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吴氏古村连州:一个有别于“宏观叙述”的乡村世界
作者:陈坚盈 黄…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15           ★★★
微距连州微距连州
回归连州的地理、乡土本身回归连州的地理、乡土本身

  不管是关于乡村的记载,还是关于城市的描述,“宏观的”历史叙述一贯缺少对于原住民与外来人的小人物关怀。那些叙述要不就是帝王将相们的江湖,要不就是文人墨客的风骚足迹。

  在如今让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关于连州自然、历史记载的游记及古书中,多数也不能避免这种“大视觉”、泛泛而谈、面面俱到的自恋情怀。

  微距连州,回归了连州的地理、连州的乡土本身,呈现的是粤北山区气息之下的小地方、小人物景象。帝王将相们的江湖与文人墨客的风骚足迹在我们此次行走记录连州中,并不是主流。

  连州曾出现在马王堆出土的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地图里,那时候的连州被称为“桂阳”。

  连州还可以在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进城与返乡”典型中找到论证,“兵工厂”的发展、地下河的开发,城市与农村差异化的扩大“连县”进化为“连州”。

  采写:南都记者 陈坚盈 摄影:南都记者 黄集昊

  粤北山区的麦田守望者

充满生活气息的连州丰阳古村。充满生活气息的连州丰阳古村。
古村里的小猫。古村里的小猫。
清甜的鱼汤。清甜的鱼汤。
东陂镇村民正在晒制腊肉。东陂镇村民正在晒制腊肉。
河虾炒韭菜。河虾炒韭菜。
微距微距

  连州·风土

  到过连州两次。第一次是在城里晃悠,过了几天声色犬马的生活之后就离开,那时连州在我眼里与其他小县城无异,这里有的,城市里都有。

  这一次连州行,虽然时间短促,但大部分时间呆在乡里,触及到了连州相对原始、质朴的一面。而在这次“进城与返乡”的思量中,我又一次享受了乡愁的熏陶,时光机把我拉回过往,我把有盲人母亲的小峰、丰阳村七十多岁的老吴等人称之为粤北山区“麦田的守望者”。

  私人笔记

  一个有别于“宏观叙述”的乡村世界

  对于许多人而言,他们一生由两部分组成:进城与返乡。

  而作为怀旧者,我承认自己也不能幸免。每次到乡下,心底泛起的莫名乡愁总是不能停歇,有时候它会催促我与村口的那些看家狗作比较:与“人在城里,心在乡下”的生存者不同,它们虽然流于野狗的状态,却能忠守家园,终老一生。

  连县的青春情结与淘金故事

  连州之行,我的若有所思的情愫并不是来自自然秀丽的山区风光,而是来自丰阳古村的小峰———一个十三岁左右的小男孩。从他出生开始,母亲就是一个盲人了,他现在的生活就是认真上学,回家帮忙做家务,将来出人头地。小峰喜欢打探我们是来自哪里,当他知道我们来自广州以后,非常兴奋,因为他爸爸就在广州打工。我问他喜不喜欢生活在村里,他说他很不喜欢。

  进城与返乡有时候是一个对立面。对于小小年纪土生土长的小峰来说就是如此:出去了或许就不想回来了。但在两者的现代性思考中,荣回故里之外,不可忽略还存在着另一群人,即外来人的进城与返乡。

  据我所知,即使建市好多年,但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还往往只知道连县而不知道连州。前些年,广州的省汽车站,都还只有到连县的车,这些车都不标明连州。

  连县在大多数老一辈的眼中,那里有挥之不去的青春情结,而这恰恰又是一个外来人“进城与返乡”的佐证。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连县是由一些数字代号所组成,比如711、8532等,它们是当地人口中的“兵工厂”。那个时候,很多人到连县“务工”。二十多个“兵工厂”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外来人,连县成为广东省特别是粤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大城市”。

