻马云香无生育,吴永泰以其第三子吴维敏过继。

女海英。生于清宣统辛亥三年( 1911 年),卒于 1953 年,嫁于后寨杨琪。

三房头:

长子吴和泰字霭卿。生于 1912 年,卒于 1951 年。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任天水县利桥、皂角镇镇长。妻马更娃,生子吴印任、吴续任。

次子恒泰字南如。生于 1917 年,省立第三中学毕业。抗战初期考入兰州警官学校,毕业后长期在军界服务,部队驻平凉、固原时,曾多次掩护中共地下组织和过往延安的地下工作人员,后一直在兰州新华书店工作。退休后潜心教门,研究教义,热心公共事务,为恢复和修建畅家巷清真寺有所建树。妻赵秫秫,生子吴季乐、吴季康、吴学信、吴季世,长女吴珠圆,嫁于兰州彭绍麟,次女吴冬媛,嫁于兰州马世权。

三子岳泰字汝乔。中共党员,生于 1920 年。 1946 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任教于省立天水中学。后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学习,毕业后任平凉师范学校校长、甘肃省教育厅民族教育科科长、临夏师范学校校长、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委员。 1990 年离休。妻秦安马氏,生二女,长女吴淑琴,嫁于平罗县法院曹玉柱;次女吴淑惠,嫁于济南买士杰。马氏去世后再娶平凉吴国兰,生子吴育,女吴萍萍,嫁于甘肃省画报社记者肖健。

长女吴美英,生于 1915 ,嫁于张川县恭门镇崔子万。

次女吴西英,生于 1929 年,嫁于后寨杨智宽。

四房头:

长子吴启泰。生于 1914 年,卒于 1988 年。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妻穆贵女,生子吴茂松,长女吴芝兰,嫁于徐州马言华,次女吴瑞兰,三女吴玉兰,四女吴美兰。

次子吴启超。生于 1940 年,天水铁路技校毕业,现在兰州灯泡厂任技工,妻马银花,兰州市人,工人。

三子吴启明。生于 1944 年,农建师技工,妻穆凤英,工人。

四子吴启彦。生于 1948 年,兰州毛纺厂技工,妻马木兰,兰州市人,工人。

长女吴香英。生于 1926 年。

次女吴孝英。生于 1932 年。

三女吴哈英。生于 1936 年。

五房头:

长子吴祥泰,曾用名剑夫,中共党员,民盟盟员。生于 1921 年),卒于 1993 年。 1947 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师院。曾任兰州志果中学,省立张掖师范高师部、张掖中学高中部国文专任教员。 1948 年去延安大学学习,先后任政策研究室研究员、边区学联常委、秘书长、少数民族学运委员会主席、中华全国学联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曾在西安、兰州军管会工作。 1949 10 月任一野随军工作团副团长。新疆哈萨克部落叛乱时,他奉彭德怀、王震之命赴镇西宣抚乌斯满、加里木汗、达理立汗,对稳定当时北疆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0 年后,出任西北青联副秘书长,任职期间曾作为西北青年代表,参加赴朝慰问团。之后调任西北体委科长、西安市体委委员、陕西省体委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后调任陕西省政协文史资料五人领导小组成员,陕西省民委副主任,西安市碑林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宁夏伊斯兰教学会顾问。 1989 年创办西安穆斯林文化进修大学,任校长。他还于 1945 10 月参加民盟组织,是民盟甘肃早期成员之一。曾任中国民主青年同盟甘肃省兼兰州市的负责人, 1949 4 月当选为民盟西北总支部临工会委员兼组委会副主任、民盟甘肃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任,西北总支部委员,陕西省委员会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原配马彩云,生 4 子:长子吴维新,次子吴维诚,三子吴维安,四子吴维物;续娶河南孟县丁彦,生子吴虞、吴密。吴虞任西北政法学院讲师,英国留学,获布热斯托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1991 年应沙特王国政府朝觐部邀请,赴麦加朝觐,受到沙特国王两次接见

次子吴瑞泰。生于 1924 年,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皮毛生意。妻杨凤英,生子吴维武、吴维恒、女吴美玲。

三子吴保泰。生于 1928 年,卒于 1990 年,天水学巷小学毕业,中共党员。民国年间在兰州学习制醋技术,回天水后自产自销,后参加革命,任职东关街道办事处多年。妻马存香,生 4 2 女,长女吴兰玲,嫁于山东济宁县沙庆军;次女吴小玲,嫁于安徽萧县程向东;长子吴唯义、次子吴维屏、三子吴维理、四子吴维杰。

