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欢迎您用QQ登录华夏吴氏网 会员区*发表文章   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我要投稿

 | 首页 | 资讯 | 图库 | 社区 | 祝福 | 故事 | 企业 | 书籍 | 网建 | 纪念馆 | 手机站 | 
您现在的位置: 吴氏网 >> 资讯 >> 资讯 >> 动态 >> 正文
吴氏绝活:打城戏
作者:吴祉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27           ★★★

吴氏绝活:打城戏

 

 

  打城戏又称法事戏、和尚戏、道士戏。流行于泉州、晋江、南安、龙溪以及厦门、金门等地。它从释、道两教法事活动的宗教仪式,逐步衍化为戏曲艺术形式。

    
佛教初期严禁僧侣"听歌观舞",及大乘稍有宽松,至密宗则于仪式中即有歌舞乐伎成份,唐代的寺庙几乎普遍成了戏优演唱的场所。宋代钱易《南部新书》记载:"长安戏场,多集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荐福、永寿。"泉州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开元中易现名)自唐历经五代至宋天禧年间(1017-1021),朝例普渡,寺僧筑坛,打城超度众生。唐宋时期,泉州多种宗教并存,和睦共处。而释、道两教关系尤为密切。两教在经典、哲理乃至神谱、仪式等等方面经常互相浸透、吸收。在斋醮仪式中,两教相同的模式体现尤为明晰,"打城"这一仪式也同样存在道教的法事活动之中。不过,道教的"打城",称为"打天堂城",演说芭蕉大王巡视枉死城,释放屈死冤魂的故事;释教的"打城",称为"打地下城",演说地藏王大开鬼门关,放出元辜冤鬼的故事。道教在进行庄严肃的斋醮仪式之后,情绪上往往需要加以调节,于是有了以艺术形象宣讲教义的小节目出现,除"打城"之外,还有《哭城鬼》、《放敖》、《双挑》、《白猿抢经》等《目连》的片段表演。此外,还有纯粹展献伎艺的广场杂耍表演,如弄飞拨钹、跳桌、顶碗、高跷等等。

    
斋醮仪式的余兴表演,为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不断提高艺术成份,增强戏剧性,逐步走向戏剧化。这一过程当然是较长的,由于文献缺乏记载,已无法了解它更早阶段的发展沿革。据现在调查所得,大约在清咸丰十年(1860),在具有七百余年道教传承的晋江县小兴源村(也称小坑园村),由吴永诗、吴永寮兄弟出面创建打城戏班(俗称师公戏),在晋江、南安、同安、金门一带进行民俗法事活动。随后又延聘提线木偶艺师口授《目连救母》戏文全本,并排演《四游记》和《楚汉》、《三国》、《说岳》等历史故事连台本戏。凡民间丧仪、孟兰盆会、水陆大醮、中元节等都延请他们搭台演出,成为半专业性的戏班。

    
清光绪十一年(1885),晋江县小兴源村的打城戏班已具有相当规模,拥有一批艺术人才,较知名的有吴远明(老生)、吴汝埔(老生)、吴混沌()、吴传家(小生)、吴受恩()、吴添埔()、吴灌注(),这个戏班到宣统二年,又有所扩展,演员增加吴千真()、吴宝驾(武生兼司鼓)、吴芬津()、吴万圣(北、丑)、吴宝灿(老生)、洪金水()、龚打(老生)、吴坤山、吴健、吴深枝、八师等人。演出剧目也更丰富,有艺员们自己创作的大型神话剧《吴真人收孽龙》。光绪十七年(1891),泉州开元寺和尚超尘和圆明也出来组建僧道合伙的"大开元"打城戏班,作半职业性演出。小兴源村的道士班渐趋衰落,部分演员往菲律宾演出兼当道士;另一些演员则受"大开元班"聘用,作为该班的艺术骨干。小兴源、村戏班遂告解体。