  从此次同行连州的摄影师黄集昊的口里得知,他爷爷那一代就有翻山越岭到连县做工程师的淘金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兵工厂”遗弃,成千上万的人也撤退,从进城变为返乡。

  因为闭塞,村里人走了,游客来了

  在五六十岁的东陂人老陈看来,连州第二次为外来人所关注是因为地下河的开发。但开始的时候,连州的交通还很闭塞,到广州需要十多个小时的车程,连州除了连州宾馆,没有任何可以供人住宿的酒店。所以那时没有观光的概念,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107国道穿过,过几年市政府招待所也被改造成红楼宾馆。

  如今,连州人也还在进城与返乡中继续自己的人生路途。在当地人看来,即使是在人口较为繁密的市区,连州也没有塞车的概念。车辆最多的当属黄金周及节假日,一部分是因为有大量的外出打工者返乡,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外来人到连州来观光旅游。连州地下河、湟川三峡以及业已萧瑟的古村落等越来越为外人所向往,外来人的足迹不仅遍及市区,也遍及每个边远的小山村。

  虽然破旧不堪的古城墙依然在,但这些村庄,人口越来越少,种庄稼的连州人也在减少,身强体壮的男人都习惯外出务工,近的到连州市区,稍微远点的到清远以及广州等珠三角地区。很多人逐渐搬离这些“落后”地区,到市区自己建房子,然后收租过活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趋势。每个村子,留下来最多的是老人及小孩,作为留守者,他们守望着祖祖辈辈的生活希望,以至于这些粤北山区的村落里仍然保存着美好的、蓬勃的生命力气象。

  进城与返乡———我从中读到连州的地理纪实与人物风情,小峰、老陈等连州乡下人为我打开了另一个有别于“宏观叙述”的乡村世界,而“进城与返乡”,也是深藏于他们骨子里的、隐蔽的光荣与梦想。

  连州风情

  代表———丰阳古村丰富的宋代人文景观

  关键词一 古村

  作为连州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古村落是一个最不能被绕过的话题。而连州民间历来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说法,连州民间每一个月都有节日,这些节日的由来源自风俗各异的村子。

  始建于南唐末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丰阳全村姓吴,祖始吴敬元是南唐末年的征南元帅。丰阳古村现在还遗存着丰富的宋代人文景观和完好的明、清建筑。一间古庙、二条古街、三间祠堂、四座门楼,包容丰阳古村的全部内涵,体现了丰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0年11月丰阳被评为中国古村落。

  看点:千年古榕和古戏台

  丰溪古庙始建于北宋末年,为二进四合院式布局,是典型的宋代建筑。四座门楼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每座门楼前都用鹅卵石铺成了各种耐人寻味的古代建筑符号。靠近村子东面的古庙最值得一去,特别是庙前的千年古榕和古戏台,每年的农历四月,是丰阳古村最热闹的日子,因为那个时候是古村祖始的诞辰,村里人都聚集到古庙前、榕树下看戏。此外,现在还可以看到两条鹅卵石铺砌的古街长1公里有余,两旁店铺林立,虽然如今多数都是柴门紧闭,但这里可以说见证了明清时期丰阳古村的繁荣。最后,不要忘了去看看村里的吴氏宗祠、学忠公祠、胜求公祠,这些公祠可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氏族族居社会的格局。

  现场:老吴带我们去看古庙

  抵达丰阳古村正好是傍晚。车子停在村口处,一下车就被一群小孩围住,走到哪他们跟到哪。与周边的城镇相比,这里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从静寂的景象可以看出,住在这里的人很少,古村更像一个“空村”。村子比想象中大,与其他古村相比,原始风貌依旧,尽管有少数房子是这几年新修建的。

  想找一家人家进去坐坐、看看,却很难寻觅到一家是有人正好在家的。沿着崎岖不平的鹅卵石路,我们在村子的中央找到七十多岁的老吴,他人非常热情,但耳朵不好使。知道我们向他打听村子的情况,他拽着我们的衣角带我们去看古庙。一路上他还为我们驱赶村子的狗群,因为老吴的缘故,一下子出来好几个老人,跟着我们一同去古庙。