四子吴佑泰,现用名剑飞。中共党员,生于 1930 年, 1949 9 月考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一期, 1950 10 月由西北民委保送入西北民族学院学习政治专业,在校期间曾担任院学生会主席、甘肃省学联第一届执行委员。毕业留校后,任教务处教务科科员兼军政干部训练班组织干事。 1952 年秋调兰州市工作,先后担任城关区人民政府文教科科长、办公室主任,同时主持兼管统战部、农村工作部工作。 1962 3 月调任兰州市民委副主任、兰州市人民代表。“文革”后期下放张川县,曾任县第一中学校长、县党代会代表,县体委副主任,县五七红专学校党委书记。 1978 年调回西北民族学院工作,先后担任院务部副部长、党支部书记、机关总支委员、院纪委委员、院工会专职副主席、院党委统战部部长、副院级调研员等职。妻赵氏,生子吴江华。离异后续娶湖北浠水张佩兰。

五子吴裕泰,先用名剑英。生于 1932 年,高小毕业。现在天水市合作系统工作,原配马淑琴,生子吴湘湘,马氏离异后续娶西宁马兰英。

六子吴世泰,先用名剑涛。生于 1938 年,西北民族学院政教系政治教育专业毕业,中共党员。现为西北民族学院马列教研室副教授。妻马先娥,生 2 1 子:长女吴骊珠,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保送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并以全优成绩提前一年转为博士研究生,次女吴灵珠,子吴千红, 1993 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动力工程系,受聘于首都钢铁集团公司。

七子吴定泰,曾用名剑晨。生于 1940 年,卒于 1985 年。高中文化程度,复转军人。妻聂宣,家庭妇女。生 3 子,长子吴奎,次子吴奇,三子吴德。

八子吴振泰,曾用名剑晖。生于 1942 年, 1990 年病故。生前任教兰州第十九中学,同时兼任校办工厂厂长。妻榆中人马秀兰,生 2 1 女:长子吴维斌,次子吴维勇,女吴萍。

九子吴新泰,现用名剑钦。生于 1946 年,铁道部天水火车司机学校毕业,电缆厂技工。妻雷爱花,生 2 1 子:长女吴咏梅,次女吴小梅,子吴维广。

六房头:

长子吴文泰。文中已有介绍,从略。妻彭恩,医务工作者,生子吴荣柯,女燕妮。

次子吴宏泰。生于 1952 年,甘肃电大毕业,中共党员,现任甘肃省中国旅行社总经理、甘肃省青联委员、甘肃省海外联谊会理事、甘肃省旅游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妻满丽,生 2 女:长女吴田田,次女吴斐斐。

长女吴国英。生于 1941 年,高中毕业,中共党员,任甘肃省农垦总公司党委副书记。

次女吴仲英。生于 1948 年,毕业于甘肃省委党校,中共党员,现任兰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七房头:

长子吴生泰。生于 1931 年,幼年学习阿文,以后经营家庭醋业,合营后调兰州清真食品厂工作,后在省汽车制造厂任技工。妻马玉兰,生 3 1 女:长子吴维熙、次子吴维红、三子吴维恒,女吴琦,嫁于河北蓟县刘建军。

次子吴国泰。生于 1936 年,河北师范学院毕业,中共党员。曾在河北定县回民中学任教多年,后任北京市第 145 中学校长,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现任北京市教育局旅行社社长。妻河北定县人甘惠云,生女吴霞、吴虹、吴郁。

三子吴安泰。生于 1945 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任甘肃省广播电台电视厅工程师。妻哈爱琴,生子吴华,女吴君。

四子吴育泰。生于 1954 年,中学毕业,现任甘肃省民政厅社会福利企业公司总经理。妻张玉芳,生子吴鹏,女吴芸。

长女吴宝英。生于 1933 年,中学文化程度。原市煤建公司干部,嫁于兰州马建正。

次女吴重英。生于 1938 年,毕业于北京回民学院高中部。现任北京前门天马商店经理,嫁于北京沙兆斌。

三女吴蓉英。生于 1952 年,宁夏计生委干部,嫁于宁夏中宁丁国民。

八房头:

女吴庆英。早逝。

九房头:

