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四川吴氏·明禋堂宗亲第三届恳亲联谊会
——主旨演讲:吴盛龙
一、为什么要修谱?盛世修谱千秋业,至德家风万代传
各位吴氏入川的宗亲,我们四川绵阳吴氏明禋堂的宗亲今天能欢聚一起,是老祖宗的洪泽所至,是老祖宗在天之灵气所至,我们吴氏宗族的老祖宗始于后稷肇於泰伯,传於仲雍,周之初,封泰伯、仲雍之后周章於吴,子孙以国为姓,我们吴氏家族的老祖宗泰伯为体察父亲古公亶公的心意,三让王位,偕二弟仲雍避居荆蛮,成为吴国的始祖,泰伯奔吴,名昭天下,恩泽后辈,启迪世人。太史公盛赞,秉笔颂德,三十世家,吴始为首,震泽联长,梅里流芳。吴泰伯始祖生于公元前1400余年,卒于公元前1300余年,原姓姬周族人。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长子,原住地在陕西岐山周原。灭商建周的文王是他的侄子,武王是他的侄孙,三让王位。泰伯偕二弟仲雍远奔江苏无锡,我们吴氏的始祖泰伯的墓在江苏无锡鸿山,在江苏无锡梅村建有泰伯庙,每年正月初九庙会,盛况空前。直到今天,海内外所有吴氏宗亲认祖归宗都以江苏无锡梅里为正宗,吴文化的根本在陕西岐山周原,吴文化的源在江苏无锡,吴文化的中心在苏州。吴姓的开姓始祖是泰伯,吴姓的传世始祖是仲雍。
为使仁德永垂,不教荣光湮灭,我们聚集在绵阳市,吴氏家族盛会在至德之乡,聚才天下明禋堂,彪炳千秋吴文化,编修吴氏明禋堂宗亲族谱,请大家宗亲聚会就是请大家来共同探讨,吴氏入川几支宗亲的脉络,吴氏宗族入川几大分支以现在蓬勃发达的情况,宗族迅猛繁衍、壮大的盛况,收集入川宗亲成功人士、祖业发达的信息,以便激励我们吴氏族人更加奋发向上,敢为人先,为吴氏宗亲奋激发达呐喊助威。所以,希望我们吴氏宗亲积极提供已掌握的各入川分支的老谱,在吴氏族谱总编吴金芫前辈的带领下,和各位编委的共同努力下,早日修好我们吴氏入川的宗谱,作为一本珍贵无比的家族繁衍史,家业发展,家庭记录史永存于世,让儿孙后辈知晓前辈的伟大创举发家史,激励儿孙后辈青出于蓝胜于蓝。修好谱为吴氏家族增添了引路的指南。
念一郎是泰伯、仲雍季扎之后,居河南开封府开封县,是本支入闽始祖,其子十二郎于宋理宗宝佑元年(1258年)溯九龙江而来到福建龙岩小池官宅坊。十二郎长孙仁甫公生四子,大儿子兴甫公,生二子:胜旻、智和。大儿子胜旻又生四子:友宗、友诚、荣茂、珦兴。幺房珦兴就是我们的祖宗,智和生四子:祖贞、祖瑄、祖瑛、祖璟,合并为吴氏八大房,八个儿子称龙岩八房。八大房的后辈在清康乾年间相继入川,上四房的后辈来到四川的富顺、三台、中江、绵州、安县、江油、蓬溪等地相继置业发展,经过十世(十四世至二十五世)的繁衍生息(从1759-2011年共250年),入川吴氏宗族已发展相当规模,遍布全川各地市县。随着吴氏宗亲的各种参访,联谊活动的开展,将会有更多的宗亲认识、联络,加强联系,加深友谊,为四川《吴氏统宗谱》编制更加完整的、完美的分布蓝图,为子孙的后续发展,相互支持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珦兴公的第十一代孙端侯公在乾隆二十四年冬月二十八日从龙岩入川,带着登槐(又名植三公)登桐、登枚三个儿子到四川创业。珦兴公的后人入川后在四川中江县回龙镇石滚坝一支,现在发展到上千人;在南充市蓬安县马回坝一支现在发展到上千人;在三台刘营大围坝也有两千余人;在四川绵阳永兴有二百多人;在四川富顺、湖南平江等都还有珦兴公的后代,待今后逐渐联系完善。
珦兴公(三世)——高行(四世)——举(五世)——太富 (六世)——裕(七世)——龙泉讳万会(八世)——廷璋、廷瑞、廷瑀(九世)——良俊(十世)——仰成(十一世)——纯武(十二世)——思皇(十三世)——端侯(入川始祖之一)(十四世)——登槐(讳植三,十五世)——宗炳(十六世)——福增(十七世)——迺铜(绵阳永兴一支先祖,十八世)——吴正明(十九世)——吴玉林(二十世)——吴盛龙 (二十一世)——吴波(二十二世)——吴昌键(二十三世)
二、迁入四川支系
l、三台西平 吴金芫——友诚公(二房)
2、中江回龙石滚坝 吴德富——珦兴公(四房)
3、绵阳江油 吴传华——
4、绵阳城区御营坝 吴德强——荣茂公(三房)
5、安县花荄 吴让军
6、绵阳永兴 吴盛龙——珦兴公(四房)
7、三台刘营 吴成惠——珦兴公(四房)
8、南充蓬安 吴德祥
9、富顺 吴永言——友诚公(二房)
三、修谱
四川绵阳吴氏明禋堂宗谱,进展情况(吴金芫介绍)
四、弘扬至德精神,善始善终,修好族谱
附:四川《吴氏统宗谱》筹集资金鼓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