  老吴是土生土长的丰阳村人,他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可以说是村里最熟悉村子情况的老者。据他讲述,古村的颓败也只是这些年的事:“文革”时期,对村子的古建筑及文物破坏最为严重,后来因为对面的山头修建电站,截了周边的河流,很多人由“农”转“工”,种庄稼越来越少,外出务工打拼的越来越多。古庙等地方,除了一年一度的节日,也越来越没有人气。

  丰阳古村还有另外一个现象:村里几乎每一户人都会养狗。留守的人本就不多,多数是老人和小孩,抵达当日,目所能及之处,狗不比人少。自驾提示:从连州地下河前往,20分钟内可以抵达。注意要穿过丰阳市场,有小路进去,车可通过。

  古村推荐

  石兰古寨岳家军故垒“万夫莫开”

  石兰古寨位于连州市区西北西岸镇,距市区24公里;属宋代战争古迹的人文景点。古寨始建于宋末,距今800多年。古寨三道石垒的寨墙依山而起,寨墙上砌有箭垛和掩体,窄窄的寨门坎上有圆圆的由抗金英雄岳飞率八千精兵由桂入粤击败曹成十万之众在石兰寨修筑的军事设施———栅栏洞。站在寨门前,可感受到当年岳家军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气势,在这里还可以找到唐代“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为何举家由陕西落户到连州的原由。

  卿罡古村北斗星座布局精巧

  卿罡古村距连州市区约五公里。这里后有三面青山环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卿罡古村的村庄布局完全是按北斗星座来布局的。东、西、南、北四座门楼就是“天枢”、“天璇”、“玑”、“天权”四星的位置。村子西面逶迤绵长的三座青青的山冈,就是北斗星座的“长柄”即“天罡”星。古代称做官者为“卿”。卿罡的先人们便将原来的村名“青冈”以谐音改为了“卿罡”。卿罡村据说始建于宋末元初,但真正能找到文字记载的是在明代永乐年间,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卿罡村在清代还修筑了高达四米、厚足1 .5米的城墙和四座雄伟的城楼。现在城墙虽已只剩下残垣断壁,但当年的威势尚存。

  黄村“太极八卦”神奇精妙

  黄村位于连州星子镇;距市区35公里;约于宋代末期建村;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修建。黄村是一座古城堡式的建筑群;一条条麻石板巷道纵横交错;巷道是按八卦图布局修建的。走进黄村,不但能让你感受到“太极八卦”的神奇和精妙之处;还可让您探寻到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陈列隐居连州之谜;更有机会聆听古代荆楚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结晶———唐宋古乐《十样锦》。《十样锦》的主调是吹奏打击乐,演奏的乐器有鼓、锣、钹、顶子和唢呐,五种乐器都是成双的,共有十样,因此称为“十样锦”。《十样锦》的主要曲牌由赣南采茶戏和湘南的祈剧中的一些曲调组成,全套乐谱共为十曲。

  元壁古村北宋刑部尚书后裔族居地

  元壁古村位于连州市龙坪镇,距市区5里,属宋代古建筑的人文景点。始建于宋代年间,距今约1000多年。进入古村,你可以看到李氏宗祠前昂首向上的石狮子,青石旗杆座上雕刻的文字和一座座雕梁画栋、飞桅高翘的老屋;还有古庙中的对联和那间“横梁书屋”,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北宋初期一位为平定岭南、统一全国而立下赫赫战功的平南向导官、刑部尚书的风采和韵味。

  关键词二 特产

  代表——东陂镇名扬四海的东陂腊肉

  在很多外来人看来,除了风景怡人,粤北山区最吸引人前往的当属当地土特产,特别是“吃”,浓郁的山区风味,传达了另一番粤北地域人土风情。

  东陂镇位于粤北连州市的西北部,面积109平方公里,省道114线贯通南北,南接连州26公里,北通湖南20公里。这里有始建于清末的东陂石板街,素有“章龙”之称。肥沃的土地开阔平坦,温和的气候造就这一方水土培植无公害蔬菜的天时、地利。此外,东陂腊味历史悠久,名扬四海,东陂腊味,随着影响力的日增,东陂腊味生产供不应求,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腊肉成为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解码:得找当地人介绍才得见腊肉