长子吴继泰。中共党员,生于 1947 年,兰州财校毕业。现任兰州市公交公司党委组织部长。妻柴艳霞,生子吴强。

次子吴顺泰。生于 1949 年,初中毕业,国家职工。妻张玉兰,生子吴俊,女吴静。

长女吴翠英。生于 1941 年,嫁于兰州马敬哲。

次女吴秀英。生于 1945 年,嫁于天水赵志远。

三女吴淑英。生于 1955 年,嫁于河南孟县白静贵。

泰字辈下儿孙已历两代,遍及西北五省区及北京、南京等地。儿辈 72 人,其中 17 人上学读书,其余均已参加工作;孙辈 35 人, 6 人已工作,其余在各级各类学校学习。吴氏家族三代人口已过百人,可谓“枝繁叶茂,人丁蔚起”。

2 ,显事述略

家族的显赫和发达,离不开家族成员的卓而不群。天水吴氏家族自吴必发和吴必昌奠定根基,到“鸿”、“文”字辈人才辈出,以吴鸿宾最为著名,在西北具有较大影响。

吴鸿宾原名吴鸿顺,字彤斋,少小时即怀有救国大志。 1922 年到北京求学,次年考入北京大学肄习法政。时值五四运动之后,北大校园内组建了各种学术研究团体,唯心史观学说、唯物史观学说以及各种形形色色的改良主义学说和无政府主义学说均得到广泛传播,吴鸿宾即在此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与彭真、张友渔、韩幽桐等同志同学共事,共信共勉,同时与同乡、中共党员葛霁云相友善,甘籍旅京士子咸称“葛、吴”。

由于受到先进理论和爱国思想的熏陶,吴鸿宾参加了 1925 3 月北京各大学爱国师生反对段祺瑞卖国政府的示威游行,并被推选为“北京学联”代表,在赴执政府请愿时被卫兵击伤,是“三一八惨案”流血受害者之一。 1928 年担任北大法学院党支部书记,参加北京党组织各种重要活动;同时主编北大法学院《新政治月刊》,刊发评述各类国是主张。 1929 年春受组织派遣,赴延安中学任教。时值西北灾荒饥馑,赤地千里,饿蜉满道,他每月收入除自己生活费用外,其余都用来接济革命同志。 1930 年夏返里北京,任中共北京西区区委书记。旋调赴上海,在中共中央军委特科工作。蒋、冯、阎军阀混战,党组织派他去邓宝珊部作军队工作,后随邓去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1932 年冬,陕西省委派吴鸿宾赴兰州组建中共甘宁青特委,并任书记。正当这个时候,中共陕西省委遭到敌人破坏,给陕、甘两省地下党组织以严重威胁。当敌人扑向甘宁青特委时,他及时通知同志隐蔽疏散,自己化装成皮袋水手连夜离开兰州,由黄河水道去宁夏,  1934 年冬被迫离开银川,潜往汉中,与张德生、孙作宾、汪锋等同志在陕南开展游击活动,培训地方武装干部,并积极配合川北红四方面军工作。

西安事变后,当时西安连日举行游行示威,拥护张、杨两将军八项政治主张,吴鸿宾以“回民领袖”身份率领广大穆斯林同胞示威游行,在西安各界群众代表大会上,被推举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事变和平解决后,他按照周恩来副主席指示,通过青海省主席马麟朝觐归来的时机,促成周副主席与马麟的会见,会见中马同意中共派人去青海就失散在青海、河西的红军西路军情况进行了解。旋奉周命即去西宁会见马步芳。当时马步芳一身独揽国民党青海省党政军民大权,与马步芳谈判,无异与虎谋皮。关于营救西路军的详细过程,吴鸿宾自己回忆道:

周恩来同志微笑着看着我,亲切地询问:“你在这里呆的时间很长了吗?在本地你认识回民中的一些朋友吗?”从他的话里,我已会意到周恩来同志所问的是指一些有影响的回民中的上层人士。我回答:“有一些,但都不是名气太大,也不是太大的人物。”周恩来听了以后爽朗地笑了起来,说:“想一想看,也不一定非是大人物不可。”周恩来同志又对我说:“是这样的,有这样一件事,是党很关切的一件事,你可能已听说了吧?秋天,我西路军在甘肃河西走廊出境很不好,很危急,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营救他们。想想看,看有没有能和那边谈上话的人?这件事情你和张文彬同志商量一下,在回民中找个关系可靠的人,能向那边传达我们的意思。对被围困的红军只要不伤害,对那边条件可以答应,要紧的是要尽一切可能保全住这几百人的性命”。在说这一席话的时候,周恩来同志的目光一直看着我。我急忙回答说:“请周先生放心,我一定尽力找这方面的人。”