     "
大开元班"演员有和尚也有道士。据老艺人回忆,大约在民国10(1921)"大开元班"的演员来自小兴源班的道士除上述三人外,尚有洪金水、龚打、蚶江火、沙母师、溜石斧等人。其他的如老究师、蔡金扁、傅忠、七师、八师、九师、和尚贞、戆师、情师、蔡风灯等。其余的大多是和尚。应法事活动的需求,班主请提线木偶的艺师吕细火、林润泽、陈丹桂等人教授《目连救母》戏文全集,可连续演七天七夜,业务随之兴隆。后来两个班主因经营观点不同而分裂。圆明离班而去,另组"小开元"新班,与"大开元"相抗衡。"小开元"挖走许多"大开元"的艺术骨干,并新招一批青少年学艺,排练新节目,增添新行头,"大开元"终因不敌而解体。

    
泉州"大开元"班解体之际,晋江县小兴源村道士吴万圣、吴坤山和山兜吴健等五人,合资在小兴源村招收学员培训,重建"小兴源"班,一年后改名"兴源班"。业务相当兴旺,影响所及,晋江永宁西柄道士龚打也出来组织"小荣华"班。接着道士洪金水出来组织"赛章龙"班;南安洪濑道士张协出来组织"小协元"班。一时打城戏这个剧种遍地开花,五个班同时在闽南泉州五县,龙溪七县,厦门、金门及广东潮汕地区演出,这是打城戏发展的高峰。但后起三个班,从演员阵容、艺术质量、设备等等都不及"小兴源"班。此时"小开元"班已日渐式微。至抗日战争时期,"小兴源""小开元"都因演员被抓丁演不成戏而散伙。吴万圣仍不甘心打城戏就此绝迹,重整旗鼓,独资再办"小兴源",邀请"小开元"名演员曾火成、黄清泉、蔡文德等人参加演出,及抗日胜利后,"小开元"班复兴,他们再归原班。

打城戏剧目大致可分类:

    
宗教性节目。如《打天堂城》、《打地下城》、《论三关》、《哭城鬼》等。

    
神话剧。如《四游记》(即《东游记》、《西游记》、《南游记》、《北游记》)、《封神榜》、《济公传》、《临水平妖》、《目连救母》、《大劈棺》等。

    
历史故事剧。如《三国》、《说岳》、《东西汉》、《杨家将》、《李卓吾》、《郑成功》、《太平天国》等。

    
武侠剧。如《泉州少林寺》、《大八义》、《小五义》等连合本戏。

    
民间故事剧。如《李九吾》、《洛阳桥》、《田螺姑娘》等。

    
童话剧。如《老虎与青蛙》等。

    
现代剧。如《合家仇》、《一阵两》等。

    
许多剧目在舞台实践中,不断修改、加工,获得很大提高。如《西游记》中的《三探元底洞》、《龙宫借宝》、《收红孩儿》;神话剧中的《三公主》等;《杨家将》中的《杨八姐下幽州》、《杨九妹取金刀》、《定边关》;《说岳》中的《岳云》、《潞安州》;《水浒》中的《大名府》、《真假李遥》;《东汉》中的《哭人彘》、《霸王别姬》;小戏如《试雷》、《化金针》、《挡马》、《三岔口》等,都成为本剧种连演不衰的保留剧目。清光绪年间开始,打城戏接受京剧的影响,吸收了不少京剧剧目,主要有《倒铜旗》、《五台进香》、《界牌关》、《四杰村》、《双钉记》、《阴阳河》、《杀子报》、《铁公鸡》、《青梅会》、《紫霞宫》、《反五关》等。

 

文章录入:吴祉柏    责任编辑:吴祉柏 

 我要投稿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吴氏网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有来自本站特约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有部分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图文,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评 分:
    内 容:
    0/1000)

    提示:Alt+S快速发表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服务专用QQ :11653977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1565648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7-2014 China Mrs.Wu,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5218号