  当地腊肉的季节性十分明显,通常是冬至前后才是最佳的食用时期。秋季是当地腊肉制作的准备期,这个时候前往东陂镇,可以去看看腊肉制作的规模及现场。但是,并不是所有前往的客人都可以看到,如果不熟悉,会有这样的感觉:十里地都见不着一块腊肉。所以最好有当地熟人介绍。

  现场:靠腊肉打出名堂的潘记学

  因为老陈是东陂人,在他的带领下,在东陂镇我们第一次目睹了晒腊肉的现场。

  车子一停好,就已经闻到腊肉味。当地人家一般都是自己土建的两三层的房子,下面少数有店面,可以住家经商两用,宽敞的阳台顶则用来晒腊肉。

  潘记学是当地很出名的腊肉生产商。见到我们的时候,他说,之前就有很多电视台一路追拍“腊肉”到他家里。跟随他上楼看腊肉制作现场,楼梯貌似都有一层层“腊油”,很滑,从他晒腊肉的阳台上鸟瞰东陂镇,可以看到很多户人家的阳台也都晒着大量的腊肉。据他所讲,他做腊肉生意已经二十多年,是东陂最早生产腊肉的人。在老潘眼里,小镇的腊肉在明清时期就很出名,但并没有成行成市。如今,他靠腊肉打出名堂,因为品种最为齐全:从腊鸭到腊猪脚,甚至腊老鼠……

  自驾提示:其实就邻近地下河,从地下河景区开车前往,10钟之内可抵达。

  美食推荐

  用大可乐瓶装的连州米酒

  可以说认识连州的饮食,是从连州米酒开始的。大中午,老陈跟我们吃饭的时候,就拿着两大可乐瓶的米酒,度数不高,据说在当地干体力活的人特别爱喝。喝米酒的量,当地人不以杯记,而以大可乐瓶记。

  跟米酒绝配的牛肉干

  炒牛肉干是每次吃饭必点的菜,算是当地腊肉一种。做法却有很多种,一般都是根据“辣”的程度而不同,牛肉有切成大块状,也有切成小米粒的。很有嚼头,跟连州米酒是绝配。

  当季的连州菜心

  连州菜心很甜,这个季节可以吃到。相比城市里的菜心苗,连州菜心略显老。据透露,当地也有在谋划举办菜心节,用一种蔬菜来庆祝一个节日,可想而知菜心在当地的地位。

  同样闻名的连州河鲜

  很多人把关注度过多放在腊肉上,而忽视连州的河鲜。庆幸的是在连州行的最后一天,还是在当地熟人的带领下,我们吃到了最地道的连州河鲜。这里顺便推荐连州市区的一间饭馆:北江河鲜馆。当中最值得一试的菜式有:杂鱼汤、炒河螺、韭菜炒河虾。饭馆简陋,价格却不便宜,当地人请外来人吃河鲜,首要选择就是这里。

  地理概况

  连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五岭南麓,北江支流连江上游。几千年来,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在这里融合并发展,形成了连州独树一帜的湟川文化以及多元素的古村落群。连州骑楼,隐匿于闹市,却不失风雅;慧光斜塔,斜立千年,有“东方比萨斜塔”的美称;湟川三峡,连州的母亲河,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长江三峡之险峻,漓江山水之秀丽;连州地下河,两亿年的奇迹见证,中国最大的洞内瀑布群,最具观赏性的地下银河,目前是清远市第一家创国家5A级景区;丰阳古村目前已申报为中国古村落。

  采写: 南都记者陈坚盈 摄影:南都记者黄集昊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