我终于想到一位相识,此人就是马德涵先生。他六十多岁,当过小学教员,曾在西安回教促进会工作过。他的住处与我的住处相距不远。由于我们都是回民,又知道他为人正派,政治上是可以信赖的人。这时,他已赋闲在家,由于生活困难,以卖画为生。他与马家有些渊源,与当时的青海省主席马麟也有结识,偶有往来,与马步青还有师生之谊。我连夜走访了马德涵先生。开始,我还不敢把事情和盘托出来,只是试探性地说是我的几位朋友,在张掖被马家队伍围在里边,可否通过马步青代为疏通一下。谁知这老汉满口答应下来。 …… 当我再次去会马德涵先生时,我就把事情的真相原原本本地讲出来了。当他听到这是周恩来同志殷切嘱托之意时,表现出极为惊讶的神情:“啊,这怎么敢当,想不到周先生这样信赖我,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我马某已是花甲之年,此事不足为虑。我是佩服共产党,这次‘西安事变’人所共见,共产党不计仇,明大义,救民族于危亡,团结人民抗日。周先生为人我非常敬佩,此次蒙周先生如此器重,莫说担些风险,就是为此拚上性命也是值得的。”这一席话真是感人肺腑,令人对他肃然起敬。

马德涵二人飞抵凉州后,立即去会见马步青,由于有师生之谊,马步青接待还客气,马德涵婉转说明来意后,马步青答应可以解决,亲自介绍马德涵先生去见其属下旅长韩起功。于是他二人又乘车赴张掖去见韩起功。韩见是上峰介绍而来,礼遇尚佳,他告诉马德涵先生说,黄番寺被围的红军已经解除了武装,对人员也未加伤害,不久前已送青海去了。

周恩来同志对马德涵先生不计年迈,远途跋涉表示感谢,并对此行结果感到满意。因为这次河西之行在营救红西路军同志工作上起了一个缓冲作用,目的已经达到。

一九三七年四月,我得知青海省主席马麟从天方朝觐回来,途径西安并在此停留一段时间。随他同行的还有青海省府的秘书长谭克敏。便打算宴请一次马麟同时请周恩来同志参加并会见马麟。于是,我和马德涵就给马麟和谭克敏发了请帖,在桥样口的天锡楼回民餐馆包了一桌酒席,叫到西羊市街马德涵先生的住所。地点选在这里,一来环境清雅安静,二来不为外界注意,便于谈话。时近中午,宾主入席间,马德涵请出周恩来同志向马麟介绍说:“马主席,我向您介绍一位朋友,这位是周恩来先生。”马麟乍一听吃了一惊,很快又镇静下来,连忙伸出手来向周恩来同志说道:“啊,幸会,见到周先生太幸会了!”这时周恩来先生显得非常自然,很随便地和马麟握手致意说:“马先生这次朝圣回来,辛苦了!”宾主寒暄过后,相继入席间,大家边吃边谈。记得当时马麟向周恩来提出了关于抗日的一些问题,周恩来同志很扼要地把握党团结抗日的一些主张向马麟做了说明,总的是希望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团结则存,分裂则亡的道理。马麟听得很入神,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从他的表情看,他对周恩来同志那言简意赅的见解表露出钦佩之情。谭克敏偶尔也插些问话。宴会期间,自始至终周恩来同志从容自若,侃侃而谈,马麟也表示说,团结抗日有好处。

宴请马麟以后,张文彬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要我到青海西宁去了解被俘红军的处理及待遇情况。 到西宁以后,我找到了古希贤(马步芳的秘书)、马霄石(曾当过马步芳儿子的老师)二人,由他们把我引见给当时青海省代主席马步芳。那天,在马步芳接见一个客人时,把我也同时接见了。因为我是他叔父马麟介绍来的,他的态度还是很客气的。马步芳早已得知我们在西安宴请马麟的事,因此,对于我的工作安排问题婉言谢绝了。记得古希贤、马霄石对我说:“马主席说,‘我们这里范围小,地盘也不大,恐怕不能使吴先生有所施展,等以后再说’。”

在西宁找工作的希望落空了,就利用几天功夫,我通过明访暗察,了解被俘红军情况。我了解到,孙玉清军长被俘到青海后已被杀害,有的干部还被关押,有一部分被俘红军被他们改编后在乐家湾训练,待遇很坏,在严冬里连帽子都没有。在澡堂、饭馆,我亲眼看到一些年轻的红军在给顾客递毛巾、擦背,有的当堂倌,搞勤杂,有的还被送到皮毛厂当工人。他们都被看守得很严,不好接近。

八月,我返回兰州,向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党代表谢觉哉同志汇报了这一情况。以后,我们党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各种关系,采取各种办法,对失散或落入敌手的红军干部、战士进行了营救、收容,使很多人得以重返革命岗位。

1937 年吴鸿宾受党组织委托协助谢觉哉同志组建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并与孙作宾同志一道筹建甘肃工委,之后,又受谢觉哉同志委派,继续就失散红军事亲去河西各县进行调查,为营救西路军战士作了大量工作。在抗战后期以及在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党的指示积极从事民族上层及高级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在第三条战线上为甘肃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抗战初期,在中共地下党的支持和领导下,他与好友杨静仁、堂兄吴鸿业等人一道,积极筹划改组原先宗教色彩很浓的“回民教育促进会”,创办《回声》月刊,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改组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事过几十年后。已经担任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杨静仁同志仍然对这次改组活动记忆犹新:

(回教教育促进会)这个团体是一九一三年建立的,起初叫“回民劝学会”,以后改称“甘肃回教教育促进会”(人们习惯称“回教促进会”),这是一个松散的组织,长期以来把持在一些国民党分子和大绅郭 íí 、喇 íí 等人手中,负责人名叫马 íí ,他贪污腐化,思想反动,很不得人心。马 íí 支持警察局,不参加十四坊群众会议,并散布流言蜚语,挑拨回民群众和伊斯兰学会的关系。我们在会上揭发了马 íí 的问题,认为必须改组回教促进会, …… 应成为回族群众自己的团体,这一意见立即得到了十四坊群众的支持。但也招致了回族上层反动分子的不满,围绕着绣河沿清真寺事件和改组回教促进会问题,在伊斯兰学会内部以及与回教促进会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 íí 放出 风声 ,说我们带有赤色嫌疑,于是,改组回教促进会的斗争便进一步激化了。

改组回教促进会的工作则完全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委员人选名单,经地下党和我们小组拟定,有吴鸿宾、杨静仁、鲜维峻、马明德、吴鸿业等。召开十四坊回民群众会议后,一致同意我们提出的候选人,,选举产生了十三名委员,马 íí 和郭 íí 、喇 íí 都落选了,我们把“回教教育促进会”,改名为“甘肃省回民教育促进会”,同国民党只承认回教,不承认回族和回民的反动政策相对抗。(由于回族内部新旧势力的矛盾和冲突)国民党省主席兼省党部主任委员朱绍良下了一条手令,命令回族军阀杨德亮主持另行改选,杨德亮召集各方面负责人开会,出示了朱绍良的手令,上面写着:“着一九一师师长杨德亮协和各方改选甘肃回教促进会。”我们坚决不同意。地下党组织认为:为了顾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可以同意参加选举,积极扩大我们的影响,争取多选自己的人和接近我们的人进去。改选的结果,我和鲜维峻、马明德、吴鸿业等人都再次当选为委员,马 íí 等仍然落选。常务委员中有杨德亮、吴鸿业和我,我同时被选任委员会书记(相当秘书长)。我们参加的党的秘密组织起初是党的同情小组,后改为回民特别支部。杨德亮虽然当选为回民教育促进会的常委,但他和四马(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宾)有矛盾,和白崇禧也有矛盾,同时他是云南回民,在甘肃没有群众基础,他虽然很反动,但处于上述几种矛盾之中,我们得以利用这些矛盾同他进行斗争,极力限制他在回民教育促进会的作用。

回民教育促进会和伊斯兰学会的工作十分活跃,我们这些青年人满腔热诚,忘我工作,连车马费也捐作工作经费。我们在兰州、榆中等地恢复和新设了七所回民小学,在兰州白塔山办了一所中学补习班,后改为“知行中学”,设初中两个班,高中一班,共有一百多名学生,吴鸿宾、吴鸿业、鲜维峻和我都在学校担任义务教师。在榆中县成立了回民教育促进会的分会,由张杰、金少白同志负责,并逐步在二十多个县成立了分会。我们经常办壁报,举办座谈会,邀请著名学者和进步人士做报告,曾请顾颉刚先生做过学术报告,请张仲实先生在小范围内讲民族问题。1938年初,进步作家茅盾路经兰州,我们曾请茅盾同志为兰州文艺界作题为《抗战与文艺》的报告,讲话全文刊登在我们出版的《回声》第一版。

1949 5 月全国解放前夕,吴鸿宾潜离兰州,由地下党辗转护送至岳楼(甘肃工委所在地),作为少数民族代表赴京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同年 9 月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为委员、常务委员,在天安门城楼上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19882月去世后,遗体安葬在兰州华林山特辟陵园内。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